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業務架構師視角解讀區塊鏈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技術是當前炙手可熱的新興技術,關於該技術的介紹比比皆是,但是介紹往往是從技術實現的角度來闡述區塊鏈的優勢,本文是從一個業務架構師的角度,來努力說明因為區塊鏈,這個世界將會看到的新變化,或者說區塊鏈使能的新的業務會是怎樣。

區塊鏈的核心能力分析

就筆者所理解,區塊鏈的核心能力在於“大大降低了達成存在性證明的成本”

存在性證明這個詞有點生,望文生義,就是證明一件事情客觀存在過,聽起來並不是什麼很難的事情,但是實際上人類社會執行的很多具體問題就是圍繞著這個存在性證明而展開,而事實上人類社會為了存在性證明付出了極大的成本。

比如:

1. 如何證明一部史書上的記載是真正的歷史?歷史是個可以隨便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話大家應該都聽過,但是客觀的歷史雖然已經消亡,但是從來都是事實,如何證明真實歷史的存在,無數人甚至為此犧牲自己的生命。

2. 如何證明一份合同、一份遺囑確實是當時所籤立的?為了能夠證明合同確實是當時存在的,人類社會採用簽章、騎縫章、甚至公證的辦法,隨著對於該合同存在性證明要求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成本被支付進去。

雖然人類為了證明一個事物、共識的存在,採用了很多具體的辦法,但是這些辦法遠遠談不上行之有效,書是可以焚的,史官是可以殺的,簽章是可以重新來的,公證人員是可以買通的。

讓我們假想一下,在傳統人類世界如何才能在一般意義上證明事物的存在:

1. 足夠多的人確認針對事物存在描述的共識:也就是說針對事物存在的描述,有足夠多的人以明確的方式確認存在;

2. 存在性證明被極大範圍的釋出出來:人類本身的壽命有限,只有將存在性證明形成多個不能被輕易損毀的複製,才有可能將這個證明保留下來。

可以理解,這種存在性證明的達成的成本極高,在傳統人類社會中,很少能夠採用這一的方法來達成存在性證明,也因此因為一件事情是否真實存在,所造成的口角、殺戮、戰爭貫穿整個人類歷史。

客觀來說,也正是因為存在性證明極難達成,人類社會才形成了以權威的解釋為真理的模式,指鹿為馬等都是因為確實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證明客觀事實的存在。

區塊鏈技術的發明將極大地降低了完成存在性證明的成本,從業務架構師角度看主要包括如下工作:

1. 一個被大大擴散的記錄本:區塊鏈本身被充分擴散出來,被記錄在成千上萬的主機中。在比特幣中,在當前的算力下,對於6個區塊(1小時)以前所記錄的區塊基本沒有可以更改的可能性。

2. 對於當前區塊記錄,採用一臺礦機記錄,成千上萬礦機鑑證的模式,保證著沒有非法區塊被正確記錄,當然理論上51%的礦機如果共同決定要做假,事實是可以記錄假資料,只是在當前的算力下,準備如此大的算力來記錄假資料,成本極高。

3. 在區塊鏈上記錄Hash而不是全事件說明,可以在保證區塊鏈被充分擴散的同時,杜絕真實證明被惡意獲得的可能性。
下文將基於區塊鏈的核心價值分析區塊鏈技術對於相關行業的影響。

區塊鏈技術對於徵信行業變革的思考

徵信行業是個對於一般人即陌生又熟悉的行業,說對他熟悉是因為徵信活動上是整個社會生活的基礎之一,徵信活動是給出交易多方的信用程度,來確認交易是否能達成。任何人在商業社會中幾乎無時無刻不在做著徵信的動作,進一家小賣店買東西,需要判斷小賣店的信用,他會不會賣假貨給我?借錢給別人,需要判斷對方是不是有還錢的信用。

所有這些行為都可以歸納為對於交易雙方履約能力以及履約慾望的分析;徵信行業的工作就是基於對於被徵信實體(包括法人與自然人)的各種歷史事件記錄,來判斷履約能力和履約慾望,最後給出一個值,表示在一定的交易金額下,與該實體進行交易不會有太大問題。

對於履約慾望的分析,主要來源於該實體在過去交易行為中的行為記錄,他是否在過去的多次交易中都能夠履約是判斷他在未來履約慾望的基礎;對於履約能力的分析也同樣來源於該實體的過去行為或者現狀的分析,比如他的財產情況等。

如上面所分析討論,徵信工作主要是包括如下三個主要環節資料採集、資料整合、資料利用,但是最大的挑戰卻是如何保證被採集資料的客觀正確。所有的分析判斷的前提均是資料是當時現實的反應,或者換言之事實存在的反應,這個始終是成本高昂的。

如前文所討論,區塊鏈技術在完成存在性證明上有極大的優勢,將極大地提高徵信行業採集正確資料的能力,這主要將反應在如下多個新生事物上:

