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建設(四)成長模式

買賣虛擬貨幣

社群建設(四)成長模式

    昨天有朋友評論,文章有洗文的感覺。沒有在評論中回覆,是因為針對性太強。我能理解這位朋友的心情,文章內容與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沒有太多關係。之所以談社群建設,一、社群是通證經濟的基礎;二、社群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場景,是區塊鏈技術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的重要支撐;三、社群是數字貨幣實現更多價值的必經之路,是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與人的積極能動性、人們資產流通轉換溝通的一種新興商業模式。

    幾千年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絕大多數人實現經濟價值的空間是田地山水等自然資源。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絕大多數經濟價值和社會財富,不再是田地山不等自然資源,而是企業和市場。而社群,在我看來,既有企業式的生產端功能,也有市場式的消費端功能。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本身只是一種工具或產品,要實現價值,離不開人。比特幣之所以牛,就是因為認可並持有、參與流通的人越來越多而已。如果說比特幣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金融創新,我個人認為,社群基礎上的通證經濟將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商業創新。

    近期,關於STO模式的討論比較多。證券型代幣,更適合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家凌架於政治家、軍事家和經濟智囊之上的國情,不適合中國的特色國情。一個代幣,對應一個企業,監管層面是邏輯清晰簡單,財富轉移的操縱層面也更容易指鹿為馬、點石成金。證監會早就開始研究股權眾籌,與STO類似的模式,自然也會成為我們資本市場創新的一部分。

    我黨在抗戰時期就有傳統:資源有限,你是個人才,自己去招兵買馬,自己去搶敵人的武器,我們只有紀律和規矩,對老百姓講紀律,繳獲了武器,要服從組織安排。目前的通證經濟,監管層也是這麼個意思,你自己去建社群,你自己去探索技術、積累資源。搞得好,我們支援你。搞不好,破產了你自己負責。目前的大局是要穩定巨集觀經濟,支援實體經濟,我們不可能拿實體經濟資源來支援你的通證經濟建設。今天專題分享:社群建設的成長模式。

一、理念基礎

今天轉換文章風格:只寫索引,自己去畫認知地圖。

    硬體基礎:更高速順暢的通訊技術,電腦手機和智慧裝置等電子產品。

    軟體基礎:區塊鏈技術,數字貨幣,交易所,ICO理念,EOS社群,幣乎社羣。

    工具基礎:微信,Im錢包,電報群,大資料、雲端計算。

    現實基礎:企業和產業被革命的週期越來越短,人工智慧替代傳統勞動的趨勢越來越快,產品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人類的壽命越來越長,社會的養老負擔越來越重,大國競爭越來越激烈......

充分利用工具,提高經濟效率,化解各種難題,讓全民族甚至全人類免除經濟危機、無人受益、人人自危的困境。在我看來,經濟金融危機,只是風險轉嫁的一種手段。改革開放以來,各種礦難,礦工賺的幾個錢只夠一家人吃飯睡覺,賺錢的都是礦主,最嚴重的莫過於國企工人下崗。在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金融危機,資本大佬,幾千萬資產再怎麼被危機縮水,也還有百萬資產,而工人一旦遭遇危機,連吃住都很困難。經濟復甦,工人解決的只是吃住問題,而資本大佬則可以從百萬資產,挺進億萬富翁的行列。我們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黨的領導下,黨很難容忍經濟危機。當然,產業的革命也很殘酷,電商衝擊實體店的革命,如果實體店老闆不能抓住黨給的樓市機遇,幾千萬資產變成負資產的人也不少。

二、共利模式

    ICO理念本來是一種共利模式,但是在我們的特色國情下,卻演化成了一種共害模式:為了開拓市場,同樣是早期投資者,籌碼分配的成本完全不同,沒有監管,割韭菜就是自然的結果。割了韭菜還不死心,宰以太坊幾刀,專案方融資得到的以太坊也被割了。前一陣子,因為USDT的信任危機,比特幣暴漲,連持有USDT也被割了。鏈圈和幣圈,誰賺錢了?快一年了,鏈圈的突破在哪裡?幣圈的希望在哪裡?

    沒有監管,我們支援社群來監管,支援透明的區塊鏈技術來監管。ICO模式本來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人性。為什麼我不支援STO,因為企業發行通證,自然有資料造假的動機,即便是有監管層監管,也管不住人為財死的貪婪。財務管理這麼多年,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仍然無法支撐價值投資。

    我主張依靠社群來發展ICO,依靠社群的區塊鏈來監管ICO,依靠社群自主的區塊鏈技術來監管交易所。比如我們幣乎社羣,創業團隊搞ICO,得到的是KEY,投資者得到的區塊鏈上的分紅權益證明。創業團隊得到的KEY,接受社群的區塊連結管,創業團隊可以用KEY與社群配套的投資機構進行資產互換。這中間有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和技術支撐,留給社群創業團隊思考。

三、裂變模式

    我們的KEY不可能不斷地持續上漲,而是漲跌反覆的過程。每一輪下跌,應該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支援有利於社群成長的經濟資源,淘汰不利於社群成長的經濟資源。每一輪上漲,應該是一個創新爆發的過程,支援創新,支援社群的成長。KEY價格創新高,意味著社群整體價值創新高。這樣一個裂變過程,自然伴隨著社群規模的增長,伴隨著社群協作效率的增長,伴隨著社群服務實體經濟價值的增長。

    完成這樣一個裂變模式,創始團隊要配備制度研究、市場研究、社群需求研究的智庫。我個人非常期待幣乎大學或者幣乎研究院這樣一個機構的誕生,為鏈圈和幣圈輸送人才,為社群輸送人才。唯有人才推動創新,唯有大規模的人才高效執行,社群才有中堅,才有榜樣,才能引領社群的質變。

    知幣被羊毛黨玩慘,令人痛心。企業之所以能得到發展,在於經濟資源的集中。社群要發展,籌碼也應該集中。幣乎的KEY,籌碼集中只有提現收取2000手續費這樣一個模式。還需要創新公平合理、社員共識支援的模式,推動籌碼集中,才有利於KEY的價格上漲,有利於社群的信心增長,有利於社群規模的增長。期待各位朋友在評論區大膽提出如何推動籌碼集中的思路。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