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推薦 | 幣安、火幣,有護城河嗎?

買賣虛擬貨幣
一線交易所的競爭,主要集中在兩個點上:拿牌照、打造“賺錢效應”。

如果問你,目前加密資產領域,市場最大的需求是什麼?

毫無疑問,是“交易”。這不接受任何反駁。既然交-易是最大的需求,是剛需,也是所有市場活力的起點和終點。

那麼,“交易所”在這個領域,就成了兵家必爭之地。但凡有點野心的,不參與下交-易所這檔子事兒,就不好意思出來擺譜。

同樣的,在2017年,2018年,都出現了一夜之間冒出無數家交易所的情況,千所大戰,盛況空間。每隔一段時間,市場的從業者都會突然反省:原來交-易所還是最賺錢的行當,做交-易所也不是不能成,然後開“幹”。

行情,尤其熊市的行情,是驗金石,可以檢測出人心人性,也能檢測出團隊的格局和戰鬥力。同樣的,在牛市的時候,說的再好都沒用,都賺錢都有錢的時候,誰都不屑於當個壞人;只有在熊市的時候,你看他罵不罵娘才能去評價一個人和團隊的秉性。

之前,我約了幾個行業裡的好朋友頭腦風暴,其中一位朋友的話,我記憶深刻,他認為做交易所,任何時候都是一件正確的事情。這位朋友現在沉迷於瑜伽,佛家,這計劃可謂是頓悟之後的肺腑之言。那麼,沿著這個話,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既然交-易所這麼重要:那交易所這個事,能不能建立護城河呢?

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在於,有的領域,你發現其實是很難建立護城河的,這跟行業本身的特性有巨大的關係,不是努不努力的問題。那這樣的領域,做起來就會很累,很沒安全感,即便你有幸把頭部的競爭對手幹掉了,你也會時刻提防著自己哪天突然被別的對手幹掉。

為了更好的分析這個問題,我把事物再聚焦一點,變成:幣安、火幣,有沒有護城河?我申明一下:這兩家企業,都是我個人很認可的企業,將其作為分析物件,純粹是因為他們躋身一線,作為分析物件會更具象,更好理解。

分析一個企業的護城河,我採用了世界頂級評級機構晨星公司的一個框架來展開。在這個框架裡,晨星把無形資產、轉換成本、網路效應、成本優勢、規模效應作為護城河的五個表現,可以作為我們理解商業護城河的重要參考。

下面,我就將根據這五個表現,來系統的分析加密資產交易所這個領域是如何執行的。

一、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的護城河表現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政府授權、專利技術、品牌。這三個主要的點,在外在表現上雖然大不相同,但在最終呈現的效果上,都體現為:讓自身在市場上擁有與眾不同的地位。

1、政府授權。簡單來說,最普遍的體現就是“牌照”,或者特許經營。比如能源、銀行、電信等行業很常見。那麼,在加密資產交-易所這塊,我們看到幣安和火幣都不約而同在往這個方向努力。從目前可查證的資訊來看,幣安獲得了澤西、新加坡、烏干達 (美國)牌照;火幣拿到了美(地區)、日、韓三國牌照而後進者裡,ZT在牌照佈局上走的也很快,目前已經取得歐盟成員國愛沙尼亞以及馬來西亞牌照。當然,ZG這塊最重要的牌照,至今沒有推出,也就沒人拿到,但可以想見的是,這將是大玩家必將爭取的最重要的一塊牌照。

在加密資產交-易所領域,雖然去中心化交-易所炒的火熱,但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裡,隨著各國監管的加碼,牌照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競爭性優勢

2、品牌。上週末,有一位做交-易所的朋友找我聊天,諮詢我在運營和市場方面的一些建議。實話說,我沒有做過交-易所,在實際的運營方面可能給不了很落地可執行的建議。但是我問了他一個問題:你認為使用者對於交-易所,最看重的是什麼?他的回答是:體驗流暢、24小時客服響應、安全

很顯然,這並不符合我作為一個加密資產投資者的訴求。我的答案:賺錢效應。這個問題跟品牌怎麼聯絡起來呢?品牌,是我們要給使用者傳達的一個靈魂,說人話,就是你得給自己貼一個具有競爭優勢的“標籤”。

你區別於競爭對手的亮點。而這個標籤肯定不是隨便貼的,一定是和這個行業的本質密切相關,才能最終達成建立競爭優勢的目的。比如,加密資產交-易所,你不能像奢侈品一樣,給自己貼一個“純手工打造”的高階標籤,你也不能像潮牌一樣給自己貼一個“時尚前衛”的標籤。

加密資產交易所,對於註冊使用者來說,本質是交易獲利,那麼“賺錢效應”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諸如安全、體驗等體感方面的東西那怎麼體現出“賺錢效應”呢?

