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E (三): “可程式設計價值體”是放水和通縮走到盡頭的曙光

買賣虛擬貨幣

Claire: 大家晚上好!我是【魔笛手技術開發社羣】的創始人Claire Wu, 是今晚火星號“嘉賓有約” No.14 之『 SSDE (三):  “可程式設計價值體”是放水和通縮走到盡頭的曙光』的主持人。

 SSDE 是 Self Sustainable Decentralized Economy 的縮寫,中文的意思是“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體”。

 眾所周知,各國央行為了避免通縮而放水,幾年後,過度放水令經濟過熱又需要去槓桿,但去槓桿不當,又很容易會令經濟陷入通縮。過去一百年,我們就在放水與通縮這個螺旋里打轉。美國的22萬億債務提醒我們,世界似乎已經漸入資源繫結經濟體的黃昏。根據美國上市公司資料顯示,近1/2的市值是網際網路時代創造的,因為網際網路打破了空間限制,在成本沒有大幅增加的同時,產品消費者和資訊受眾卻以指數級增加。

 但是,網際網路所造就的超級全球化導致的全球經濟的極度不平衡,是導致央行放水模式失效的重要原因。如果我們可以突破價值的單一資源繫結維度,是否能找到其他維度來對映新的價值創造,從而令產業升級和進一步擴張經濟,帶領我們走出放水和通縮的死亡螺旋呢?歡迎您加入火星號“嘉賓有約”No.14 期直播,和 Soteria 創始人Mr. Ming Guo 一起探討: 

『 SSDE (三):  “可程式設計價值體”是放水和通縮走到盡頭的曙光』

有請Mr. Ming Guo......



Ming Guo: 大家好,我是Soteria | SSDE Ming Guo, 本次直播是「SSDE是什麼」系列之三。我們先來回顧一下。首先,SSDE是什麼?SSDE 是Self Sustainable Decentralized Economy 的英文縮寫,意思是「自我可持續的去中心化經濟體」,我找到了一個更好的中文翻譯是「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體」。所以,SSDE 是 “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體”。

有關 “SSDE — 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體”的思考來源:

一是比特幣和區塊鏈開啟的有關“去中心化”的思想;

二是對網際網路的現狀的思考—大資料+全球資訊網(Big Data + Web)的“雙霸權模式”對原初網際網路模式(internet)的侵蝕和顛覆;

三是從催生了比特幣誕生的2008年金融危機的角度對我們現有經濟模式的來源和本質的深入思考;

四是對最近幾年來火熱的區塊鏈專案投機熱絡但是“落地難”現狀的思考。這些方面請參考我之前的分享。

有關比特幣和“去中心化世界”,請參考:

『 Soteria 創始人:為何比特幣超越了我們的時代(全)』

https://bihu.com/article/1229015863?i=4Hjv&c=1&s=1laPav  

有關“SSDE — 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體”,請參考:

『Ming Guo | SSDE (一) 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的黃昏 』

https://bihu.com/article/1985403999?i=4Hjv&c=1&s=2amyh9  

『Ming Guo | SSDE (一) 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的黃昏 Q&A 』

https://bihu.com/article/1835917724?i=4Hjv&c=1&s=20fk4c  

『SSDE 是什麼(二): 價值之辯』 

https://bihu.com/article/1835917724?i=4Hjv&c=1&s=20fk4c  

『 SSDE 是什麼 (二): 價值之辯 Q&A 』

https://bihu.com/article/1332263647?i=4Hjv&c=1&s=1sa2Dl  

 在之前的分享裡,我們探討了當今世界的經濟模式——資源繫結的信用經濟體不可持續的增長模式。當前的信用經濟體的資源繫結發展/增長模式,是對我們居住環境的掠奪,也是對我們人類幸福的掠奪,這種掠奪已經快要達到一個臨界點,在我們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之前,我們必須轉換我們的經濟發展模式,而這種新的模式的建立需要擺脫讓我們人類“多巴胺上癮”的資源繫結的信用經濟體模式。雖然現代的信用經濟體的建立才不過3百年的時間,但是人類社會誕生以來,還沒有經歷過不是資源繫結的經濟發展模式。

 資訊時代的到來,特別是網際網路,使我們與過去不同,因為,人類思維的互動第一次獲得了指數級別的爆發。然而,在資源繫結的信用經濟體裡,網際網路的發展卻走偏了,大資料和網際網路的結合使得網際網路成為加劇人類社會不平等的工具,違背了網際網路的初心。是橫空出世的比特幣讓我們看到了新時代和新經濟模式的曙光——比特幣的去中心化信任的價值傳遞方式,給我們帶來了擺脫資源繫結的信用經濟體的一個有力啟示。

