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貞耐:區塊鏈技術在食品安全溯源中的應用

買賣虛擬貨幣

8月29日,由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指導,中國食品藥品企業質量安全促進會區塊鏈專業委員會主辦的“2020中國食品藥品區塊鏈創新應用論壇”在北京華濱國際大酒店舉辦。本次論壇以“科技創新與質量安全”為主題,匯聚多位領域內專家與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區塊鏈技術在保障食品、藥品、化妝品和醫療器械等各產業安全健康發展中的創新應用。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副會長、北京工商大學二級教授楊貞耐作為邀請嘉賓,作了區塊鏈技術在食品安全溯源中應用的主題演講。

首先,楊貞耐強調了食品安全對於民生的重要意義,並陳述了目前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建設的現狀:“食品安全事關國計民生大事,李克強總理在2011年就強調了要加大食品安全的重點整治力度,重典治亂必須重拳出擊。2010年成立了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2015年透過了《食品安全法》,之前是《食品衛生法》,2015年改成《食品安全法》,可見對國家食品安全的重視。

食品加工、流通環節多,涉及種植或養殖業、加工、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存在一些安全隱患。黨中央國務院把人們的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對食品安全非常重視,2010年商務部開始試點針對豬肉和蔬菜,即老百姓最關心的吃肉吃菜問題進行可追溯系統的建設。美國於2002提出了從農場到餐桌的溯源管理,強制性要求企業必須建立產品可追溯制度,歐盟早於1996年對食品加工銷售環節進行可追溯體系的建設。我國商務部2011年釋出了關於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試點指導意見的通知,有20個左右城市試點建設食品追溯體系。

儘管我國對食品溯源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是現在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楊貞耐指出:“追溯體系實施到現在有十來年左右,問題也發現了,存在區域分割的情況,缺少全國統一、覆蓋全程的追溯體系,資訊科技應用不充分,對進口產品管控不嚴,在國外來源很清楚,但是進入到我們國家之後,沒有很好地納入到我們的追溯體系中,進口產品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資訊容易缺失,初級農產品塊狀監管,導致溯源難。”

溯源難,主要在於缺少有效監管,針對這一問題,楊貞耐有感於去年習近平總書記將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尋求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的指示,他認為區塊鏈所具有的開放性和真實性特點非常適合於食品加工流通各個環節的溯源,並依據區塊鏈的特性給出瞭解決方案:“區塊鏈技術是開放式的,各個節點,比如加工、流通、銷售環節,實際上都是一個節點,它們都是開放式的,每個節點都可以輸入資料,節點之間都是有關聯的,這個就是去中心化,沒有一箇中心的管理,節點之間關聯。同時,透過資料加密輸入、資料管理,保證輸入的資料是很真實的,而且不可篡改。每個產品都有碼,每個節點都有掃碼,按照時間順序,留下痕跡,確保可追溯性。”

儘管對區塊鏈技術擁有的優勢表示肯定,但楊貞耐認為現階段的區塊鏈仍然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他總結稱:“區塊鏈還是一個新生事物,處於早期探索階段,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區塊鏈體系中各個節點主體企業隱私安全的保護,耗能過度情況,還有交易的情況,有些可能不是那麼順暢,資料量大,設施跟不上,還有程式碼的漏洞,標準的情況,目前缺乏統一的標準。”

雖然現在區塊鏈技術存在問題,然而,楊貞耐對今後其在食品溯源方面的前景依然看好:“區塊鏈技術在食品溯源當中應用之後有利於各個方面,對生產者有利,企業、政府、消費者透過有效的區塊鏈技術,保障了政府能夠有效監管,消費者能夠獲得更安全多食品,企業透過溯源,一旦出現問題,馬上能找到是哪一批產品,減少一些損失。透過應用,區塊鏈技術未來可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