我們來看看幣安和火幣的做法。首先,是自家的平臺幣,以今年為例,BNB從4.12美金,漲到了最高點的39.59美金,漲幅860%;HT則從1美金,漲到了5美金,漲幅400%。其次,是透過新增加密資產,創造出不間斷的賺錢套利機會。最明顯的方式就是不斷推出IE0。

在幣安打響IE0第一槍之後,一時間,不管大所小所,一窩蜂全部扎堆搞了IE0,短暫的盛況差點以為IC0又活了。然而,也正如之前的判斷,IE0最後只會是頭部交-易所玩家的遊戲,正如現在一樣,投資者在踩過幾次坑之後,最後也只對大所的IEO還有參與的動力。

IE0本身背後體現的是交-易所對於優質專案的吸引力、孵化能力、把控能力、資金實力、資源整合能力。換句話說,最終IE0“這盤菜”端到使用者面前的時候,好不好吃,就是能不能讓更多的使用者賺到錢,或者說看到可以賺到錢的機會。

所以,你看到很多小所的IE0,上來就是高點,然後一蹶不振,或者就是沒流通盤,玩單機自己拉著玩,真實的二級市場使用者根本沒有賺錢的可能性。

對比起來,幣安、火幣的IE0從最開始的拼手速+運氣,規則都變成了申購之後抽籤決定;此外,上線之後,除了幾倍的絕對打新漲幅之外,在回撥一段時間後,都會有二次拉昇的表現。

於此同時,在時不時的時候,還會出現類似股市裡次新股板塊的板塊集體拉昇行情。而這些,最終體現出來,給使用者的潛臺詞就是:來我這裡玩吧,我這裡你有機會賺到錢。久而久之,“具有賺錢效應”這個品牌就深入人心了。

我們舉個最極端的例子來說明“賺錢效應”的重要性——抹茶我們都知道,最近一段時間,抹茶這個交易所像一個網紅一樣,不斷重新整理自己在行業內的知名度。從勢頭上來說,儼然已經躋身二線,衝擊一線交-易所的架勢。抹茶這半年的大躍升,我們可以簡單概括為幾個大步驟:搶跑優質幣、上線模式幣、拉昇平臺幣

搶跑優質幣的鼻祖應該是幣系,只是後面沒堅持下去。在搶跑優質幣這件事上,抹茶發揚光大了,從最開始TT、IRIS、NEW、FET,到後面的波卡期貨。而且,最後人們發現,在上面不僅可以早早買到一些不錯的幣,甚至最後發現有些幣的最高價就是在搶跑階段抹茶上出現的。這是“賺錢效應”的體現。

上線模式幣,最知名的,大概就是VDS了,而後上的FDS、HDS等已經算是錦上添花。模式幣,赤裸裸的就透露出金錢的味道,而且,的確,早期從抹茶上參與模式幣的人,也都賺到錢了。以致於後面給人一個潛在的印象:抹茶上的,是不是都帶模式,能賺錢啊。這是“賺錢效應”的體現。

拉昇平臺幣MX。這個拉昇並不是說是抹茶自己拉的,別誤會。但是,抹茶從低點起來,漲了100倍+,這不管是哪股“神秘力量”所為,最終都給使用者一個聲音,買抹茶能賺錢,抹茶哪裡買?當然只能去抹茶啊。這是“賺錢效應”的體現。這幾個組合拳打完之後,“上抹茶”變成了專案方的一個利好了。所以,你會發現,不管是準一線,還是說成功突圍正在進軍一線的交-易所玩家,幾乎不約而同將自己的品牌標籤往“賺錢效應”上靠

