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及其在銀行的業務應用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及其在銀行的業務應用

導語:

1、2019年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習近平強調,要加強對區塊鏈技術的引導和規範,加強對區塊鏈安全風險的研究和分析,密切跟蹤發展動態,積極探索發展規律。

2、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重新定義了新基建,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資訊基礎設施,包括以5G、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衛星網際網路為代表的通訊網路基礎設施,以人工智慧、雲端計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以資料中心、智慧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等。二是融合基礎設施。三是創新基礎設施。

從導語可以看出,發展區塊鏈技術已經上升成為國家戰略,並且已經把區塊鏈技術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內容之一開始落地佈局。

那麼,究竟什麼是區塊鏈,區塊鏈是怎麼來的,區塊鏈能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哪些革命性的變化呢?

要想知道區塊鏈,就必須從比特幣講起。因為沒有比特幣,就沒有區塊鏈。

那麼,比特幣又是怎麼產生的?自從人類誕生以來就出現了價值交換,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貨幣形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類貨幣發展的階梯大約是這樣的:物物交換--實物貨幣--金屬稱量貨幣--金屬鑄幣--紙幣--電子貨幣--到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

我們在這裡重點講一下比特幣的誕生。

比特幣跟其他型別貨幣的誕生原理是一脈相承的,也是為了適應更大規模、更廣範圍、更加便捷的商業和貿易而誕生的。

在比特幣誕生之前我們處於紙幣和電子貨幣並存的年代,而且全世界處於美元霸權的陰影之下。在這個年代,貨幣系統有這樣幾個弊端:

  • 人們對中心化的貨幣系統安全性產生強烈質疑,如巴林銀行因為一名交易員的低階失誤而宣告破產;
  • 交易經常被偽造、篡改甚至銷燬,使得監管成本居高不下。比如我行擁有龐大人員數量的內部審計機構就是有力的證據。
  • 各國為了發展經濟,超發貨幣成為央行最持久的政策衝動,導致通貨膨脹時有發生,比如人人都是億萬富翁的辛巴威;
  • 貨幣發行的許可權掌控在國家手中,造成國際貿易結算不暢。尤其美元霸權當道的當今世界,導致全世界戰亂頻發,哪裡有美國攪局,哪裡就有戰亂,而戰亂的根源就是美國想要保住美元的霸權地位。說句公道話,在美元霸權建立的初期,美元能夠擔當起世界貨幣的角色,因為當時美國在世界經濟版圖上的分量很重,而如今,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體迅速崛起,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規模早已超越美國,美元想繼續充當世界貨幣顯然已經不行了。

在貨幣系統越來越不適應當前的經濟、貿易發展的當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應運而生。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導致的金融危機很快席捲全球,美國政府任意增發美元,財富縮水,人民對美國政府失去信心。

所以,比特幣產生在2009年不是偶然的。

2008年11月1日,一個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在p2p網站上發表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誕生。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

比特幣中的每一個技術,包括非對稱加密和授權、點對點網路技術、共識機制等都不是中本聰發明的,中本聰只是各種技術的集大成者,是區塊鏈界的喬布斯。

這也從側面說明了比特幣的誕生有其必然性,也是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就像你天天開的汽車一樣。

比特幣的誕生之初,並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關注。

直到2013年,人們驚奇的發現,比特幣在沒有一箇中心化的管理機構干預的情況下穩定執行這麼多年,於是人們開始關注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區塊鏈。

尤其是比特幣近幾年來行情看漲,一枚比特幣的價格一度接近10000美元,目前的價格是9225.77美元。最早的一筆比特幣的交易發生在2010年,是一個美國佛羅里達的程式設計師,用10000個比特幣,買了1張價值25美元的披薩優惠券,一枚比特幣價格為0.0025美元,比特幣價格大約上漲了369萬倍。

比特幣的投資神話,也助推了人們對比特幣和區塊鏈的關注和追捧。

沒有比特幣就沒有區塊鏈,但區塊鏈絕不僅僅只有比特幣,比特幣只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成功應用。這是比特幣和區塊鏈之間的關係。

