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比特幣分叉還有這些知識,關於比特幣分叉知識普及!

買賣虛擬貨幣

你所不知道的比特幣分叉還有這些知識,關於比特幣分叉知識普及!比特幣Segwit2X硬分叉在即,相信作為投資者的你肯定心有所惑:什麼是硬分叉?Segwit2X又是個啥?分叉後比特幣價格會怎麼變動?下面鏈報小編將分別講解比特幣分叉的原理、經過和未來預期的價格走勢,希望能為各位投資者提供參考。

眾所周知,比特幣(BitCoin)最初由中本聰在2009年提出,它是一種P2P形式的虛擬貨幣,依據特定演算法透過大量的計算產生。比特幣系統使用整個P2P網路中眾多節點構成的分散式資料庫來確認並記錄所有的交易行為,並使用密碼學的設計來確保貨幣流通各個環節安全性。

任何系統都會存在“客戶端升級”,比特幣網路也不例外。在比特幣升級的過程中,又軟硬分叉和擴容問題就出現了。

一、何謂比特幣分叉

1.“軟分叉”:

所謂軟分叉,即:“A temporary fork in the block chain which commonly occurs when minersusing non-upgraded nodes violate a new consensus rule their nodes don’t know about.”翻譯:當新共識規則釋出後,沒有升級的節點會因為不知道新共識規則下,而生產不合法的區塊,就會產生臨時性分叉。

目前最為知名的一次軟分叉發生在去年上半年,當時Bitcoin Core升級為Bitcoin Core 0.12.1。與以往的更新不同,Bitcoin Core 0.12.1更注重於改善比特幣網路的擴充套件性並引入了4個不同的比特幣改進提議,它們分別是BIP 9、BIP68、BIP 112以及BIP 113,這些新的BIP的列入,使得Bitcoin Core更相容於軟分叉以及閃電網路的實施,以解決比特幣區塊大小以及交易積壓問題,被社羣稱為CSV軟分叉。

其實,比特幣在2012年還有一次重要的升級,叫P2SH,被社羣稱之為“多重簽名軟分叉”。這是對比特幣交易簽名指令碼的一次修改,使得比特幣可以很方便的透過多重簽名的方式來傳送交易。透過以上兩次示例,我們可以對軟分叉定義如下:軟分叉是指比特幣交易的資料結構(這就是被廣泛流傳的“共識”)發生改變時,未升級的節點可以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出的區塊,而且已經升級的節點也可以驗證未升級的節點生產出的區塊。

2.“硬分叉”:

所謂“硬分叉”,即:“A permanent divergence in the the block chain, commonly occurs whennon-upgraded nodes can’t validate blocks createdby upgraded nodes that follow newer consensus rules.”

翻譯:區塊鏈發生永久性分歧,在新共識規則釋出後,部分沒有升級的節點無法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的區塊,通常硬分叉就會發生。

2013年3月12日,當時是bitcoinqt 0.8.0版本軟體釋出了,0.8版本採用了一種新的資料庫level db。有的礦工節點升級了bitcoin qt 0.8版本,有的礦工還繼續使用bitcoin qt0.7版本的軟體。雙方各自生產區塊,但bitcoin qt 0.8採用的新資料庫生產出的區塊被被qt0.7版本節點拒絕掉。具體的原因是舊的資料庫對超過800Kb的區塊有時不接受。因此在區塊高度225430比特幣區塊鏈分成了兩條鏈,結果導致了比特幣區塊鏈產生兩條鏈,一條是包含大於800kb區塊的鏈,另一條是拒絕承認這些包含更大區塊的鏈,這就發生了硬分叉。

當時是採用bitcoinqt 0.8版本的礦工放棄了他們挖的鏈,退回到bitcoin qt 0.7版本上繼續挖礦。這次硬分叉是一次意外,是bitcoin qt 0.8版本的軟體出了bug,導致採用舊軟體的節點拒絕驗證新軟體節點生產的區塊。但硬分叉的成因就是採用舊軟體版本的節點拒絕驗證採用新軟體版本的節點生產的區塊,然後雙方各自挖礦。

在2015年7月4日比特幣區塊鏈在區塊高度363731發生一次硬分叉。當時是Bitcoin Core 開發者往新版本的Bitcoin Core 0.10.0新增了BIP 66。這本來是一起軟分叉的修改,在比特幣網路上主要礦池都使用了0.10版本的軟體時,但有一個礦池BTC Nuggets沒有升級,導致BTC Nuggets挖出來的兩個區塊其他礦工拒絕掉,然後雙方就各自挖礦延續自己認為是正確的區塊鏈,由此產生硬分叉,分成了兩條鏈。

隨後bitcoin.org釋出公告,呼籲礦工升級到bitcoin core 0.10.2版本來消滅分叉。這也是一次意外,硬分叉的成因是採用新軟體版本的節點拒絕驗證採用舊軟體版本的節點生產的區塊,然後雙方各自挖礦。

以上兩個都是關於比特幣意外硬分叉的示例,前一個是因為對新產生的區塊格式在不同節點上產生分歧,後一個是因為對交易格式在不同節點上產生分歧。但最終都被摒棄,並回歸到了比特幣的主鏈上來。

基於此,我們對硬分叉定義如下:硬分叉是指比特幣區塊格式或交易格式(這就是廣泛流傳的“共識”)發生改變時,未升級的節點拒絕驗證已經升級的節點生產出的區塊,不過已經升級的節點可以驗證未升級節點生產出的區塊,然後大家各自延續自己認為正確的鏈,所以分成兩條鏈。

3.比特幣“擴容問題”

比特幣最初的設定是每個區塊大小為1M,平均每十分鐘產生一個區塊,比特幣網路理論上每秒最多可以處理7筆交易。隨著比特幣持有者和區塊鏈上交易的不斷增長,原本1M的區塊大小已不足以支撐日漸龐大的交易量,網路擁堵、交易延遲等問題日益嚴重。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比特幣社羣探討了種種方案,主要包括將“隔離見證+閃電網路”,以及修改比特幣區塊鏈的程式碼,以期突破1M區塊上限,即比特幣擴容。

所有擴容方案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BIP100:由礦工們進行投票,將新的區塊建議上限值寫在Coinbase交易中,新的值在當前的基礎上有20%上下浮動空間。全網80%的算力參與,即可啟用新的大小。BIP101:自2016年起,立即提升限制到8M,然後每兩年翻番,並持續至2036年,屆時一個區塊體積上限為8.2G。BIP102:體積限制一次性從1M提升到2M。BIP103:每個特定週期增長4.4%,摺合年增長率為17.7%,直至2063年7月,屆時體積上限約為1.4G。BIP109:體積限制一次性從1M提升到2M,但是需要全網75%算力啟用。BIP248:2016年將體積提升到2M,2018年提升到4M,2020年提升到8M。

以上只是有代表性的方案,其它方案還有很多,目前勉強達成共識的方案是“紐約共識”,即先在比特幣區塊鏈主鏈部署隔離見證,隨後在11月再進行1M到2M的區塊擴容,屆時比特幣交易擁堵的問題有望得到緩解。但該方案並未得到Bitcoincore即比特幣核心開發社羣的認可。紐約共識中並沒有比特幣核心開發者參與。該核心團隊揚言,若擴容被執行,團隊就要在11月份之前再進行分叉,堅持1M的區塊大小。此次對分叉的預期正是基於這一背景。

以上就是關於比特幣分叉知識普及,關於比特幣擴容問題,至今依然爭論不休,對此你的看解是什麼呢?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