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字長文深度解析,火牛的90億到底被誰賺走了?(下篇)

買賣虛擬貨幣

我們昨天給大家帶來了火牛的運營模式和與錢寶網的對比,而今天,dapdap對火牛深度解析的萬字長文也將在本篇文章結束,在這一篇文章我們將給各位帶來火牛CEO景風的創業往事和火牛的結局,謝謝各位的閱讀與支援。


08

創業往事

縱觀景風的職業背景,他曾負責過土豆的搜尋團隊,清華計算機畢業的他,也有著不錯的技術實力。

13年5月百度以3.7億美金全資收購愛奇藝,這讓眾多資本和創業者看到了短影片市場的機會。

彼時正是大眾創新、萬眾創業正火熱的時候,有著土豆網資深經歷的景風也一定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決定辭職創業。

從土豆離職之後,景風在2013做了短影片APP蛙趣。


不同於土豆按照電影、電視劇的類別分類,蛙趣是從興趣出發進行分類的,相當於把原有影片進行了重新分類,幫助使用者更快的找到自己想看的影片。

14年的短影片市場異常火熱,當時融到資的短影片平臺公司不下100家,而蛙趣也迅速敲定了真格基金的融資。15年時,蛙趣又獲得了紅杉資本的投資。


可接下來形勢急轉而下,6月股災讓眾多沒跑出來的中小公司融資受阻而斷了糧。

15年下半年,BAT/" target="_blank"">BAT三大巨頭開始發力,優酷收購土豆而阿里又收購優酷,騰訊影片開始大規模購買優質內容,愛奇藝也加大運營力度。


同時,A站和B站在面向年輕人的垂直領域開始站穩腳跟。中小短影片公司的日子愈發艱難。

沒有了短影片,好在還有直播。

彼時,眾多短影片公司紛紛在自己的APP中增加直播功能,蛙趣也是其中一個集合了短影片和直播的APP。


但是直播在當時是一個非常燒錢的生意。

由於資本的介入和優質主播的稀缺性,主播的簽約費被炒成了天價。而直播所產生的網路頻寬費用,也讓眾多初創公司不堪重負。

那時移動網際網路還沒有現在這麼普及,大家看直播更多的時候是在家裡看高畫質。看直播的免費,但直播平臺需要為由此產生的高額費用買單。



據透露,當時鬥魚、虎牙等直播平臺每個月的頻寬費用都是以百萬千萬計,直到後來用手機看直播的比例增加後,這個費用才逐步降低。

高昂的優質主播簽約費和頻寬費用,讓蛙趣的直播業務開展不易。

時至今日,蛙趣上面如今還是有不少主播在做直播。但即使是在“熱門”下面的影片,更新頻率也非常低,閱讀量基本都在100以下。

這幾十的閱讀量,也且很可能是被這次火牛事件所帶來的觀光團。

09

從蛙趣到火牛

沒有蛙趣的失敗,可能後來也不會有火牛的故事。

在蛙趣的投資方里,真格基金和紅杉資本赫然在列,在火牛的白皮書裡,也有這兩家機構的身影。

在火牛被質疑資金盤後,他們已經從列表裡消失。

真格基金創始人徐小平的這段被洩密的分享,在幣圈廣為流傳。


作為真格的被投企業,景風從傳統的短影片APP蛙趣轉向的「區塊鏈DApp」火牛,不知是否也因受到年初這股巨浪的衝擊。

雖然重新做了一款產品,但只要同時用過火牛和蛙趣的使用者,就會發現二者無論從視覺上還是體驗上,都非常類似。

這是二者的直播畫面對比:


這是二者充值頁面的對比:


難怪有人曾在網路上曾說,火牛就是蛙趣的底層,加上抖音部分再套上區塊鏈概念的一款產品。

區塊鏈講究的是信任和開放,但是火牛的遊戲規則一改再改,資料完全不公開透明。

目前來說,除了用了一些幣圈專案圈錢的套路之外,並沒有看到任何和區塊鏈結合的地方。專案方後來索性也改了定位,變成了信任+影片。

不知道在做火牛時,景風還是否記得自己曾在微博寫下的,關於產品思考的那些隻言片語。

10

男人四十,中年不惑

景風今年39歲了。

16歲以第1名的成績保送清華計算機、24歲博士畢業、微軟亞洲研究院、百度大搜、土豆影片搜尋團隊負責人。這裡的任何一項經歷都足夠一個普通人自豪一輩子,但景風在35歲之前就全得到了。

和他同年畢業的清華同學現在大多已經成為政府要員、跨國公司的高管、大學教授等備受尊敬的職位。

同樣是保送清華,同樣是39歲的王興,剛剛在港交所敲響了上市的鐘聲。



儘管景風過去有著傲人的成績,但上個創業的專案蛙趣已經近乎死亡。自己在年屆40的時候,進入了區塊鏈行業,卻做出了一個令人詬病的資金盤產品。

面對這巨大的落差,他身上揹負的壓力可想而知。

面對數量巨大的維權人群,景風站出來了,火牛影片的團隊還在不斷更新公告,調整方案。當我們去百度「火牛」,卻沒有任何維權的痕跡,負面訊息都鮮少被曝光。

如此看來,團隊一定是在繼續“做事”。

從這些細節來看,感覺火牛團隊可能還有繼續運營或者其他想法。只是被套使用者仍會繼續維權,復出之路艱難而險阻。

如果火牛真的回來了,又有多少人會為它買賬?



