解讀:Compound與Yield Farming

買賣虛擬貨幣
如果讀者有一直密切關注市場,便會注意到Compound和“收益 (yield)”近期已然成為加密市場的爆點。我會在此文探討yield的概念,它又是如何應用於DeFi的?以及如何適應當今大環境下的市場趨勢?由於這部分內容面向的是更廣泛的受眾,如果讀者對金融知識比較熟悉,可以略過下面的普及部分。瞭解Yield (收益) 在金融投資領域,收益 (yield) 是指投入一定的成本而獲得的回報,通常以百分比來表示年回報在初始投資中的佔比。收益還包括一年中所獲得的複利。以下是一些獲得收益的常見例子:· 假設您投入10萬美元購買房屋並出租。在一年中,能獲得約1.2萬美元的租金收益。扣除了維護費用和其他費用共2000美元后,您的淨利潤為1萬美元,因此收益率為10%。而這並不包含基礎資產本身的升值。· 收益的另一種常見形式是投資股票產生的股息。股票的市盈率 (price to earnings) 是決定股票估值的關鍵因素,因為在可以用股票進行交易之前,投資者通常是依靠所持股的股利來滿足日常花銷。只要股息高於銀行存款的收益,投資者何樂而不為。最近,由於股息下跌,股票回購已成為常態。簡而言之,“收益”(yield) 是指個人將資本存放在實體中而獲得的回報。收益的高低受許多因素影響,比如投資所涉及的風險、向經紀人支付的業績報酬、稅收以及投資行為所處的法律環境。
收益還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在印度,銀行存款的存款利率約6%,且幾乎沒有任何風險。相比之下,新加坡的銀行存款利率低於1%。造成這種差距的原因是,印度貨幣每年趨向於貶值。這也是資本外逃在新興經濟體中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如果讀者想要進一步瞭解資本和網路作用,我強烈建議閱讀以下書籍:1. 《廣場與高塔》Square and The Tower2.《金融之王》Lords of Finance3. 《金錢關係》The Cash Nexus瞭解了以上知識之後,我們一起來看看DeFi裡的“yield”是指什麼。

加密貨幣中的Yield (收益)

目前,所有在早期就持有大量加密貨幣的參與者都面臨著以下挑戰 (i) 代幣可能會貶值, (ii)如何從所持代幣中賺取收益。

DeFi裡的“收益”(yield) 就有一石二鳥的效果。大約有75%的ETH在一年內沒有發生轉移。一些巨鯨通常會收購大量ETH並持幣觀望,因為在他們的預期中基礎資產本身會隨著時間增值。那麼可以如何變現閒置資產呢?這就是智慧合約發揮作用的地方。

根據歷史經驗,任何基於加密貨幣的借貸活動都具有一定挑戰性,因為一旦抵押加密貨幣而借出法幣,贖回抵押資產的可能性極低。如果讀者想了解更多背景資料,可以閱讀我於2017年寫下的這篇文章。智慧合約之所以助推了借貸和鏈上交易活動,是因為其能夠

(i)藉助預言機跟蹤價格來源,以及
(ii)在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實行清算。

這意味著什麼?

(i) 當MakerDAO上的貸款沒有足額抵押品時,沒有人會提醒借款方並要求其補充抵押品。而是系統會自動跟蹤價格,並透過激勵網路的使用者來對借款方進行清算。

(ii) 在Curve.fi、Kyber和0x上並沒有業務人員跟蹤借貸訂單的進行,系統會自動核對訂單細節。

系統自動跟單這一功能還不夠讓人眼前一亮。DeFi的強大之處在於,其能夠驗證貨幣流向以及決定清算價格。而我們能夠以目前的速度追蹤駭客,DeFi的這一功能功不可沒。那麼這和收益有什麼關係呢?我們還需要考慮三種推動力:

1.當前,加密生態系統中有大量閒置資金正期望投入使用。

2.用於處理交易的知識層和基礎設施層已經就緒,因為最近兩年來,像Maker和0x這樣的團隊已經對他們的系統進行了充分測試和擴容。

3.應用層已經趨於成熟,而應用層的活動最為頻繁(我在穩定幣相關文章中有所提及)

閒置資產、成熟的基礎設施以及各種獲得充足投資的新興應用,三者的結合就像一場完美風暴,催生新一輪加密應用浪潮。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正處於這場風暴中。而收益則起到吸引大眾參與DeFi的作用。

當前,DeFi收益主要基於交易活動。市場始終會有以下兩種需求:

(i) 增加去中心化交易的流動性
(ii) 從交易中獲得利潤。

只要DeFi可以提供有競爭力的價差 (即買入和賣出價格之間的差額) 和優於中心化交易所的貸款利率 (例如Bitmex貸款利率),就會有尋求交易的使用者需求。

與中心化交易平臺比如幣安相比,使用DeFi可能成本會更高,因其不需要嚴格遵守AML / KYC規則 (即反洗錢和使用者資訊規則) 並且資金出入耗時更短。一旦利率或利差遠高於中心化平臺,考慮到其中的智慧合約風險,資本巨鯨就不會繼續使用DeFi了。