 當然,比特幣本身並沒有超出當前的經濟模式,甚至成為投機炒作的工具,但這不是比特幣的錯——比特幣超越我們的時代,像是來自於另外一個世界 — 高維度的空間,我們所看到的當前比特幣和密碼貨幣投機的一面,只不過是比特幣的潛能所蟄伏的未來新時代在我們當前這個經濟模式裡的投射。而這個新時代的新經濟模式,就是SSDE——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體。

我們當前的經濟社會模式,我稱之為 — 資源繫結的信用經濟體。

 比特幣所帶來的“去中心化世界”,是一個有著極深內涵和擴張力量的思想來源,它給我們帶來全新的角度看待我們當前這個經濟模式(“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這時候,我們會發現,我們之前對我們現有的這個“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的認識以及我們在這個基礎上所發展的思考框架(理論),基本上不能有效地用來思考和認識我們即將要進入的新的經濟模式 — SSDE | 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體。

 主要原因在於,我們基於“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所建立的思考框架(理論)相對於“SSDE | 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體”來說是一種低維度的認識,而低維度的很多結論是不能推廣到更高的維度的現象的。所以有很多時候我們基於當前的經濟社會模式下的思考都是錯的,因為我們在現有的思考框架之下問的問題本身就是錯的。

 最典型的是目前流行的對於區塊鏈與“身份”、“確權”和“信任”認識的一些誤區。(有關目前比較流行的觀念對“身份”、“信任”、“確權”與“去中心化”的概念的關係的誤解的討論請見我之前的另外一個分享的問答Q&A部分:

『Soteria創始人:巨資料與隱私計算是下一代區塊鏈的藍海應用 Q&A 精選』

https://bihu.com/article/1426279591?i=4Hjv&c=1&s=1ywwtx  

 我們需要發展這個全新角度所給予我們的新的認識論 — 即所謂的 epistemology,因為思考和建立全新的視角和方法,就是我們尋找新的“正確的提問方式”的過程。

 在「SSDE是什麼(一)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的黃昏」裡,我們探討了“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的內在矛盾——追求信用擴張驅動的“增長”導致的資源佔有的極度不平等和失衡反而使得“增長”的動力枯竭。我們必須找到新的“增長”之“道”。

 在「SSDE什麼(二)」裡,我們談論了SSDE——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體——究竟如何超越之前的經濟模式——特別是如何在更高的維度上看清SSDE之前的經濟模式的本質。在更高的維度上審視人類歷史上創造的經濟模式,我們發現對“價值”的認識(我們叫做“價值觀念”)是找到這個超越的視角的關鍵。

 在有了比特幣和“去中心化世界”可能給我們帶來的從“更高的維度”思考我們人類過往的經濟社會模式的角度下,我們發現一個關鍵的需要“升維”的概念是“價值”。從“價值”這個角度,我們可以把人類有史以來的經濟社會模式分成三個歷史階段(師從黑格爾“歷史哲學”傳統):

1. 農業社會 — “衡平價值”時代;

2. 工業社會 — “負價值”時代;

3. SSDE | 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體 — “正價值”時代。

 其中“3. SSDE | 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體” 時代我們只是踏進了一隻腳,還沒有正式進入 — 而這“一隻腳”即是比特幣開啟的“去中心化”、“區塊鏈”時代(從2008年底到今天有10年)。

 今天我們繼續我們的思考。因為只踏進了“一隻腳”,我們要問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是現在“?有哪些我們當前的問題給我們啟示,告訴我們新時代的曙光已經出現?

 畢竟,我們之前有馬克思的預言早了一百多年這個先例:

 馬克思預言資本主義的擴張和收縮所造就的痛苦是資本主義時代要”結束“的原因,列寧更是非常接近我們當前21世紀現狀地預言了所謂”壟斷資本主義“預示其將要滅亡。然後,他們所揭示的現象雖然是正確的,但是那些現象 — ”擴張與收縮週期“、”高度壟斷“又”健康“並且”有活力“地延續了一百年。顯然,這是一個”度“的問題:”人口紅利“、”技術紅利“、”全球化紅利“為資本主義注入了新的“能量”,讓這個“經濟發動機”有動力持續下去。

 我們重新審視“價值”的觀念這個角度,以及“能量觀念”來探析一個“經濟體”的“經濟發動機”的動力這個核心問題。我們把當前的經濟模式的起始點定義在3百年前英格蘭銀行開啟國家主導的“信用經濟”那個時間點,這3百年來的經濟模式我們稱之為 — 資源繫結的信用經濟體。這個時代的“價值”是資源繫結的。

