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虛向實,公鏈應用何處突圍?

買賣虛擬貨幣
欄目:SheKnows

從比特幣誕生,到智慧合約橫空出世,再到側鏈跨鏈,公鏈引領著幾乎每一次重大的技術革新。然而,從TPS競賽,到Dapp生態比拼,再到搶灘DeFi,公鏈的落地探索之路卻從未平坦。與此同時,大廠、巨頭紛紛入場,聯盟鏈勢不可擋。10·24發令槍打響,危·機並存。2020,公鏈如何大突圍?

在此背景下,巴位元SheKnows策劃《危·機2020公鏈大突圍》線上主題活動,包含《自我進化,公鏈引領技術革新》、《脫虛向實,公鏈應用何處突圍?》、《相融共濟,聯盟鏈、公有鏈殊途同歸?》三場主題活動。邀請了量子鏈創始人帥初、Findora CEO Charles Lu、比原鏈 CTO James、IOST聯合創始人Terry 、Conflux創始人龍凡、雲象區塊鏈CEO黃步添、Bystack負責人馬千里以及溪塔科技市場總監孔慶陽,圍繞技術、應用以及公鏈和聯盟鏈路徑發展等核心問題,暢聊公鏈的“危”與“機”,探尋公鏈和聯盟鏈融合之路。

在12月6日的《脫虛向實,公鏈應用何處突圍?》專場活動上,ConFlux創始人龍凡、IOST聯合創始人Terry、比原鏈CTO James接受了巴位元北京站站長海倫的採訪,從應用視角下看公鏈如何進行突圍。

主持人: 中共中央政治局十八次集體學習之後,區塊鏈技術受到越來越多的矚目,有聲音說“正規軍、國家隊要入場了”, 先問幾位老師的切身感受,是更興奮了還是壓力更大了?這份壓力是來自於技術、市場、產品還是監管?

龍凡:

我們的心態完全沒有變化,我們始終相信區塊鏈是對這個世界有意義的技術。

當然,來自政府層面的肯定,無疑將大大加速區塊鏈技術的落地,這對於整個行業來說是非常有利的。

Terry:
是興奮,還有感動。區塊鏈其實在“十三五”計劃就提出過,所以這次並不是完全出乎意料。壓力當然也是有的,行業過於早期,有很多早期行業典型的亂象,讓區塊鏈健康的發展好,真的是任重而道遠。
James:
興奮的同時壓力也更大了,興奮源於在沒有監管之前一直處於一個比較混亂的狀態,整個行業處於一種劣幣驅除良幣的狀態,所以作為一支一直以技術為驅動的區塊鏈團隊,我們很擁抱監管。

當然壓力是來於責任,隨著政策支援的到來,我們每週都對接了很多新的企業和很多新的需求。如何將我們的bystack baas服務做好並保證穩定,使用區塊鏈技術為政府與企業解決問題,創造實際價值是我們在未來幾年內要努力的。

主持人: 集體學習中有“創新鏈、應用鏈、價值鏈”的表述,但是沒有咱們業界習慣的“公鏈、聯盟鏈、私鏈”的劃分,想問問幾位老師對此是怎樣理解的?

龍凡:

我個人覺得“創新鏈、應用鏈、價值鏈”更多的是對於區塊鏈技術的一種形容或者說期望。當然我們每個人都希望區塊鏈技術變得有價值、能應用並且擁有足夠的創新與活力。
Terry:
我覺得是一種期望和囑託,需要繼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並且幫助培育更多這方面的人才,推動“區塊鏈+”,幫助發展民生領域與智慧城市的落地。“公鏈、聯盟鏈、私鏈”是在不同場景下預提應用的形式,IOST除了大家熟知的公鏈,也在聯盟鏈和私鏈領域探索了很久。
James:
創新鏈:這個暫時理解為把區塊鏈與各個不同的領域結合,探索區塊鏈邊界的新專案。

應用鏈:鏈對效能有較高要求,能夠方便的將傳統行業業務內容與區塊鏈技術結合。存在的意義類似於Bystack一主側架構裡的側鏈,高效能,易拓展,支援二級模需求定製。

價值鏈:主要作用是保證資產的流動性和安全性。存在的意義類似於Bystack一主側架構裡bytom主鏈,對效能沒有應用鏈那麼高,可能會設計可監管的隱私交易這類的技術需求。

1

公鏈是否已到應用落地時刻?

主持人: 公鏈是否已經到了應用落地的時刻?或者說,公鏈技術是否已經成熟到可以支援應用的發展了?公鏈應用要如何突圍?從何處突圍?

龍凡:

個人認為,這個事情要從幾個方面看:
  1. 公鏈的效能是不是足以支援大規模的應用?

  2. 鏈外的資料怎麼和鏈上互動,怎麼解決好隱私問題?

