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易所入手看數字貨幣領域監管發展

買賣虛擬貨幣

比特幣的傲嬌:看不慣我又殺不死我

        數字貨幣領域監管已經成為公認的監管難題!

        作為全新的領域,數字貨幣及區塊鏈在很多方面顛覆了傳統,尤其是金融領域,它與現有的金融體系是完全不一樣的存在,因而形成了監管上的空白。

        再加上,數字貨幣存在多樣化的身份可能,從貨幣到股權,再到證券和通證積分,其身份的複雜性,造成了在定位上的困難,多種無法忽視的屬性,使得數字貨幣成為特殊的存在。

        不確定的定位,使得暫時無法進行合理有效的監管。而且,數字貨幣正處於發展當中,其有效的激勵作用,以及可能在經濟和個人價值等方面的作用,都需要進一步探索。

        拋開監管的現有問題,數字貨幣本身的特點,也決定了監管的困難。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具有去中心化和匿名性兩大特點:

        去中心化:比特幣是一種點對點、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依據特定演算法,透過大量的計算產生。不依靠中心化機構發行,不需要任何政府和機構進行信用背書,透過眾多節點構成的分散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也就是說,比特幣沒有任何機構能夠控制,當然也就不可能透過任何機構或者個人終止或者取締。

        換句話說,比特幣是任何人或者機構都“殺不死”的。

        匿名性:比特幣網路不需要進行現實社會的所有身份認證,只要下載了錢包,擁有比特幣地址,,就可以隨時進行轉賬等交易,傳送和接受比特幣,也不用提供任何個人身份資訊即可。唯一的財產保障證明只有私鑰!

         因此,現實社會的身份與比特幣網路沒有任何聯絡,也不能作為比特幣等財產的所屬認證。只要掌握了私鑰便能成為財產的主人。

        沒有現實社會身份的疊加,比特幣是誰的,就可以永遠是迷!

        既不能確認身份,又沒有中心化機構可以控制,使得比特幣遊離於現實世界之外,當然也就無法用現有的體系實現有效的監管!

        這就決定了數字貨幣監管難的重要原因。

        這樣的比特幣即使讓有些人厭惡或者不能接受,確也只能任其發展而無能為力。

        這也是比特幣自誕生後,雖然“騙局”之說一直存在,卻也能夠逐步發展壯大,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數字貨幣交易途徑及監管可能

        一般說來,數字貨幣透過兩種途徑完成交易:

         一、直接點對點的轉賬交易。

        由於比特幣點對點的特點,使比特幣不需要中間機構,就能夠完成所有交易。就像現金時代,兩個面對面的人,可以直接進行現金交易,如果沒有第三方目睹,交易的情況便不會被人知道。

        比特幣只需透過私鑰調動資產,直接傳送到對方賬戶,就完成交易,交易雙方無需面對面,也無需任何身份認證。

        實際上,這是利用了機器程式碼構建了一套新的信任體系,屬於技術範疇。

        因此,對這部分交易,也只能透過技術手段才可能實現監管。

        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技術能夠實現。

        前不久釋出火幣公鏈,做了一些嘗試,即直接在公鏈上部署監管節點,透過監管節點來對交易實行監管。不過,這一方案能否有效實現監管功能,還沒有經過實踐檢驗,需要進一步在實踐中獲取資料得出結論。

        二、透過交易所的途徑完成交易。

        透過交易所完成交易,是目前數字貨幣交易的主流選擇!大部分人的交易都是透過交易所來完成的。

        數字貨幣交易所分為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兩種型別,這兩類交易所最大的區別在於使用者的財產託管方式: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使用者資產是儲存在使用者的個人錢包當中,透過呼叫私鑰實現交易撮合及資產清算等,沒有私鑰交易所無法動用使用者資產。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所有行為都透過智慧合約來實現,資產託管、撮合交易、資產清算都放在區塊鏈上。

        理論上,去中心化交易所的交易行為事實上是可以避開身份認證,使用者在區塊鏈上的賬戶公鑰就是身份。

        但事實上,去中心化交易所目前也要求使用者進行身份驗證。

        中心化交易所,使用者的資產是交給交易所,使用者透過密碼進行呼叫,也就是說,中心化的交易所與目前的銀行體系有許多相似之處,使用者需要進行承擔賬戶體系的身份驗證,來確定賬戶的資訊和資產的歸屬,因為在中心化的交易所當中,使用者的資產交易所可以隨時挪用的,因為使用者資產本身就是交給了交易所的。

        交易所監管

        從數字貨幣交易所的特點我們可以看到,使用者進行身份註冊和驗證,是與當前的社會身份一致的。也就是說,交易所實際上是實現了身份驗證的,那麼,是不是也就同時也能夠實現監管呢?