 其實在之前的“農業社會” — “衡平價值”時代,“價值”也是資源繫結的。區別在於“國家主導”的中心化的“價值”輸入這一點上。這個中心化的資源繫結的“價值”初始輸入是我們3百年來的經濟體得以獲得“價值(勢能)差”這個動力來源模式來推動“經濟發動機”取得“增長型經濟”發展的原因。我之所以把這個時代的“價值”觀念叫做“負價值”,是因為這個“價值創造“的來源是國債,即國家對未來所借的錢 — 未來的、目前還沒有創造出來的“價值”,所以叫做“負價值”。

 偏題一下:注意這些“價值”不能完全說是“憑空產生”的,因為對未來的借債是“債”,債是需要還的,這個安排過程本身也是有“摩擦力”和成本的,這就是國債利率的來源(利率問題和我們的主題無關,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回到主線思考,“負價值”這個概念可能超出了我們的常識,因為我們常識上通常認為“價值”是實在的“東西”。但是其實我們探析一下“價值”這個概念,它其實是一個人類“共同觀念”(communal conception)的產物,我們“常識”裡認為有“價值”的代表物 — 貝殼、黃金、白銀、紙幣貨幣、資產(例如房地產),都是我們人類社會共同認可的“觀念”,而不是個體思想的產物。由於需要成為“共同觀念”,也就是“共識”,我們找到了最可靠的“共識錨定”,也就是“資源”。

 “價值”是“共同觀念“這一點,可以從”價值“是一種”關係“這個角度來理解:

 你所擁有的“資源”,如果不考慮自身之外的“社會關係”,比如說地球上突然只剩下你一個人以後,那麼你的意識可以觸及到的任何“東西”,都是屬於你的。但是如果你所在的社會還有“他人(她人 |甚至“它”,A.I.)”,或者說其他”智慧體|思維體“的話,那麼你所接觸到的“價值”,就必須還有外聯的“社會關係”。由於“價值”是“關係”,你擁有的“價值”完全可以是“負價值”,比如你的錢、黃金可能是借來的,這些“價值物”在你的手裡,但是卻是“負價值”。

 我們的3百年來的“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為什麼能夠高速、以及指數級的增長,原因就在於推動這個“經濟發動機”的高速運轉的動力以及能量來源就是“負價值”,或者說是“負價值”的“勢能差”。因為推動我們經濟增長的“投資”是一個我們當前“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的獨特現象,而“投資”從行為角度來說,即是消耗“負價值”,也就是“信用經濟體”裡“信用”部分。

 在信用經濟體建立以後,這個“信用”鏈條的頂端就是國家基於國債所創造的“信用”,這個“信用”就是經濟發動機所需要的燃料、能量。我們甚至可以用這個觀點架構來解讀社會經濟制度:計劃經濟可以被解讀為“國家信用分發機制”是發動機裡的噴油器,國家直接為經濟發展提供“信用”,即投資;而市場經濟可以被解讀為“國家信用分發機制”是啟動器,就是國家(中央銀行)只是給經濟發動機一個初識推動,然後“信用”被一級級的金融機構分發到經濟體裡進行“投資”,推動經濟高速發展。

 這些模式如此尋常,我們通常都不會認為這樣的“信用經濟體”有什麼問題,認為這就是現代經濟的必然執行模式。但是“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的問題,比如擴張和收縮週期問題、投機氾濫和資源的集中與壟斷問題,其實都是來源於上述的“信用經濟”模式下的“經濟發動機”的動力來源模式問題,都是“負價值”的問題。

 讓我們繼續剖析“價值”的DNA。

 如果從微觀的角度來看,“價值”是如何創造出來的?顯然不是“借來”的,因為從“創造”的角度來看,“價值”不應該是借來的,借來的“價值”不是創造。實際上,從微觀角度來說,人類社會活動裡大量被“共同觀念”認可的“活動”,都在產生“價值”。這些“價值”都是某種“共同觀念”,即“共識”。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光是“製造業”,即物理產品生產是創造“價值”的,虛擬的活動,比如網際網路上的聯網遊戲,也是創造“價值”的(所以這類遊戲運營產生的GDP也是真實的被創造出來的“價值”);還有很多人類活動,也符合創造出來的“價值”這一特徵,但是卻很多時候不計入GDP、不被我們的經濟體系接受認可為“價值” 。例如美國2020年華裔總統候選人楊安澤經常提到的,在家裡帶孩子的媽媽所創造的“價值”,以及基本上所有“公益活動”所創造的“價值”,這些都是不被認可、不計入GDP的“價值”。

