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初體驗:老韭菜如何入門、被割、反思

買賣虛擬貨幣

來自:鏈圈往事


近期區塊鏈圈或者幣圈,最火熱的除了filecoin的太空競賽(有獎勵測試),另外就屬各種鎖倉挖礦和流動性挖礦的defi專案了。社群與朋友圈內,不斷看到趕上這一波defi風口的新老韭菜們曬收益:3天十倍,2000u變32萬u,小賺5倍收益……


敢情玩defi就是撿錢嗎?


推崇價值主義的我,一直覺得defi這種發新幣激勵老幣種充值質押,拉高老幣種的價格的套路不算新鮮,這個過程也沒創造多大價值,按道理玩不了多久就歇菜,所以一直沒重點關注參與。


但是自一個又一個參與defi流動性挖礦一夜暴富故事的出現,我的臉被“啪啪啪”打的確實有些疼。


defi初體驗經歷分享


不甘心錯過defi風口沒賺到錢還被啪啪打臉,我決定小試一把,投一點點錢體驗下defi。前不久剛好看到“雖遲必到”的我波場“孫割”,為自家defi專案sun站臺宣發。看到我“孫割”這麼賣力的號召大家波場”種太陽“,就決定支援下我“孫割”,參與體驗波場的defi專案。



波場defi專案sun,上線即開始質押創世挖礦,參與使用者需要質押波場相關的幣種至獎池,共同瓜分sun的創世挖礦,為期14天的質押,共同瓜分186萬餘個sun。


使用者質押挖礦收益與投入trx的量和時間佔比決定,質押量越多,質押時間越長,最終分得的sun數量越大。


雖然,波場在眾多其他挖礦類defi火爆的時候上線sun,難免有些蹭熱度的感覺,但是考慮到sun是我“孫割”這麼賣力的推defi。9月2日,我還是拿出一些閒置usdt換了點7600個trx,小資金參與質押挖礦和流動性挖礦,當時trx的價格為0.0385u。



截止目前(9月15日),質押trx總量87.63億個,我質押的7600trx,挖出的sun 總量為1.941個,前後提現2次變現,獲得的挖礦收益為58.5u。質押的7600個trx按照0.0295價格出售,前後15天參加sun的創世挖礦,我的總收益為:7600×(0.0295-0.0385)+58.5u=﹣9.9u


初次體驗defi就無情被割,敢情我聽到的參加defi挖礦暴富的故事,都只是故事嘛?


韭菜還是韭菜,我孫割還是我孫割啊(多麼痛的領悟……)


小白如何選擇defi專案


defi專案自今年6月開始成為引起注意,到7月份的發展聲量劇增,8月份迎來高潮,再到9月開始出現熱情退卻的跡象。在這一波defi熱潮中,短短3-4個月,幾十萬幣圈使用者參與,帶來百億美金級別defi市值。


儘管其中充滿短期內因為fomo情緒帶來的泡沫,但更多的是不少有價值有前景defi專案的估值溢價。那麼,哪些專案更具有長期發展空間,小白如何選擇defi專案呢。


結合我初次體驗defi質押挖礦後血淋淋的被割經歷,個人建議小白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篩選defi投資標的。


  • 即將上線的市場呼聲高較高的仿盤。

在去中心化交易所uniswap開始火爆後,即有團隊馬上覆現了uniswap的程式碼,推出了sushiswap。由於uniswap在初期並未推出代幣激勵,sushiswap團隊看到了機會,快速整合defi市場上已有的幾個專案的特點,上線了sushiswap,並推出了代幣sushi。sushiswap上線後,馬上從其他專案吸血fi使用者和資金。

隨著資金和使用者的不斷流入,早期參與sushi的使用者在幣數和幣價上均收益頗豐。


  • 老牌公鏈即將上線defi應用

在整個鏈圈,defi的火熱,再次給眾多公鏈指明瞭一個應用方向。隨著以太坊、波場的defi應用推出與豐富,其他公鏈也相繼公佈其defi發展計劃。neo、本體、nervos、波卡生態等均會主推其defi專案,預計將會延續defi的第2/3波熱潮。

