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鏈的黃昏

買賣虛擬貨幣

在傳出國內轉向支援區塊鏈技術發展的這個當口,國產公鏈跟區塊鏈概念的A股遙相呼應一齊暴漲。比原鏈、本體和公信寶領漲整個幣圈市場,截至發文時,24小時內BTM上漲85%,ONT上漲34%,GXS上漲25%,近半年的陰霾似乎一掃而光。

A股也不幹示弱,上市企業齊齊蹭區塊鏈熱點,紛紛掏出區塊鏈計劃。區塊鏈板塊、數字貨幣板塊突破天際,雙雙破8%,更有大量相關概念股漲停,一副百舸爭流的繁榮光景。

然而,與呼嘯的幣價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們忽然發現狂歡之後,高效能公鏈的黃金時代並沒有真正的到來——不論透過愛西歐和交易所的一輪輪炒作拿到了何種地步的大量融資,國內外絕大部分的公鏈依然是空氣,除了以菠菜DAPP為支撐的使用者量就是以發行USDT為支撐的資金量。偉大的創新?不好意思,根本沒影。

最近比原最大的新聞不是上線側鏈,而是CEO離職。為蹭Staking熱度,上線的側鏈用的還是長鋏曾經反對的POS共識,反而主鏈的資產上鍊沒有實質進展。

量子鏈剛上線2.0,可惜沒有什麼亮點也沒人關注,不過pr和招聘沒有停,這值得表揚。

今年6月是本體上線一週年的日子,這一年有亮點的技術比如分片和跨鏈上線的全是測試網,不知距落地還有多久。還有在一週年的總結會中,隻字不提應用,反而寫了自己參加了很多會議。

幣價一輪快過一輪的起落昭示著這一批的公鏈發展已近黃昏。

目前的公鏈基本上都是在以太坊正規化內的做的微創新。可以說,看明白了以太坊的問題就能看明白所有現行公鏈的問題。

“住進ICU”的以太坊

截止目前的今年的幾波行情,都沒有以太坊什麼事。

在它不斷下跌的過程中,也逐漸有V神走下”神壇“,退居二線等傳聞流出,前段時間甚至被扒出他在以太坊高位套現4000萬美金,加上大量刪除今年發表的推特,加劇了以太坊社羣恐慌。

為了對外傳遞“別慌,團隊在做事”,中秋節期間以太坊團隊沒有做月餅送人,而是V神親自深入中國腹地,重新活躍於各種區塊鏈論壇和大學,向下一代開發者拼命宣傳以太坊2.0。然而,以太坊2.0上線時間一拖再拖,最近的預期是第一階段的版本將在明年1月份上線。

(V神演講圖)

誰知道呢?

以太坊的擁堵早已備受詬病,從以太貓到Fomo3D,從Fair Win到USDT,每一次使用者增長都帶來了嚴重擁堵。Blockstrem CSO廖永權發文諷刺,以太坊用的人越多,死亡速度越快。

為了解決日益嚴重的擁堵問題,以太坊開發者們踢開V神,上馬了小修小補的方案,即提高每個區塊的Gas limit上限,也就是透過簡單的擴大區塊大小方式擴容。雖然V神認擔心此舉會損傷以太坊的安全性,但以太坊區塊還是突破了17年設定的800萬上限。

不過,擴大區塊大小隻能暫時解決燃眉之急,並不能完全解決擁堵。現在以太坊的Gas limit仍然接近1000萬上限,擴容還是要寄希望於能夠提高1000倍效率的2.0版本。

擁堵問題還會導致原本可作為以太坊發展利器的DeFi陷入尷尬的境地。

DeFi,Decentralizd Finance,去中心化金融,這是在智慧合約之後出現的概念。DeFi要做的簡單來說是去掉傳統金融機構中的中心,減少交易摩擦,同時降低人們參與金融服務的門檻,無需銀行開戶也能享受到金融服務。

目前以太坊上比較著名的DeFi專案有MakerDAO,0x,Compound、Dharma、ETHLend等等。其中,MakerDAO是透過超額抵押借貸獲得穩定幣DAI,0x 是去中心化協議,Compound、Dharma和ETHLend是點對點借貸平臺。

相對於傳統金融機構,他們優勢很明顯,去掉中間商,讓交易和借貸雙方互相選擇接觸,能夠大幅度減少中間費用。同時智慧合約在網路上透明公開,抵押物也鎖倉在合約裡,不會有其他人挪用,很大程度避免了曾經出現過的P2P暴雷事件。而且鏈上操作快速高效,除去了中心化機構稽覈的時間。

由於依賴智慧合約執行,DeFi極有可能因為受到駭客攻擊導致使用者資產受損。所以DeFi平臺需要隨公鏈迭代保持智慧合約的開發和版本遷移,時刻保持對安全問題的警醒。之前有人測評過,在ETHLend借貸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智慧合約操作,只要有一個環節出錯就會導致借貸失敗,非常繁瑣。而以太坊擁堵的網路會大大降低使用者體驗,當時測評者多次調整gas費用都沒能成功建立合約。

以太坊擁堵不僅是交易造成的,另一個原因是執行了大量的智慧合約,這與DeFi專案脫不了干係。這就造成了矛盾,DeFi在以太坊上發展越好,使用人數越多,網路就會越擁堵難用。

