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為什麼要進行分叉,比特幣分叉原因是什麼

買賣虛擬貨幣

比特幣為什麼要進行分叉,比特幣分叉原因是什麼?比特幣分叉,這一話題可能會讓很多人感到好奇,所以,這篇文章是寫給普通讀者的。它不會涉及到以前所爭論的知識。創始版本的比特幣,是由中本聰精心佈置的,一直都是非常清晰的。爭議是關於增長的問題。2008年的時候,他回答了第一個關於比特幣的設計問題,他說:

Visa在2008年財年處理了370億筆交易,即平均每天1億筆交易。如此多的交易,需要的頻寬為100GB = 12部DVD或者2部HD品質電影大小的頻寬=當前價格約18美元的頻寬。

假設比特幣網路達到這種大小的規模,這需要數年的時間,到那時,透過網際網路傳送2部HD電影,可能不再是什麼大額交易。

在那個時候,關於比特幣的擴容問題,他(中本聰)比我們任何一個人都要厭煩。他的計劃是,讓比特幣從一開始就變得流行,他知道這種成功,會改變人們如何去使用他的系統。在2010年的時候,他說:“我們將(區塊鏈)檔案保持儘可能小的狀態,這樣做是好的。最終的解決方案將不在乎它(區塊鏈檔案)變得有多大。但是現在,趁它還小,將它保持在小的狀態,那麼新使用者的成長會更快。當我最終實現純客戶端模式時(client-only mode),那麼它就不再是問題了。”

2011年,我透過一系列的計算,詳細擴充了中本聰的擴容直覺:如果比特幣變得如此受歡迎,它會完全取代VISA嗎?答案為,他的計劃是可信的 —— 除了一臺計算機,你不再需要任何其他的東西,即使是有這麼大的流量。在他離開之前,我還實施了他所談到的模式。

是中本聰的計劃讓我們聚在了一起。它已經改變了全球各地成千上萬人的生活。我們中有一些人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其他人給這個專案奉獻了自己的業餘時間,還有人還成立了公司,甚至在世界各地遊走。這是一個普通老百姓,能夠透過區塊鏈來完成互相支付的想法,並建立了這個全球性的社羣。

這就是我所簽署的願景,這也是加文·安德烈森(Gavin Andresen)簽署的願景,這是千千萬萬開發者、初創公司創始人、傳道者以及世界各地使用者簽署的願景。

而這一願景現在正處於危險之中。近幾個月來,關於比特幣,很明顯有一小群人有著完全不同的計劃。這些人從未真正理解過中本聰的意圖,因為他們擔心成功,如果這項技術從未被改善,如果人們不能在他們的家庭計算機上執行比特幣?這豈不是讓比特幣離去中心化越來越遠,越來越像銀行業?如果人們開始依賴於比特幣,即使它是不完美的?

現在,中本聰選擇了消失,而他們想要作出重大改變:大幅上升交易費用,結束對移動P2P錢包的支援,放棄未經證實的交易,以及很多在專案創始檔案中,未曾有過的東西。

所謂的,即將被推為中本聰設計的替代品—— “閃電網路”(Lightning network),它並不存在。白皮書描述說它是在今年早些時候公佈的,如果它得以實現,這將是一個和我們所知,所愛的比特幣,巨大的背離。在眾多區別中挑選出一個,比特幣地址便是行不通的。它們會被替換成什麼,還尚未被制定出來(因為沒有人知道)。還有許多其他令人吃驚的陷阱,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提到了。它最終會生產出些什麼,能夠讓我們現有的比特幣網路更好?現在仍是極不清楚的。

自由市場發生了什麼?

從理論上講,這一切都不應該是一個問題。閃電網路建立在區塊鏈之上,但它要實現最好的功能,需要一個相當瑣碎的升級過程。當然,人們願意去探索這個方向,這完全是可以的。如果他們建立的工作,要比現有普通的比特幣網路要好,那麼市場會選擇他們的方式,如果是這樣的話…對於他們也是公平的競爭!比特幣當前的設計,對於支付來說不太可能是最後的版本。這是一種合理的想象,有一天它會在競爭中被淘汰,或者被別的一些東西所增強。

但是我們的這個系統,今天它在工作著,它有一個生態系統,它有開發者、交易所、錢包、ATM機,書籍、應用程式、會議,並且已經有很多人已經學會了它是如何工作的。

如果有一個自由選擇的話,人們會決定遷移到一個完全不同的系統中去麼?

