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alik: “認受性”是最重要的稀缺資源

買賣虛擬貨幣

來源 |vitalik.ca

作者 | Vitalik Buterin

特別鳴謝 Karl Floersch、Aya Miyaguchi 以及 Mr Silly 的建議和意見。

“認受性” (legitimacy) 是最重要的稀缺資源。

比特幣與以太坊區塊鏈生態在網路安全 (工作量證明的目的) 的花費遠遠多於我們所有其他工作的總和。從誕生那天開始,比特幣區塊鏈支付給礦工的區塊獎勵大概平均 3800 萬美元每天,再加上大約每天500萬美元的交易費。在這筆開銷上,以太坊排第二,平均每天1950萬美元的區塊獎勵加每天1800萬美元的交易費。

同時,以太坊基金會每年的預算,包括研究、協議開發的支出、贊助、以及各種其他花銷,也不過每年3000萬美元。雖然也有來自非基金會的贊助,但多於基金會贊助的最多就幾次。比特幣生態在研發方面的開支應該會更低。比特幣生態的研發資金大部分來自公司 (至今總共 2.5 億美元,根據這個網站),這份報告 也指出有大概 57 名僱主。假如不算高薪的開發者,比特幣生態的研發開支是每年大概 2000萬美元。

顯然,這種開支模式是嚴重的資源錯配。如果把網路最後 20% 的雜湊算力同等的資源投入到研究與核心協議開發上,對生態產出的價值會大得多。那麼,為什麼不直接刪減 20%的 PoW 預算,然後把這些資金用到其他地方呢?

對這個難題的標準回答需要用到像“公共選擇理論”與“ Schelling fences” 這樣的概念:儘管我們可以輕易辨識出一些有價值的公共物品,並一次性把一些資金轉到這些公共物品上,但為這種決策建立一個常規的制度化模式會帶來政治混亂和俘虜,長期來看這樣做並不值得。但不管是什麼原因,我們都面對這樣一個有趣的事實——比特幣與以太坊生態作為有機體能夠集資數十億美元,卻在決定資金要如何使用上卻有非常奇怪和難以理解的限制。

造成這個結果的強大社會力量很值得我們去了解。在下文我們會看到,以太坊生態一開始能聚集這些資源 (而技術上完全一樣的以太經典不能)是因為同一股社會力量。而幫助區塊鏈從 51% 攻擊恢復過來的關鍵也是社會力量。社會力量所支撐的各種極其強大的機制遠遠超過了區塊鏈領域。我在下文會清楚闡述原因,並把這種強大的社會力量稱之為:認受性 (legitimacy)。

社會契約可以擁有代幣

為了更好地理解這種力量,一個重要的例子是 Steem 與Hive 間傳奇般的故事。在2020年年初,孫宇晨 收購了 Steem 公司,這與 Steem 區塊鏈不是同一回事,但他的確持有 STEEM 代幣供應量的20%左右。Steem 社羣自然不信任孫宇晨。因此,他們透過一次鏈上投票正式確立了一份他們認為長期有效的“君子協議“,決定 Steem公司持有的幣是為了 Steem 區塊鏈的共同利益而託管的,因此不應該被用來投票。藉助交易所持有的 STEEM 代幣,孫宇晨發起了反擊,並贏得了足夠多的投票權可以單方面控制 Steem 區塊鏈。社羣在鏈上治理上已看不到更多選項了。因此,他們對 Steem 區塊鏈進行了分叉,把分叉出來的鏈稱為 Hive,並把所有的 STEEM 代幣餘額資料都複製到新鏈,除了那些參與了攻擊的,包括孫宇晨的。

他們還上線了很多應用。如果他們沒有進行分叉,大多數使用者不是留在 Steem 上就是完全遷移到其他專案上。

從這件事上我們學到的教訓是:Steem 公司從沒有真正“擁有”過這些代幣。如果他們擁有了,他們就能以任何他們想要的方式使用、享有、以及濫用這些代幣。但實際上,當公司想要以社羣不贊同的方式享有和濫用這些代幣時,他們是能被成功阻止的。箇中原理是與比特幣與以太坊尚未發行的代幣獎勵相似型別的模式:代幣最終不是為加密金鑰所有,而是某種社會契約。

