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AR Protocol投資分析研究報告|公開版

買賣虛擬貨幣

NEAR Protocol投資分析研究報告|公開版

作者:Future小哥哥-Santi Lee庚澈

時間:2019年11月1日

Email:[email protected]

技術實現、通證經濟模型、團隊分析、社羣活躍度、應用場景、投資性總結等幾個角度進行剖析

一、專案簡介

ŸNear是一個利用分片技術,對開發者友好的,POS區塊鏈。這意味著它是一個可延展、低成本的平臺,開發者可以在上面建立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但分片設計比較複雜,安全性高,實現難度不低。

Ÿ其他大多數“可延展性”區塊鏈使用的方法是在高階硬體上集中處理,以提供臨時的吞吐量提升,而NEAR的方法允許協議的容量以完全去中心化的方式幾乎線性地擴充套件到數百萬個節點和數十億個交易。

Ÿ透過使低端裝置作為節點參與網路,不再需要預先購買高階計算硬體,從而降低了挖掘的門檻,使更多的參與者可以方便地加入網路。團隊聲稱,與其他特性相比,該特性將允許更高的潛在吞吐量以及更低的系統中心化程度。

ŸNear專注於為開發者和他們的終端使用者實現可用性改進,以便下一波應用程式能夠跨越鴻溝,面向更廣泛的使用者,這些使用者迄今為止還無法持續地使用在當今平臺上構建的基於區塊鏈的應用程式。

ŸNEAR是一種無需許可協議,任何人都可以透過驗證已提交給網路的交易來執行其中一個操作網路的節點。但是執行基礎設施,可以在膝上型電腦上執行的簡單程式碼,需要花費一些金錢和時間,所以很少有人會免費執行。

二、通證經濟

通證分佈

不詳-官方仍在規劃中

初始總量:

1,000,000,000 NEAR

Near經濟學:

中文版經濟:

https://near.ai/economics

https://blog.csdn.net/sun_dsk1/article/details/102763595

當下市值排名:

未上市

區塊鏈瀏覽器:

https://explorer.nearprotocol.com/

NEAR Protocol目前並沒有採用出售通證的方式,而是進行了傳統的股權融資,首輪融資1210萬美元,投資機構包括MultiCoin Capital、Metastable、Coinbase Ventures、Pantera Capital。

MultiCoin Capital是曾經投過Bakkt的一個基金,然後Electric Capital投資過Coinbase,Metastable是紅杉資本、USV、Dragonfly、Protocol Ventures共同投資的加密數字對沖基金。

Angelist創始人Naval Ravikant、Coinbase的CTO Srinivasan以及以太坊企業聯盟的發起人Andrew Keys也對NEAR Protocol進行了投資

該專案當下擁有很多行業頂級的投資機構支援,也證明了投資方對於其認可與支援,但目前市面上還沒有過多介紹其通證分配的資料與詳細資訊。推測更多為保密的私募協議合同,所以不容易給出整體分析判斷。合夥人宣告也在整理規劃中,Near相關經濟學文件資料:https://near.ai/economics

三、技術分析

NEAR Protocol作為一個L1公鏈,專注於利用分片技術開發高速區塊鏈底層架構,並圍繞其協議打造簡潔友好的使用者體驗。網上資料說Harmony的CTO蘭榮堅表示,分片技術專案裡面更看好NEAR Protocol,稱其是最複雜、最安全的黑科技分片專案。(注:此處與CTO蘭先生求證後,重新陳述:Near設計比較複雜,考慮安全性很深入,但實現難度很大 並且實際執行起來是很容易出錯的,那篇文章有點誇張了)

儘管處於開發的早期階段,但該團隊聲稱正在研究一種機制,該機制允許對每個智慧契約的狀態和執行進行分片,從而支援並行地執行任意複雜的程式。此外,Near協議也沒有引入自己的程式語言,而是依賴於整個生態系統的轉置器到WebAssembly,以及以SQL查詢的形式訪問狀態。支援Type作為一個主要的開發語言。Type是基於Java來編寫的這個語言,全世界大概有1000萬個可以熟練地寫Java的開發者,所以在這一點上,比起以太坊Solidity這種比較特殊、比較非主流的這樣的語言,對開發者是友好的

共識機制:TPOS的應用實施:BFT+VRF,1000 TPS

透過使低端裝置作為節點參與網路,不再需要預先購買高階計算硬體,從而大大降低了挖掘的門檻,使更多的參與者可以方便地加入網路。團隊聲稱,與其他特性相比,該特性將允許更高的潛在吞吐量以及更低的系統集中度。

在共識選擇方面,決定開發自己的基於DAG的共識演算法,即所謂的“Thresholded Proof of Stake”。Thresholded Proof of Stake與POS的演算法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透過Stake Token換取網路獎勵的能力,而另一方面,Thresholded Proof of Stake在系統破壞方面應該更安全。在TPoS中,沒有可以惡意操作的leader節點,目擊者被詳細地從所有碎片中旋轉出來。此外,想要充當見證人witnesses的參與者需要鎖定一定數量的通證,然後在參與者有惡意行為時將這些通證沒收。(此處比較類似BPoS,需要懲罰機制