在產品設計上,火牛有其優秀的一面。

首先,使用者對平臺的價值被火牛充分的認識到,並且相較其他內容平臺大幅提高了對使用者的獎勵部分。

這種獎勵不再是勞務報酬式的一次性獎勵,而是股東分紅式的持續獎勵。這種激勵使得使用者對平臺不僅僅有精神的寄託,更有利益的捆綁。

其次,在激勵使用者發現好內容方面,火牛相較steemit和幣乎做了機制改進。

相比其他兩個平臺著重獎勵早期發現好文章的使用者,火牛對新發現好影片的使用者做了更豐厚的獎勵。



每天新產生的火鑽會有80%獎勵給新發現好影片的使用者,而20%獎勵給老使用者。這和其他兩個平臺7天后再發現好內容就不再獎勵的機制相比,顯得更為合理。

同時,火牛摒棄了其他平臺按照持幣數量決定被打賞者收入的機制。

在原有機制下,持幣大戶很容易互相抱團打賞,導致新進優秀內容創作者無法被發現和激勵。

最後,推薦獎勵使得平臺在早期僅用了不到200萬元的推廣費用來獎勵推薦人,就獲得了百萬級別的使用者,平均獲客成本在個位數。



然而,火牛機制設計中也存在著極其嚴重的缺陷,這也直接導致了目前的窘境。

這缺陷的核心,是對付費行為的獎勵比例過高。

首先,內容平臺的價值主要是優秀的內容創作者和內容傳播者貢獻的。內容平臺的首要任務是持續激勵這些創作者和傳播者留在自己的平臺上產生價值。

映客排名前五名的主播,每年會獲得平均1000萬元人民幣的獎勵;抖音、鬥魚等平臺網紅身價動輒千萬就是這道理。


但是從火鑽持有比例和分紅所得來看,主要的獎勵都貢獻給了充值消費的使用者。

對消費的畸高獎勵比例,使得投機者會為了利益去打賞自己的內容進而獲得更高比例的返利,而不去打賞優質的內容。

當整個平臺充斥了大小號互刷垃圾內容後,優質的內容創作者將無法被發現和激勵,進而失去生存的土壤。

同時,我們認為,充值消費的使用者是不應該用金錢的方式來激勵的。


如上圖所示,原創者創造內容,平臺和使用者將優質內容篩選出來並進行傳播,使用者在觀看內容後寫彈幕、評論、做直播錄影和剪輯等等二次創作,這些都是為平臺創造價值的部分。

充值消費的使用者是平臺價值的享用者,作為價值的享用者,付費是理所應當的事情。

能夠激勵這些享用者持續回到這個平臺並繼續付費的,一定不是分紅,而是優秀的內容。

所以平臺所激勵的,不應該是付費的行為,而是參與二次創作和篩選優質內容的行為。這些創造價值的行為被激勵後,會形成一個正向迴圈。

優質內容不斷產生於該平臺並被篩選出來,越來越多的內容享用者被吸引到平臺來並向優質內容創作者付費,優秀的內容創作者受到激勵被吸引而來並持續創作。平臺的價值也會越來越大。

11

複製「火牛」

一個火牛出事了,仍會有千千萬萬個火牛站出來。

正如我們前文分析的那樣,火牛對外從來都不說自己的投資平臺,而是消費打賞產品。即是如此,使用者仍然蜂擁而至,四處鼓吹、推廣。

火牛一點點的膨脹,泡沫一點點的破滅。

官方的有心為之,加之使用者的貪婪和推波助瀾,共同炮製了這場「火牛鬧劇」。

在火牛還沒有涼透的時候,更多的“火牛們”已經開始嶄露頭角。

例如號稱是千米紅包升級版+火牛版分紅的小趣寶藏



官方稱是基於LBS技術+區塊鏈的專案,戶可以可以透過領鑽石、看廣告、挖礦等方式獲得平臺幣金鑽,持有金鑽就像持有平臺的股份一樣,每天可以參與分紅,

再例如號稱日賺千元的KAA直播。


KAA聲稱自己是“全球首個打賞挖礦直播平臺”,執行“打賞+挖礦+分紅”運營模式,將主播、粉絲、平臺、使用者牢牢打造成一個利益共同體。

這些專案,無一不是蹭火牛熱點。

只可惜要再造一個火牛,並非易事。

Fomo3D的團隊,在年初就做過火爆的PoWH3D,後來不斷在玩法和機會上創新,才有了新一輪的火爆。有人戲稱,專注做資金盤三十年。


每個人都知道資金盤是可怕的漩渦,但一旦嗅到了金錢的味道,仍然甘心跳入其中。這不過是一場心裡博弈,每個人都認為自己不會是最後的接盤人。

還記得李笑來在他的《韭菜自我修養》裡,是怎麼說的嗎?

“韭菜常常不是被別人割,更多情況下,他們是被自己割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