我們不知道,而正在推動這些東西的那些人,不想讓市場來作出決定,這就是發生了什麼問題。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本聰設立了一個臨時的“雜牌組裝電腦”:他限制了每個區塊的大小上限為1 MB。他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在初期時候將區塊鏈保持在小的狀態,直到我們現在稱之為SPV錢包的創立(也就是中本聰所說的‘client only mode’)。正如上面談到的,當時機到來,就可以對它進行調整,從未說過它就是永久性的。在最後,它就變得無關緊要了。我在2011年時,和我尊敬的同事Andreas Schildbach一起,寫了第一個SPV工具,我們一起建立了第一個,也是目前最流行的Android錢包。從那時起,SPV錢包開始用於各大平臺。因此,中本聰對於這一臨時限制的原因,在很久以前就已經解決了。

隨著比特幣不斷的壯大,它的區塊也在不斷變大。合理的流量預測顯示,區塊將在明年某個時候達到當前系統的限制,最遲將在2017年。而另一個泡沫或壓力週期,會迫使我們在此之前就超過這一極限,那麼其結果可能就不漂亮了。

所以,現在是時候提高上限了,或者說完全將其刪除。這就是我們的計劃,而問題開始的地方:那些不願見到比特幣擴容的人,已經決定推遲這一過程。他們看到了一個美好的,一次性的機會,強行將比特幣預定的路徑,轉移到完全不同的技術軌跡當中。他們不知道這種替代性的設計會是什麼,當然也還沒有建立它。但是,這並不重要。他們認為,透過對區塊鏈成長的阻斷,可以“激勵”(即強迫)比特幣社羣切換到不同的東西中去,一些更符合他們個人技術口味的東西。

為什麼要限制區塊鏈?

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太多地闡述對這些人的觀點,或者他們是誰。我覺得在這篇文章中指名道姓,是件十分費時費力的事情,而最終似乎也是徒然的。想必那些關心這件事情的人,也已經知道了,而那些不知道的,也認不出參與這件事的人。

我只想說,他們是極少數擁有比特幣核心程式碼庫訪問權的人,或者是那些被他們的論據所說服的人。

因此,我們在這裡不再討論這些爭辯,這已經有了太多。每一個人所提出的問題,加文和我都寫了文章對它們進行分析,來反駁他們。有時答案是些常識,有些則會更深入,需要更多的工作,比如說網路模擬試驗。

要了解這些爭議最佳的地方是在加文的部落格。我希望能夠找到一個類似反駁加文觀點的意見集合連結,但是一個都沒有。

總結下漫長而辛苦的辯論當中,幾個不同的反對群體:如果比特幣臨近這一極限了,我們會被刺激去創造出更好的東西。

限制應該提高,但是還沒準備好(實際時間未指定)。如果比特幣擴容了,比特幣會變得更加中心化,那麼它就不再是比特幣了。

另外一些人:如果你支援的異議沒有在上面列出,請檢視加文的部落格然後找到它的答案。

第一點可能有一天會成為現實,但是與紙上談兵的理論體系,並沒有什麼可比性。但是沒有人看到過任何桌上的替代解決方案後,會認為它們能夠在12個月之內實現,(例如,看到最後一段的另一個例子)……即使假設它們是更好的。這也是一個涅盤謬誤的例子:

涅盤謬誤是指,相比較實際的東西,一些不現實、理想化的替代品的非正式謬誤的名稱。它也可以指傾向去認為,針對一個特定的問題,有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因此也被稱為完美主義謬誤。

透過建立一個摹造的二分法,以針對眼下的一種選擇,這顯然是有利的。但同時也是完全難以置信的。使用涅盤謬誤的人可以攻擊任何的反對想法,因為它是不完美的。根據這一謬誤,選擇就並非是在真實世界的解決方案之間。一種是現實主義可完成的方案,而另一種是不切實際解決方案,這是兩者之間“誰更好”的選擇。

針對第二個反對意見的回答,是過於模糊了。有理由相信,每一個比特幣節點的全面升級,可能需要一年的時間,而實際比特幣網路容量過載會引起嚴重的破壞。我們真的應該在此之前就做好準備。比特幣開發郵件列表中,有兩人有專業的容量計劃經驗,而他們都認為這一程序必須立即開始。而將其推遲到一些不確定的未來,並不是一個健全的工程。

最後一點是最麻煩的,也是至今最有爭議的一點。它基於兩個假設:如果比特幣能夠成長,它會成長,而且成長的速度會快於降低成本的技術進步。

比特幣網路如果是微小的,但從抽象的意義上來說,它會比一個成功的,全球性的比特幣網路更“去中心化”。

如果比特幣的網路是非常引人注目的,那麼大家對它的需求將是無限的:我可以停止改善我的軟體,然後去等待比特幣價格的上漲,然後變得富有。而回到當前存在的比特幣,它還處在激烈的競爭市場當中。成長並不是上帝賦予的權力。每一個使用者都需要去付出努力,說服每一個人也都要花費時間。比特幣目前正在不斷成長,但僅僅是以輕柔的腳步前進。

