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經濟思考(七)通證權益設計的平衡

買賣虛擬貨幣

通證經濟思考(七)通證權益設計的平衡

       昨晚看到幣響壞佬在微信朋友圈的分享:工業時代最高市值的

公司是GE公司,8293億美金;網際網路時代最高市值的公司是蘋果公司,1萬億美金;區塊鏈會迎來5萬億美金以上市值的組織,已經沒有公司這麼一說了,特徵是擁有10億級的活躍使用者 這是必然會出現的,只是誰的問題。

       比特幣即便成為數字黃金,也不可能替代法幣在國家經濟體的流通主導權,因為財政稅收來自於流通環節,如果比特幣進入流通領域,滋味著財政收入也是以比特幣來衡量,若比特幣暴跌成百分之一,意味著GDP大打折扣,對於國家經濟幾乎是毀滅性打擊。國家力量和軍隊不是吃素的,軍隊是靠財政軍費開支吃飯的。黃金被紙幣退出流通領域,價值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所以比特幣因為法幣不能進入流通領域,它未來的價值可以類比黃金,是一種相對保值的資產,而不一定是升值潛力巨大的資產。

      所以,我本人在此之前也認為未來市值達到幾十萬億人民幣級別的不是比特幣經濟體,而是創造單個公司無法達成社會價值的通證經濟體。於是我專注於通證經濟的學習和思考,今天專題分享:通證權益設計的平衡。

一、人性的失衡

       水至清,則無魚。錯著錯著就對了,很多事情,反而受益於當初渾水摸魚的問題得到解決而自然發展。網際網路發展初期,據說https協議和Flash技術最早都是用於黃色網站;移動網際網路的奇葩產品陌陌,當初盛行的模式,大家都懂的;當大資料成為融資標配的時候,博彩行業早已用了很多年;網路安全領域,駭客即是紅客的對手,也是紅客的老師。而我們的區塊鏈技術鼻祖比特幣,當初也是販毒、走私、色情、軍火和駭客等灰色產業中得到廣泛應用和支援,直至現在最大的使用場景也是在暗網,買賣槍支彈藥和毒品。

       網際網路金融的羊毛黨文化,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基礎,深度影響正在崛起的通證社羣文化。免費的,往往是最貴的:空投的糖果,一開始我們想佛系持有,不問盈虧。一種情況是漲漲漲,第一次踏空很堅定,第二次踏空覺得可惜,第三次踏空覺得自己太固執,第四次踏空覺得自己太保守,第五次踏空覺得自己太笨了,第六次踏空覺得自己跟錢過不去,第七次踏空覺得自己徹底錯了……最後覺得還會繼續踏空,大膽接盤,一接盤就悲劇;一種情況是跌跌跌,本來糖果價值幾百元,跌到十分之一的時候,暗示自己可以抄底了。跌到三十分之一的時候覺得再不抄底就錯過了千年難得一遇的機會。最後花本錢抄底,再浮虧80%左右。

       正是幣圈大面積的人經歷過免費陷阱,所以有大面積的現實思維:不問專案價值,只看自己努力一個月推廣、在規則內參與專案可以賺多少錢。只要能賺,價值一地雞毛,也要裝逼說短期內很好賺錢,努力獲取推廣紅利和早期紅利。如果操作空間不大,價值再好也堅決不提。

        對著對著就錯了,本以為免費是最公平的,也是最能吸引注意力的。事實上,免費脫離了等價的勞動付出,人性是慾壑難填,並不滿足,想方設法鑽漏洞,賺取更多的專案紅利,而且務實地提現有人。這對專案發展形成了惡性迴圈的負面效應,大家都不是支援專案,而是套取利益,日積月累,賣方能量隨著價格下跌有增無減,形成專案方尾大不掉的歷史包袱。

二、設計的平衡

       反觀國家的社保體系,企業代繳,幾年下來,形成了成本。離開原來企業以後,不希望之前的成本歸零,自然積極繳納。成本是相對公平的,收益就看個人的造化。即使理論上存在繳納之後可能收益為零(因為不能過戶和繼承,可能在享受社保待遇之前就失去資格),仍然買一種心理安慰。這一套權益設計制度,值得通證社羣借鑑。比如,不管是早期使用者,還是後來的使用者,價值1000元的通證鎖倉固定的時間,得到固定的激勵回報,就不會存在是不是早期使用者的區別。

        與免費激勵相反,這套權益設計的平衡性原理,有原始成本概念,有時間成本,有相對公平的社羣激勵。不論先來後到,成本是一樣的,時間是一樣的,回報是一樣的,自然實現公平設計的平衡。

三、平衡的價值

       有了歷史成本與潛在收益的繫結,使用者注意力的留存與啟用,反而得到了保障,有利於通證社羣規模的穩定持續增長,有利於啟用使用者維護社羣的積極性。

       權益設計要量力而行,不能空口無憑,要有如何實現回報的共識證明。通證流通市場,新使用者為了取得社羣內的權益,購買通證鎖倉,形成買方需求。老使用者有現實問題,需要賣出套現解決問題。這樣的權益設計,有利於通證流通價格的穩定,自然有利於通證社羣使用者積極性的相對持續穩定。

        目前,通證應用落地侷限很多,創始團隊為了社羣治理,忙得焦頭爛額,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發展社羣的公共服務資源,沒有籌碼與實體經濟戰略合作。時間一久,隨著通證經濟運作模式的日益成熟,政策支援日益明朗,社會共識日益強大,缺乏公共服務資源體系和實體經濟戰略合作的線下支撐體系的通證經濟體,因為服務實體經濟和個人的社羣能力太弱,被政策和個人淘汰就不足為奇。所以,明天計劃分享:社羣資源整合。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