我們可以把同一個邏輯應用到區塊鏈世界的很多其他結構。例如 ENS 的合約根私鑰多籤。合約根的多籤 由七個重要 ENS 和以太坊社羣成員控制。但如果他們中四人聯合起來把登錄檔“升級”為把所有最好的域名都發給他們自己呢?在 ENS 作為智慧合約系統的語境下,他們完全有這樣做的能力,且不會被挑戰。但如果他們真的嘗試以這種方式濫用他們的技術能力,將會發生什麼就很明顯了:他們會被社羣排擠出去,剩下的 ENS 社羣會製作一份新的 ENS 合約,恢復原來的域名所有者,每個使用 ENS 的以太坊應用都會修改使用者介面,將其導向使用新的 ENS。

下面要說的則超出智慧合約結構。為什麼埃隆·馬斯克 (Elon Musk) 可以以自己的推特作為 NFT 出售,但傑夫·貝佐斯(Jeff Bezos)卻很難做到相同的事?埃隆與傑夫有同樣的能力對埃隆的推特進行截圖並把圖放進 NFT 的 dapp 裡,那區別在哪裡?任何對人類社會心理學有基本直覺理解的人 (或藝術贗品現象),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埃隆出售埃隆的推特是真品,而傑夫做同樣的事情則不然。再次說明,數百萬美元價值的控制權或分配權不是掌握在個人手裡或加密金鑰上,而是取決於社會對認受性的理解。

進一步來說,認受性支配著各種社會地位的博弈:智識上的論述、語言、財產權、政治體系和國家邊界。即便是區塊鏈共識也以同樣的邏輯執行:社羣都接受的軟分叉與 51% 審查攻擊後社羣協商一次協議外的恢復性分叉以排除攻擊者的唯一區別就在於認受性。

什麼是認受性?

也可以看看我之前關於區塊鏈治理的文章

要更好理解認受性的機制,我們需要深入瞭解一些博弈論知識。生活中有很多的情況是需要協調行為的:如果你單獨做某事,你很可能什麼都做不了 (或情況更壞) : 但如果每個人都一起行動,目標可能就能實現。

這是對一場協調博弈的抽象。當你與其他所有人做相同的事,你會獲利最多

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在路的左邊還是右邊駕駛:在路的哪邊駕駛其實並不重要,只要人們在同一邊駕駛。如果你與其他所有人一樣同時換邊,且大多數人都選擇新的安排,那麼結果是淨收益。但如果你單獨換邊,無論你有多喜歡在另一邊駕駛,你個人的結果將是相當不利的。

現在,我們來說一下認受性的定義。

認受性是一種高層次接受度的模式。在一定的社會背景裡,如果大多數的人都接受某個結果,並在自己的社會角色裡做出與該結果相符的行為,且每個人這樣做是因為預期其他人也會這樣做,那麼這個結果就有了“認受性”。

認受性是在協調博弈中自然產生的一個現象。如果你不是在一場協調的博弈中,你沒有理由需要根據你所預期其他人得行動來調整自己的行動,此時認受性是不重要的。但如我們所見,協調博弈在社會普遍存在,這又使得認受性變得異常地重要。幾乎在任何協調博弈持續得足夠長的環境裡,無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關於做決策的機制。這些機制由一個成熟文化體授權的,該文化體中的每個人都關注這些機制,且這些機制按照他們的意志執行。

每個人都會這樣思考:因為其他所有人都遵守這些機制,如果他們做了不一樣的事,他們只會製造衝突與遭受損失,或者至少會被留在一個只有他們自己 的、孤獨的、和被分叉的生態裡。如果一個機制具備這些能力且能成功作出這些選擇,那麼該機制就有了認受性。

一名拜占庭將軍正號召他的軍隊進發。這樣做的目的不只是讓士兵感到勇敢和興奮,還要確保他們每個人都能感到勇敢和興奮,且會向前衝,因此士兵個體在獨自衝鋒時不只是在自殺。

在任何情況下,只要協調博弈存在的時間足夠長,認受性就很可能會產生。區塊鏈則處處是協調博弈。你執行的是哪個客戶端軟體?你要的是哪個去中心化域名序號產生器構,地址對應的是哪個.eth 名稱?你接受的是哪個版本的 Uniswap 合約來代表 Uniswap 交易所?即使是 NFT 也是協調博弈。

NFT 的兩大價值在於 (i) 持有NFT 的自豪感和可以炫耀所有權的能力,以及 (ii) 在未來可以賣出的可能性。這兩方面的內容,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點在於你所買的 NFT 在其他所有人看來是有認受性的。所有這些例子顯示,與其他人有同一個答案有一個很大的好處,而且這個機制決定出的均值具有非常大的力量。

