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ypto 思潮編年史之探索的進階(2016-2018)

買賣虛擬貨幣

以時間順序重新回顧在crypto發展史中那些重要的「故事」


因原文較長,已按照原文脈絡擷取為數篇,本篇為第二篇(探索的進階):


2016: 以太坊來了


ethereum is the forefront of digital currency ——fred ehrsam (paradigm 和 coinbase 的創始人)


one-liner: 以太坊會是更值得投資的 crypto.


fred ehrsam 將重點的關注從比特幣聚焦到了以太坊上. 比特幣的設計太過於完美, 任何改動都彷彿是畫蛇添足, 真正的除了錢包和交易所之外的完備應用無法在比特幣上誕生. 以太坊能提供完整的計算環境, 從而支撐起了無數的區塊鏈上應用. fred 提到了在以太坊上建立的 dao 組織, 也就是在文章釋出一個月後遭到攻擊導致以太坊分叉的那個.



除了這些優點, fred 也提到了以太坊的一些潛在風險: 資金量還不如比特幣高, 尚未經歷治理危機 (文章釋出一個月後經歷了), 因為功能更復雜所以風險更大, 可能會將共識改成 pos (雖然五年後還是沒換), 和網路拓展非常難 (這個問題已被各種 layer2 慢慢解決).


fred 沒有給以太坊和比特幣是競爭還是互補關係下定論, 他認為以太坊的潛力巨大, 他對任何特定的鏈都不「忠誠」, 只想要任何給世界帶來最大利益的東西.


fred 最後總結說 crypto 的變化速度正在加快. crypto 的願景非常大, 要為整個世界建立一個更好的交易網路. crypto 與網際網路本身一樣, 不是一家出售產品的公司, 而是一系列有朝一日會連線每個人的協議. 而且, 像網際網路一樣, 它的發展需要更長的時間, 但影響將是巨大的.


還有就是他在一年後的 2017 年寫了一篇文章, 內容主要是: 區塊鏈是元宇宙的基礎層.


fat protocols ——joel monegro (placeholder vc 創始人)


one-liner: 協議 > 應用.


joel monegro 在 fat protocols 這篇文章中探討了一個觀點, 那就是 web2 的結構中, 基於協議的應用的價值非常大, 而協議的價值很小, 區塊鏈中這個情況則會被扭轉.



2016 年, 在以太坊的慢慢崛起下, 人們對整個區塊鏈的「網路」有了更多的想象力. 對區塊鏈的構建不再是停留在錢包或交易所等基礎設施, 而是開始思考基於一個完備的環境中, 能構建怎樣的協議. 這個時候道變成了加密精神, 一變成了專案創作者, 二是社羣, 三是生態參與者.


2017: crypto 與 token


這一年的思潮特別激烈, 在本文中對每篇文章只做簡單概括, 有時間大家可以自行精讀汲取知識.


番外篇: 2017 年的 uniswap


hayden adams 當時被西門子辭退了, 他很難過, 去找好朋友 karl floersch (當時在以太坊基金會工作). 好朋友卻祝賀他, 機械工程是夕陽產業了, 以太坊才是未來, hayden 應該去嘗試寫合約. hayden 說自己也不會寫程式碼啊. karl 說學學就行了, 反正當時也沒多少人瞭解以太坊和智慧合約. karl 成功說服了 hayden 去玩以太坊, hayden 學了兩個月的 solidity 和 javascript, 決定做個大專案, 做 vitalik 在很多地方提到過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17 年底, hayden 做出了 demo, 長這樣, 就是 uniswap.



value of the token model ——fred ehrsam  


one-liner: token 價值體現在治理, 貨幣政策, 調整激勵措施.


fred ehrsam 在這篇文章中探討了 token 模型的價值.


他認為 token 的價值主要體現在: 治理, 貨幣政策, 調整激勵措施.


同時他指出, 與早期的網際網路初創企業一樣, 一些 token 沒有意義. 每 1 次大獲成功, 就會有 3 次小成功和 100 次失敗.


token 模型的基本原理是寶貴而強大的, 允許社羣管理社羣本身和經濟體制, 並以強大的方式團結社羣, 使開放系統蓬勃發展.


thoughts on tokens ——balaji srinivasan (前 coinbase cto, 前 a16z gp)


one-liner: token > equity.


balaji srinivasan 首先在文章開頭提出了一個點: token 不是股權, 而是與付費 api 金鑰類似. 與傳統的融資手段相比, token 代表著更高的流動性, 更大的受眾, 也為一些新型專案的融資開闢了空間.



