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修憲,EOS社羣治理路在何方?

買賣虛擬貨幣

今天的文章我們從一個問題開始: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或者說“去中介化”,到底是什麼意思?

一般來說,其有兩重含義:首先,在技術層面,整個交易的資料,不會儲存在一箇中心化的資料庫裡,而是由多個記賬節點進行分散式的加密儲存;其次,在治理層面,整個區塊鏈網路的重大決策,不會受到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容易彼此串通的群體所控制,而是以社羣的形式,來進行分散式決策。

可以看出,“去中心化”的兩重含義,前一種屬於技術色彩濃厚的計算機學範疇,後一種屬於人文氣息濃厚的社會學範疇。這也是為什麼區塊鏈被稱為“一場偉大的經濟革命”——因為它所要改造的,不僅僅是經濟社會中利益主體之間的交易方式,更是利益主體內部的決策方式。

當然,與人打交道的難度,在某種程度上並不亞於寫程式碼,即便在區塊鏈的世界裡也是一樣:迄今為止,在技術方面,關於區塊鏈將資料進行分散式加密儲存的必要性上,人們已經基本達成共識;然而,在如何妥當地進行“分散式治理”上,人們卻依然找不到一個標準的答案,即便在比特幣已經出現了將近10年之後的今天,有關“分權還是集權”的問題,依然在整個行業中不斷髮酵。

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與“分散式治理”相關的故事。

人紅是非多!EOS“仲裁第一案”危機重重

6月19日,就在幣圈絕大多數人還在關注著FCoin與傳統交易所之間的愛恨情仇時,一個頗具里程碑意義的時刻悄然地發生了:曾經萬眾矚目的公鏈專案EOS,完成了它發展歷程中的第一起仲裁事件。

眾所周知,在一陣不大不小的風波之後,EOS的主網最近終於正式了開始啟動。按照規則,在EOS主網正式啟動後,會有72個小時的代幣鎖定期,只有在鎖定期過了之後,投資者的EOS才可以隨意轉入轉出。 然而,正所謂人紅是非多,EOS不僅主網啟動過程磕磕絆絆,就連代幣的鎖定也是新聞連連——就在這72小時的鎖定期內,7個EOS賬戶疑似遭到了釣魚網站的攻擊,私鑰被盜。不出意外的話,一旦代幣解鎖,上述賬戶裡的EOS代幣,將全部被掌握了私鑰的駭客轉走。而此時的解鎖時間,已經只剩下不到32小時。

【注】這裡的“32個小時”,指的是從被盜賬戶的擁有者發現情況異常,到代幣即將解鎖的時間。

怎麼辦?

就在這糾結的時候,本文的主角——ECAF出場了。

先來個大家簡單地介紹一下,所謂的ECAF,它是EOS Core Arbitration Forum的縮寫,也就是“EOS核心仲裁法庭”的意思,由經過專門培訓的獨立仲裁員透過稽覈後組成。這麼說吧:如果說“EOS憲法”是遊戲規則,那麼我們熟悉的超級節點(即BP)算是運動員,負責維護整個EOS網路的正常執行,而ECAF則是裁判員,負責確保EOS網路的參與者都按照EOS的憲法來行事,並解決EOS網路上所產生的各項糾紛。

那麼,面臨駭客盜幣的危機,ECAF方面是如何應對的呢?最終的結果是:經過協商,21個超級節點一致同意暫時凍結私鑰被盜的7個賬戶,直到ECAF查清事情的原委後,再做後續行動。

OK,EOS的“仲裁第一案”,到這裡就基本結束了。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個仲裁的過程出現了哪些不對勁的地方,畢竟,只要最終的利益能夠得到保障,沒有人會較真出結果的過程,就好像以太坊在拋棄了“不可篡改”的原則,把被盜的幣返還給DAO的投資者之後,一樣得到社羣大部分人的支援,並且滋滋潤潤地發展到了今天,反倒是堅持原有交易記錄的ETC,被趨利避害的人性拋棄後,始終過得半死不活。

故事到這裡,本該告一段落了。超級節點們和ECAF聯手解決了一個突發問題,本應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然而萬萬沒想到,僅僅3天之後的6月22日,EOS網路又爆出了一個巨大的么蛾子:在沒有給出任何理由的情況下,ECAF釋出了一份“緊急保護令措施”,命令EOS的各超級節點,無限期地拒絕處理來自27個錢包地址的交易,直到ECAF發出進一步的正式通知和指示。

這一套師出無名的詭異操作,讓EOS圈子徹底懵逼了。

遭遇違憲危機!BM力挽狂瀾?

直到這時候,人們才終於反應過來:在EOS的區塊鏈網路上,一個賬戶裡的資產,居然是可以被一群組織(超級節點)、或是一箇中心化的機構(ECAF)人為凍結的!