認受性理論

認受性的產生有很多方式。總的來說,認受性之所以產生是因為獲得認受性的事物對大多數人來說具有吸引力。但當然,人們的心理直覺可以是非常複雜的。我不可能列出一個認受性理論的完整列表,但我們可以先看看這幾個:

➤ 強力帶來的認受性:某人讓所有人信服他們的力量強大到可以強加他們的意願在所有人身上且反抗是非常困難的。這會驅使很多人屈服,因為每個人都預期所有其他人都會因為太畏懼而不去反抗。

➤ 連續性帶來的認受性:如果某種東西在時間 T 是有認受性的,那麼在預設情況下,在時間 T+1它也是有認受性的。

➤ 公平性帶來的認受性:某種東西可以變成具有認受性是因為它滿足了一個直觀的公平理念。參考我這篇關於可靠的中立性的文章,但需要注意這不是唯一一種公平性。

➤ 程式帶來的認受性:如果一個程式是有認受性的,該程式的輸出結果也會獲得認受性 (例如,民主政體透過的法律有時是這樣獲得認受性的)。

➤ 績效帶來的認受性:如果一個程式帶來的結果令人們滿意,那麼這個程式會獲得認受性 (例如,成功的獨裁者有時是這樣獲得認受性的)

➤參與帶來的額認受性:如果人們參與了選擇一個結果,他們更可能認為這是有認受性的。這與公平性相似,但不完全相同:它建基於與之前的行動保持一致性的心理願望上。

請注意,認受性是一個描述性的概念;某種東西可能是有認受性的,儘管你個人認為這非常可怕。也就是說,如果足夠多的人認為某個結果是可怕的,那麼在未來發生一些事件導致此項認受性消失的可能性會更高,通常表現為一開始是逐漸消減的,然後突然消失。

認受性是一項力量強大的社會技術,我們應該善用它

加密貨幣生態裡的公共物品資助是相當慘淡的。加密貨幣生態上有數千億美元在流動,但這些資本賴以繼續存在的公共物品每年卻只獲得幾千萬美元的資助。

對於這個事實,有兩種迴應方式。第一種是對這些侷限,與社羣作出的這些英勇但不特別有效的努力感到自豪。感覺這是比特幣生態經常採取的路線。

用團隊的個人自我犧牲來資助核心開發當然很值得欽佩,但 Eliud Kipchoge 在兩小時內跑完馬拉松 也同樣值得欽佩:這是人類堅韌品質的一次驕人展現,但這不會是人類運輸系統的未來 (或者在加密貨幣生態裡,公共物品的資助)。好比我們已經有很多好得多的技術使人可以在一小時內移動 42 公里而無須驚人的毅力和多年的訓練,我們應該專注於構建更好的社會技術,以獲得我們所需規模的公共物品資助,並把它變成我們經濟生態的一個系統部分,而不是一次性的慈善舉措。

現在讓我們回到加密貨幣。加密貨幣 (和其他的數字資產,比如域名、虛擬地、以及NFT) 擁有的強大力量在於它使得社羣可以聚集大量資金而無須任何個人親自捐贈這些資金。但是,這些資金受限於認受性:你不能簡單地把它分配給一箇中心化團隊而不損害它所創造的價值。儘管比特幣和以太坊已經依賴於認受性來應對 51% 攻擊,但使用認受性來指導協議內公共物品的資助要難得多。但是在日益豐富的應用層,新的協議一直在產生,我們在資金的去向上有相當大的靈活性。

Bitshares的認受性

在早期的加密貨幣領域,有一個早已被忘記但在我看來非常創新的想法,那就是 Bitshares 社會共識 模型。本質上,Bitshares 把自己描述為一個由 PTS 和 AGS 持有者組成的社羣,他們願意集體支援一個新專案的生態,但如果一個專案要進入生態,它需要把它代幣供應量的10% 分給現有的 PTS 和 AGS 持有者。

現在,當然任何人都可以建立一個專案,無須把任何代幣分給 PTS/AGS 的持有者,或甚至一個分叉專案的確會做分配,且真的分出去。但,如 Dan Larimer 所說:

你不能逼迫任何人做任何事,但市場上是由網路效應的。如果有人提出一個非常有吸引力的實現,然後你可以讓整個 PTS 社羣支付生成一個新的創世區塊的成本。否則,想要從零開始的個人需要圍繞它的系統構建一個全新的社羣。考慮到網路效應的話,我覺得會把代幣分給 ProtoShare 的專案會勝出。

這也是認受性理念:任何會分配代幣給 PTS/AGS 持有者的專案都將獲得社羣的關注與支援 (而且它也很值得社羣的每個成員關注專案,因為社羣的其他人也是這樣做的),而不這樣做的專案則不會有這些效應。現在,我們當然不是想要完全複製這個認受性理念——以太坊社羣沒有什麼意欲要給少數的早期採用者增加財富——但我們可以對核心概念作出修改,使其成為更有社會價值的東西。

把這個模型延展到以太坊

包括以太坊在內的區塊鏈生態重視自由與去中心化。但遺憾的是,大多數區塊鏈的公共物品生態仍然是權威主導和中心化的:無論是以太坊、Zcash、還是其他大型區塊鏈,通常有一個(或最多2到3個)實體在公共物品上的支出遠遠超過其他所有人,使想要構建公共物品的獨立團隊沒有什麼選擇。我把這個公共物品資助模型為“公共物品中央資本協調者 (Central Capital Coordinators for Public-goods,CCCPs)。

這種狀況不是組織方本身的錯,他們非常勇敢地盡力支援這個生態。相反,是這個生態的規則對組織不公平,因為他們對組織提出非常不公平的高標準。任何單一的中心化組織都不可避免地會有盲區,和至少會有一些類別或團隊的價值是組織無法理解的;這並不是其中任何人做錯事導致的,只是因為此般盡善盡美超出這一小群人的能力範圍。因此,開創一個更多元和更有彈性的公共物品資助方式、卸下任何單個組織的壓力是非常有價值的。

所幸的是,我們已經有這樣一個替代方案的種子了。以太坊的應用層生態不僅存在,還正日益壯大,且已經展現了它的公共精神。像 Gnosis 這樣的公司一直在資助以太坊客戶端開發,還有各種以太坊 DeFi 專案也給 Gitcoin Grants的匹配資金池捐出數十萬美元了。

Gitcoin Grants 已經獲得相當高水平的認受性了:它的公共物品資助機制——二次方募資,已經證明了其在反映社羣優先事項和價值上的可靠中立性和有效性,以及填補現有資助機制的不足。有時,獲得最高 Gitcoin Grants 匹配資金的專案甚至會吸引到其他或更中心化的資助實體的資助。以太坊基金會本身在支援這種實驗性和多樣性實踐上發揮關鍵作用,與 MolochDAO 和其他組織一起孵化出像 Gitcoin Grants 這樣的嘗試,它們隨後進入社羣並獲得更廣泛的支援。

透過改良 Bitshares 的模型,我們可以把這個新生的公共物品資助生態發展壯大:不同於把最大的社羣支援給與那些將代幣分給在2013年購買 PTS 或 AGS 的小型寡頭群體的專案,我們支援的是那些給公共物品提供小額捐贈的專案,這些公共產品對專案及專案所依賴的生態都提供支援。而且,很關鍵的一點是,我們可以不把這些好處給與那些分叉現有專案且不回饋給更廣泛生態的專案。

支援公共物品有很多方法:承諾長期支援 Gitcoin Grants 的匹配資金池、支援以太坊客戶端開發 (這也是一項具有合理、可靠中立性的工作,因為以太坊客戶端是有明確定義的),或甚至運營一個自己的資助專案,且其範圍是超出該應用層專案本身的。對於多少才能被算作充分支援這個問題,形成共識的最簡單方法是——例如,專案花銷的5%用於支援更廣泛的生態,另外1%用於區塊鏈領域以外的公共物品,且靠善意來決定資金去向。

社羣真的有這麼大的影響力嗎?