把握住這些頭部山寨公鏈的defi應用機會,早期加入,大概率會有不錯的收益。


  • 提前埋伏風頭已過的明星專案

defi天然契合區塊鏈的技術特性,可以作為cefi的補充,具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早期誕生的一些defi明星專案在社羣,治理機制、技術等層面都有先發優勢,雖然目前可能風頭不再,但隨著未來defi生態的完善與普及,昔日的明星專案大概率還有機會引領defi的發展。這些專案發行的代幣以及未來新的挖礦機制都值得關注。


關於defi的幾點思考與預判


短期來看,區塊鏈圈的熱點與價格走勢更多的是一種非理性的炒作結果,但是中長期來看,持續產生並輸出價值的專案將回歸到其價值本身,以太坊的中長期價格走勢就能很好的驗證這種邏輯。所以,站在中長期的視角看待defi,無疑能看到一片光明。


個人覺得未來,defi將出現以下幾大趨勢(僅代表個人觀點,很有可能啪啪打臉)


defi在制度層面改變了資產發行和資產流通關係,為金融行業帶來創新。目前我們所說的defi主要是穩定幣、去中心化借貸、去中心化交易平臺3大類應用,這些應用將資產發行與流通的權力由主權金融機構下放到大眾,未來人人可發行數字資產,人人可以開通交易所。


雖然金融的模型設計與風險把控都需要有一定的專業性,但是defi應用完全有機會透過更加完善的智慧合約,讓資產的發行與流通的各個環節模組化,發行者可自由組合設計。專業性並不能阻礙發行者,只會成為篩選淘汰發行者的條件。


公鏈的開發者生態將決定defi應用的遷移與繁榮。這一輪defi的爆發為何會集中在以太坊平臺,而不是eos或者波場呢?其中最為核心的是以太坊生態聚集了更多的開發者,以及defi應用開發的各種合約標準的完善與豐富。


開發者作為defi應用的供給方,defi開發者越聚集,defi的應用將越豐富與成熟。目前來看,波卡生態的繁榮將對以太坊的defi生態發展構成威脅。


圍繞defi的配套設施將湧現新機會。defi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參考cefi。在傳統的中心化金融領域圍繞金融資產的產生、流通、保險、擔保、交易等環節,均可以對應到defi領域。目前,圍繞defi的配套已經有資產發行平臺(公鏈)、發行協議(智慧合約)、資產交易(去中心化交易所)、資料匯入識別(預言機)、抵押借貸、風險轉移(去中心化保險)、專案漏洞與安全評估(第三方審計)、資產管理與流量入口(錢包)等等。defi的發展必然會產生這些配套需求。


與傳統金融市場打通將決定defi的繁榮與規模。當前defi行業的總市值不過百億美金,在加密貨幣行業佔比3%左右,在傳統金融行業市值中就是九牛一毛。所以defi行業要想獲得更大的市值空間,透過defi的機制與模式創新去改造和吸收部分傳統金融行業資金流向,從而吸引到更多資金的注入。


回顧最近幾個月,defi圈不斷上演著你方唱罷我方登臺的新專案上線大賽。一個個defi專案帶著不同的模式,披著新鮮的外衣出現,獲得資金與使用者的流入,直到早期紅利被瓜分蠶食,隨著下一個熱點專案上線而被使用者和資金拋棄。


如果defi始終是在不斷上演著“俄羅斯套娃”的把戲,始終在幣圈或者鏈圈原地打轉,走向消亡將只是時間問題。


當年支付寶推出理財產品餘額寶,打破了理財產品原本固化的銷售渠道,讓大眾能更便捷、透明的接觸到理財產品。這種自下而上的變革,不僅讓餘額寶的基金規模迅速達到2000億級別,更是讓眾多銀行感到壓力從而由抵制變為主動合作。


defi的機制創新也勢必有機會威脅到傳統金融機構的壟斷地位,同時倒逼他們逐步走向開放和透明化,進而提升資金的流通效率,這將是defi的價值所在與出路。所以,未來defi如何破圈,如何去服務或者改造傳統行業的金融場景,決定著defi行業發展的空間。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