我希望我可以自信地說,未來執行一個完整節點的成本會上升:這將意味著,我們的成功是超越了整個硬體行業的共同成果。那麼這個行業將是驚人的:2007年iPhone面世,它的成本為500美元,僅七年之後,新出現的P9智慧手機,其售價僅為30美元,而它匹備了iPhone的每一個功能,並且還顯著地超越了。

而第二個假設,也就擊中了爭議的核心部分:比特幣是否該成長,即使其結果是修改了網路的結構?當前的系統中,每一個使用者都是一個網路節點,但這並非意味著它們就是系統大規模後所需的節點,這就好比是每一個新聞組使用者去執行他們自己的NNTP伺服器一樣,這種設計使得使用者就僅僅是使用者。

對於這個問題,比特幣這個專案的創始人給出了一個明確的回答 —— YES

至今,我們一直在做這個計劃。試著將這個問題的答案改為NO,不僅違反了比特幣的社會契約,也違背了社羣很多人的意願。那些真的相信一個über利基市場貨幣會更好的人,應該去建立一個限制區塊鏈大小的競爭幣。

優柔寡斷

為什麼這次糾紛不能以更文明的方式解決,而是要徹底分裂?簡單地說,關於比特幣核心決策過程的決議,已經破裂。

從理論上來講,和所有開源的專案一樣,核心都會有“維護者”。維護人員的工作是引導這個專案,什麼該發生,什麼不該發生。維護者就是boss。一個好的維護者需要收集反饋意見,權衡爭論,然後作出決定。但是,在比特幣核心區塊大小的爭論問題上,已經被拖延了幾年之久。

問題是,任何改變,無論有多麼明顯,如果它成為了“爭議”,那它就可以完全被否決 。由於有五個維護者,而其他許多非維護者也可以進行“爭議”,這已經形成了一個僵局。事實上,塊大小從來不是永久性的,這已經不再是重要的事實:而刪除塊大小限制本身,才是要爭論的東西。這就像一個沒有主席的委員會,會議永遠都不會結束。引述一位維護者的話就是,“比特幣需要一個領導者,就好像魚需要腳踏車。”

那麼其他人呢?對於這個問題,更廣泛的社羣絕對是不感興趣的。

提高區塊大小的提議,得到了以下這些人,以及其他人的支援:最流行的iOS以及Android比特幣錢包的開發者,以及最流行的web錢包之一的開發者。這些錢包有著數百萬的使用者。

幾個最大的比特幣交易所,兩家最大的第三方支付處理商,佔據了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絕大部分,幾個主要的礦池,包括所有的中國礦池,五大比特幣核心維護者中的兩位(Gavin以及Jeff)。

線上論壇的使用者投票顯示,大約75%-80%的人支援擴容,這份名單還遠遠沒有完成。許多生態系統中的關鍵人物,還沒有公開發表過評論,但是已在私下對Gavin和我表示了支援。

所以,加文和我做的並沒有什麼奇怪的。如果我們不進行這次變化,其他人也是會的。

那些推動1MB區塊的人,是如何迴應所有人的?他們沒有,因為他們從來都沒有被要求回答過他們的觀點。引述比特幣核心社羣一位有影響力成員的話:“順便說一句,使用公司作為一個傳聲筒是有風險的,你可能得到的是共識性的誤導意見。”

公司可以說代表了比特幣世界中最熱情,最投入以及最有技術的那群人。它們提供了重要的基礎設施,然而,建立它們的人的意見,可以被認為是“誤導協商一致的”。

錢包開發者呢?他們對於使用者每一天的需求,接觸是最多的,不要去問,他們會在什麼時候發聲了,這沒有什麼意義,他們的意見是無關緊要的。

這並不奇怪: 越來越清晰的是,比特幣核心社羣經常提到的“共識”,其真正的含義只是少數幾個人的意見,不管社羣外的別人怎麼想,他們又做了哪些工作,或者他們的產品有多少使用者。

換句話說,“開發者共識”是市場營銷,羊毛遮住了比特幣使用者的眼睛,讓他們的眼睛變得盲目:只需兩三個人行動一致,就可以用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來改變比特幣。

他們有意識到,大量關鍵人物的反對意見麼?沒有,再次引用其中一位維護者的話語:

關於這點,加文在比特幣核心技術社羣,幾乎是獨自一人。我公司有很多人都在關心,影響比特幣作為去中心化系統生存力的是,關於這個產品的這些擔心,絕大多數是在技術社羣進行解決的。

如果說,你把那些建立比特幣生態系統廣大工程師們歸類為“非技術人員”,那麼它才是為真的。顯然,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了。溝通已經破裂了,雙方都覺得自己是在保護比特幣的去中心化,都認為自己是比特幣真正的願景。社羣已經分開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