對那些從傳統金融領域逃到數字金融領域的區塊鏈從業者來說,他們所最害怕的事情——也就是絕對的中心化,終於出現了:假若一箇中心化的機構,就可以透過下達指令,來控制一個區塊鏈網路裡錢包的資產,那如果有一天,這個機構被諸如政府和央行在內的中心化組織所控制怎麼辦?毫無疑問,這將會使得被控制的區塊鏈專案成為傳統中心化勢力的白手套,通證經濟所引以為傲的獨立性,屆時將蕩然無存。

毫不誇張地說,在對27個錢包的凍結令下達之後,EOS在法理上陷入了空前的危機,受此影響,其幣價在一週的時間內持續下滑,幾乎呈現出腰斬之勢,畢竟,沒有人願意為一個被可能被傳統集權勢力所控制的數字貨幣買單,即便是其效能頂級如同EOS,也是一樣。

eos價格在事發後一路下跌

在這樣的情況下,BM出手了。

嚴格來說,BM是實在看不下去ECAF過於集中的權力了。這一點從他的表述中也可見一斑:“目前EOS仲裁機構所擁有的巨大權力,損害了EOS本身的去中心化。”在他看來,數字世界的問題,不應該用物理世界中的“人治”來解決,而是該用數字世界中的解決方法——也就是“程式碼即法律”來解決,畢竟,只有能夠嚴格執行相關事務的程式碼,才能夠確保數字世界大小事務執行的相對公平公正,正如BM所提到的:“如果你給人們絕對的權力來解決任意的爭端,那麼一切都會變成一場爭論,而做出的決定是專制的。仲裁人的權力越大,糾紛越兇惡,結果就越難以預測。”

6月28日,在業內的一片爭議聲中,BM於EOSIO Gov Telegram中宣佈:取消目前的EOS憲法,同時透露,自己已經提交了新的憲法草案。如果社羣沒有太大異議,不出意外的話,EOS的新憲法近期將會順利透過,成為這個數字世界新的遊戲規則。而新憲法的調整方向,大概率就是我們上面所提到的:減少人工決策在EOS社羣治理中的比重,讓計算機程式碼和智慧合約更多的來接手社羣的管理權力。從而實現以更為公平公正的社羣生態。

人治?程式碼治?分散式組織路在何方?

那麼,BM所推崇的“程式碼即法律”,也就是排除中心化權力機構的干擾因素、讓計算機智慧合約去管理社羣的想法,靠譜嗎?未來持續性執行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我們要知道一點,人們常說的“程式碼即法律”,是數字世界層面的規則,而社羣組織的治理,是現實世界層面的操作。如果想要用“程式碼治”取代“人治”來管理社羣,那實際上就是要將社羣成員的行為數字化,把它變成計算機程式碼能夠讀懂的語言,最終讓智慧合約在社羣的治理問題上作出判斷。

很好,區塊鏈的治理者,現在你們來到了一個思維的死結面前——智慧合約的輸入和輸出都是高度標準化和正規化化的,而社羣成員的行為卻是高度多樣性和不規則的,請告訴我,您要怎麼把社羣成員在物理世界裡千差萬別、不可預測的行為,轉化成數字世界裡符合統一標準的、能夠讓智慧合約讀懂的命令,從而讓計算機程式能夠參與到社羣的運營與治理中?這簡直堪稱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即便是在技術上能夠實現,這種工作的也將會花費超出想象的成本,就像把DAPP的效能量化為“星雲指數”的NAS一樣,它在這上面所砸下的錢,都足夠做一條公鏈專案了。而這,就是在社羣組織中推行“程式碼及法律”的代價。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是存在“程式碼治理社羣”的可能性,又有多少專案方願意去做呢?不難猜想,如此扭曲的投入產出比,就決定了目前區塊鏈社羣的治理,只能讓計算機負責一部分,而另外一部分仍然需要以“人治”的方式進行。至於那種徹頭徹尾的“程式碼即法律”,在主要存在於物理世界的社羣建設與治理上是很難行得通的,就像現實生活中機器人只能和人工協作,而無法接管所有勞動一樣。畢竟,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永遠是一個理性與感性交織的問題。從這一點上看,如果想要讓區塊鏈專案以“分散式組織”的模式,按照“去中心化”的方式執行,除了靠那種近乎於信仰的“去中心化精神”支撐,強行營造幾個天生對立的分權機構相互制衡之外,在當下階段還真的沒有太好的辦法。

在今天文章的最後,跟大家說一句題外話:雖然EOS在過去的整個6月中都遠離了大家的視線,但這對於專案來說並不算壞事。事實上個人覺得,BM修憲這件事,是在用更為中心化的方式,去解決原有的中心化問題,嚴格來講,確實不符合人們理想中的“區塊鏈精神”,而EOS的信譽也因此遭受了一定的損害。從這點來看,EOS真的要感謝FT,畢竟後者最近成功吸引了大批輿論火力,使得EOS在進行這種高度敏感的操作時,沒有引起外界的過多注意。如果這件事情讓眾多的媒體獲知,屆時免不了又是一陣文攻筆伐。雖然EOS在整個區塊鏈圈裡,專案中心化的程度都排不進前50%,而且基本面也是非常優秀,不出意外的話,在風浪平息之後,仍然會有著非常不錯的發展前景。但沒辦法:既然你選擇了一條高調前行的網紅路,就必須要承擔高調所帶來的代價。有多少人支援,就會有多少人反對,從古至今各行各業,莫不如此。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