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扎堆佈局 區塊鏈為何如此受捧?

買賣虛擬貨幣

在我國2016年釋出的《“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中,技術即被與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一起定義為戰略性前沿技術,此後,國內多家銀行對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不斷升溫。業內人士表示,區塊鏈正在引發銀行業的一場技術革命。

區塊鏈落地應用加速

區塊鏈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中介、交易結果不可篡改和使用者匿名參與等顯著優勢,這使其具備了推動金融業深刻變革的潛力,因此,自區塊鏈技術誕生以來,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紛紛圍繞該技術進行多方面的應用嘗試,業務領域包括電子貨幣、支付結算、票據、供應鏈金融、反洗錢和客戶識別等等。

近日,農業銀行面向“三農”客戶提供的電商供應鏈融資產品——“E鏈貸”,是將區塊鏈技術優勢與供應鏈業務特點深度融合,在充分挖掘和利用農行涉農電商資料的基礎上,向電商供應鏈的法人客戶提供完整的電商融資服務,功能包括訂單採購、批次授信、靈活定價、自動審批、受託支付、自助還款等。

而中信銀行日前也在官網釋出公告稱,推出國內首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信用證資訊傳輸系統(BCLC),這是國內銀行業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信用證結算領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推出該系統的還有民生銀行,且兩家銀行打算以此為契機,建立銀行間網際網路技術聯盟,吸引更多銀行加盟。

“成功的區塊鏈平臺一定是開源的。”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資訊科技部架構標準處處長朱峰認為,領先的區塊鏈平臺一定要做到開源,在開放環境中經過驗證,可針對不同的應用環境配置,可支援多個層面的智慧合約,完成功能治理,具有開放架構。

而這正是微眾銀行的“大動作”,由其參與研發的區塊鏈底層平臺BCOS近日實現了完全開源。據介紹,BCOS平臺從中國的商業可行性與監管要求出發,進行了深度理解和定製,更加適合國內企業使用。同時,微眾銀行等三家機構本身就具有大規模的商用業務需求,對生產環境裡能達到的併發使用者數、訪問量、吞吐量、響應時間、可用性、安全性等要求更高,BCOS平臺的優勢正在於力求滿足這些內在需求。

區塊鏈緣何受熱捧

據悉,目前還有郵儲銀行、招商銀行、貴陽銀行等也推出了基於區塊鏈的金融應用,涉及資產託管、跨境清算、公益捐款、聯合放貸等方面。此外,還有多家銀行正在研究區塊鏈應用,但尚未釋出產品。

區塊鏈緣何會在銀行業如此受到追捧?朱峰表示,大致可歸結為三方面原因:一是銀行為了應對和阻擋潛在的顛覆者,控制新技術;二是降低基礎設施建設成本和運營成本;三是探索新的業務機遇。

據瞭解,在金融行業,全球總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的42家銀行已經加入R3區塊鏈聯盟,中國的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也加入了R3,業內人士認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銀行發力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落地。

而除了掌握新技術、搶佔先機的考慮之外,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業務效率、增強安全係數也是各家銀行非常看重的因素。巴克萊銀行研究與開發部副總裁表示,“如果銀行開始共享資料,並且這些資料使用了專門設計的區塊鏈,那麼就不再需要中間商和大量的人工處理工作,而且可以加快交易、降低成本。”

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該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信用證資訊傳輸系統改變了銀行傳統信用證業務模式,使信用證的開立、通知、交單、承兌報文、付款報文各個環節均透過該系統實施,縮短了信用證及單據傳輸的時間,報文傳輸時間可達秒級,大幅提高了信用證業務處理效率,同時利用區塊鏈的防篡改特性提高了信用證業務的安全性。

此外,該資訊傳輸系統將銀行和買賣方連線成一個網路,使得操作過程更加透明可追蹤,各個節點(包括買賣雙方)都能看到整個信用證業務的辦理流程和主要資訊,比傳統信用證業務更加透明和高效,避免錯誤和欺詐的發生,不僅有利於維護客戶利益,還可以極大地提高使用者體驗水平,增強銀行的獲客能力。

而光大銀行參與發起建設的泛資管陽光鏈則致力於構建資產管理託管大生態網,不僅能夠實現管理人和託管人全面的資訊共享,還可實時審計、監督以及監管,解決了目前泛資管行業的痛點。

區塊鏈應用仍存挑戰

專家認為,區塊鏈技術在多領域應用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是並存的,與各行業的關聯仍需要更加深層與廣闊的結合,因此需要行業共同推動區塊鏈在國內外的發展。

中國中投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高階經濟師孟慶江表示,目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還面臨諸多障礙。例如,為確保區塊鏈的去中心化與安全問題,需要保證多個節點同時參與記賬,這將帶來電力高能耗的問題;區塊鏈資料庫需要記錄從建立初始延續至今的所有節點資訊的儲存,並要求完全同步,這種儲存空間容量模式對硬體提出了較高要求;區塊鏈技術所基於的非對稱密碼學原理若受到破解將威脅其安全性,需要更加安全可靠的加密原理才能保障;區塊鏈技術的普及,還將面臨全球監管機構的監管新規挑戰,在技術上需要無數次試驗執行這個新系統,將操作風險降到最低。

值得關注的是,我國銀行業已經建成了比較成熟的IT基礎設施,利用搭建新的IT基礎設施,可能會降低一些運營成本,但是代價也很大,總體來看是否會節約成本以及金融機構是否會對未成熟的技術冒險,值得思考。以歐洲的情況來看,雖然50%的銀行號稱開始對區塊鏈進行概念驗證,但沒有一家銀行將區塊鏈應用在實際生產環境中。

業內人士強調,任何科學技術的應用都需要採取理性、科學、客觀的態度去應對,防止盲目跟風。因此,面對區塊鏈的熱潮,銀行業應該冷靜思考,尊重科學技術發展的客觀規律,保持理性,透過充分的學習和研究,結合自身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謹慎選取業務場景進行試驗和應用。(金融時報)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