1. 存在性時間戳的產生:當多方之間達成協議、合同後,可以將協議的內容文字在本地進行hash計算,並將hash值存入區塊鏈中,這樣未來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計算文字內容的hash值,再去對比區塊鏈當時時間戳區塊所儲存的hash值,來證明該協議與當時打入時間戳的檔案一致。時間戳也可以用在其它各需要證明時間有效性的領域,比如某公共服務部門的賬單資訊、銀行的流水交易資訊,也可以將檔案打包後產生Hash值存入區塊鏈,完成對於打包資訊的時間戳。該時間戳的優勢在於,資訊的擁有方並不需要將資訊本身存入到區塊鏈中,只是需要在本地計算資訊的Hash值,並將Hash值存入到區塊鏈中或者換言之公佈出去,基於Hash演算法,公眾雖然能接觸到Hash值,但是 無法回溯資訊本身,而在未來需要存在性證明的時候,資訊擁有者也只能針對當時的那份檔案進行存在性證明,他無法偽造一份新的檔案來得到同樣的Hash值。換個角度來看,存在性時間戳的產生將改變公證行業的業務工作,基本可以完全替代傳統公證行業。

2. 傳統財務管理的更新:為了保證財務資訊的可靠性和正確性,財務系統構建與一套複雜的採用鉤稽關係管理的資訊模型之上。當區塊鏈時間戳被完善應用之後,傳統財務資訊對於客觀事實的存在性證明能夠以較低的成本完成,但是時間戳只能證明一個業務行為是客觀存在過,不能發現一個客觀存在過的業務行為被刻意隱藏;因此財務系統的設計管理模式將逐漸演進到如何保證客觀事實的描述不被人為刪除,就是如何透過各種資訊之間的鉤稽關係,來識別一條應存在資料的消失。

3. 傳統徵信公司的變革:因為傳統社會資料採集的成本高昂,資料辨偽能力的缺乏,徵信業務存在極高的進入門檻,而事實上對於徵信公司所給予的結果,公眾只能被動地接受,無法辨別徵信的正確與否,客觀上即使徵信公司給予被調查物件錯誤地信用評級,產生了不良後果,交易對方也無法追究徵信公司的責任。但是當存在性時間戳被利用到社會的各個環節,傳統財務資訊系統對於不存在資訊判定的完成,資料辨偽能力的提高後,徵信公司的進入門檻將極大地降低,會出現更多的小型公司,提供各種特色的徵信服務,大資料的應用被貫穿到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

區塊鏈技術對於金融行業變更的思考

對於金融行業,如何使用區塊鏈來提高業務能力,是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已經有眾多的金融行業創新正基於區塊鏈來進行,在此探討一下區塊鏈改造金融行業的路徑。

1. 金融行業資訊系統的改造:這主要是基於區塊鏈在資訊儲存角度能夠保證最大程度的consistency,將跨實體間交易資訊透過區塊鏈來完成儲存,當前的超級賬本、R3現在所做的都是這方面的工作。這種模式可以極大程度地提高實體間交易的速度,降低交易成本。雖然區塊鏈上的交易效能一直被詬病,比如比特幣只能支援7筆交易每秒,但是傳統的金融交易都是透過事後對賬的模式進行二階段提交才能完成交易的確認,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1個小時就能完全確認交易相對傳統業務模式是個巨大的進步,同時從複雜度上跨實體間的對賬處理成本遠大於檢查區塊鏈資訊來確認交易資訊。因此在可預計的時間內,大量的跨實體間交易(銀行間、金融機構間)將移植到區塊鏈上來完成。

2. 數字身份的具象:當金融機構對外提供的業務交易完全遷移到區塊鏈上,自然人、法人、金融機構均透過數字金鑰來表示自己的身份,金融機構與被服務者(自然人或法人)之間的區別將越來越小, 數字身份第一次得到明確的具象,同時基於數字身份的徵信的完成,日常的金融交易完全是基於數字身份來完成,並不需要與具體的業務實體進行交易;並且基於區塊鏈的客觀公正性,實體間的交易(自然人或法人)也不需要透過中介(傳統的銀行)來完成;

3. 金融機構的碎片化:當金融交易、數字身份的推廣後,金融機構業務將逐漸展現碎片化,具體的金融業務可以透過基於區塊鏈的智慧合約來完成。金融相關機構的工作,可能是在合約完成後,由完成數字資產與物理世界實際資產的關聯,比如完成房產交易後,需要有機構完成房產交接等工作;或者由金融機構負責合約的構建、合約的銷售,比如傳統的存款、貸款業務,可以理解為由具體金融機構提供的格式智慧合約。在這種模式下,傳統的金融業務之間的劃分將越來越模糊,比如提供P2P貸款服務的可以針對P2P貸款銷售貸款履約保險,分擔貸款違約風險等。

區塊鏈技術對於網際網路變革的思考

網際網路現在正在從傳統的基於業務操作的網際網路改變為基於資源的網際網路,我們可以想象一下,當傳統的資源加上了區塊鏈的資料真實性擔保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簡單說這會是一個基於資源的完全P2P世界,傳統的平臺將逐漸失去優勢;網站資料已經不用架構於專門的伺服器上,採用分享的形式釋出開來,基本上將採用區塊鏈儲存業務的動態資料,採用IPFS或者類似的資料分享協議來儲存靜態資料。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