 那麼“價值”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從上面的分析可知,“價值”應該是一種“共同觀念”,即“共識”,當然,這個定義是不完整的,讓我們進一步深究下去。“價值”既然是一種“共同觀念“,那麼這種”觀念“是需要傳播的,從一個個體傳播到其他個體(這裡個人我們那應該定義為”智慧體“,包括人類,以及將來的人工智慧體)。而這個”傳播的觀念“,我們可以叫做”資訊“。這樣,我們可以給”價值“一個定義:價值是一種資訊。

 這種作為“價值”的“資訊”還需要有一些特徵:

1. 作為“價值”的資訊傳遞的是“共同觀念” — “共識”,這些“共識”資訊是有“精細結構”— 即“語義”的;這些“共識”的結構化語義,是不能“有失真壓縮”的;

2. 作為有精細結構的“共識”是”“可測的”;

3. “可測性”由“測量事件”來界定;

4. “測量事件”的發生是“可重複的”,可重複的測量事件可以產生“重複測量”的“規則”;

5. 符合以上特徵的資訊 —“共識”,是區域性共識。

 現在我來解讀一下上述作為“價值”的資訊的特徵,我用這些“特徵”在我們的經濟體裡的“投射”來解讀 — 在我們當前的“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裡:

1. 被創造出來的”價值“,通常是進行了”有失真壓縮“的”共識“,我們通常把這種創造出來的”價值“叫做”利潤“,表現形式是簡單的沒有精細結構的”貨幣“ — 非常單一的”資源繫結“維度;

2. 非常簡單的”可測性“ — 測量尺度是”信用貨幣“ — ”負價值“;

3. ”測量事件“就是”市場經濟“裡被接受的可以產生”定價“功能的”市場定價事件“;

4. ”市場定價事件“的可重複性較差,很多市場很低效,作為”市場規則“的商業法律體系臃腫、低效、昂貴、可重複性很低;

5. ”區域性共識“才是真實的人類社會的”真實共識“或”原生共識“,而所謂的”全域性共識“是不必要的。

 我們可以繼續用上面的”價值“的特徵定義來分析我們所處的經濟模式(”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的問題。為什麼前面我們說”負價值“是導致我們經濟體的一些痼疾的根源,比如我們當前經濟模式下的收縮和擴張週期問題。這個週期現象在一百多年前被馬克思所批判,但是卻仍然持續了一百多年,並伴隨了經濟的指數級發展,這個週期到了盡頭了嗎?我們說這種週期已經到了不可持續的地步,理由何在?

 從我們上面的探討裡的”價值“是人類社會(或將來的”智慧體社會”)的“共識”資訊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經濟活動(也包括社會活動)的可持續發展是“價值”資訊傳播的過程,如果我們把這個“價值”資訊傳播比作某種發動機的運轉的話,這個發動機的運轉是非常不可靠、不穩定和不流暢的,而且“價值”資訊傳播的鏈條經常會斷裂,導致各種大小規模不一的經濟崩潰和災難。

 這也是我們人類從農業社會以來經濟發展的常態。

 自從我們進入“信用經濟體”時代以來,加強“價值”資訊傳播的的鏈條成為國家意志,方法就是發明了“負價值” — 即用國家信用體系向經濟發動機裡注入“負價值”,這種“負價值”不是經濟或社會活動產生的自然“價值”,其目的主要是為了加強“價值”資訊傳播鏈條的強度,這個方法(“負價值”注入)是造成經濟發動機高速運轉的“功臣”,也是強化了經濟週期的“罪臣”。

 我們來看看為什麼。

 首先,經濟週期是怎麼產生的?從上面我們對原初“價值”的特徵定義來看,例如 “1” — 原初“價值”作為傳播“共識”的資訊是有“精細結構”的,而我們有史以來的傳統“價值錨定物“ — 貝殼、黃金、白銀、紙幣貨幣、資產(例如房地產)等,都是沒有多少”精細結構“的單一資源維度的”價值載體“。也就是說,如果我們用這些”價值錨定物“來傳達”共識“資訊的話,我們傳遞的資訊是很少的,也損失了很多更高維度的”精細結構“資訊。特別是我們的“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所追求的”價值差“,即Δ(Delta),是以“利潤”的形式存在的,“利潤”是有意識地把人類創造的“價值”裡的“精細結構”加以砍伐,只留下(或“壓縮成”)資源繫結的單一價值維度,其中損失了大量“共識”資訊,也就是損失了大量的高維度或其他維度的“價值”。

