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應用冷思考

買賣虛擬貨幣


投資界流傳著一句巴菲特的名言: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近兩年來,技術受到了空前追棒,作為一名金融業資訊化從業者,時刻保持對新技術敏銳的洞察力是必須具備的素質,筆者從商業銀行資訊科技部門要選好技術、用好技術的角度出發,對區塊鏈技術進行了學習和思考,產生了一些想法,與同業探討。

一、區塊鏈到底有多熱

2015年下半年以來,技術在全球受到熱捧,成為業界研究和創新的熱點。在2016年釋出的我國《“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中,區塊鏈技術與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一起被定義為戰略性前沿技術。在金融行業,全球總市值超過6000億美元的42家銀行加入R3區塊鏈聯盟,中國的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也加入R3,郵儲銀行、招商銀行等商業銀行也選取了一些業務場景,在區塊鏈上進行試驗性的嘗試。國內媒體對區塊鏈的報道也鋪天蓋地,從百度搜尋的指數來看,區塊鏈毫無疑問已經成為2016年網際網路或金融科技中最熱的詞彙。

二、區塊鏈基礎概念

區塊鏈技術雖然備受追捧,但目前並沒有關於區塊鏈的權威定義。按照學術界有關專家做出的定義,區塊鏈是“利用加密鏈式區塊結構來驗證與儲存資料、利用分散式節點共識演算法來生成和更新資料、利用自動化指令碼程式碼(智慧合約)來程式設計和運算元據的一種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礎架構與分散式計算正規化”,更通俗和更常見的說法是“一種分散式的共享賬本技術”。區塊鏈技術脫胎於比特幣,繼承了很多比特幣的技術特性,但不管是哪種區塊鏈,至少應該具備如下特點:

(1)去中心化。區塊鏈構建於點對點的網路基礎上,成員節點的地位平等,不存在中心節點,任何一個節點失效都不會導致全網停止正常執行。這個特性可以避免傳統技術中通常存在的單點失效問題,使區塊鏈技術有更高的可靠性。

(2)去信任中介。在區塊鏈網路中,由共識機制、加密機制等機制保證,節點之間無需信任也可以直接交易,不需要第三方信用機構作為中介參與。

(3)交易結果不可篡改。在區塊鏈網路中,由於採用了鏈式儲存結構,再加上共識機制的約束,使得單個節點無法單獨修改交易結果資料,即使修改了,也無法得到全網承認,相反,惡意修改節點會被隔離出網路。這個特性使區塊鏈技術較傳統技術有更高的安全性,資訊保安可以得到保證。

(4)使用者匿名參與。在區塊鏈網路中,使用者是匿名參與交易,使用者程式碼是一段無意義的數字,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護使用者隱私。

區塊鏈還有其他一些特性,如交易資料全網可見等,在此不再贅述。

三、主流區塊鏈技術簡介

目前已經出現了眾多的區塊鏈技術平臺,據統計大概有70多個。按照節點成員准入規則,可以分為公有鏈、聯盟鏈和私有鏈。公有鏈一般存在大量的成員節點,並且支援成員節點隨時加入、退出,一般匿名參與,採用的共識演算法有POW、POS及其他類似演算法。聯盟鏈外部節點成員需經准許後加入。私有鏈限於實體內部成員加入。相比於公有鏈,因為採用准入制,聯盟鏈和私有鏈的成員節點數較少,一般從幾個到幾十個,採用的共識演算法一般為PBFT及其他類似演算法。因為需要面對更開放的環境,公有鏈一般更注重安全性,所以採用了強壯的共識演算法,而聯盟鏈和私有鏈側重商業可行性,更注重交易確認效率。

公有鏈的典型代表是比特幣和以太坊,聯盟鏈的典型代表是Hyperledger專案下Fabric,該專案由Linux基金會發起,而私有鏈則以R3聯盟的Corda最為出名,這些技術平臺都已開源。比特幣迄今為止仍是最成功的區塊鏈應用,但是比特幣的指令碼語言功能較弱,是一個典型的區塊鏈1.0系統,難以支撐複雜的應用。以太坊給出了完整的智慧合約解決方案,是智慧合約領域最具影響力的開發平臺,將區塊鏈技術帶進了2.0時代,但以太坊借鑑和繼承了比特幣的理念和技術特性,它的願景是建立一個無法停止、抗遮蔽(審查)和自我維持的去中心化世界計算機,在實際商業應用中使用該技術平臺,需要做較大的改造,以符合法律和監管要求;Fabric和Corda致力於商業應用,都有很強大的技術支撐聯盟,也有很多相同的理念,如:只有合法的參與方才能進入系統;系統設計直接支援監管觀察員節點;系統不存在原始加密貨幣等,比較來說,這兩個平臺比較適合於商業應用,但是,目前這兩個平臺技術都還未成熟,將來哪個更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未來平臺自身的發展,Fabric暫時領先。主流區塊鏈技術分類見表1。

四、區塊鏈技術前景猜想

筆者有幸和Gartner資深分析師RayValde就區塊鏈技術發展前景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很多觀點上達成共識,筆者根據交流情況進行了總結,以期與同業進行交流和探討。

