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gorand私募投資者獲利200倍?參加荷蘭拍賣前我讀了這篇文章20遍

買賣虛擬貨幣

19年6月11日加密日報

"飯桶上線便安了,快去肯德基買全家桶吃"

Algorand這個專案可算是撲朔迷離,這個專案最大的詬病就是不透明和沒有經濟模型。但是隨著荷蘭拍賣的時間越來越近(6月19號)。我們不難從各個方面窺探其經濟模型。

現在市場上存在三種人設:Algorand的鼓吹者,通常是sm投資人或者有倉位的,畢竟屁股決定腦袋;Algorand的舔狗,通常是沒上車但是過了coinlist的驗證的,等著接盤中;和Algorand黑,這些人通常是抓住一些細節進行質疑,第一個詬病的點就是荷蘭拍的定價和總token數量:

<figure data-size="normal">
</figure>

Algorand的sm價格可是5c啊,荷蘭拍的起拍價居然是10刀,整整200倍,搶錢嗎?另外,Algorand的總token數量是100億個,如果定價是10刀,市值直接1000億,上線空降直接超過以太坊。這不現實也不科學。

我們進行分析前,我先表明一下身份,我是Algorand澳州兩個節點之一的基金會創世成員,佔有一部分sm額度,我同時也是Algorand的澳州社羣大使:

https://community.algorand.org/ambassadors/

所以屁股決定腦袋,我肯定是要吹一波的,但是大家得自己琢磨我說的有沒有道理。

Algorand現在由三方在進行推廣,Algorand專案組,Algorand基金會,Algocapital。專案組到處搞演講,主要是針對一般的散戶和大戶,擴大專案的知名度,Algorand基金會主要是搞生態建設,由於Algorand是BA+PBFT,所以之前我們熟知的51%雙花攻擊在algorand網路裡需要提高到佔有全網算力(POS的話就是總持幣數)的67%以上,所以自然而然的解決方法就是把34%的幣交給不可能作惡的人,所以我們最近看到了大學計劃,如果把34%的幣的一部分分散的交給各個大學,第一,這些大學不會把這些幣賣掉,第二,大學會保證節點執行的公正和安全性。這樣保證了網路的安全性與低拋壓。下圖是所有幣的分佈比例:

<figure data-size="normal">
</figure>

我們可以看到,25億的幣是給Algorand團隊和基金會的,其中一部分會給大學,而其他所有人除了荷蘭拍的都是線性釋放(每天釋放1/730,合規的基金不大會賣因為為了做賬,而且大概率會套現復投)。sm的早期(前三個月)的拋壓可以忽略不計。那麼,如果從六月19號開始算起,就是第一次拍賣的2500萬個幣加上Algorand團隊和基金會的幣減掉他們給大學的幣。具體多少給大學我也不知道,但是這個數值沒意義,因為:

<figure data-size="normal">
</figure> <figure data-size="normal">
</figure>

這個是Steven今天發的twitter,基本說了兩件事,就是雖然基金會和團隊不鎖倉,但是:

1. 團隊和基金會拿出來的幣不會超過現流通的49%。這樣第一次荷拍後,最高流通應該是2500萬+2500萬 * 0.49 = 3725萬個幣,第二次應該是 (3725萬+2500萬)* 1.49 = 9275萬。以此類推。就是說八月底左右,就算算上sm解鎖的幣,Algorand的流通最高可以在一個億多一點(大多數sm機構會受制於reg s的限制有鎖倉問題,所以第一年的拋壓不會很大)。

2. 就算團隊和基金會套現,他們會把錢再注入到建設Algorand的社羣上。所以理論上講,這個錢算是復投了自己。

另外作為節點,Algorand的POS模型是幣越多,則更容易被選為驗證節點。這樣就有更大的機會拿到獎勵。所以,如果上線幣價很高的話,對於sm節點來說,理性的操作應該是迅速變現5%收回本金然後開始靠運作節點賺幣成為礦工。這樣線性解鎖會變成只賣作為節點的礦工獎勵。我沒有太多的資訊但是一個正確的經濟模型是礦工獎勵比日解鎖少得多(上圖是17.5億個幣,不知道是不是分五年給完,如果是的話,則節點獎勵是日解鎖量的1/7)。每年的流通更增加是3.5個億。加上荷蘭拍的6個億就是10個億。算上團隊和基金會能解鎖的最大數量就是10億 * 1.49 = 14.9億。我們大膽假設一下,如果algorand達到了1塊錢的話,他將會超過以太經典排在cosmos後面。

<figure data-size="normal">
</figure>

所以Algorand何德何能能上線就漲20倍到達這種高度?畢竟我們一提到荷蘭拍就想到了GoNetwork。因為他的獨有的保本機制,上圖我們可以看到,超過一塊錢可以保90%的本。這算是幣圈第一次看到這種操作的。