 所以在這樣的經濟體系裡,“價值”的傳遞鏈條的強度在“共識”資訊的大量損失的情況下是逐漸減弱的,這也就是經濟發展在沒有強刺激的情況下會逐漸熄火的原因 — 這也是傳統經濟學裡所說的“通縮”的更深層的原因。

 直觀地說,我們的人類創造活動產生的“原初價值”的一個結果是產生更多、更復雜、更豐富精細結構的“共識”,也就是更多的“原初價值”,但是這種增加了的精細結構“共識”的“原初價值”,相對於其在我們時代的“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裡的傳播過程中被壓縮成單一維度資源繫結的”價值“來說,是一個”減值“的過程,也就是相對於資源繫結單一維度”價值“來說,很多實體經濟活動的”原初價值“,都是”通縮的“,這個通縮是”利潤“價值傳遞方式人為減少”共識“資訊的緣故。

 通縮的一個現象,比如科技產品迭代造成的新品價格下降,就是新的人類創造(科技進步)相對於資源繫結單一維度的”價值錨定物“ — 貨幣 — 的”共識“資訊損失和壓縮的結果。所以為了加強“價值”傳遞的鏈條,信用經濟體採用了外部注入“價值”來人為加強上述“價值”傳遞鏈條的方法,也就是我們通常說到的“放水”。這裡放的“水”,即外部注入的價值是“負價值”,而“負價值也是”沒有“精細結構”的,和作為原初“價值”的“區域性共識”的耦合度很低,所以其對原初“價值”的傳遞並沒有起到真正的“加強”的作用。

 反而,低耦合度甚至沒有耦合度的“負價值”所傳遞的資訊會干擾正常的“共識”資訊傳遞,也就是說,經濟的正常發展常常會被誤導。例如我們看到的一些畸形經濟的現象,特別是投機盛行的現象,都是由於“負價值”不能起到傳遞經濟發展的“原初價值”,甚至傳遞虛假“共識”資訊的緣故。

 投機盛行的一個原因還在於不能和實體經濟的“原初價值”耦合的“負價值”會脫離正常經濟活動形成“堰塞湖”,“堰塞湖”裡的水越積越多會形成摧毀經濟和社會的“洪水”,這就是我們當前的“資源繫結信用經濟體”的“負價值注入”的後果。顯然,傳統的資源繫結的單一維度的“價值”觀念下,“共識”資訊的損失是不可避免的。

 隨著我們社會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的極度擴張到達一個瓶頸以後,靠“負價值注入”來“加強”我們經濟體的“共識”資訊傳遞鏈條的做法會越來越效應遞減,同時副作用日益嚴重。即“堰塞湖”和“洪水氾濫”的威脅。隨著我們居住的地球的環境承載能力(例如“全球氣候變暖”效應)的下降,我們確實可以觀測到在馬克思之後又持續了一百多年的經濟週期(或“經濟危機”週期)已經越來越不可持續,其崩潰的危險也日益突出。

 從上述對“原初價值”的認識,我們可以很自然地擴充套件我們對“價值”的定義。也即是將“價值”重新定義為傳遞人類經濟和社會活動的“共同觀念” — “共識” — 的資訊。並且符合附加的那 5個特徵,我將這樣定義的“原初價值”叫做 — “正價值”。

 對應它的價值觀念是 — “思維互動能量價值觀” (Mind’s Communal Energy Value View)。

 當然,我們當前這個經濟體系的價值觀念是 — “資源繫結的信用價值觀”。“正價值”相對於“負價值”,有這樣一些不同之處:

1. 保持“共識”資訊的“精細結構”,在傳遞過程中不進行“資訊減損” 。為了這個目標,“正價值”是多維度的,而傳統的“價值” ,包括農業時代的“衡平價值”以及當前的工業時代的“負價值”,都是單一的資源繫結維度的;

2. 可測性:高維度”價值體“的可測性比單一資源繫結維度”價值“要複雜、困難很多,這裡有大量工作要做;

3. ”測量事件“可以理解為各種”交易“(”能量交換“)事件;

4. 可重複測量事件的規則化 — 可以理解為廣義的“智慧合約”;

5. “共識”資訊是區域性的,處理也是區域性的,不假定存在“全域性共識”。

 注意,不假定存在“全域性共識”這一點,是“去中心化”思想的核心。

 符合以上定義的“正價值”,我稱之為 “可程式設計價值體”,它將是“SSDE — 內生去中心化經濟體”的基礎構件。

 我將在今後闡述“可程式設計價值體”與區塊鏈的關係,敬請關注。本次直播正文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未完待續)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