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規模暴動直線,看區塊鏈的三層治理

買賣虛擬貨幣

大雁飛行的時候會在天空排成一字或者人字,這是為什麼?他們怎麼做到的?

原來雁群飛行,前面的大雁翅膀在空中劃過時,翅膀尖會產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氣流,而後邊的雁會及時利用這股氣流,於是緊跟在前雁膀尖的後面飛,這樣一個跟著一個,就排成了整齊的隊伍。

這樣做是為了節省體力。因為他們常常進行遠距離的飛行,如果都靠扇動翅膀飛行,估計已經累死了。而前面雁帶來的上升氣流則可以幫助自己在天空中滑翔一會兒,讓翅膀得到片刻休息。好聰明的大雁。

另一個場景是美國這段時間的暴動,已經有蔓延到全美的趨勢,數十個城市實施宵禁,政府已經出動了很多警察,甚至準備動用軍隊來鎮壓這些衝動的人群。

這兩個例子中有一個共同的屬性:規則。

大雁能夠自動的排隊,沒人強迫,也沒人明文規定。實際上他們在進化過程中已經把這個規則刻在了基因中,如果不這樣很可能就在飛行過程中被累死,或者落伍被淘汰了。他們靠本能在執行潛在的規則。這些規則是大雁的群體能夠正常執行和持續進化的一種底層基礎設施。

美國警察用武力對付暴亂的民眾實際上是在執行美國的法律或者制度,目的是維持社會秩序,讓社會得以正常執行。這些法律制度也是美國社會執行的規則,同樣是一種底層設施。

大雁依靠潛在的規則飛行,美國社會依照法律規則執行,都是自己那個特定群體進行社會治理的一種模式。這些治理的目的都是保障群體的成員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行事,從反面來講,則是限制了一定的個體自由,否則這個社會就會一團混亂甚至在進化中被淘汰。

區塊鏈實際上也是仿生了人類社會的治理模式,只不過它適用於區塊鏈這個特定的場景,用跟現實世界中不一樣的方式和手段來進行治理,當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社會能夠更好的發展和進化。

人類社會的治理模式可以大概分成規則的制定和執行兩個層面。

制定規則是以立法的形式把各種社會規範書寫成法律,規章制度。比如憲法是普遍適用的規則,基本法則是某一些場合適用的規則,其他各個組織,機構還會有自己群體的規章制度。比如學校有學員準則,公司有員工守則。

執行規則,一般來講社會成員會根據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自動做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但是如果你不按照規則走,那麼就可能會有人按照規定來修理你。

比如美國的暴民一衝動就燒殺搶掠,很可能就會被警察帶進監獄。規則執行的部分也可以按照三個層面理解,一是人們自動按照規則行事,這是規則執行中覆蓋最廣泛的範圍,然後是相關部門和他人的監督,如果這些方法都搞定不了,最後才是暴力機器上來強制執行。

大雁的治理其實也有立法和執法兩個層面。只不過是自然界的規律,而非人為規定。自然界制定了優勝劣汰的競爭規則,用殘酷的生存壓力逼迫大雁自動去選擇符合進化的規則,它以隱形的方式在大雁的生態中發生作用,維持雁群的執行。

現實世界中的社會治理可以理解為用各種規則來維持一個複雜系統的秩序,保證這個系統的正常執行。

區塊鏈的社會治理也是如此,是以各種規則來維持一個複雜系統中的秩序,保證系統中各種參與者之間的大規模協作得以順暢進行。

技術是為應用和需求提供服務的。因此區塊鏈的各種複雜技術說到底都是為了迴應和實現大規模協作這個需求和目的。

區塊鏈的社會治理也分為規則制定,規則執行,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對制定和執行規則過程和結果的記錄。按照這樣的理解模式,我們可以把區塊鏈的技術分成三個層次,上層是規則制定層,中層是規則執行層,下層是規則記錄層。

區塊鏈上層對規則的制定也是以法律,規章制度的形式來進行立法,不過這種立法是計算機程式碼。

區塊鏈中的憲法就是在專案創立時就設定好的規則,比如比特幣的POW共識機制,2100萬枚恆定數量等等。這樣的規則被程式碼規定死,除非所有礦工一致同意,否則沒有辦法修改,強行修改就會導致硬分叉。

區塊鏈中的普通法律以及規章制度,就是後天用智慧合約寫的規則,它存在於智慧合約所處的場景中。可能是某個dapp的具體應用規則,也可能是呼叫某種資源要遵循的協議。以太坊的區塊鏈網路就支援上面開發的專案和應用用智慧合約來書寫自己場景中的法律。但是這些智慧合約必須遵守以太坊底層的基本法律。

區塊鏈規則的執法部門就是網路中監督和執行各項交易的礦工或者節點。

當我們發起一筆交易的時候,它並不能自動轉賬給對方,而是需要節點來廣播,礦工來檢查,打包,並進行確認,實際上就是支付系統中的清算過程。他們所做的事情包括,第一檢查我發起的交易是否有效,比如我的地址中未支付花費夠不夠支付這一次交易;第二要檢查是不是有人作惡,比如有沒有駭客發起的虛假交易或者攻擊;第三,礦工們還要投票確認,被大多數礦工投票認為沒有問題的交易會被確認,得到清算,而未能得到認可的交易則會被丟棄。

最下面一層是規則的記錄,實際上就是資料的記錄和儲存。

這也是我們聽到最多的部分,人們說區塊鏈是一個分散式大賬本,或者分散式資料庫說的就是這一層。

區塊鏈資料的記錄既包括規則執行的過程,也就是從我們發起交易到交易完成的過程,也包括對各種規則的記錄,比如區塊鏈的共識協議,密碼演算法,智慧合約等,這些內容也是以程式碼的形式記錄並儲存在資料庫中。

都說區塊鏈具有防篡改,防丟失的特性,實際上是拿區塊鏈的資料記錄和儲存,與我們現在使用的記錄方式進行對比。我們現實中的資料記錄是放在自己的電腦硬碟,或者阿里,亞馬遜等的雲伺服器上,這些方式都存在電腦或者伺服器被毀壞,被駭客攻破,資料被損壞,篡改的風險。

而更早的時候,我們是用書本,或者竹簡等其他更原始的工具來書寫,被篡改或者毀壞的風險就更大了。

我們都知道區塊鏈的記錄是讓網路中成千上萬個參與者手裡都複製一份資料儲存下來,丟失或者毀掉一份,幾十份,幾百份都不會影響整個網路的資料記錄。要想修改這麼多備份,難度更是可想而知了。

區塊鏈技術的三個層次可以理解為上層定義規則,中層執行規則,下層記錄規則。

我們說區塊鏈為人類社會提供了第四種治理模式,更多是因為它透過更先進的方式來定義規則,用更高效的方式來執行規則。它們以隱形的方式維繫這個複雜系統的正常運轉,是保障大規模協作得以實現的根本,是治理的靈魂。

而我們關注更多的分散式賬本實際上只是對治理過程和結果的記錄,儲存和呈現,只不過它是最容易被我們感知到一個層面。

因此公有區塊鏈的積極擁躉者們認為分散式賬本其實是區塊鏈中最沒有價值的一個部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