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入有“護城河”的公司

買賣虛擬貨幣

最近年報出來的比較多,看來看去也看不到中意的。昨天有人和我說:能不能找幾個有潛力的小盤股。我說我也想呀,但哪有那麼好找呢。還有人說:結合技術面和基本面,會不會收益會好一點?要我說實話,其實很難。技術面基本類似於拋硬幣,長期來看就是一半對一半錯的概率。有些人運氣很好,剛好碰到了對的一面,於是賺了大錢,並把它當經驗。雪球上很多人在曬收益,其實我覺得還是運氣的成分更大一些。

今天主要藉著蘇寧易購的年報來說一下零售業的護城河問題。

蘇寧易購的年報出來了,雪球上有梁大師在與球友舌戰。我在買入永輝超市之前,曾經拿蘇寧易購對比過。之前也發了不少文章表達對蘇寧易購的看法。蘇寧現在的發展看來並沒有出現太大的奇蹟。

蘇寧易購去年還是血虧,營業收入如果扣除並表的家樂福,其實還是下滑的。下面是幾個主要品類的營收情況。可以看到,四個主要品類的銷售額全部都是下滑的。

上面我沒列全,通訊產品和數碼IT的營收也是下降的。

再看看毛利率情況。

之所以分開列,一是因為產品優點多,看不清楚。二是差異有點大。

其實上面的圖可以大致看出,傳統家電產品的毛利潤率相對還是比較穩定的,但去年也出現了一定的下滑。而通訊產品及數碼IT產品的毛利率則在一路走低,2018年短暫下滑之後又重新下滑。

下面是它的總體銷售毛利潤率。

再來看看它的費率。管理費率保持穩定,而銷售費率進一步提高了。

具體看看銷售費用的組成。請注意,我這裡只選了費用在5億元以上的部分。

從上面的表格中看出,工資、租賃費、運輸費這幾個增加都比較大,而廣告及推廣費則變化幅度不大。如果結合上面毛利率的變化來看,蘇寧易購的廣告推廣雖然沒增加,但降價促銷顯然是加大了。

我之所以要把數碼產品和傳統家電區分開來,就是這裡需要來分析一下蘇寧易購的護城河的問題。大家談的最多的,就是它的業態很豐富,既有線上也有線下,既有百貨也有3C,最近還開始賣菜,可以說應有盡有。但我們問一下,哪個才是蘇寧易購最有競爭力的領域呢?

至少從資料上來看,蘇寧易購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在傳統家電上。從市場佔有率上來說,當前蘇寧的市佔率是最高的。

其實家電與數碼產品有個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有個安裝和售後問題。我在京東上買過燃氣熱水器,京東是透過當地的合作方來做的。而蘇寧則是主要依託當地的實體店來完成的。合作方的售後其實很難做到自營售後這麼整齊劃一的高標準。一旦遇到問題,維權都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從這點來說,擁有實體店的蘇寧易購是有優勢的。也因此,家電行業並不是只是看價格,收購佔了很大的權重。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蘇寧易購的家電銷售毛利率始終保持穩定而沒有過多受到京東和天貓影響的原因所在。

但我們同時也要看到,蘇寧的家電銷售額在去年出現了下降,而毛利潤率也出現了下降。蘇寧易購在自己最強的領域裡沒能保持增長,我不知道究竟是暫時的調整,還是戰略上就不重視造成的。

蘇寧易購在業務擴張上顯得非常沒有章法,規模雖然擴大了,但我不認為其擁有了護城河。以蘇寧小店而言,蘇寧小店應該是借鑑了日本社羣連鎖店的經驗,在小店裡售賣一些即食食品,提供一些服務來吸引顧客,增加顧客粘性。但我認為蘇寧壓根就沒抓住日本人成功的根本原因。

類似於711這樣的社羣連鎖店,能牢牢抓住消費者的,恰恰是這些即食食品的不可替代性。而這些食品顯然具備顯著的品牌特性。這些顧客是來吃711的即食食品,而不是隻是來吃東西的。換句話說,711裡的即食食品本身就是一塊招牌,那些顧客是來吃711的這些特色食品,而不是隻是來充飢的。所以與其說這家店是一家便利店,不如說是便利餐飲店,這些餐飲店透過其優質優價的食品牢牢抓住了顧客的胃,也就抓住了顧客的錢包。透過這些餐飲的引流才銷售其他商品。711在這一核心競爭力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加了日常服務來進一步增加客戶粘性。

