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2.0:從數字貨幣到金融應用

買賣虛擬貨幣
在之前的內容,小K君給大家講到過,以太坊是區塊鏈2.0的開啟者,使區塊鏈從單一的貨幣應用,面向了整個金融行業,所以,今天小K君就給大家總結一下,區塊鏈2.0的時代特點。一、從區塊鏈1.0時代,到區塊鏈2.0時代2008年,中本聰發表了一篇論文,名字叫作《比特幣:一個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在這篇論文中 ,“Bitcoin”這個詞被首次提出,翻譯成漢語,就是“比特幣”。這篇論文詳細描述了比特幣系統的運作原理,將比特幣系統描述成一種融合了計算機學、密碼學等多重學科的新技術,這個技術後來被定義為"Blockchain",也就是“區塊鏈”。由此,我們說,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而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的首次應用,比特幣代表了區塊鏈1.0時代。區塊鏈1.0時代的顯著特徵是,將區塊鏈技術用作一種“貨幣”系統,主要代表就是“比特幣系統”,來支援比特幣在“去中心化”這個前提下的產生和流通。這裡的“去中心化”意味著比特幣可以在沒有央行、沒有銀行和金融機構結算的情況下,實現產生和流通,而保障這一系列流程能夠順利進行所依靠的技術就是“區塊鏈”技術。比特幣是區塊鏈技術得以完整呈現的第一個成熟產品,但比特幣和數字貨幣僅僅是區塊鏈技術的一個開端。隨著比特幣被大家熟知後,許多人開始認可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理念,借鑑比特幣的思路。慢慢地,人們發現,單單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到比特幣系統,實在有些“大材小用”,區塊鏈技術可用的應用場景其實是非常廣泛的。於是,有人將這一技術愈加豐富化,希望能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生活中的各個方面。至此,以“以太坊”為代表的區塊鏈2.0時代正式開啟。二、以太坊是什麼?
以太坊的誕生,與比特幣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以太坊創始人V神(Vitalik Buterin)曾經是比特幣的追隨者。Vitalik對區塊鏈技術的認知與狂熱,正是源於比特幣。2013年,Vitalik選擇從滑鐵盧大學輟學,all in比特幣。當時,比特幣愛好者正在全力以赴地為比特幣增加更多的功能性,希望打造比特幣2.0版本來彌補先前的不足。但Vitalik認為,建立一個全新的程式語言才是比特幣的當務之急。修改比特幣原始碼畢竟不現實,於是,年僅19歲的Vitalik重新撰寫了一套新的白皮書,這套白皮書便是《以太坊白皮書》的雛形。在這份白皮書中,Vitalik描述了他對比特幣以及區塊鏈的一些看法和技術手段,他在白皮書中提到:希望能夠基於通用的程式語言,來建立各種各樣的應用,比如社交、交易、遊戲……這些觀點得到了比特幣社羣的強烈反響,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加入到了以太坊的設計之中。最後,這個專案正式命名為“以太坊”,因為“以太”是一種在科學理論下還未被證實的物質,暗含了Vitalik對專案的期待。2014年,以太坊的演算法及協議正式落地,並募集到了1.5億美元。2015年6月,以太坊正式釋出。2015年7月30日,以太坊最終完成並上線。三、為什麼說以太坊代表區塊鏈2.0時代?我們說,以太坊代表了區塊鏈2.0時代,這是為什麼呢?在以太坊之前,區塊鏈的開發難度非常大,導致了開發的產品形式非常單一,主要的產品只有數字貨幣。那個時候,除了比特幣,還出現了一些“山寨幣”。因為”山寨幣“的原始碼和比特幣非常相似,所以比特幣有的侷限,山寨幣同樣也有,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飛躍,也沒有跳出“數字貨幣”這一單一的落地產品。
而以太坊對於區塊鏈技術而言,卻是一次實質性的飛躍。以太坊跳出了區塊鏈只能用作“數字貨幣”的侷限,將區塊鏈技術商業化變成了可能。因此,如果說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1.0時代,是為價值轉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術手段,那麼以太坊代表的區塊鏈2.0時代,大大拓展了區塊鏈的應用場景,讓區塊鏈商業應用變成現實。以太坊是一種圖靈完備的底層協議:和比特幣事先設定好的系統不同,以太坊是一種靈活的、可程式設計的區塊鏈。在以太坊網路中,開發者可以建立符合自己需要的、具備不同複雜程度的區塊鏈應用(DAPP),這些應用可以是社交、交易、遊戲等等。從這個意義上看,以太坊是一個平臺,類似於現在的安卓、蘋果,開發者可以在安卓、蘋果系統上面開發各種各樣的應用程式,好比微信APP、支付寶APP等等。(區別於APP,區塊鏈應用被稱作DAPP)