為什麼使用者接受代幣貸款?最輕而易舉的方式是透過做空個人借貸的資產而獲得利潤。當資本巨鯨貸了一筆以美元計價的BAT時,假設BAT的價格將在未來幾周內下跌。

也就是說,他們抵押了美元而貸出一筆加密貨幣,然後在去中心化交易所賣出,一旦該加密貨幣價格下跌,就立馬回購並歸還貸款。如果把貸款利率也考慮在內,貸款價格和還款價格之間的差價就是做空所得的利潤。

如果碰到Maker這類包含治理的代幣,還會出現活躍投資者透過出借基礎資產增加投票權重。換句話說,當前加密貨幣貸款既可以用於治理,也可以用於價格預測。

Compound浪潮

看到這裡相信讀者已經瞭解什麼是收益、其在DeFi中如何運作以及獲得收益的常見手段,那麼現在我們就可以探討一下為何上週大家如此關注yield farming。

自2018年以來,Compound就是一個出色的借貸平臺,其代幣經濟模型經歷了多次迭代。Compound一直以來都是MakerDAO最大的競爭對手,並在上週逐步釋出了其代幣。

兩者的關鍵區別在於,Compound激勵借貸雙方進入compound的代幣池,每天都會有代幣產生,而產生的代幣作為使用者的獎勵。與之相比,Maker代幣的主要用途是投票 (而不是作為獎勵),而Aave代幣主要用於減少利息支付金額。

Compound每天分發的代幣價值約為86萬美元 (假設2880個代幣,每個價值300美元)。由於使用者個人幾乎可以立即兌換compound代幣並出售,因此使用者普遍將大量資金轉移到Compound的借貸市場以賺取收益和代幣獎勵。Compound的激勵機制主要以兩種關鍵方式起作用:

· 巨鯨可以將其閒置的USDT / USDC存入Compound平臺幾天,以獲得Comp代幣,然後可以賣出獲取利潤。

· 鑑於借貸雙方都大量增加,小型使用者也可以在幾天內獲得高達1%的收益。相比之下,某些國家/地區的年化收益率僅為0.1%,讀者這下能明白Compound流動性挖礦現象為什麼能夠像火一樣迅速蔓延開了吧。

下圖可以或多或少地解釋Compound上的使用者行為。圖表受Nir Eyal的《Hooked》啟發。其運作方式如下:

A. 巨鯨在Compound進行大額貸款/借款
B. 獲得大量代幣後,待其價格上漲後出售
C. 價格上漲加上大量借貸活動,隨之而來的高年利率吸引了更多使用者使用山寨幣參與借貸
D. 由於大量借款人以期透過交易賺取利潤,供應量很快就被耗光

旁註:我希望Nir Eyal不要因為盜圖而起訴我。建議讀者購買他最新的書Indistractable,這是一本好書。

如果讀者想知道這會對Compound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可以參考這段時間以來Compound平臺借出的金額,並大膽猜測一下Compound是什麼時候釋出的代幣。

在大約兩週的時間裡,該協議的資產管理規模 (AUM) 增加了約3.4億美元。有趣的是,需求方 (借款人) 似乎大部分來自機構參與者。

為了瞭解其中原因,可以看看這張圖表,分析了Compound的使用者型別。此代幣分發機制已經吸引到大約800名借款使用者 (他們必須借出3.3億美元) 和5000多名新的貸款使用者。

Comp代幣的分發多多少少看起來也像是巨鯨們的遊戲。下面分享的圖表標記了主要的Comp代幣獎勵獲得者。大約20個地址共獲得了所有Comp代幣的一半。而參與Comp代幣分發的錢包所獲得的Comp總值中位數為0.07個 Comp,約20美元。

在我看來,其中的關鍵點顯而易見:

· 機構投資者對DeFi借貸仍有龐大的需求,並將持續維持其需求。而Compound正是瞄準了其需求。

· 當前,Compound上的借貸激勵是分發Compound代幣。隨著代幣供應的增加,價格將暴跌。而這也將導致Compound平臺的借出金額減少。

· 到至6/23日為止,僅約0.16%的代幣供應流向交易所。其代幣估值可能虛高。

· 這瘋狂的獎勵機制是Compound借貸激增的主要推手。目前Compound面臨的挑戰是提供多樣化的借貸方式 (例如基於零售、法幣的借貸) ,以及如何繼續將其代幣應用於社羣治理的核心方面。

· 資本巨鯨是遊戲主要玩家。

我確實傾向於認為,“yield farming”的概念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被高估了。風險在於,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使用者既可能無法維持高收益,又可能無法獲得Comp代幣獎勵。奇怪的是,當前流行的Compound借貸使人們聯想起一年前中心化交易所引發的流動性挖礦行為。

我指出這些並不是暗示專案本身註定要失敗,而是要強調一個事實,即多元化的形式至關重要,因為代幣價格的下跌可能會導致其自身的螺旋式迴圈。如果Compound選擇增發代幣,我們可以等著看會發生什麼。

然而,這確實證明了基於代幣的激勵措施可以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流動性。Synthetix開創了代幣激勵的先河,而Compound則發揮得淋漓盡致。

在未來幾個月,我們很可能會看到各種各樣的DeFi專案在代幣經濟和產品效率方面相互競爭,以吸引更多使用者。從這個角度來看,DeFi會為普通使用者呈現更好的產品。DeFi專案之間的競爭熱,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