接著他一一闡述為什麼token 從 2017 年開始會越來越成功:  


四年的基礎設施建設打下了夯實基礎


token 與區塊鏈的原生貨幣相比更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


token 購買者實際上在買私鑰 (相比傳統的方式更加具有隱私和安全)


token 和付費 api 類似 (代表著某種服務的訪問權)


token 是對所有新科技 (開源組織, 小專案, dao) 的融資模型, 而不僅僅是對於初創企業


相比傳統金融, token 是無法被稀釋的


所有美國人都可以買 token


所有網上衝浪的人都可以買 token


token 流動性特別好


token 會把融資去中心化


token 模型是一種比免費更好的商業模式, 能讓早期使用者獲得收益


token 購買者其實就是投資者, 就像網路上的博主其實就是新時代的記者一樣


token 讓技術始終被擺在商業前面


token 是直接由持有者自己監管的


token 可能被用於付費或者一些 vip 服務


他總結到, token 這個領域還在非常早期, 很可能幾周內就有劇烈波動. 但是世界在變化, token 代表了未來 1000 倍的價值提升.


crypto tokens: a breakthrough in open network design ——chris dixon


one-liner: token 會是公開網路的必備設計.


chris dixon 在這篇文章中從比特幣和以太坊的 token 談到了 token 的作用: token 可以管理和資助開放服務, 使網路參與者之間的激勵措施保持一致, token 的網路效應給整個系統帶來了正向迴圈.


加密 token 目前是小眾市場, 並且備受爭議. 如果按目前的趨勢繼續下去, token 很快會被公認為開放網路的必備設計, 將開源協議的社會效益和封閉網路的財務和架構效益相結合. 對於那些希望獲得企業家、開發人員和獨立創作者的訪問的人來說, token 是很有希望的一個事物.  


analyzing token sale models ——vitalik buterin


one-liner: 好的 token 模型很重要.


vitalik buterin 在文章中分析了幾個專案的 token 模型. vitalik 以 maidsafe, ethereum (我分析我自己), bat, 和 gnosis 為例, 總結了一些好的 token 銷售模式: 1. 估值的確定性. 2. 參與的確定性. 3. 限制籌集的金額. 4. 沒有中央銀行. 5. 銷售的效率. 然而 1 和 2 不能同時滿足, 3, 4 和 5 也不一定能同時滿足.


vitalik 建議 token 銷售中也可以採取其他三個聰明的方法, 1. 反向荷蘭拍, 並且把未售出的 token 作為空投或者捐贈而使用出去; 2. 保留剩下的 token , 以自動化形式解決「中央銀行」問題, 比如拿去做池子; 3. 進行有上限的銷售, 限制每個人的購買數量, 這就需要 kyc. vitalik 也建議專案進行多輪的 token 銷售, 讓使用者有更多的時間來檢視哪些團隊和專案值得投資.


cryptocurrency’s netscape moment ——elad gil (solo capitalist)


one-liner: 2017 年是 crypto 的網景時刻.


在加密貨幣的網景時刻這篇文章中, elad gil 將 2017 年 ico 熱潮與 netscape 的 ipo 相比, 是網際網路時代和加密時代的真正開端.



permissionless ——alok vasudev


one-liner: permissionless 很重要.


alok vasudev 的這篇文章非常短. 他的主要觀點就是區塊鏈和 crypto 的 permissionless 讓他覺得是它們最讓人興奮的特點.


linux 是 permissionless 的, web 是 permissionless 的, pc 是 permissionless 的. 相反的是, 移動應用是需要蘋果谷歌的 permission 的, vr 是需要 facebook、htc 和索尼的 permission 的, ai 在演算法層面 permissionless 但是訓練資料是由壟斷企業控制的.


區塊鏈就是一個完全開源公開的資料庫, 一個不受審查不受壟斷的生產工具. 這篇文章實際上也隱含著 web2 科技到 web3 正規化的轉變.


the slow death of the firm ——nick tomaino (1confirmation 創始人)


one-liner: dao > firm.


nick tomaino 在這篇文章中闡述了一個觀點, 就是以比特幣為首的一些專案其實也推出了開源分散組織的概念 (比如 dao 以及開源開發組織). 在顛覆金融系統之外, 中本聰所創造的比特幣也會顛覆公司的形式.