1.區塊鏈技術是必然趨勢,但還處於初始階段

長期來看,區塊鏈影響力將接近於網際網路,像網際網路一樣將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但目前區塊鏈技術還很不成熟,主要基於兩個分析:一是基於歷史的分析,從有同等影響力的技術,如搜尋技術、社交網路、手機作業系統等技術的發展歷史看,都是一開始有眾多的廠商和平臺,後來歸結為谷歌搜尋、FACEBOOK、IOS和安卓等3~4家支援廠商和平臺,目前區塊鏈技術成規模的廠商和平臺有70多個,據此可以猜想該項技術還處於競爭演進的早期階段,未來5~10年內將整合為少數幾個成熟平臺;另一個是基於投入的分析,以同體量級的技術平臺為例,IBMDB2從開始到成熟投入了5000人年的工作量,微軟的OUTLOOK投入了3900人年的工作量,而目前較成熟的區塊鏈平臺Hyperledger平臺僅投入了100人年左右的工作量,可以判斷該項技術還遠未完成。

2.成熟區塊鏈平臺必須具備的三個要素

隨著業務的成熟,未來區塊鏈平臺將會開發出更多好用的功能,一個平臺能稱之為區塊鏈平臺,必須具備三個要素:一是在開放的環境中建立信任;二是重要資料和事件不可撤銷;三是支援智慧合約。其中核心要素是在開放環境中建立信任,未來的區塊鏈平臺是在開放環境中建立信任的平臺,如果沒有這樣的場景,則不用使用區塊鏈,傳統的資料庫技術就能解決問題。從這3個要素來看,特別是核心要素,比特幣和以太坊是當前2個比較好的平臺。

3.受控環境中執行的區塊鏈平臺前景不容樂觀

對於在受控環境中執行的區塊鏈平臺,就好比在保溫箱中生存的嬰兒,缺乏免疫力,一旦進入開放環境,將面臨生存風險,因為在受控環境中執行的平臺,沒有經過開放環境的檢驗,比如技術攻擊、業務規則攻擊,因此蘊含著很大的風險,一旦受控環境被攻破,將會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從歷史來看,被攻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連美國政府、軍方、納斯達克這樣安全等級較高的機構都能被攻破,更不用說其他了。

4.成功的區塊鏈平臺一定是開源的

未來領先的區塊鏈平臺一定要做到開源,在開放環境中經過驗證,可針對不同的應用環境配置,可支援多個層面的智慧合約,完成了功能治理,具有開放架構和基於API的生態體系。

5.智慧合約是現有區塊鏈平臺急需提升的功能之一

現有智慧合約實現還不夠智慧,主要表現為:第一,智慧合約一旦生成,就不能變化,這與現有線下的合約是不同的,現有線下合約可以依據情況變化進行變更和補充;第二,智慧合約的實現也不夠簡便,現有線下的合約可以依據情況方便達成口頭合約、書面合約,有各種形式;第三,智慧合約的編寫依賴的是Java等程式語言,未來應該有一個合約語言支援,以簡便、準確表達合約內容。

現有智慧合約的實現也非真正的合約,主要表現為:第一,智慧合約編寫目前僅是業務規則的轉錄,不是合約簽署方共同的協商編寫;第二,智慧合約的執行是合約規則在區塊鏈上無條件的執行,不是合約簽署方多個實體依據合約的協同行動。

因此,現有智慧合約僅僅實現本質上業務規則的編碼和執行,不是真正的智慧合約,需要儘快得到提升。

6.銀行業發展區塊鏈的動力

區塊鏈之所以在銀行業受到追棒,可歸結為以下三個原因:一是應對和阻擋潛在的顛覆者,控制新技術;二是降低基礎設施和運營成本;三是探索新的業務機遇。銀行業已經建成了比較成熟的IT基礎設施,利用區塊鏈技術搭建新的IT基礎設施,可能會降低一些運營成本,但是代價也很大,總體來看不見得會節省成本,金融企業是否應該對未成熟的技術冒險,值得思考。以歐洲的情況來看,雖然50%的銀行號稱開始對區塊鏈進行概念驗證,但沒有一家銀行將區塊鏈應用在實際生產環境。

當然,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趨勢是難以逆轉的,技術的未來機會應該在新的業務機遇上,比如物聯網、供應鏈等缺乏信任的環境中。

五、銀行業該如何應對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自誕生以來,銀行業圍繞該技術已經進行了大量的應用嘗試,業務領域包括電子貨幣、支付結算、票據、供應鏈金融、反洗錢和客戶識別等。然而,仍然沒有出現能讓區塊鏈證明自身價值、能讓傳統資訊科技從業者信服、能讓公眾接受的成功商業應用,Gartner最新的評估報告更為悲觀,認為2015年以來啟動的企業級區塊鏈專案,90%將在未來兩年內失敗,區塊鏈技術正處於從泡沫頂峰走向谷底的階段。

任何科學技術的應用都需要採取理性、科學、客觀的態度去應對,實事求是地求發展,防止盲目跟風,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面對區塊鏈的熱潮,銀行業應該冷靜思考,相信其技術本身發展的客觀規律,保持理性,透過充分的學習和研究,結合企業自身發展的規律和特點,謹慎選取業務場景進行試驗和應用。


來源:搜狐科技 http://www.sohu.com/a/163031122_651743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