Near Protocol聯合創始人Illia Polosukhin在分享中表示:

“系統的分片數設計是100,我們計劃(主網)上線時是8個分片,以及24個區塊/塊生產者以及800個隱藏驗證者。”

18年描述:對於這樣的系統,Near Protocol提出了一個平臺,該平臺能夠100TPS,在早期階段確認時間不到一分鐘。一旦擴大規模,該平臺將處理“成千上萬”的交易,確認時間只有幾秒鐘。另外,每2分鐘建立一個新塊,每分鐘收集一個新塊。由於低端裝置的網路連線不可靠,這一點至關重要。

19年最新描述:NEAR的最新區塊間隔時間被設定為了1秒,而以太坊2.0是6秒,TPS變成了1000

Near在技術層面上,使用了分片化sharding的處理,NEAR並不維護所有的分片鏈,而是透過維護一個主鏈,在每個區塊上包含每個不同的分片資訊,從而使得每個節點可以觀察到他們所需要觀察的分片資訊。每一個分片預估至少可以達到每秒一千筆智慧合約的交易。從理論上來講,分片可以是無限擴充套件的,可以有很多很多的分片。Near不需要使用者記住私鑰和和公鑰,只需要熟悉的使用者名稱就可以使用,同時Dapp也不需要為了發幣而發幣。

Near分片所解決的另一個問題是由於分的片越多,每個分片上的安全性就越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除了那些區塊製造者和驗證者之外,我們還有很多隱藏的驗證者。我們透過可驗證隨機函式來保證節點只知道這些驗證者的存在,而不知道每個驗證者具體對應的是哪個分片。我們透過這這種技術,使得只需有一個對應某個分片的驗證者是誠實的,那麼這個分片上的無效資訊就會就會被察覺。

即使不是驗證者的節點,如果他們跟蹤某個分片,然後觀察到了無效的資訊,他們也可以立刻提出提出挑戰,如果挑戰透過的話,這個這個無效的區塊就會被回滾,從而使得整個鏈的安全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NEAR技術創新體現?

以太坊2.0:分片鏈Beacon Chain Near ProtocolNightshade 分片塊(chunk)特別是每個鏈中分別需要執行分叉選擇規則,而分片鏈和信標鏈中的分叉選擇規則,必須以不同的方式構建並單獨測試。

以太坊分片邏輯影片解釋:《一分鐘學懂以太坊分片Sharding原理

NEAR協議最新選擇的Nightshade分片模型中,他們將系統建模為單個區塊鏈,其中每個區塊邏輯上包含所有分片的所有交易,並改變所有分片的整個狀態。但在物理上,沒有參與者下載完整狀態或完整邏輯區塊。相反,網路的每個參與者只維護與其驗證交易所針對分片相對應的狀態,並且區塊中所有交易的列表被拆分為物理組成塊(chunk),每個分片一個組成塊(chunk,也可能會丟失);

圖為Nightshade夜影分片設計

Near的人員集中強調:特別注重於開發者的體驗的, IDE線上的開發者的環境,如果用模板的話,15秒就能開發出一個app。這個在傳統的這種公鏈比如說以太坊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在現在一些比較新的專案,比如說Algorand或者說波卡,其實因為他們的系統構架的模式(appchains),也是根本無法達到這個速度的開發和部署。

(但此處為諮詢Algorand技術人員後得到答覆App的開發速度跟系統架構關係不大,主要是SDK支援的功能和程式語言,還要看是什麼app, 需要跟主鏈怎麼互動。一般的layer2的App用現有的SDK就可以。除非是需要側鏈的,這個現在還不支援。Algorand目前沒有把sdk打包到一個簡單的使用者介面裡,所以對所謂的"一鍵開發一個應用"暫時不支援。需要開發者自己把sdk用起來)

這個協議的底層做了很多的改進,Near錢包上,使用者並不需要記住一些特別難懂特別長的這種公鑰和私鑰,用一個使用者名稱就可以開始使用區塊鏈產品。另一個很大的優勢,沒有技術平臺的風險,意味著你可以直接在已經部署好的伺服器上來開發這個分散式的產品。

【應用之間無阻的資料傳輸】在當下web2時代,各個科技巨頭、APP的開發者、公司之間是很少有這個資料的之間的共享和傳輸的,國內有一些應用可能做的還不錯,但他們真正實現這種應用之間資料傳輸,還是透過收購這樣傳統的做法在一個設計的比較好的區塊鏈平臺上,所有這些應用其實可以直接的互相共享。

【參考舉例】:微信開啟了微博的小程式,體驗並不是特別好,因為微信和微博不可能完全的百分之百共享,不管是這個技術平臺還是使用者的一些資料。但是假如這個微信是在NEAR的這個平臺上製作的,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因為從底層就提供了應用之間無阻的資料傳輸。

在主網上線之後,不同的應用,其實能特別快速的接到一些落地的應用場景上。

和傳統公鏈不同的是,Near從底層可以直接讓Dapp開發者付交易手續費,所以給使用者提供了熟悉的使用者體驗。

參考資料:

《黑馬專案NEAR Protocol深度解析》

《NEAR Protocol VS 以太坊2.0》

種類

連結Links:

Near協議分片設計文獻》

https://near.ai/nightshade

Near共識協議》

https://near.ai/post

Near Protocol Randomness Beacon

https://near.ai/randomness

Github儲存庫連結》

https://github.com/nearprotocol

四、團隊分析-此部分本版報告未公開深入分析

Alexander Skidanov合夥人,ICPC金牌(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前微軟 MemSQL (Uber 所採用的分散式框架)專案主管。

Illia Polosukhin:NEAR Protocol聯合創始人,2008年ACM國際大學生程式設計競賽(ICPC)決賽選手,是Google TensorFlow人工智慧開源專案的主要程式碼貢獻者,製作了機器學習領域上千個團隊使用的程式設計工具。曾任Google深度學習小組專案主管,帶隊負責核心搜尋演算法業務近10年。

Evgeny Kuzyakov:曾在Google從事分散式開發,在Facebook從事VR開發。

Mikhail Kever:兩屆ICPC冠軍,MemSQL專案組成員。

Dr Maksym Zavershynski:理論電腦科學博士,Google機器學習專家。

Jan Degtiareva前Niantic員工,曾參與Pokemmon Go專案。

Eric Truatman前華爾街交易員

小結:Near Protocol團隊核心成員擁有足夠的開發經驗與參賽經驗,並且也擁有大型企業如Google,Facebook等工作經驗。深入瞭解人工智慧開發,演算法等細節,並領導深度學習專案,但團隊教育背景資源並不是十分詳細以及除Illia、Alexander外他人實際研究成果與已存被認可的研究成果並沒有直接的描述。

《NEAR PROTOCOL專案介紹》

五、社羣與合作方分析

相關渠道

關注數

連結&備註

1.Telegram電報群

2336名

https://t.me/cryptonear

2.官方Twitter

7835

https://twitter.com/nearprotocol?lang=en

4.中國微信社羣

467名

微信公眾號:暫無

5.Discord:

1703

https://discordapp.com/invite/jsAu4pP

6.官方Medium:

/

https://medium.com/nearprotocol

Near Protocol中國社羣剛剛成立,目前活躍度還比較一般,隨著更新與話題的增加,可以期待產生更多的探討。Telegram討論情況一般,近期話題更新主要在通證經濟上面比較多,技術性話題更多出現在社羣的AMA與採訪當中。

六、潛在應用

潛在市場規模

由於該專案旨在將dApps引入到低端裝置中,由於手機已經成為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生活標準,潛在的市場規模將是巨大的。特別是在透過行動電話驗證網路的潛在節點方面,與比特幣或Ethereum相比,Near協議有更大的潛力來滿足更大的受眾,在這些地方,礦工首先需要昂貴的高階硬體和困難的軟體設定。所以如果能夠流暢運作,門檻很低,使用者應該更願意去嘗試使用。入門門檻低,效能好,開發門檻低也是該專案核心價值之一。

七、投資可行性總結

Near協議可以看作是一個有潛力的專案。產品本身定位目標是低端裝置(如行動電話)的一個很大的細分市場。到目前為止,這些低端裝置還沒有得到先前專案的太多關注,因此Near Protocol在該領域看到了機會。隨著手機效能的不斷提升,記憶體晶片的質量大幅提高,未來也許會有更大的應用市場,此外,Near目標是解決環境中的可延展性和去中心化的常見問題,從而能夠建立一個環境,在這個環境中,dApps可以由低端裝置來執行。

Near利用的分片技術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是真的完全分片,而是一種賬本切碎分塊chunk類,這一點和以太坊的分片技術邏輯上不太一樣,Near的設計比較複雜 但是實現難度很大,並且實際執行起來 容易出錯,chunk的協調問題和erasure code的廣播問題。(以太坊分片,將賬本分開,不同節點管理一部分,從而不需要每個人都全部儲存;Near分片是在同一個賬本塊裡,細分,整個賬本塊保持不變)而且Near18年與19年的技術描述與規劃有一些變動,這裡不知是團隊評估後的最佳化,還是之前考慮不足,整個個團隊對於區塊鏈的開發專案經驗還不是特別足,但並不代表技術水平不足。

Near Protocol是一個基礎設施專案,其競爭對手的基準估值相當高,投資回報可能有吸引力。

Near的軟體工程師團隊天賦很高,他們在頂級公司有著豐富的職業經歷和成就。區塊鏈的開發並不是他們過去幾年的主要關注點,但他們已經在為MemSQL開發分片解決方案,高盛(Goldman Sachs)、優步(Uber)、康卡斯特(Comcast)等大公司都在使用MemSQL。

總之,Near協議專案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專案。目前並未上市,且通證分配也沒有過於詳細的資料和總結性的文件,所以不太容易給出評估分析,以及業務和市場方面的事情是否會成為其短板也是不確定的。一個充滿開發人員的團隊可能對技術有利,但同時也可能對整個專案不利,因為其他領域,如業務開發、市場營銷和社羣開發,都有被忽視的危險。

最終建議:如果有行業技術專家評估關於手機效能的開發,會有更好的最終投資判斷。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