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發行代幣是合法的嗎?如何規避法律風險

買賣虛擬貨幣

近一年以來,幣圈由瘋狂發展到現在的趨於理性,相關的行業背景、政策法規和法律實踐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本文結合資深律師的法律經驗,從中國內地的相關法律法規來著手,為您梳理了一些區塊鏈和幣圈常見的政策法規問題。


1.   區塊鏈token不進行融資,只在內部進行功能性流通,是否合法?

答:合法。根據2017年9月4日中國證監會網站釋出的《中國人民銀行

中央網信辦 工業和資訊化部 工商總局 銀監會 證監會

保監會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確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非法從事代幣發行融資活動”,其目的是禁止借區塊鏈進行非法融資活動,而不是禁止發代幣、發token。如果由技術產生的代幣或者token不是用於融資活動,而是用於其他一些業務功能,則是合法的。事實上,我國政策也是鼓勵區塊鏈技術以及創新應用的,如杭州、上海、深圳、濟南、合肥等各城市都出臺過多個區塊鏈鼓勵性政策。中央層面也多次出臺相關政策,引導與鼓勵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2.   發行區塊鏈代幣批發給“私募機構”,再由私募機構進行多級分銷,這樣合法嗎?

答:按照目前法律法規,這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現在的實際情況很多是這樣的,區塊鏈的專案方設立海外基金會,伺服器和公司管理都在海外,但在發幣這個問題上,他們採取的是直接批發給私募機構,再由機構賣給不同的普通使用者,在一些地區出現了一級、二級、三級等多級分銷商,有重大法律風險。

按照目前的法律,可能會涉嫌違反兩條法律。一是非法經營,因為這種借區塊鏈進行融資的行為沒有得到金融主管部門的允許。二是可能會涉嫌傳銷,根據最高法、最高檢和公安部聯合出臺的法律意見書,組織內部參與傳銷活動人員在三十人以上且層級在三級以上的,應當對組織者、領導者追究刑事責任。

關於token和代幣融資的區別,我們需要清楚的明白,區塊鏈的token一旦以各種形式進入交易所,則token就不再是所謂的功能性通證,而成為了金融產品,供普通大眾來炒作。既然成為了供炒作的金融產品,價格的漲落或劇烈震動就在所難免,一旦出現價值大幅度縮水,則很容易引發大面積恐慌,進行引發維權、群體性事件,進而帶來各類風險。

即使代幣的專案方完全不管市值、放任代幣被其他人自由炒作,這樣也很難被內地法律所容忍。更何況專案方千辛萬苦把自家代幣上交易所後,需要付出很多財力、人力、物力上的成本,所以幾乎沒有代幣的專案方不在乎幣值,專案方的手都會伸得很長。

3.   代幣的交易所開設在境外,但是token融資活動在國內進行,違背相關法律嗎?

答:是有法律風險的。這個問題與問題2的內在邏輯是一樣的,只要相關融資活動發生在中國內地,就適用中國內地的法律,而不會因為境外的身份而規避國內的法律法規。

比如,專案方運營主體在馬來西亞,伺服器也架設在國外,但在國內有真實的運營團隊,來銷售代幣,這種做法實際上是掩耳盜鈴。此類行為還是可能涉嫌刑法第225條非法經營罪。

依據中國刑法第225條非法經營罪第3、4項的規定,未經國家主管部門批准,非法經營證券、期貨、保險業務的,或非法從事資金支付結算業務的,以及其他嚴重擾亂市場秩序的非法經營行為,都可能構成非法經營罪。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大量的代幣專案被處置,是因為當前正在處理p2p網貸等金融風險,相關部門的焦點還沒有轉移到幣圈裡來。一直以來主管部門也並未過多動用刑法的手段來解決幣圈的問題,都在積極的引導代幣專案良性退出,不至於造成大的惡劣的影響。加之,中國社會和現狀對網際網路新技術都有較大的寬容度,讓子彈再飛一會兒。再者,相關的監管辦法和法律還在進一步摸索當中,沒有現成的執法先例可言,需要兩三年時間來梳理清楚。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