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遊戲:遊戲道具何以搖身變成數字資產?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遊戲:遊戲道具何以搖身變成數字資產?


在過去,我們將手機遊戲中的物品稱為虛擬道具,但在《Crypto Kitties》這類區塊鏈遊戲中,為什麼我們將其中的角色稱之為數字資產呢?

最直白的回答是:傳統遊戲中的物品在法律上是屬於遊戲官方的,而區塊鏈遊戲中的物品“寫”在區塊鏈上,確保了他們歸屬於使用者而非官方。

眾所周知,這是區塊鏈賦予玩家的權利。但數字資產的內涵是不是僅限於此呢?


傳統遊戲是一份遊戲商可以不斷變更的契約


讓我們先看看某遊戲公司提供給玩家的註冊協議:

“您充分理解並同意:遊戲道具、遊戲裝備、遊戲幣等是我公司遊戲服務的一部分,我公司在此許可您依本協議而獲得其使用權。您購買、使用遊戲道具、遊戲裝備、遊戲幣等應遵循本協議、遊戲具體規則的要求;同時,遊戲道具、遊戲裝備、遊戲幣等可能受到一定有效期限的限制,即使您在規定的有效期內未使用,除不可抗力或可歸責於我公司的原因外,一旦有效期屆滿,將會自動失效。”

“您充分理解並同意:為更好地向使用者提供我公司遊戲服務,我公司有權對遊戲中的任何內容或構成元素等作出調整、更新或最佳化(包括但不限於您購買或正在使用的角色、遊戲裝備及其他遊戲道具的美術設計、效能及相關數值設定等作出調整、更新或最佳化等)。且如我公司做出相應調整、更新或最佳化的,您同意不會因此追究我公司的任何法律責任。”

“您理解並同意,您不得將遊戲賬號以任何方式提供給他人使用,包括但不限於不得以轉讓、出租、借用等方式提供給他人作包括但不限於直播、錄製、代打代練等商業性使用。否則,因此產生任何法律後果及責任均由您自行承擔,且我公司有權對您的遊戲賬號採取包括但不限於警告、限制或禁止使用遊戲帳號全部或部分功能、刪除遊戲賬號及遊戲資料及其他相關資訊、封號直至登出的處理措施,因此造成的一切後果由您自行承擔。”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協議中玩家獲得的是僅僅是遊戲的使用權並不包括遊戲賬號以及賬號內的道具擁有權、處置轉讓權等核心權利。與此同時,遊戲廠商對玩家的使用權也橫加了諸多限制,並且會在適當時機對玩家的使用權進行持續性的調整。玩家在遊戲時會產生很多遊戲內的道具裝備的交易行為,但實際上,這種交易行為並沒有得到被遊戲公司的認可並進行保護。

這是目前遊戲行業中游戲官方和玩家之間形成的一種固化的關係,從區塊鏈的角度看,這種完全中心化的關係充滿了“霸凌”色彩。


廣為人知的一個故事是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與暴雪官方的“硬剛”。2010年,16歲的俄羅斯少年Vitalik因為暴雪在3.10補丁中移除了術士的技能“生命虹吸”,並將它改成了天賦後憤怒不已,經過和遊戲官方多次溝通無果之後,他憤怒地刪除了《魔獸世界》客戶端,轉身投入到對去中心化結構的探索之中,並在2014年創立了以太坊專案。

Vitalik的遭遇並非個例。很多普通遊戲玩家都有過“興沖沖地跑去玩遊戲,最後敗興而歸”的經歷因為“他們最後都被遊戲給玩了”。

區塊鏈讓玩家重新成為遊戲的主人


美國哲學家伯納德‧舒茲Bernard Suits對遊戲有一個定義:

玩遊戲就是隻能使用符合規則的特定方式參與一個朝向特定狀態的活動。

在這個定義中,“規則”處於核心位置。我個人認為,遊戲就是一些好玩的規則。自上世紀60年代電子遊戲發明以來,遊戲本質上就是為這些好玩規則增加了圖形、聲音等多媒體的呈現形式。

舉例來說,現實生活中,當我們三個人一起鬥地主時,我們只需要一副撲克牌,規則是清晰而且確定的,不存在外力介入更改規則的行為。但是,隨著網路線上遊戲和免費遊戲道具收費模式的興起,Vitalik在《魔獸世界》中的遭遇也就成為了普遍而廣泛的“遭遇”。

而區塊鏈的出現,使得遊戲規則有機會透過技術和共識演算法在玩家、開發者之間建立起一套穩定的、透明的規則。這個規則本身對遊戲的物品數量、產生機制、玩家的成長機制和遊戲玩法機制產生了明確的約束,成為讓玩家真正放心、可信的規則。我認為,這是區塊鏈對遊戲最大的意義所在。當然,如果這個可信的規則本身被設計的非常有趣,那這款遊戲則很可能會受到玩家的歡迎。

孟子曾經說過: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一個穩定的法律規則體系無疑會為參與者樹立牢固的信心。現實生活中最近幾年身邊不乏移民國外的朋友,諸多原因之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因為對產權保護法律的穩定性存疑。

現實生活如此,遊戲世界中何嘗不是呢?

