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Gazer一問到底 | 第20期:研究員 vs GXChain

買賣虛擬貨幣

前言:

TokenGazer《一問到底》是一檔辨析區塊鏈領域一級市場專案優劣的優質欄目。每一期將針對區塊鏈領域早期的一級市場專案,邀請專案負責人做客現場,和社群內百餘名研究員深度問答、科學辨析。旨在透過專案方與研究員高質量的對弈問答,打造專業級別的專案評析平臺,釐清專案價值,探尋早期優質專案。同時,讓社群使用者真正參與價值評析,傳遞評析方法,在“問與答”中獲取價值資訊。

本期專案:GXChain

活動時間:12月06日20:00

GXChain:公信寶開發的公信鏈GXChain是一條為全球資料經濟服務的基礎鏈,旨在打造可信資料的價值網路。

以下為互動文字整理版:

01.TokenGazer研究員 倫:公信寶在可信資料上鍊上完成的如何?具體與哪些第三方信任機構合作?

黃敏強@GXChain:資料上鍊我們透過G-ID和Matrix可信數字身份和可信資料上鍊元件完成,這個已經順利在布洛克城中實現了。第三方信任機構還沒有加入進來,我們希望透過區塊鏈數學的方式來完成信任,雖然冷冰冰的,但是這個最可靠。

02.TokenGazer研究員 倫:在可信資料儲存上公信寶提出了兩種方案,分散式儲存和可驗證資料儲存,具體運用哪種方式呢?

黃敏強@GXChain:1、第一種分散式儲存最簡單和最常見,我們都聽說過IPFS,我本人從2016年開始研究這個技術,所以我們在IPFS上封裝了一個BaaS(實現了激勵層),我們將BaaS視為GXChain的側鏈,用來實現區塊鏈的儲存擴充套件和TPS擴充套件(部分資料不需要上主鏈,透過主鏈的索引和側鏈關聯來提升寫入和確認容量);2、基於區塊鏈的可信資料儲存最重要的是繼承區塊鏈分散式賬本的優勢,保證資料的不可篡改性,因此可驗證的資料儲存是必不可少的,透過數字簽名或者檔案雜湊等密碼學的方式,我們可以實現在鏈外儲存資料,並在主鏈賬本上記錄資料的可驗證檔案索引和雜湊。

03.TokenGazer社羣成員 一則貓抖音:黃總我想插一個小問題,請問公信寶團隊的薪水是不是用GXS(現在叫GXC了)發的?

黃敏強@GXChain:每年基金會釋放給創始團隊的部分GXC,我們會拿來給團隊所有人,並不是每個月發工資,而是每半年發放一次,用來激勵大家。

04.TokenGazer研究員 倫:公信寶如今的應用場景如何?生態完成的如何?

黃敏強@GXChain:有幾個階段,第一階段:在最早期我們開發了一個To B的去中心化資料交易所,這個產品是全球首創並且至今還是唯一一個在企業市場有真實交易和收入的鏈上產品,我們透過這個產品完善了並抽象出了可信資料交換元件,這是企業資料層流通的關鍵一步;第二階段:我們從2018年1月份開始推廣公鏈,為此開發了布洛克城,目前有了220萬區塊鏈使用者,應該是全球最大的獨立DApp生態入口了,在上月我們智慧合約升級到了2.0,也吸引了十幾個開發者,而一系列合約元件也由社羣開發中,透過這兩者我們吸引了3000 開發者,目前正在開發中的開發者有200 ,涉及的應用有金融、遊戲、社交、衣食住行娛樂等方面50多款DApp,部分已經上線了,而還有部分正在開發中,大家應該還沒見到 ;第三階段就是我們現在在做公信節點競選,目前有國內外50多個團隊參與競選,這是我們還政於社羣的起點,今後公信寶和社羣一起來經營,而不再是中心化治理。

05.TokenGazer研究員 倫:白皮書中提到,GXChain是一條高效能基礎鏈,理論上能達到每秒高達10萬筆交易的處理能力,但目前實際TPS有多少?

黃敏強@GXChain:目前主鏈TPS在5000 ,側鏈則無上限,但現在主鏈TPS已經完全夠用了,如果需要擴容我們也有多種方式,例如縱向擴充套件(加快出塊速度,提升區塊大小,壓縮交易大小),實現橫向擴容(多鏈模式)。

06.TokenGazer社羣 場外提問:GXC已經創新低,黃總有什麼要說的嗎?

黃敏強@GXChain:關於價格方面,全行業都在往下走,也不是我們一家有這個情況;關於工作方面,我們不管寒冬酷暑都在按照原計劃去執行要做的事情,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新白皮書釋出和公信節點競選是在這個階段,因為這是很久以前就安排好的計劃,所以我們不會受外部環境干擾而影響做事計劃。

07.TokenGazer研究員 倫:黃總前面發出的圖表裡關於代幣的分配,團隊拿21%是否佔比過高呢?21%是怎麼定的呢?