比特幣是具有公司的優點 (最小化交易成本、彙總資本和共享資本以及為貢獻者提供工作保障) 的組織結構的第一個例子, 並結合去中心化的所有權, 不受控制的資料以及受到制衡的決策權的優點. 比特幣在全球範圍內提供給人們賺錢機會, 並且建立明確的激勵機制, 創造了公司無法實現的去中心化的新產品 (無法被 censor 的數字貨幣).


然而, 這種分散式組織架構的缺點也很明顯: 分散決策很難很慢, 很難衡量參與者真正的貢獻, 權力下放導致了很多濫用...


nick tomaino 最後總結說 2017 年是分散式組織的早期, 未來這種協作形式會滲透到主流, 越來越多新的分散組織會建立起來, 傳統的公司也會在未來慢慢轉型過渡到 crypto 化的分散組織.


big banks and blockchain ——elad gil


one-liner: 大銀行玩不明白區塊鏈.


elad gil 在這篇小短文裡揭露了很多現實中的問題. 自從 2013 年 crypto 進入行業視野中以後, 大銀行就是這麼對待區塊鏈的 (據我所知, 直到 2021 年, 仍舊很多中國銀行以及金融公司都依然是這樣):


1、成立一個區塊鏈團隊.


2、讓區塊鏈團隊做一條私有鏈, 並且始終處於做 demo 階段.


3、讓 ceo 能夠大誇特誇區塊鏈團隊, 說「我們是有那個區塊鏈啥的東西, 有團隊專門在做」.


elad 也說, 大銀行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 開始利用 crypto 來開發比如 etf, token 託管, 對沖基金, 衍生品交易所的產品. 他總結到銀行和其他中介對 crypto 的採用速度會越來越快.



the meaning of decentralization ——vitalik buterin


one-liner: 去中心化的含義在於容錯性, 抗攻擊, 防串通.


vitalik 探討了去中心化的含義. 談論軟體的去中心化的含義的時候, 我們可以從架構, 管理, 和邏輯上去考量. 架構上指的是物理上伺服器的分佈, 政治上指的是有多少人控制了這些伺服器, 邏輯上指藉口和資料結構是否合理.



關於容錯性, 區塊鏈系統其實也需要在多個方面進行去中心化才能真正達到. 我們需要多個客戶端實現, 民主化的技術討論論壇, 儘量利益不相關的開發和研究人員, 挖礦演算法必須降低中心化風險, 和擺脫硬體集中風險 (用 pos).


對於抗攻擊, 一個很直觀的例子就是, 如果你用槍頂著一個人, 讓他交錢, 那他可能要命不要錢了; 但是如果去中心化的情況下, 你得用槍指著十個人, 威脅成本就高了十倍. 去中心化程度越高, 攻擊成本和防禦成本的比例越高. 所以 pos 的抗攻擊性比 pow 更高, 因為硬體很容易被檢測和攻擊, token 則更容易隱藏.


最後一個最複雜的就是防串通. 一個簡單的防串通的例子就是反壟斷法. 區塊鏈中的串通的例子就是, 大礦工可能會聚在一起, 去以大量的算力來推動一些不利於網路的事情. 但是區塊鏈的一個優點就是, 開發人員不在同一家公司, 不在同一間房間裡工作, 所以不會像傳統的軟體公司那樣, 可以隨心所欲地修改規則.


vitalik 最後也提出了疑問. 以太坊的社羣能在去中心化地情況下飛快地硬分叉網路, 但是如何促進和更加改善這種良好的協調呢?


a beginner’s guide to ethereum ——linda xie


one-liner: 以太坊的入門.


linda xie 教你入門以太坊. linda 談到了比特幣與以太坊的異同, 以太坊上的身份和儲存, 社交媒體, 許可權管理, 公司管理和籌資應用. 相信你應該已經很瞭解了, 這裡就不贅述啦


2017 年是 erc-20 的一年, 以太坊和比特幣的幣價一飛沖天, 生態也開始繁榮, 越來越多的 dapps 開始了自己的 ico, 越來越多 dao 組織開始建立. 我們再次進入了混亂無序的氛圍, 各種問題層出不窮. 一些對區塊鏈和 crypto 深信不疑的人開始重新思考 crypto 的優點和最初的出發點.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