變還是不變?公鏈的兩難處境

好的公鏈應該什麼樣?無論是公鏈還是產品,成功與否還是要靠使用者數量定奪,使用者和專案方會在效能、安全、去中心化這三者之間尋找平衡。如果說過去的以太坊為追求去中心化犧牲了部分效能,那現在為了提高效能,以太坊做出了很大改變。

為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太坊在設計之初就決定了要最終轉為PoS共識。以太坊在2.0階段將採用Casper協議實現PoS,驗證者需要抵押以太坊作為保證金,如果驗證的區塊被加到鏈上,驗證者會獲得獎勵,但如果驗證者作惡,包括離線,那麼他們會立刻受到懲罰。

共識機制的轉變從來就不是輕輕鬆鬆就能達成的,以太坊為此付出了代價。

從POW轉為POS,以太坊的不少礦工棄局,因為他們是POW礦工,感覺自己被拋棄了——最近,以太坊不斷增加難度,升級一次改一次難度,難度越來越大,收益越來越小,逼礦工轉向POS。

但POW礦工大多數還是會尋找其他的POW專案,而不是轉變為POS礦工,以太坊會需要重新聚集礦工端的共識;同時,一些目前的以太坊專案方會拒絕遷移到新鏈上——因為他們在目前的以太坊上耗費了大量的心血。

不過,能像網際網路產品一般快速迭代的下場似乎要更慘一些,比如,BCH是怎麼活生生把自己改死的:

BCH不滿足於做一個“P2P現金系統”,而是羨慕其他2.0、3.0公鏈具備的功能,所以增加了智慧合約,可惜畫蛇添足的智慧合約用者寥寥無幾——大家用P2P系統就是為了付錢收錢的,不是為了其他東西。

公鏈是區塊鏈的底層操作協議,類似於TCP/IP協議於網際網路一樣,作業系統於計算機一樣,是各式應用程式的基礎。作為底層,公鏈的效能決定了應用的可操作性以及使用者體驗。公鏈的效能一直處於發展變化之中,在比特幣誕生這十年間經歷了公鏈1.0和2.0階段。目前的公鏈的效能各不相同,甚至出現了針對某種特定應用打造的公鏈。

比特幣就是使用區塊鏈技術誕生的第一條公鏈,也是公鏈1.0的代表。究其本質是去中心化賬簿,所有人都有許可權檢視整個賬簿,也可以自由加入,成為節點,即記賬者。記賬者使用共識演算法,維護整個網路的安全穩定,驗證和記錄交易。雖然比特幣協議中出現彩色幣以及的Omni協議,但由於出現時機過早,並且受限於比特幣的效能,發幣功能沒有在比特幣區塊鏈上大放光彩,在無需信任的前提下進行價值轉移是比特幣協議帶來的創新。

以太坊作為公鏈2.0的代表,在協議中增加了智慧合約的功能。智慧合約的概念早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提出,但由於缺少可信的執行環境,直到區塊鏈技術誕生之後,以太坊才將智慧合約的概念發揚光大。智慧合約是執行合約條款的計算機協議,可以對輸入進行反應,也可以對外傳送資訊。傳統的合約或稱合同是由人執行,智慧合約則是由計算機執行,資料透明和不可篡改是智慧合約受到追捧的原因,也是“code is the law”的實踐。

總之,公鏈在做的是一種基礎設施。因此,它的發展哲學應當具備相當高的穩定性,任何存在於底層的變化都有可能導致整個生態的沒落甚至崩潰。

對於公鏈來說,前來開發的應用數量越多,使用者數量越多,公鏈的前景越大,更容易在市場存活。但公鏈的問題在於同質化嚴重,在公鏈2.0的大環境下,各條公鏈都具有智慧合約的功能,其主要區別在於去中心化和拓展性。

在公鏈大同小異的情況下,除了效能,扶植力度也成為應用選擇公鏈的原因。公鏈基金會對應用開發團隊會給予一定補貼,除了使用者基礎比較深的以太坊和EOS,哪裡扶植力度大,應用就會去哪裡。這就有些類似網際網路市場的燒錢補貼大戰,大家的目的都是拉攏開發者,早期看誰力度越大,燒錢越多。

但問題是,公鏈效能不佳,開發環境和使用者體驗不如傳統網際網路,所以很難吸引到圈外自然流量。像波場就燒了N多錢去補貼開發者,開發者也心照不宣的去薅補貼,做開發,但就是沒有除了炒幣投機菠菜之外的其他使用者。

在區塊鏈行業的存量市場裡,作為頭部公鏈的以太坊都已住進ICU,更別提其他公鏈了。

那麼改了失去共識、失去開發者和礦工,不改有沒法用,公鏈到底要咋辦?

答案是涼拌。

從廣義上來講,能支援高效能應用的、共識強大的基礎設施一定是行業的共同追求,也是不斷髮展中的未來。V神也在分享中表示,給公鏈5年的時間,公鏈的擴充套件性會更高,也許會更好。

但問題是,5年之後在智慧合約、跨鏈、鏈下資料上鍊等多種技術成熟,並且和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技術合流之後,也許未必會再是“公鏈”這樣一種東西。

太陽還會照常升起嗎?

會,但你只能看到公鏈的黃昏,而重新升起的,或許是“太陽”,或許是另一種形態的新星了。

至於最近飆漲的國產公鏈?嗯,有資金盛宴,大家高興就好。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