當然,這種社羣支援提供的價值是有限度的。如果一個競爭專案 (或者一個現有專案的分叉) 能給它的使用者提供好得多的東西,那麼使用者都會蜂擁跟隨,不管有多少人喊他們應該使用另外一個更有社會價值的選項。

但在不同的情況下,這些限度是不同的:有時,社羣的影響力是微小的,但在其他時候它可以相當強大。Tether vs DAI 可以作為一個有趣得案例分析。Tether 有很多負面新聞,但儘管如此交易者還是一直持有 Tether 並用 Tether 來轉移美元。而儘管DAI有更去中心化和更透明這些優點,就交易者而言,它無法奪走 Tether 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 DAI 的優勢在於應用:Augur、xDai、PoolTogether 都在使用 DAI,zk.money 計劃使用DAI,還有很多其他應用。哪些 dapp 是使用的 USDT?少得多。

因此,儘管社羣驅動的力量形成的認受性效果是有限的,但還是有相當大的空間可以利用,足以鼓勵專案從它們的預算裡分出一部分給更廣泛的生態。甚至還有一個自私理由參與到這種公利與私利的平衡中:如果你是以太坊錢包的開發者,或是播客主持人或新聞信的作者,當你看到兩個競爭專案,一個對生態級的公共物品作出重大貢獻,你自己也從中受益,而另一個專案沒有,你會盡力幫助哪個專案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支援超出以太坊場域的公共物品的NFT

用 ETH 產生的價值支援公共物品這一理念起源於獲得公共支援的認受性這一概念,其產生的價值可以遠遠超出以太坊生態。一個重要且近在眼前的挑戰與機遇就是 NFT。NFT 非常有潛力可以用來幫助許多型別的公共物品,特別是創意類,起碼可以部分解決它們長期和系統性的資金不足問題。

這真的是非常值得稱道的第一步

但它們可能是一個未能抓住的機會:幫助埃隆·馬斯克透過出售他的推特再賺一百萬美元沒什麼社會價值,按目前的情況看,這些錢都會歸他個人所有 (值得稱道的是,他最終決定不賣)。如果 NFT 最終只變成一個很大程度上使已經很富有的名人獲益的賭場,這樣的結果就沒那麼有意思了。

所幸的是,我們有能力改變這個結果。哪些 NFT 人們覺得有吸引力想要買,哪些他們不想買,是認受性的問題:如果每個人都認為某個 NFT 是有趣的而另一個很差勁,人們會強烈傾向於買第一個,因為它能帶來更高的炫耀價值,持有它也有自豪感,同時因為每個人都這樣認為,它可以以更高價格再次出售。如果 NFT 的認受性可以被引導到一個好的方向,有機會可以給藝術家、慈善機構和其他團體建立一個穩固的資助渠道。

這裡有兩個可能的想法:

1. 一些機構 (甚至是 DAO) 可以保障 NFT 收入的一部分用於慈善目的,確保多個團體可以同時受益。還可以對這種保障給與一個官方分類:NFT 是用於全球貧困救助的、科學研究的、創意藝術的、當地新聞業、開源軟體開發的、給邊緣社羣賦權的、還是其他?

2. 我們可以與社交平臺合作,把 NFT 持有情況加入到個人資料裡,使買家可以展示他們相信的價值——他們不只是說,還付出他們辛苦賺來的錢。這可以與第一點相結合,使使用者更偏向於有社會價值的 NFT。

肯定還有更多的想法,但這肯定是值得投入更多積極協調工作與想法的領域。

總結

➤ 認受性 (高層次的接受度) 是非常強大的。需要協調的地方都會出現認受性,特別在網際網路,協調無處不在。

➤ 認受性的產生有很多方式:強力、連續性、公平性、程式、績效和參與都是重要來源。

➤ 加密貨幣很強大因為它讓我們透過集體經濟意願聚集大量資本,且這些資金從一開始就不受任何人控制。更準確地說,這些資金是直接由認受性直接控制的。

➤ 在開始做公共物品時就在基礎層印發代幣是非常高風險的。但是,所幸以太坊有一個非常豐富的應用層生態,使我們有更多的靈活性。部分原因是有機會不只是影響現有的專案,還可以影響未來的新專案。

➤ 社羣裡支援公共物品的應用層專案應該得到社羣的支援,這件事很重要。DAI的例子展現了這樣的支援真的有用!

➤ 以太坊生態重視機制設計和在社會層的創新。以太坊生態本身的公共物品資助問題是一個著手的好地方!

➤ 但這遠超出以太坊本身。NFT 是認受性吸引大量資金的一個例子。NFT 產業對藝術家、慈善機構、和其他公共物品提供者來說可能是一個重大的福音,這種影響可能遠超於我們這個世界的虛擬角落,但這個結果不是一定會發生的,它依賴於積極的協調和支援。

點選“閱讀原文”獲取文章內部連結!

原文連結:https://vitalik.ca/general/2021/03/23/legitimacy.html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