以太坊之所以能成為區塊鏈2.0時代的代表,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提出並運用了“智慧合約”。智慧合約是用程式碼的方式定義一套交易規則,因為以太坊同時具備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特徵,所以需要透過程式碼來維持系統的正常運轉。智慧合約意味著,一旦觸發“智慧合約”的條款,程式碼就會自動執行。“智慧合約”的應用範圍非常廣泛,涉及:保險、股權、信託等等,可以說凡是需要信任為基礎的活動都可以應用這一技術。

四、區塊鏈2.0時代的典型特徵:1CO

1CO也是區塊鏈2.0時代的典型代表。

其實,1CO的火爆,與以太坊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以太坊的出現,讓代幣發行變得非常簡單,這就催生了越來越多的1CO專案湧入市場。2015年底,以太坊提出了ERC20標準,基於程式碼即法律,ERC20標準規定了在以太坊上發行代幣的規則。代幣標準的統一方便了未來 1CO 專案的發幣融資,為數字貨幣下一輪牛市準備了技術條件。

1CO 是怎麼回事呢?1CO(Initial Coin Offering,簡 稱1CO)是一種為數字貨幣/區塊鏈專案籌措資金的方式。開發者要在以太坊上執行專案,需要開發成本,這些開發成本通常透過“向民眾募集以太幣”的方式來籌措。由於代幣具有市場價值,可以兌換成法幣,這樣一來,募集到的以太幣就可以用作專案的開發成本,而早期參與者可以從中獲得初始發行的數字貨幣作為回報。

1CO一度被認為是帶來 2017 年大牛市的主要原因。

但是,隨著1CO專案的泛濫,監管在這個領域存在空白,導致一些“空氣專案”打著ICO的旗號大肆募集資金,出現了許多非法融資現象。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網信辦、工信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七部委聯合釋出《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正式叫停了1CO 。雖然1CO被叫停,但是國家對於區塊鏈技術的總體態度還是比較認可的,國內巨頭公司、政府機構紛紛開啟了區塊鏈技術的研發。

五、區塊鏈2.0時代的主要應用場景:金融商業

有了智慧合約系統的支撐,區塊鏈的應用範圍從單一的貨幣業務擴大到涉及合約功能的金融業務。

在區塊鏈2.0時代,率先將區塊鏈技術商業化應用的是銀行業。2015年,銀行機構成立了R3聯盟,這個聯盟借鑑了區塊鏈技術的思想,探索全球銀行分散式賬本技術,從而提升業務流程效率。除此之外,銀行業也開始探索採用區塊鏈技術來開發數字票據,藉助智慧合約實現價值傳遞。這一時期,知名區塊鏈專案瑞波採用區塊鏈技術,推出了跨境支付業務。

在區塊鏈2.0時代,繼銀行業之後,證券行業也開始採用區塊鏈技術來進行清算和結算方面的探索。2015年前後,澳大利亞證券交易所開始探索區塊鏈技術在清算結算業務中的應用,計劃於2021年正式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清算結算服務,允許所有的參與者在無需任何中央機構的情況下,在同一個資料庫中進行實時的資產交易。

同時,這一時期,會計、諮詢等其他金融服務機構、保險業務,也開始積極探索區塊鏈技術。

綜上,我們可以發現,在區塊鏈2.0時代,伴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普及,區塊鏈的應用已經擴充套件到金融圈。我們可以想象,未來隨著可程式設計區塊鏈的不斷完善,企業的業務模式、發展方向、激勵機制都會受到影響。而隨著區塊鏈底層公鏈效能的不斷最佳化,未來的區塊鏈將不止一個鏈或一個幣,而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網路,應用於各類商業場景中。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