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建設(九)競爭型生態

買賣虛擬貨幣

社群建設(九)競爭型生態

    之前霍金和李熬逝世,適逢幣圈大跌。幣友們無奈地表示:但願名人們福壽安康,讓我可以吃幾口香噴的飯菜。李詠的離開,活躍了短影片領域和微商領域關於健康的話題,正常情況下,股市與健康有關的題材會有短線行情。自從接觸幣乎社羣以後,因為巨集觀經濟不樂觀,特朗普的瘋子精神,隨時可能刺激金融市場機構操盤手的神經,所以離開了股市,一直沒有回去。只是基於多年的資訊刺激習慣,健康概念股會因為李詠的離開而興風作浪。躲過了股市大跌,卻遭遇了更加慘烈的幣市大跌。好在我對市場充滿敬畏,沒有大力參與,以學習為主。進場之後一直沒動,目前跌成了十分之一。記得當初實戰期貨,跌成五分之一,到目前仍然對槓桿機制敬而遠之。也幸虧當初80%的虧損,讓我躲開了2015年股災的槓桿屠殺。

    昨天金庸離開,微文圈刷屏。微信朋友圈更是炸出很多雷打不動的“死魚”:連續幾年,一年一條朋友圈。金庸的離開,把他炸出來了。記得父親在青年時期喜歡隋唐英雄系列,那時候在農村,除開農忙季節,大家都比較閒,又不打牌,就是我爸爸給一大群人講故事。爸爸入戲太深,故事非常生動,有他自己的理解,每個人物的臺詞,有他自己的變通,好像那個話就是他自己講的,而不是作者寫的。我的青少年時期,自然是金庸的武俠粉絲。也不懂那個時候為什麼記憶力這麼好,看完一本武俠小說,可以興致沖沖地講半天也講不完。虎頭蛇尾,自己肚子也餓了,就加快速度,前面百分之九十的時間講百分之十的內容,最後百分之十的時間,講百分之九十的章節。高中的時候,同學裡更有奇才,一個是精研金庸描述的武術招式;一個是用美術勾畫武俠人物。

     昨天離開的,還有光大集團創始人,王光美的六哥王光英同志,終結在人生的第100個年頭。同時我也看到了楊絳在2011年分享的《100歲感言》:人生最曼妙的風影響,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初中時我的理想是歷史考證,覺得總結前人的智慧很有功德。高中時的理想是文學,覺得文學家用他特殊的手法,用筆下的文字,去激發人民的鬥志,去克服現實的困難,富有理想與現實雙重的積極意義。在高中時代,省下生活費,買了李熬、錢鍾書和楊絳等人的作品。後來覺得文學不現實,還是實業既重要又現實,所以比較關注王光英先生。創業幾經挫折,我就淪為了財迷,在股市裡混日子。現在,又從股市轉到了幣圈。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名人之所以是名人,拋開名和利,更多的是精神的力量。人無完人,名人也是人,不必神化,更不必妖魔化。幣乎的寫作,既有我的文學情懷,也有我的實幹夢想。當然,我也不是神,雖然明白人至無求品自高,但是在這個年齡,上有老人,身邊有愛人和孩子,責任雖不偉大,但是不能逃避,利益的驅動自然是有的。今天專題分享:社群建設的競爭型生態。

一、鯰魚效應

    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活魚的價格比死魚高很多,漁民想方設法讓沙丁魚活著。可是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在是在中途缺氧窒息而亡。有一條漁船卻實現了很高的存活率,但是嚴格保密,謎底最後解開,原來是放進了吃魚的鯰魚,沙丁魚見到鯰魚,十分緊張,加速遊動,解決了缺氧問題。這就是“鯰魚效應”,本質是一種負激勵,透過壓力來激發潛能。李廣,將石頭誤以為是老虎,情急之下,將箭射入了石頭。之後對著石頭再射,怎麼也射不進了。

    幣乎社羣推出微文生態,本質上是一種輕微的“鯰魚效應”。激勵池劃出三成,定量分配給微文生態。表面上是一種負激勵,但是抱怨過後,自然是抱怨無用,一日兩更的人開始增加,金馬可能是因為其他因緣,也迴歸日更了。未來微文生態也自然會進行壓力測試,引導大量微文作者為了穩定甚至增長微文收益,而堅持寫好文,甚至增持KEY

二、可持續的生態調控

    當初,我非常期待幣乎官方舉行每週一次的徵文活動。每週一個主題,由幣乎公告集結報名,比如一週一個主流幣主題、幣改主題、通證經濟主題、STO主題。這種徵文活動有兩個好處,一是發現好文作者;二是集思廣益,做更全面具體的分析。

    微文生態推出來以後,雖然微文質量有待提高,但是啟用了生態資料。時機成熟,相信幣乎社羣還會推出與微文類似的生態。隨著KEY的價格上漲,對激勵池進行切割,有利於激勵實現去中心化,有利於幣乎生態的去中心化。

   現在幣乎官方沒有徵文,就好比拉弓射箭,先不搞徵文,向後拉弓,積蓄能量,這樣,徵文活動才有更好的效果:隨著時間的積累,社群規模越來越大,自然能夠發現更多的好文作者,也能做更全面具體的主題分析。

    徵文和激勵池切割,只是時間的問題。當然,對於大多數人,現在開始定投,持有更多KEY,是最簡單最有效的。這只是我的個人見解,也只建議不影響個人正常生活的定投,僅供參考,風險自擔。

三、競爭凝聚共識

社群成長,自然是共識的力量推動。資金盤其實也是共識的力量推動的,只是資金盤的不確定性太大,共識隨時可能被中心化金字塔的模式的中心塔尖崩潰。社群規模的成長,一是個人的賺錢效應:幣圈名人在社群賺了錢,那是馬太效應,對社群規模成長作用不大。恰恰是之前很普通的人,突然透過積極參與社群賺了錢,自然會以點帶面地吸引一批人參與進來。二是通證的投機效應,目前幣圈熊市,這個投機效應有限。如果通證在牛市中漲幅居前,對社群規模成長的積極作用是可以預見的。

    通證的投機效應,牛市是時機問題,漲幅能否居前則是社群的質量問題,社群共識的強弱問題。一是通證的流動性。唯有強大的流動性,才能贏得大級別資金的操作共識。如果花幾百萬投機社群的通證,一買一賣,影響價格一漲一跌,一是投機風險大;二是壓縮了投機的收益空間。二是通證的需求,有用有益才有需求,社群首先要做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能賺到幣,才有增持通證擴大利潤空間的衝動,發展透過的需求共識力量。通證一旦流通,很多售賣是自然而然的,人生於世,有些售賣是生活的剛需,是責任。有時候,即使明明知道再堅持一個月,收益非常可觀,可是很多事,不能等。

    社群質量的成長,則需要競爭機制優勝劣汰,讓好的更好,讓不夠好的選擇定投通證投機。這些年,創業不如買房的案例很多,社群的競爭機制同樣適應這條鐵律。創業是服務國家經濟發展,買房同樣是服務國家經濟發展。對於幣乎社羣,寫好文是貢獻社群成長,定投通證也是貢獻社群成長。

    通證經濟,才剛剛開始。未來的社群,成為經濟人和企業必爭的戰略要地,也不奇怪。個人微言,不一定正確,只是個人思考的真誠分享。也許某些文字的方式不對,或者時機不對,不是我的本意。不足之處,請讀者朋友在評論區批評指正。明天專題分享:社群建設(十)協作型生態。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