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FS:我的心中承載宇宙

買賣虛擬貨幣

使用尼龍材料製作的價值5美元的美國國旗,靜靜地插在灰濛濛的月球表面上,厚重的宇航服下,阿姆斯特朗步伐異常輕盈。他小心翼翼地適應著月球表面的引力,竭盡所能地保持重心穩定,也許這樣動作會更帥氣一些,但很顯然,他的動作用憨態可掬形容更為恰當。在完成收集月球岩石的動作時,身體向前一傾,阿姆斯特朗便像一片樹葉一般,飄落在月球表面,無線電裡傳出地面指揮中心人員的笑聲......

上面是一段對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完成登月壯舉的錄影片段的描述,這段珍貴的影像資料,是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在人類首次登月40週年紀念日這天,在網上向全人類分享。

正如我們外出遊玩,拍攝照片留作紀念,回到家中小心翼翼地儲存在私人電腦裡一樣,NASA將這些珍貴的資料資訊備份並儲存在了IPFS上,包括其下轄的地球科學資料與資訊系統(EOSDIS)與地球觀測相關的眾多空間任務中收集的資訊。沉重的基礎設施管理負擔也讓宇航局倍感壓力,因此在 2019 年,他們決定選擇亞馬遜雲服務(AWS )託管所有基礎設施,並逐步透過 Earthdata Cloud 專案將觀測記錄遷移至AWS。

NASA對這項雲端計劃本來是頗為興奮的,但他們忘了一個前提——雲端資料下載成本。按預定計劃,NASA到2025年將擁有247 PB的資料處理能力,遠遠高於目前的32PB。NASA計劃每月向AWS支付543.9萬美元,即每年6513萬美元的費用。到2025年,除6500萬美元的原有交易額外,NASA 每年還得額外向 AWS 支付約 3000萬美元的新增雲服務的費用。對此,宇航局方面表示:“現有的預估成本可能會遠遠低於未來運營中的實際成本,把資料遷移到雲端反而會令整個體系變得成本高昂且難以管理。”

更令NASA頭疼的是,即便花費高額儲存費用,這些靜靜地躺在中心化儲存中心的資料仍然脆弱。NASA在2006年承認,記錄“阿波羅11號”1969年7月20日登月壯舉的原始錄影不知去向,登月的原始錄影帶數量非常龐大,共計1.3萬盤,每盤錄影帶記錄大約15分鐘的畫面資料。其中記錄兩名宇航員登月“關鍵時刻”的錄影帶有15盤,原始錄影帶丟失一事被媒體曝光後,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

這是目前中心化儲存的通病,在一個籃子裡雞蛋,永恆似乎是個笑話。在IPFS的設計思路中,區塊鏈技術下的分散式儲存,實現的不僅僅是用多個籃子放雞蛋,IPFS借鑑了Git(是一個開源的分散式版本控制系統,可以有效、高速的處理從很小到非常大的專案版本管理),實現了歷史資料的溯源,這意味著,雞蛋分佈在眾多籃子中,除非所有籃子同時被打碎,否則資料就可以在很短時間恢復原樣。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資料資訊的數量級已經浩如星河,5G之後,萬物互聯,資料增長如同宇宙的膨脹。要儲存這眾多的資料,必須要集分散式的力量,分佈於全球的力量。IPFS自2014年誕生,由協議實驗室牽頭研發,眾多世界範圍內頂級的計算機極客為其程式碼做出了貢獻。即便如此,為實現心懷宇宙的目標,為了上線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一直到今天(2020年6月6日)IPFS依然未能成年,但每個人都在期待,這場即將到來的成年禮。

(IPFS主網將於2020年8月-9月上線,近日協議實驗室官方表示原定上線時間不變,不做推遲。)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