但蘇寧易購做了什麼?蘇寧易購在店裡裝模作樣放了幾個肉包子,以為那些已經餓得頭昏眼花的顧客聞著味就能過來消費。問題是:你的包子相比路邊店上的有獨特口味的包子,優勢在哪裡?你的口味更好?我看未必。你的價格更優?包子這個東西,如果不合口味,即便再便宜也未必有多少人買。更何況,你的價格也不便宜。還煮了幾個玉米。。。。。這一切就好像拍電影的道具,你看,你711裡有的道具我都有了,顧客總該來了吧。

蘇寧在沒有抓住精髓之前,就迅速擴張了1萬多家店,快則塊矣,有客流嗎?賺錢了嗎?

之前有人問我:永輝超市的合夥人制度,如果被人學了去,那豈不是就危險了?沃爾瑪超市成功之後,多少零售企業都在學沃爾瑪,結果沃爾瑪就在那裡,沒有人能在連鎖超市上挑戰沃爾瑪的霸主地位。好市多又成功了,後面再無好市多。現在永輝超市已經有了未來霸主的雛形,會有人模仿成功嗎?

西施病心而顰其裡,其裡之醜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裡。其裡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西施心口痛,皺著眉頭走在村子中,村中的一個醜女看見了,回家後也捂著心口走在村子中。村中的富人見了她,嚇得閉門不出;窮人見了她,拉起媳婦就跑。醜女只看到皺著眉頭會很美,卻不知道皺眉頭為什麼會美。

在我看來,那些成功的企業都有其核心競爭力是別人無法突破的。沃爾瑪在擴張之初,把店開在那些大超市無法開到的小鎮裡。沃爾瑪在這些小鎮裡沒有競爭對手,這使得沃爾瑪每一個擴張都在擴大自己的盈利。而又由於規模的擴張而帶來上下游議價能力的提升,從而進一步擴大自己的優勢。沃爾瑪透過這種低成本的擴張不斷攻城略地,等到它的競爭對手正面面臨沃爾瑪時,它已經大到不可戰勝。透過龐大的規模和出色的價效比,沃爾瑪根本就不會有絕對的競爭對手。

其實永輝超市差不多也走了類似的路線。永輝超市避開競爭激烈的中心城區,在三四線城市及核心城市的外圍開店,競爭壓力小且成本也低。永輝超市又聰明地選擇了生鮮這個受到電商衝擊最小的賽道。這樣永輝超市透過出色的成本控制牢牢把控價效比,並且還可以賺錢。它每開一個店都在不斷壯大既有的銷售網路,都在增強自己的實力。當有一天永輝超市出現在一線城市的重心區域時,面對這樣一個巨大的對手,試問哪個區域龍頭能與之抗衡?也因此它的成功幾近於是必然的,只要它不斷擴大自己的優勢,並圍繞自己的優勢來擴張業務,它將無往而不勝。

而紅旗連鎖則並非如此。紅旗連鎖的賽道其實並不好。紅旗連鎖並沒有一些特色非標準商品銷售來引流,而僅僅是一些標準商品。這些非即時消費的商品耐儲存,質量也是標準化的,這使得國內乃至國外任何一個零售商都是它的潛在對手,只要物流成本能夠覆蓋這一成本即可。紅旗連鎖的高成本並不能被高毛利的銷售來覆蓋,原因是顧客並不會為社羣附近的便利性而買單。他們更多隻是將其作為一個以備不時之需的備用選擇罷了:誰讓你貴呢。

我們順勢往下說,新零售又未嘗不是如此呢?新零售其實無法像標準商品的網上銷售那樣透過規模來降低成本。舉例來說,某購物網站可以滿100減免運費,滿1000元給100元優惠。客單價的提升有助於降低成本,當邊際成本低於實體銷售時,電商做大規模帶來的邊際收益是正的,也就會走向良性迴圈,最終實現盈利。