我們這裡就要提一下AlgoCapital這個公司了,這個基金型別的公司會幫助所有人投資Algorand。即使你是中國或者美國人,他們在賣Tracker Fund,你投資AlgoCapital,他們去荷蘭拍,反正最後結果所有人的價錢都是一樣,然後他們再把這個幣打給你。因為玩幣的基本就是中美日韓這幾個國家,所以這種玩法既保持了合規性,又佔全了市場份額。保證所有人(大戶:Tracker Fund只接受10萬美金以上的額度)都能參與,如果把錢交給了AlgoCapital,你想想他會多少錢拍?如果這個錢夠多,是否會主導這2500萬個幣的定價?這都是需要仔細考慮的問題。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透過Algorand專案組,基金會和基金的三方合力,他們可以一部分的主導定價權。那麼定價之後怎麼走呢?

我們不難看到很多2016-17年的幣經歷了珠穆朗瑪峰,價格低走到牛市巔峰的輝煌然後2018年底打回原形,更有甚者走出了馬里奧的走勢讓廣大玩幣的虧得肝顫。

<figure data-size="normal">
</figure>

我現在建議大家把Algorand的sm投資人和AlgoCapital的背景研究一下,你們會發現他們和一些交易所的關係,這也本文的重點,Algorand掌握定價權後的二級市場價格如何走?

不難看出,為期一年的90%保本策略可以清除幾乎所有的拋壓,交易所肯定不是一次上完的,第一批交易所肯定是嫡系交易所,具體是那些不難找出來,我也不能說。第二批就是看著這專案好,選擇主動上的,這一批是成敗的關鍵,如果吸引來了某安,某幣啥的,這波就算是穩了。第三批就是中小型交易所自己選擇主動上的,但是這些交易所的影響會小很多,而且主網幣不是你說能上就能上的,技術不行還得團隊給你搞好錢包才行。這樣,二級交易的狀態我覺得會是抬轎子,第一次荷蘭拍後的價格上第一批交易所,如果給力,之前的騎牆派有實力的會開始申請Coinlist做第二次荷蘭拍,沒實力的會選擇接盤。第二次至上第二批交易所之間的價格不會低於當時的交易市價的90%,因為市場上沒有拋壓,有人不看好可以等於OTC出掉,不會影響交易所價格,所以在一個沒有拋壓的情況下,幣價只有上漲的份。Algorand選擇一年拍賣6億(也就是24次,平均每個月兩次)的目的也就清楚了,因為這麼做會反復鞏固價格,間隔太長變數就越多,因為人們參與後自然會把拍賣價格作為止損點,外加上保本協議的作用,只要二級市場的價格一直漲,荷蘭拍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

心理學中有一個21天定律,基本的意思就是人類的短期記憶上限是21天,任何超過21天不被從新鞏固的短期記憶會被大腦選擇性的忘記,Algorand的荷蘭拍間隔時間是半個月那麼我們會在未來的5年不停的被新價格衝擊,短期記憶在不停的重新整理中變成了長期記憶,我們會非常樂意的在幾年後接受algorand的當時的定價。當每一期的成本都比上一期高的時候,大家的共識就產生了 - 拿著別動,過幾年價格還得翻倍。

我之前參加過一個技術研討會,有一件事我記得聽清楚,就是比特幣完全換手週期是四年(我在網上查不到類似資料,如果有誰能打我臉,歡迎指正)。就是說,每四年所有人的成本應該是類似的,不會出現有人現在手上還有幾萬個1塊錢成本的比特幣。這樣我們也能看出來algorand的五年拍賣計劃的用心良苦,就是如果有早期投資人想套利離場,打一年富裕,也應該在Algorand完全拍賣結束前離場,以達到讓所有人基本成本類似的一個目的,這樣才能構建一個公平,平等的去中心化網路。而這個網路會隨著時間的延續,一點一點的積澱變大,因為不可以分叉,只要是這個區塊鏈網路吸引的資金,就會被鎖在這個網路的生態裡。

作為一個全明星陣容的專案,如果可以空降到市值排名前20的位置,根據幣圈索羅斯的強者恆強定律,則這個專案算是基本穩了,大資金會更偏向這種已經是巨無霸的專案,因為出入金容易。而且他會讓所有人都賺到錢,越早期進來的人賺的會相對多一些,到後期漲幅則會變得很小,最後穩定在一個區間值,類似於以下的函式波形:



今年我們會逐漸看到很多市值讓我們覺得不可思議的專案空降到前20-50的位置,可能現在的幣圈已經不是我們所熟知的幣圈了,之前都喊著2017,2018年是機構投資的一年,我覺得2019,2020年才是,但是這些大機構進來了也就沒我們散戶甚麼事了。他們一套的傳統玩法可能會讓我們覺得不適應,但是畢竟幣圈的錢還是太少了,我們可能真是沒見過錢...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