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技術的路徑【二】

買賣虛擬貨幣

分叉

在許多人看來,一個專案的去中心化程度在於它的創世區塊,作為領頭羊,對於未來分叉,它可能是脆弱的,也可能不是脆弱的。然而,我們並沒有意識到如何去量化它。

這也使得大家假設分叉是破壞性的和負面的東西,而不看作是開源協議固有的特性。關於去中心化網路中價值在何處產生,這一直很有爭議,這一點正變得越來越重要:要麼在應用層要麼在協議層本身。如果價值是在協議層產生,那麼協議設計和管理的好壞將不僅能夠為協議提供彈性,還能為整個經濟體系提供靈活性,這一點我們後面會提到。

硬分叉是更改規則,根據舊規則的軟體會把根據新規則產生的區塊視為無效區塊。所有符合新規則的節點都需要升級其軟體。如果一組節點繼續使用舊軟體而其他節點使用新軟體,則可能發生分叉。

使用者啟用軟分叉(UASF)是一個有爭議的概念,在沒有大多數礦工支援的情況下執行軟分叉更改規則。

去中心化簡史

遺憾的是這個話題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外,這些話題涉及到討論集體決策中遇到的治理挑戰,平衡集中治理和多樣化的效率,參與和保護反暴力治理,它們來自於更下放和去中心化形式的治理。權力分離,聯邦制,權力下放和其機制都旨在限制個人權力和增加輔助,這一原則假定在最小中心化情況下能夠有效解決問題。我們在這裡提出的關鍵點是去中心化是一種理想,它很難設計甚至更難維持。但更重要的是,去中心化是一種設計選擇,需要進行一系列權衡,這是我們想考慮的方面。

電報、電話及網際網路等資訊通訊技術越來越多地讓決策變得更快、更具參與性、分散式、有時甚至是自動化的。但是,出於本文的目的,我們將從20世紀70年代出現開源軟體(OSS)開始。 儘管參與開源軟體專案是分散式的,但很難說OSS專案有內在的去中心化性質,這一點可以從政策角度來看,因為儘管對所有人開放,並且也是高度平等的,但決策形成很大程度上是有層級的,且最終由強大貢獻者來實行善意的統管,所以也產生了集團的影響力,如Linux和Mozilla。

那麼,有什麼不同?

我們認為經典的開源系統(OSS),分散式p2p網路和如今的代幣化DLT之間存在一些重要的差異,從現在開始我們將其稱為開放經濟系統(OES)。數字技術的創新使我們能夠在分散式網路協調中增加經濟激勵,並且可能達成一個更加去中心化的治理體系,其中不可破壞的規則可以硬編碼到分類賬本身,並自動執行。

然而,這是一把雙刃劍,它增加了與利益相關的對抗性行為。這樣,分叉就不僅涉及程式碼庫的發展方向,還涉及到代幣治理和潛在的財富分配。


------

風險警示:藍狐筆記所有文章都不構成投資推薦投資有風險,投資應該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建議對專案進行深入考察,慎重做好自己的投資決策。

通往區塊鏈的新世界:關注“藍狐筆記”區塊鏈公眾號:lanhubiji 

或加入藍狐筆記的知識星球:https://t.zsxq.com/iaQNnIq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