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正在脫虛向實?

買賣虛擬貨幣

“虛擬貨幣炒上天,驟起驟落險連環。擊鼓傳花吹大泡,亟須監管布雲端。”

這是《人民日報》今年二月對於鏈圈幣圈的一段短評中的時政打油詩。短評的標題只有四個字——《脫“虛”向實》。

能點開本文,說明這四個字你已在各類政治經濟新聞中屢見不鮮,相信你對區塊鏈技術脫虛向實的趨勢,也有所耳聞(比如,阿里和京東都已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平臺上商品的正品溯源)。

根據中信部《2018中國區塊鏈產業白皮書》顯示:截至 2018 3 月底,區塊鏈領域的行業應用類公司數量,為實體經濟應用服務的最多,達到 109 家。

然而,你或許不知道的是,不僅是鏈圈,就連幣圈也正在“脫虛”。沒錯,就是那個“空氣幣與雷人言論齊飛,韭菜綠共染血錢包一色”的幣圈。幣圈中的某些暗流,正在試圖擺脫不靠譜的概念炒作,迴歸基於實物資產、實際場景、實體經濟的價值投資。

虛擬貨幣如何“脫虛”?幣圈又會走向什麼“實”?

國內外幣圈都在以同一種模式“脫虛向實”

虛擬貨幣“脫虛”,這似乎是個自相矛盾的偽命題。然而在關注了全球多個幣圈專案後,筆者仍堅信這一微弱卻確定的趨勢有其價值。

在筆者看來,幣圈“脫虛”目前正以實體資產掛鉤數字貨幣的形式推進。

所謂實體資產與數字貨幣的結合,即實體資產的數字貨幣化或者說通證化(Tokenization。它指是將實體資產按照一定的環節和規則資料化,形成區塊鏈上的封裝區塊,最終形成數字資產的過程。

簡單而言就是:將虛擬貨幣/數字貨幣與實體資產掛鉤,其價格由實物資產做錨定——就像當時的美元與黃金掛鉤,形成“金本位”一樣。

這種形式在國外早已成為現實。20182月,委內瑞拉官方發行的加密貨幣“石油幣”正是最為知名的案例。每個石油幣都有委內瑞拉的1桶原油作為實物抵押,這種形式正是實體資產掛鉤數字貨幣的典型表現。你可以稱它為“油本位”。

目前,石油幣以落地使用,最新的訊息是,76日委內瑞拉人居和住房部長Ildemaro Villarroel透露,石油幣將用於資助為無家可歸者建造具有成本效益的住房。

此外,今年2英國皇家鑄幣局推出黃金擔保數字貨幣。而更早之前,澳大利亞最大的貴金屬精煉廠,珀斯鑄幣廠也開始實施以貴金屬來掛鉤數字貨幣的舉措。

實體資產掛鉤數字貨幣在國內幣圈也有不少案例,比如將澳洲房產與數字貨幣掛鉤的大亨全球的大亨幣(TCT),再如某些專案將黃金、貴金屬、紅茶、白酒甚至股票債券與數字貨幣掛鉤。

將虛擬貨幣與實體資產掛鉤的優勢顯而易見:讓每枚虛擬貨幣的背後,有實打實的實物價值作為支撐。具備了投資價值的同時,也完全站在了空氣幣的對立面。

cointiger首次發售逆市秒光的大亨全球的大亨幣TCT為例,TCT可以直接購買澳洲房產,且直接與土地、不動房產等實體資產掛鉤(“房本位”),購買大亨幣就等於購買了等值的澳洲地產。其底層邏輯是:大亨幣就是房產的價值尺度。

除了具備“幣”的投資價值外,作為區塊鏈專案,將虛擬貨幣與實體資產掛鉤也具備“鏈”的優勢。比如,大亨幣TCT透過分散式記賬方式使每個投資者均可追蹤各專案在投資、建造、銷售、物業管理、租售收入及利潤等節點資訊,大大提高資訊透明度;同時,大亨幣TCT結合智慧合約,使每個專案在各節點的決策減少人為非正常干預,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以小見大,實體資產掛鉤數字貨幣這種“脫虛”的形式,理論上而言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將實物資產的價值掛鉤數字貨幣,實物資產升值意味著貨幣升值,如此一來數字貨幣有本可依、有價可循,不會出現大漲大跌或是任何博傻行為;