從此,區塊鏈開始受到了人們的關注、研究甚至吹捧,而區塊鏈的真實應用也已經開始。

2017年1月29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掛牌成立。

2017年2月4日,央行推動的區塊鏈數字票據交易平臺測試成功。

據悉,2020年4月14日央行數字貨幣DCEP已在中國農業銀行開始內部測試。首批試點地區為深圳、雄安、成都、蘇州。

既然區塊鏈不但在理論上引起轟動,在金融實踐中也開始推廣應用,那麼區塊鏈為什麼能引起人們如此的重視呢?這就要從區塊鏈的核心技術談起。

區塊鏈之所以能帶來一個突破傳統、顛覆性創新的機會,主要依賴於四大核心技術創新,分別是分散式賬本、非對稱加密與授權技術、共識機制和智慧合約。

一、分散式賬本。區塊鏈使用的記賬方式與傳統的記賬方式不同,具有去中心化創新、資料高度透明、無須依賴信任以及資訊可回溯性四大特徵。在區塊鏈交易記賬操作過程中,分佈在不同地方的眾多網路節點共同負責記錄完整的賬本,每一個節點都參與並監督交易的合法性,同時共同為其他使用者作證。這種分散式賬本的記賬方式避免了傳統單一記賬人因不可控因素而記假賬的可能性,保證了賬目資料的真實性和安全性。

二、非對稱加密與授權技術。區塊鏈中每一個資料塊中包含了一次網路交易的資訊,產生相關聯資料塊所使用的技術就是非對稱加密技術。非對稱加密技術的作用是驗證資訊的有效性和生成下一個區塊。另外,區塊鏈上網路交易的資訊是公開透明的,但是使用者的身份資訊是被高度加密的。只有經過使用者授權,區塊鏈才能得到該身份資訊,從而保證了資料的安全性和個人資訊的隱私性。

三、共識機制。區塊鏈的共識機制用於驗證每一次記錄的有效性,從而防止任意節點篡改資料。區塊鏈上的共識機制有很多種,不同的應用場景根據效率和安全性的考量選擇不同的共識機制。共識機制主要包括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PoW)、權益證明(Proof of Stake, PoS)、股份授權證明(Delegate Proof of Stake, DPoS)。

四、智慧合約。智慧合約指的是基於區塊鏈中不可被隨意篡改的資料自動化執行一些預先設定好的規則和條款,比如基於使用者真實的資訊資料進行自動理賠的醫療保險。區塊鏈的出現使智慧合約將會逐步用於現實生活中。

那麼銀行為什麼要研究和運用區塊鏈技術呢?

首先、截止目前,區塊鏈技術最成功的應用是比特幣,區塊鏈界的專家有句話,“區塊鏈自帶金融屬性”。銀行作為經營貨幣信用的企業,怎麼可以不關注比特幣,不研究區塊鏈呢?

其次、國內國際的銀行同業正在積極研究和佈局區塊鏈技術,我們有理由相信,區塊鏈技術將會極大推動和引領金融科技領域的創新,如果不盡快接觸和研究區塊鏈,銀行將會被下一代金融科技所拋棄!

第三、發展區塊鏈技術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國家正在有條不紊推動區塊鏈技術的普及應用,銀行作為國家重要的經濟部門,怎麼能把國家政策當做耳旁風呢?不研究區塊鏈技術,怎麼能支援國家的經濟發展呢?

第四、也是最關鍵的,區塊鏈技術能夠給我們傳統的業務帶來革命性的技術創新,銀行需要區塊鏈技術,需要它給我們帶來創新的思路、創新的技術和創新的業務應用,從而助推我們的各項業務發展。

那麼,區塊鏈能在那些業務領域帶給銀行創新的變革呢?