黃敏強@GXChain:團隊21%是工作10年的釋放計劃,平均1年2%(200萬個),是合理的,創始團隊包括了運營、技術開發、品牌、市場、行政等70-80號人,未來還會擴充套件,其實一個人平均只有1-3萬個,我們透過GXC來補貼團隊人員,這樣每個月工資就可以少一點,團隊也不需要每個月去賣幣過日子(杭州公司有人民幣收入),受市場影響小,而且團隊每個人都持幣,也是一種正向激勵;其次在專案早期即便是去中心化治理,我們還需要一個很中心化的執行團隊來工作、來提升工作效率,按照釋放速度,這個團隊10年內都是非常穩定和高效的,那10年後如果專案還在,應該是非常穩定和有價值了,即便是創始團隊解散了,基金會和社羣應該也可以高效率接受了;再說了,我們應該是唯一一個10年解鎖團隊持有部分的專案了。

08.TokenGazer研究員 倫:公信寶競選節點的方式以及DPOS共識與EOS有什麼區別?

黃敏強@GXChain:共識機制上區別不大,都是石墨烯發展來的,唯一不同的是EOS的21個節點權利一樣,GXChain上21個節點前11個是理事會節點,理事會是鏈上治理的工作量和能力更大。

09.TokenGazer研究員 倫:去中心化資料交易所能帶來什麼優勢?現在是否已經落地應用?

黃敏強@GXChain:去中心化資料交易能夠解決過去各方資料交換對中心不信任的問題,這個產品在2017年6月份就已經和主鏈一起上線了,已經成為全球首創且至今唯一公開執行還有收入的面向企業的區塊鏈產品,並在2017年9月24號實現了商業化落地,每日平均10多萬筆交易。

10.TokenGazer社羣成員 乖寶寶:現在的節點競選出現了賄選情況,據可靠訊息,公信寶自己參與“扶持”了部分節點,黃大大煩請說明一下,謝謝。

黃敏強@GXChain:應該是拉票多吧,我們扶持了部分節點,這個怎麼說?

TokenGazer社羣成員 乖寶寶:“聽說”公信寶為了讓節點競選比較平衡,自己暗中扶持了一些節點“上位”。比如:我需要幾個海外節點,不是公平拉票,而是公信寶幫忙?

黃敏強@GXChain:那你聽錯了,我們只是邀請過部分節點來參與,我們是看他們社羣治理上做的很好,但是好多個海外節點是自己參與的,比如CertiK和GXBean以及哈佛大學區塊鏈等有10多個,但是你們去看現在只有CertiK排名靠前,這是因為CertiK本身知名度就很大,社羣認可,其他節點排名靠後,另外官方的錢包都是公開的,我們有沒有支援過那些節點在鏈上都一清二楚,又何必去睜眼說瞎話。

11.TokenGazer社羣成員 Evan:公信寶去中心化資料交易所的商戶主要集中在互金領域,而現在我們可以看到互金平臺暴雷甚多,請問黃總有對其他領域的客戶進行發掘麼?

黃敏強@GXChain:有的,我們已經將這個產品開源,歡迎其它資料交換領域的、有經驗的開發者基於GXChain搭建更多的資料交換,比如歐洲的Tuple專案就是基於這個環境進行醫療領域的資料交換嘗試。

12.TokenGazer社羣成員 Hongpeng945:布洛克城上收集的使用者資料已經被使用並實現盈利了嗎?

黃敏強@GXChain:布洛克城不是收集使用者資料,而是提供可信資料元件幫助使用者從網際網路的資料上鍊到區塊鏈,這個白皮書裡有描述。這些資料已經在透過G-ID和BaaS完成了資料上鍊和儲存,目前我們還在開發可信資料計算,讓資料在一個沙盒裡進行資料授權和計算,讓資料不能離開沙盒,確保隱私安全,這是隱私計算的範圍,我們等這部分做好了,就會讓使用者相互之間可以進行資料流通,這個收益也不是給布洛克城,而是使用者之間分配。

13.TokenGazer社羣成員 Evan:根據公信寶專案官網白皮書,公信寶利用DPOS規劃節點101個,但是沒有公佈節點競選細則,也沒有公佈競選的詳細資訊,黃總能簡單的說一下麼?

黃敏強@GXChain:有的,另外你看到的應該是舊版白皮書吧,公信節點是21個。

這個競選在公眾號和GXChain官網都有公佈。

14.TokenGazer社羣成員 Evan:公信寶使用者授權資料及去中心化資料交易、儲存時都涉及到IPFS,而IPFS技術目前尚不成熟,請問公信寶有備選項或者其他比較好的解決方式麼?

黃敏強@GXChain:IPFS很成熟,從2016年我就在研究和使用,現在對它不成熟的說法最多是在Filecoin還沒出來,這是激勵層部分。

15.TokenGazer社羣成員 Hongpeng945:在布洛克城授權資料時會提示異地登入,是可信資料元件在操作?在沙盒開發完成之前的能確保資料的隱私安全嗎(即不被任何人獲取,包括可以接觸元件的人)?

黃敏強@GXChain:是的,異地登入是我們可信資料元件透過更換IP的方式幫助使用者去獲取資料上鍊,如果可信資料上鍊元件是固定IP會被封,這是技術對抗,畢竟網際網路的資料庫非常大,要從這裡將使用者的資料所有權迴歸,是一種既得利益方式的變化,網際網路公司會技術保護,所以這是一種不得已的辦法。

可信資料計算開發完成前,這些資料只是上鍊了,還沒有用起來,大家放心。

我們要做長期的用區塊鏈重構信用社會的事業,不會在這一步毀掉。

以上為本期《一問到底》內容彙總,如有更多問題,可在公眾號(TokenGazer)給我們傳送資訊。  

責任編輯:TokenGazer

本文為TokenGazer原創內容,轉載請註明出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