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FT介質重新定義 Web3 體系下信用形態

買賣虛擬貨幣


Remember that credit is money.

—— Benjamin Franklin



大資料、無人駕駛、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發展帶來的數字化浪潮,資料無處不在,而我們正處於一個資料大爆炸時代。根據國際資料公司(IDC)釋出的《資料時代 2025》顯示,到2025年全球每年產生的資料將從 2018 年的 33ZB (1ZB=10 萬億億位元組)增長到 175ZB,相當於每天產生 n491EB(1EB=1.1529e+18 位元組) 的資料。


全球資料如“井噴式”產生,每日有大量來自各類APP或是網路消費系統而產生的資料,資料的海量累積已成常態。然而,資料的不斷積累讓社會不斷髮生個人資訊洩漏醜聞,在隱私不被尊重的情況下,普羅大眾真正因為個人信用資料產生的價值享受到本應擁有的利益及財富更是是少之又少。





在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中,我們又將以怎麼樣的形式在絕對安全情況下享有本該屬於自己的信用資料呢?


2015年央行釋出《關於做好個人徵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芝麻信用正式開展個人徵信,開啟螞蟻金服資料下的使用者信用徵信系統,透過對海量資訊資料的綜合處理和評估,包括使用者信用卡還款、網購、轉賬、理財、水電煤繳費等個人消費資料對使用者進行信用評估。


芝麻信用分數與螞蟻金服獲取使用者信用資料的程度成正比,使用者在獲得部分便利的同時,也正在慢慢喪失對他們自己信用資料的控制權,可能只是因為能使用芝麻信用進行免押金騎共享單車,又或者是可以開通花唄、借唄等進行貸款,所有的這一切資料都在大企業的壟斷下,透過我們的資料他們獲得了更多的資本,而留給我們的僅僅是一點點便利以及沒有安全保障的個人資料,個人資料無法得到確權。





那麼有什麼辦法防止中心化機構作惡的同時能夠資料確權嗎?


其實區塊鏈世界已經有進一步措施——去中心化金融(DeFi),透過區塊鏈這一信任及其作為底層技術,為傳統的金融應用場景提供了透明性和安全性,安全性有了保障,而資料確權仍是當前DeFi世界中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


當前,已經有區塊鏈技術保證上鍊資料安全,但鏈上信用資料仍處於獨立狀態,DeFi裡許多借貸協議仍是需要基於完全或者超額抵押,借款人還是需要在想要借款平臺存入一筆資金才能進行貸款,即使他在另一平臺鏈上已有大量資產。


有沒有一種方法可以將基於鏈上資料的信用直接鑄造成不可分割的唯一資產,使去中心化的信用評級和貸款演算法能夠自動執行


當然,分散式信用預言機 CreDA 開始使用基於鏈上資料的信用來鑄造 NFT,也就是非同質化代幣,它是數字資產真實性與所有權的可靠證明——其不可分割性和唯一性,保證了信用唯一性的獨特標識代幣。


*央視財經曾報道NFT內容




“非同質化代幣,即NFT,則是唯一的、不可拆分的token,如加密貓、token化的數字門票等。也就相當於帶有編號的人民幣,這個世界上不會有兩張編號一樣的人民幣,也不會有兩個完全一樣的NFT。




因此,相較於FT,NFT的關鍵創新之處在於提供了一種標記原生數字資產所有權(即存在於數字世界,或發源於數字世界的資產)的方法,且該所有權可以存在於中心化服務或中心化庫之外。”




為使用者資料安全護航——獨創信用預言機


CreDA使用信用預言機的概念,利用可信計算在使用鏈上資料進行信用評估的同時,也計劃將日常生活場景中的鏈下個人資料融合,為使用者提供真正的資料確權服務。保證資料安全的同時,為使用者提供信用擔保,成為去中心化世界的螞蟻金服。







資料確權獲得財富——信用積分 NFT


CreDA開始使用基於鏈上資料的信用來鑄造 NFT,也就是非同質化代幣——不可分割,保證了信用唯一性的獨特標識代幣。


由CreDA鑄造的NFT(cNFT)包括了使用者資產狀態和各種協議的交易記錄,使用者可以用多個包含各錢包資產狀態的cNFT聚合成一個Elastos ( 國際領先的Web3基礎設施提供社羣組織 )DID,當Elastos DID 中的信用被鑄造成 cNFT 時,鏈上信用開始具有資產屬性。




cNFT 的資產屬性體現在 CreDA 系統中繫結 DID 進行挖礦獲得收益,真正做到“你擁有自己資料控制權,並享有資料帶來的財富”。




在傳統金融理念上做出創新,保護資料安全的同時打通鏈上鍊下資料,CreDA 或將真正成為連線 CeFi 和 DeFi 的橋樑,透過NFT這種新型介質重新定義Web3 體系下的信用形態。




作者:,來源:CR先鋒資訊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