一、票據業務。

2016年1月22日,中國農業銀行北京分行票據買入返售業務發生重大風險事件,涉案金額高達39.15億元。

2016年1月28日,中信銀行蘭州分行也爆出9億~10億元的票據詐騙事件。

票據業務領域的亂象非常多,除了一票多賣等票據違規交易問題,還包括克隆票、假票、變造票等違規操作問題。票據識別難、擔保資訊不透明、風險高、票據質量差等問題已經成為票據業務的嚴重威脅。

建立區塊鏈票據交易所,可以有效避免上述票據亂像,保證票據業務健康有序發展。第一步:將票據資產數字化,建立票據託管機制。第二步:專家團集中評審,建立信用評級機制。第三步:建立區塊交易模式,創新P2P交易手段。第四步:保證全程公開透明,建立投融資信任機制。

基於區塊鏈技術的P2P票據交易所架構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區塊鏈底層技術層,記錄P2P票據交易總賬;第二層為協議層,主要包括執行P2P票據交易、評級、託管的軟體;第三層為應用層,主要為數字化的票據及資金。

區塊鏈技術應用於P2P票據交易所有四個好處:一是提升票據、資金、理財計劃等相關資訊的透明度;二是重建公眾、政府及監管部門對P2P票據交易所的信心;三是降低P2P票據交易所的監管成本;四是提升銀行服務實體的能力。

二、支付結算。在支付結算領域,我們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安全性低、成本高兩大難題。

    首先,區塊鏈解決了現有金融支付系統人力成本過高、需要徵收小額管理費的問題。中國銀行業正面臨發展“瓶頸”,在這種情況下必須給自己找到突破口。對銀行業來說,應該讓自由的市場競爭來引導市場,讓創新企業得到發展空間。區塊鏈用技術保障了金融交易的進行,降低了人力成本。另外,記賬參與者的目標是從網路中挖掘數字貨幣,不向交易雙方收取管理費,這也降低了支付結算的成本。

第二,區塊鏈解決了支付安全不可控問題。區塊鏈建立了一種基於平等的規則,所有的參與者基於同樣的規則進行交易,違反規則的參與者不能完成任何一步任務。在區塊鏈的邏輯中,個體與個體之間的能力更加開放和透明。

在新的金融業態下,銀行業務將真正迴歸存款、借貸的本質。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自金融時代將真正到來,個人從事金融交易活動可能不再需要任何機構。

三、銀行監管。對於銀行來說,單點故障是最恐怖的事情。所謂單點故障,即由於某個節點故障造成銀行內部的巨大損失。以巴林銀行事件為例,一個成立了233年的銀行,只因為一個交易員未稽覈便做下的一單交易,就導致巴林銀行出現鉅額虧損,最後不得不選擇倒閉。

對銀行來說,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嚴格審計。因此,銀行內部的監管成本非常高。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資金方面稽覈的監管成本更高了,包括反洗錢、金融反恐等都會逐漸增加監管成本。在這種情況下,更多銀行突然發現,也許區塊鏈能解決這個問題。

所有資料可追溯、任何的單點都沒有辦法去篡改或者隱瞞資料,這將會降低違法行為發生的概率。可以說,如果在銀行內使用區塊鏈技術就能有效降低內部審計成本。西班牙最大的銀行桑坦德銀行釋出的一份報告就專門談了這個問題。

桑坦德銀行認為,如果全球的金融機構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話,截至2020年,每年金融機構節省的成本會超過200億美元。

四、供應鏈金融。

傳統的供應鏈中的參與者在銀行體系中很難借到錢,因為他們很難找到合適的抵押物給銀行,他們也難以建立起很好的商業信譽。引進區塊鏈技術之後,可以把供應鏈上的各個環節上到區塊鏈上,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之後,就能形成有價值的資料,從這些資料中我們可以看到供應鏈各個參與者的經營情況和履約情況,銀行完全可以相信這些資料,因為區塊鏈上的資訊很難被偽造和篡改。銀行就可以憑藉這些資料判斷供應鏈參與者的實力、信譽,從而做出科學的信貸決策。

當然,目前這些應用有的已經在實施,有的還處在理論探討階段,顯得很稚嫩。要真正將這些應用落到實處,還需要區塊鏈科技人員和銀行從業人員的不懈努力。我相信,憑藉區塊鏈的技術優勢,區塊鏈必將與銀行業務深度融合,催生出更多嶄新的業務和應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