        既然有身份驗證,就完全能夠實現資產的流動監控,進而實現在交易所的監管。

        也就是說,對交易所部分,是完全可以透過身份的驗證實現監管的!

        無論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交易所,都是透過中心化機構來推動,中心化機構便是實現監管的最好路徑。

        透過中心化機構設定監管,就像透過銀行實現監管一樣,是可行的,並且有銀行的實際經驗作為指導。

        其次,OTC通道的出入金也是監管可以利用的重要路徑。只要是有現金流動,就可以發揮監管作用。

 監管現狀及各國監管發展

        不過,目前,對數字貨幣的態度不明確,也連帶對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態度也不明確。數字貨幣交易所目前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沒有納入合規體系,甚至在很多地區,數字貨幣交易所是違規的!

         因此,要實現有效監管,首先是要明確對數字貨幣的態度,同時制定相應的規定,將交易所納入合規體系,無論是進行整頓,發放牌照,還是重新設計,推出新的交易所模式,都需要有明確的態度,才能出臺響應的規定。

        所以,歸根到底,監管問題最終還是落在對數字貨幣本身的態度上面。

          如果從目前數字貨幣的發展來說,雖然有不合規、禁止等多種提示,但是並沒有明確態度,來對數字貨幣進行身份的認可。

         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數字貨幣交易的活躍程度仍然是有增無減,並且有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關注並進入這個領域。這樣的發展,是需要正面的肯定和監管進行約束的。

         交易所自身監管

         最近,由交易所本身“作惡”引發的騙局和問題層出不窮,從FCoin跑路,到幣安火幣私自挪用使用者資產,再到OK拔網線插針爆倉合約等等,都掀起了不小的“交易所風波”,為幣圈亂像增加了看點外,更對使用者資產安全完成極大的損害。

        從使用者角度來看,監管的引入有利於建立一套法律法規上的作惡懲治,增加安全保障的有效途徑;從數字貨幣領域整體來看,監管有利於肅清行業亂像,為行業的良性發展提供更好的法律保障。

         因此,監管對幣圈來說,是極大的利好!

         中國央行官方微信賬號釋出315金融消費權益保護文章第八篇文章中提醒:避免陷入虛擬貨幣陷阱!

         實際上數字貨幣領域的現狀在各國都非常重視,也在透過不同的方式,積極推進監管的進行,最近,多個國家釋放出監管的新訊號:

         3 月 16 日,新加坡金管局釋出了一份長達 73 頁的新指南,為電子支付代幣服務供應商提供指引,涉及代幣交易追溯;

          3 月 18 日訊息,韓國金融服務委員會(FSC)正在與當地加密公司合作,以啟動此前透過的《特殊金融資訊法》;

          3 月 18 日訊息,加拿大金融犯罪監管機構正準備在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FATF)設定的 2020 年 6 月最後期限之前,實施其新的廣泛虛擬貨幣監管權力;

        中國除了315的提醒文章以外,“監管沙盒”也成為熱點。

         據3月19日經濟參考報訊息, 繼北京率先啟動試點之後,金融科技“監管沙盒”試點即將落地更多城市,深圳、上海、雄安等有望入圍。從“入箱”專案來看,首批入選應用產品形式較多,涉及物聯網、人工智慧、大資料、區塊鏈、API等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

        監管正在進行,幣圈很快就能夠擺脫監管空白的灰色地帶,而監管的到來,肯定會對數字貨幣領域的良性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為更好地探索數字貨幣的價值,發揮數字貨幣的功能,推進數字貨幣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支援。

         數字貨幣也能夠擺脫亂像和騙局的怪圈,真正實現新的金融科技價值,推動新金融體系,以及科技向縱深發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