②由於掛鉤了實物資產,數字貨幣具備更堅挺的抗通脹屬性(事實上委瑞內拉正是在惡性通貨膨脹率將飆升至13000%的國情下推出的石油幣)。這個原理不難理解,想想國內投資者買房買貴金屬抗通脹就明白了;

③類似於“資產證券化”,資產的數字貨幣化利用區塊鏈技術,規避傳統資產交易耗時長、中心化嚴重、過程繁瑣、費用高昂等交易弊端與運作風險。

④由於採用數字貨幣的交易形式,這類專案在跨境交易(比如TCT投資澳洲房產)中,跨過了匯率波動、手續費等因素的干擾,因此更具優勢。

別讓“偽脫虛、真詐騙”成為害群之馬

然而說了半天實體資產掛鉤數字貨幣在理論上有多麼性感,有點霧裡看花,水中望月。模式是個好模式,但實際情況中,圖謀不軌者早已相聚成行。

一個典型的負面例子,是今年5月“普銀幣”的集資詐騙案。發行普銀幣普銀公司利用實體資產掛鉤數字貨幣的模式自我包裝,宣稱1枚普銀對應價值1元人民幣的普洱茶。普銀公司發售的普銀數量相對應會有對等普洱茶作為商品,隨時等待消費者提取。

然而最後水落石出時,警方發現,該公司只有少量的庫存藏茶,所謂的底層技術也毫無技術含量,該公司還存在透過惡意操縱普銀幣價格走勢的行為。

你看,實體資產掛鉤數字貨幣的模式,還沒為投資者帶去利益就已被不法分子利用,以“偽脫虛”的名義“真詐騙”。

但在筆者看來,實體資產掛鉤數字貨幣的模式,並不能因為個別企業的非法行為就全盤否定。事實上,這種模式仍需市場持續的大浪淘沙與監管部門的精準監管。

第一,要真正做到“脫虛向實”,在魚龍混雜的幣圈屹立不倒,於企業而言首先要擺清“效率”與“集資”的關係。即將實物資產上鍊,是否必要?是否切實解決了行業痛點?是為了提升效率上鍊,還是為了集資上鍊?

如前文提到的澳洲房產掛鉤虛擬貨幣的專案,著眼點就是提高不動產價值認證、交換與轉移的效率。而所謂的掛鉤普洱的數字貨幣,本身就是為了區塊鏈而區塊鏈——畢竟以發幣投資普洱和以數字貨幣投資,沒有太大差異。

第二,要助推幣圈“脫虛向實”的風氣,於監管層而言,則要在至少這幾個關鍵指標上精準監管(或者說建立類似股市的實物發幣核准制):

①實物資產是否真實有效,且具備成為本位的價值。比如前文提到的TCT掛鉤的澳洲房產,就因是固定資產因此具有本位的意義,再如英國皇家鑄幣局以黃金為本位。而反面例子如茶葉、酒類、古玩易被分割的、價值不定的資產就無成為本位的價值。

②底層技術是否完善,技術團隊是否過硬。即其底層技術是否能夠安全、高效和低成本的進行追溯和交易

③幣價波動是否隨實物資產市場行走,量化判定人為操作的可能性。由於數字貨幣是採取實體資產本位制的,因此實體資產的市場行情資料可以作為判斷比價是否被人物操作的指標,而監管層應以相應的技術判定。

總結:

如果我們以一種茅廬中諸葛亮的眼光,縱觀天下鏈圈幣圈大勢,不難發現,二者正在分化的路上漸行漸遠:

區塊鏈技術正在逐步落地於金融、徵信、產品溯源、版權交易、數字身份等實際應用場景中,且有意無意地淡化數字貨幣;而數字貨幣則深陷空氣幣橫飛、投機者橫行、大佬撕逼炒作互揭老底的泥濘澡澤。

在這種態勢中,幣圈的“脫虛向實”的微弱趨勢頗具意義。

微觀而言,以實體資產掛鉤數字貨幣的形式能夠重拾價值投資者的信心,抵禦投機者橫行的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巨集觀而言,鼓勵幣圈“脫虛向實”也是對整個幣圈形成良性迴圈開一個好頭,甚至對監管層制定鼓勵機制、限制機制,打擊“偽脫虛”的幣種也具備指導意義。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