但生鮮新零售能實現這一目標嗎?首先,送貨有時限,這使得你無法像標註商品銷售那樣可以最佳化路線來降低成本。其次,生鮮不易儲存,客單價低,這意味著邊際成本根本無法下降。而邊際成本始終高於實體店,就意味著你無論如何做大規模,最終都無法與成本控制良好的實體店來比拼價效比。一旦沒有了價效比,你如何與生鮮超市正面競爭?還有,網上買菜在下單時並不能看到實物,而生鮮的質量又無法標準化,這使得在生鮮損耗和生鮮質量之間很難達到平衡,顧客因為下單時看不到生鮮狀態,如要維持高的顧客滿意度就要提升生鮮品質,這又進一步提升了邊際成本。這使得平價銷售更加遙遙無期。

再說一下我的觀點,我認為所謂的培養使用者習慣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他一開始為什麼願意嘗試網上買菜?因為便宜。是價格便宜才刺激了他的消費行為。這說明這些客戶本身對價格是敏感的。這些價格敏感的客戶會因為買了你幾次菜,就會任由你來宰割嗎?我不相信,起碼我不會。

很多人一提到生鮮新零售的未來時,總要提到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不一樣,他們更強調品質,價格不敏感。換句話說,年輕人容易坑,賣貴點沒關係。把後續的變現建立在別人容易坑的基礎上,我不知道這個生意到底能做多大?

上面只是說到總體的邏輯。就如同奢侈品無論價格多高總有人願意買一樣,總有一些人的確對價格不敏感,他們就是不愛出門,寧可多花錢讓你上門送菜。也因此生鮮新零售作為一門生意肯定有其市場。但我相信,這一定不會是主流。

前面羅裡吧嗦說了一堆,其實核心意思就是一個:企業要發展,一定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到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加強,擴大自己的優勢,才能不斷取得成功。

只靠燒錢,並不能燒出核心競爭力,切勿東施效顰,為天下笑。

最近閱讀越來越少了,有人和我說讓我寫一些比較熱門的話題,寫一些能快速上漲的股票。非常抱歉,我不知道哪個股票能快速上漲。如果我知道的話,估計早就超過了巴菲特。

前面幾天有人在雪球上建了組合聲稱要與我比賽,我都一律拉黑了。昨天有人問我:為什麼不比比呢?這不是證明自己的機會嗎?

首先,為什麼要證明自己?證明了又如何?你不證明,它該漲還是要漲的。

其次,短期內也的確證明不了。即便如巴菲特,他也並不知道他的股票何時會漲。我們能確定的是某公司的基本面不錯,未來大概率會跑贏市場。但它何時跑贏,我無從知道。總有一些人運氣很好,即便買了一個垃圾股,也會有不錯的收益。而即便如巴菲特,也有跑輸市場的時候。

巴菲特是以最後的結果證明了自己,而這一過程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短短的幾個月時間,股票的走勢其實和拋硬幣也差不多。要在這幾個月內分出勝負,這到底是賭博的勝利,還是投資水平的勝利呢?

我不喜歡賭博,更不喜歡賭徒。因此,拉黑了各自清淨。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嘲笑巴菲特。我知道前幾年有些人運氣確實不錯,抓住了某些白馬股的機會實現了收益翻倍,年化收益遠超巴菲特。但如果你要繼續留在這個市場,最終還是要靠實力。運氣,遲早會被用光的。也因此,每年都有曬翻倍收益的股神,最終沒有一個因此而財務自由,笑到最後的是巴菲特。

人性總是這樣,嘴裡說著要價值投資,實際上連一分鐘都不願意等待,每天都在與別人比較,在比較中喪失理智,最終走向追漲殺跌。我記得20多年前我有個同學,經常因為考試名次壓力很大。我當時就告訴他:你每次單科考試只需要比上次進步一分即可,最終你考到某某分,那你就一定能考上北大清華。你又何必糾結於別人一時的多少呢?

如果你確信你手裡的股票年化收益20%,那我可以肯定地告訴你,你長期的收益一定超過全世界99.999999%的人。那麼你又何必在意你的股票今天沒漲明天又跌了呢?這些重要嗎?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