  3. 真正的落地還需要全社會的努力。

只要這個基礎設施夠穩定、安全、高效,我相信區塊鏈上的生態應用一定會越來越繁榮。
Terry:
現在技術遠不成熟,離談應用和落地還有距離,更何況區塊鏈面臨的不是純技術問題,而是技術經濟社會問題,當然這也是它有意思的地方。

我覺得公鏈想突圍,需要在公鏈上做出真正普及C端/B端使用者並被大量使用的產品。

James:
公鏈應該遠遠還沒有到應用落地的時候,在區塊鏈中,公鏈其實在技術上是比聯盟鏈更復雜的,因為在一個開放式的網路上要考慮更多的東西,也有更多的限制,但也賦予了公鏈真正的去中心化的特質

區塊鏈現在還處於一個很早起的階段,相當於97年的網際網路。公鏈的真正落地應該是要等共識演算法、分片、跨鏈等技術成熟之後,等區塊鏈成為更多公司的重要技術組成部分後。

但其實區塊鏈的技術是相通的,所以聯盟鏈的落地其實也是在促進公有鏈的發展,所以公鏈突圍的方向因該是讓更多的人用上區塊鏈,讓需求推動技術發展,直達技術成熟的那一刻。

2

談區塊鏈+的佈局

主持人: 集體學習檔案中提到了幾個“區塊鏈+”的民生場景,包括:“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等,但這幾個領域目前聯盟鏈似乎做得更好,你們怎麼看這幾個方向呢?有沒有相關的佈局?

龍凡:

具體取決於場景的共識相關方的數量。數量不大的時候,聯盟鏈可能更簡單有效,在聯盟鏈領域, Conflux 也將基於我們的技術去進行一些探索,技術上很多是相通的。

另外我想最近有一種解讀是政府只支援聯盟鏈,我想這是一種誤解。

Conflux將在政府指導下在上海設立樹圖研究院,專注於底層公鏈技術的基礎研究。政府願意支援公鏈技術的基礎研究,本身就表明一種態度。

Terry:
聯盟鏈還是公鏈私鏈,作為技術沒必要去談論好壞,IOST會有過佈局,舉一些例子:
  1. 億航無人機公司 和IOST 以及聯合中國民航局打造的基於區塊鏈航空航天資料平臺,就是用到了公鏈和聯盟鏈;

  2. IOST與日本富士見市電廠(日本第三大發電廠)正在開發的電力交易區塊鏈系統,用到了聯盟鏈和私鏈;

James:
我們Bystack的區塊鏈baas服務平臺已經為杭州市的最多跑一次,烏鎮的垃圾分類,某銀行的國際貿易業務等業務提供了技術的服務與支援。

因為我們這個baas平臺在設計的時候就考慮到了高拓展型的特性,所以上面這些領域對我們來說都是一樣的,可以快速的接入或者定製特殊商業邏輯需求。

當然現在大多數對接的專案還處於資料層這一塊的應用,更多的應用場景還需要時間的孵化。

3

談公鏈的技術路線選擇

主持人: 我們可以看到,現在公鏈競爭的賽場已經從POW轉向POS,從layer1轉移到layer2,從1條公鏈轉移到跨鏈、側鏈,但Conflux還在堅持最初的那個目標。你對此會有緊迫感嗎?還是根本不認可他們競爭的賽道?

龍凡:

談不上緊迫感,Conflux 的目標或者說初心從來沒有改變過,我們的一切開發也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我一直覺得區塊鏈是藍海而不是紅海,並不存在說和哪個鏈去競爭,我們更願意沿著自己判斷的方向走。

主持人: 我注意到你們對外宣講從“DAG”改為了“樹圖”,這是技術選型發生了變化,還是僅僅宣傳術語的更新?為什麼要做更改?兩者有什麼區別?

龍凡:

當然不單單是宣傳話術的區別,Conflux 的樹圖結構不同於鏈或 DAG 只有一類指標,它的每個區塊都有兩種指標,一種指標指向父親區塊,且只能有一個父親,與傳統的鏈式結構一樣;一種指標指向引用區塊,需要引用多個區塊,表達不同區塊間的 happens-before(先行發生)關係。

所以,在 Conflux 裡有兩種型別的邊,父邊(父親指標確定的邊)和引用邊(引用指標確定的邊)。如果只看父邊,賬本的結構是一棵樹;如果同時看父邊和引用邊,賬本的結構是一個圖。樹圖結構就是指在圖中包含了一棵樹的這樣一種結構。

4

談應用落地的切入方向及遇到的難題

主持人: 想請教一下Terry,你們在應用落地方面是有一些行業資源去做一對一的突破嗎?目前落地的這幾個場景真的有用起來嗎?另外在落地的過程中,遇到了什麼難題?

Terry:

主要是獲取使用者是個困難,我們想了很多方法,例如先是找節點,其次是有的使用者會流失,那我們就開始最佳化體驗,比如做到沒有手續費,並且把gas,ram這些資源做到讓使用者零感知,然後就是對開發者更友好,還有就是撬動大的IP,比如《仙劍奇俠傳》《crypto三國》《Eternal Fafnir》等。

主持人: 根據DAppTotal 11月11日的週報資料,IOST的Dapp使用者量甚至是ETH的20倍,Terry這個資料量真實不?你們是找到了更好的切入方向嗎?什麼樣的應用適合在鏈上進行? 