當遊戲廠商有權利單方面地隨意更改自己和使用者之間的契約時,玩家怎麼可能獲得安全感呢?

伯納德‧舒茲Bernard Suits還說過一句話,遊戲在人類各種烏托邦願景中處於核心位置(Games belong at the heart of any vision of Utopia)。人類在現實世界中建造烏托邦的想象總是以失敗告終,所以發明了遊戲,來對抗現實。

區塊鏈給遊戲玩家提供了一個機會:重新成為遊戲的主人,重建烏托邦!

數字資產:開發者和玩家共享的信念


2017年11月底,加拿大Axiom Zen工作室推出了《以太貓Crypto Kitties》,彼時恰逢區塊鏈專案遍地開花,數字貨幣價格節節攀高之際,很多區塊鏈圈內人士以在朋友圈中曬自己高價購買的創世貓為榮,創世貓的交易價不斷重新整理,最高創造出超過200萬人民幣的價格。

一石激起千層浪,幾個月時間,各種東施效顰的寵物遊戲爭相出爐,好不熱鬧。區塊鏈遊戲開發者也將遊戲中的寵物、土地或者材料以特定價格進行向玩家進行出售,以籌集開發資金。這種做法在區塊鏈市場不斷升溫時可以奏效,但近來不少的區塊鏈遊戲預售卻時常遭遇滑鐵盧。開發者理所當然的將其歸咎為市場太冷清,“冬天韭菜被割完了。”

所有物品的價格取決於買賣雙方的博弈,參與博弈的人越多,價格越接近真實。價格取決於購買者的個人主觀的需求而非生產者的客觀成本。同樣是100萬,兩個人的選擇大相徑庭:甲可能願意拿來買房子,乙願意打賞給女主播。甲、乙雙方內心可能都覺得對方錢花錯了地方,但其實甲乙的決策都經過了充分的考量。

那麼迴歸到區塊鏈遊戲上:遊戲開發者是不是認同區塊鏈遊戲的價值呢?遊戲開發者給遊戲玩家描繪的烏托邦,玩家是否願意相信?遊戲玩法規則和區塊鏈如何進行巧妙結合?遊戲開發者所設定的遊戲物品的價格,自己內部團隊的成員願不願意購買?遊戲開發者能不能克服困難完成里程碑開發?遊戲開發者有沒有意識和玩家共同推動社群的發展?

以比特幣舉例:2008年,中本聰發明了比特幣,當時的價格無限趨近於零。到了2010年,比特幣邁出了關鍵性一步,有了價格認同:10000個比特幣等於2個Papa John’s的披薩餅,之後有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比特幣、使用比特幣,強化他作為數字貨幣(資產)的認知,不斷的累積著社群對比特幣作為資產的信念。

2018年夏天,幾乎所有的區塊鏈遊戲開發者仍然一廂情願地將自己的遊戲物品以天價預售,但不可避免的鎩羽而歸。這再一次讓我們認識到單純上鍊的遊戲物品不能稱為數字資產,遊戲數字資產的價格也不是由開發者單方面決定的,遊戲數字資產本質上基於開發者和無數玩家一起共享的信念。不存在沒有玩家認同的遊戲數字資產,正如不存在沒有人玩的遊戲是好遊戲。


遊戲開發者和玩家的相互認同是遊戲資產價格的形成基礎。古話說先做朋友,再談生意,這個道理在這裡也是適用的。先做玩家社群認同,才有遊戲資產的存在。


筆者作為區塊鏈行業實踐者,這半年與來自中國、瑞士、阿根廷、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越南等地的區塊鏈遊戲開發者不斷分享這個觀點,初期響應者寥寥,最近逐漸開始獲得部分開發者的理解和認同。而近期據筆者觀察,中外市場上出現的《Bit Empire》、《Hash Rush》等遊戲專案,都在著力於轉化傳統遊戲玩家,透過培養遊戲玩家社群這種“緩慢”的思路去培養玩家對遊戲資產的認知和信念。筆者認為這種嘗試是富有意義的,並希望這種探索能夠拋磚引玉,有更多的開發團隊加入其中。

今年恰逢比特幣誕生10週年。由比特幣開啟的人類數字貨幣實驗,正在經歷新一輪的考驗,區塊鏈經歷了過去一年的喧囂之後,同樣遭遇到了新一輪的質疑。而區塊鏈遊戲很可能成為區塊鏈落地的突破點,此時,區塊鏈遊戲任何的試驗和探索都將顯得更為迫切,它對區塊鏈產業發展將帶來至關重要的全域性意義。

相信未來,畢竟,沒有一個冬天不會過去,當然,沒有哪個春天不會到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