3、專利技術。加密資產交-易所這個領域,不能說沒有技術,但是一定不是技術驅動的。所以,專利技術不是競爭的要點。

二、轉換成本

轉換成本,就是我們更換一種產品或服務時所付出的成本。這種成本不僅僅體現在金錢上,還可能是時間、精力、勞動量的成本。比如說銀行,是典型的具有轉換成本護城河的行業。我們的工資卡如果繫結一種銀行的話,基本上所有的業務,支付寶、微信、淘寶、券商的業務也都繫結在這一個銀行卡上。即使其他的銀行給出更優惠的條件,我們基本上也不會選擇更換成另一家銀行的服務,因為我們需要為此做的工作實在是太多了。比如高鐵,當你採用一套高鐵技術標準之後,你可能很多的保養維護配套設施、建造方案、電子和動力控制系統等都要配套。這個時候,你要換一套技術標準成本非常高。那交-易所存在這樣的轉換成本嗎?答案是:幾乎沒有。我可以在幣安開賬戶,也可以在火幣開賬戶,我可以在任何一個交-易所開賬戶,並沒有哪個交-易所能限制這一點。同樣的,我的資產可以在這些平臺之間轉移。所以,寄希望於透過拉昇使用者的轉換成本來建立護城河,在交-易所這個行當行不通。

三、網路效應

網路效應護城河就是隨著使用者人數的增加,他們的產品或服務的價值也在提高。比如說,騰訊的社交產品微信,由於你的同事、親人、朋友、合作伙伴等等都在用微信相互協作和溝通。這個即便再出現一個比微信更好用的產品,但你的這些社會關係不去用,你依然不會選擇它。那麼,我們問一句話,隨著使用者數的提升,交-易所的產品或服務的價值有得到提高嗎?似乎有那麼一點,但是不強。你不會因為你的同事、朋友都用幣安,而離不開幣安。但是,可能會因為他們都在用幣安,在同等條件下,更信賴幣安。所以,寄希望於透過創造網路效應來建立護城河,也不是一個好的方向。

四、成本優勢

這種護城河常見於生產標準化產品的行業,其產品的可替代性較強。成本優勢護城河主要來自四個方面,先進的流程優勢、優越的地理位置、與眾不同的資源和規模效應。交-易所這個領域,主要的成本支出包括人工成本、辦公裝置成本、伺服器成本、宣發成本、風控成本等。而這些成本支出當中,很難有特殊方法可以建立起巨大的優勢。並且,比起利潤,這些成本所佔的比例本身比較小,不具有大幅壓縮的空間。

五、規模優勢

放到交-易所這個行業,規模優勢帶來的最大好處在於,提升了交易深度。這對於大戶交-易者來說,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同時,對於吸引優質專案,也會有一定的優勢。當然,本質上來說,不斷積累起更大的使用者規模,是交-易所一切運營策略的最終目標,而不是手段。

總結:這樣一分析之後,我們大概能看出一些門道了,即交易所,尤其一線交易所的競爭,你會發現,其實就主要集中在兩個點上:拿牌照、打造“賺錢效應”

就這兩件事,你再一仔細想,其實貼合了金融的兩個本質:特許經營和交易。並且,在沒有特別有影響力的牌照推出之前,圍繞打造“賺錢效應”展開運營策略,將是交易所們的唯一競爭點。稍有懈怠,就將掉隊。這不是聳人聽聞,前有張健的Fcoin旱地拔蔥、後有抹茶的異軍突起。這些都是深諳“賺錢效應”之道的玩家,雖然最後沒有保持住優勢,但是並不妨礙我們作為依據來佐證。

保持“賺錢效應”可以是護城河嗎?顯然這不能說是護城河,而是保持優勢的持續性動作。因此,客觀而言,在沒有特別有影響力的牌照推出的情況下,幣安、火幣等目前的一線交-易所,並沒有特別有說服力的護城河,後進者依然有機會進來喝湯吃肉

比如ZT這樣的後進交-易所,本身已經上線一年多,註冊使用者突破150萬。在系統安全、交易體驗、以及24小時客服響應上已經打磨的比較完善了,後期全力發力打造平臺“賺錢效應”,持續為使用者推出優質專案,將更快得到發展。之前跟ZT的聯合創始人溝通,也透露出了後續相關的計劃,值得期待

最後,我們還可以暢想一下如果作為交-易所的新玩家,應該怎麼突破?在心裡默唸一萬遍“賺錢效應”,可能會有答案。我給一個答案:專案。一個專案救活一個所,十個專案帶火一個所。所以,競爭到後面,對於優質專案的挖掘、孵化、把控,才是核心。這一點上,資源和創始人格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