Terry:

主要就是2B和2C端的應用,並且這裡有不少可以重複利用的地方,IOST做了一年多的Dapp,現在總共有大概80多個Dapp,我們會限制菠菜的比例,現在IOST菠菜遊戲少於20%,這一點區別於其它公鏈比如EOS和ETH,也讓很多使用者感受到了我們的決心和努力,此外我們有很多工具效率應用類的應用。

5

談跨鏈和DeFi

主持人: 比原鏈5月份推出一主多側架構Bystack之後,10月又推出了Layer 2 價值交換協議MOV,為什麼要做跨鏈?現在跨鏈專案還蠻多的,比原鏈做的有什麼不同?

James:

跨鏈技術是實現區塊鏈重要網路價值的關鍵,如果說共識機制是區塊鏈領域的靈魂機制,對於區塊鏈、聯盟鏈、私鏈來講,跨鏈技術就是實現區塊鏈重要網路價值的關鍵。比原鏈做一個資產的網際網路,就業務場景而言,跨鏈意義非常明顯。

第一,把物理資產和線下資產連結到線上,這種業務就是跨鏈流程。

第二,鏈與鏈之間的互聯互通互操作,又涉及到跨鏈,一個層面是物理到虛擬數字方面的跨域,另外一個是數字網路和數字網路之間的跨鏈。

如果從技術角度而言,認為流動性與互操作性這兩者是比較看重的,則必須要透過跨鏈來實現,跨鏈對於增強流動性是非常有意義的。

跨鏈有技術上的實現手段,同時也有業務上的實現手段,比原鏈在技術層面探索時是支援各種類似於環簽名、中間鏈等等跨鏈機制,但是針對具體商業場景中,實際上未來跨鏈技術可能是另外一種模式。

從跨鏈技術的發展方向來看,採用倒推方式來看如何做一些跨鏈聯盟以及可以提供哪些有價值的工作。比如說比特幣是基於UTXO的公鏈,這種底層之間做跨鏈比較容易。

同構鏈之間相對比較容易,跨鏈聯盟不僅從跨鏈出發,也可以更多做一些更基礎的工作,去定義一些基本的資料結構、儲存結構以及資訊和資產結構,為未來更方便、更高效跨鏈做儲備。

比原的設計思路是比較傾向於鏈上本身自身就相容多種型別的、不同型別的資產,可以在鏈上進行自由自在的操作和互動操作。

同時,對於和其他鏈之間的跨鏈互操作,比原鏈團隊也是持有積極開放的態度,希望與其他合作伙伴一塊完成和推進這個過程。

之所以這樣做,不僅因為比原鏈專注於資產,但更傾向於安全。

主持人: DeFi是公鏈應用最欣欣向榮的一個場景,截至目前,DeFi專案共計鎖倉資金達6.6億美元,包括穩定幣、DEX、借貸、預言機等。比原鏈也很看好DeFI這個方向,你們主要在做哪些嘗試?

James:

DeFi被認為區塊鏈重要的落地方向,對於在全球建立開放的金融體系至關重要。然而現有的DeFi解決方案基本是建立在以太坊網路上,因此DeFi的效能受限於以太坊網路的效能而至今未能大規模落地。
  1. 為了提升DeFi效能,有時候不得不做出妥協。以比較知名的去中心化交換協議0X協議為例,為了彌補效能缺陷,採用“鏈下匹配,鏈上交易”的方案。顯然,這犧牲了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

  2. 然而MOV是完全去中心化的,而且效能並未受到影響,當使用者在MOV網路上進行資產交換時,請求會以智慧合約的形式發到鏈上,超級節點負責打包和匹配使用者的需求。為了防止超級節點作惡,磁力合約的共識演算法會驗證打包的邏輯,確保不會出現非法打包行為發生。效能上,MOV採用的Vapor側鏈,可以做到0.5秒出一個區塊,按照每個區塊理論上可以包含8000筆交易計算,因此TPS可以達到16000,這個效能在當前的去中心化交換協議中相當優秀。

  3. 屆時MOV將提供各模組的 SDK,組合不同的磁力合約模板,滿足 Defi 多樣、高階業務需求。

6

談2020年的計劃

主持人: 透露下各自專案2020年的計劃。

龍凡:

Conflux 未來的計劃,主要有兩部分:
  1. 我們在配合政府穩步推進區塊鏈方面的基礎研究,這個是我們始終不變的;

  2. 另外一個就是,Conflux的主網將按原計劃於2020年3月上線

Terry:
12月21日會發布2020年的計劃,有一個重要的事情要宣佈,包括技術和應用方面。
James:
  1. 讓Bystack這個一主多側的區塊鏈baas服務平臺服務於更多的政府、企業部門,創造真正的價值。

  2. 基於Bystack架構在Defi領域踏出一步沒有任何公鏈專案做過的嘗試,這個我們近期會發布白皮書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