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區塊鏈,通往數字文明之路 | 鏈塔專家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楊東    製作:李甲、南楠

微信公眾號:鏈塔智庫(ID:liantazhiku)


近期,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與網際網路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大資料區塊鏈與監管科技實驗室主任楊東教授做客清華空間為清華學生講授區塊鏈有關課程。

以下為課程全文。

全新的商業邏輯

我作為國內最早研究網際網路金融科技的學者之一,一直認為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完全和傳統的金融模式不同,它是一套全新的商業邏輯、金融模式。

我作為一名法學院教授,之所以選擇投身到網際網路金融,並且進一步投身區塊鏈研究,就是因為其與傳統金融的金融模式有根本的不同。對傳統的金融模式來說,最困難的不是理解金融學和經濟學的邏輯,而是監管的底線。

在這之前我總結了美國金融危機事件以來中國近10年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並寫了《網際網路+金融=眾籌金融》這本書,這是中國第一本寫入區塊鏈內容的書。以往市場上有很多比特幣、數字貨幣相關的書籍,但是很少提到區塊鏈——雖然此技術當時已經存在,但是沒有書籍對此進行系統的介紹。網際網路金融中核心的思想、觀點,包括阿里巴巴,螞蟻金服為代表的新的金融業態、金融模式本質上有一個特點,就是眾籌金融。

眾籌就是打破中介、打破壟斷,打破資本主義近幾百年所形成的金融壟斷模式,真正實現去中心、去中介、點對點,打造普惠的、人人可得的金融,所以也叫自金融。原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現在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的院長吳女士提出過“自金融”的概念,我把它理解為一種眾籌模式——點對點的連線,點對點資訊價值傳遞,沒有中介。

2015年5月27日在貴陽成立眾籌金融交易所時,我把區塊鏈介紹到貴陽,從而區塊鏈開始在地方落地。所以我非常能夠理解區塊鏈在金融場景的應用需求。

區塊鏈和眾籌模式是相互融合的

眾籌作為新金融模式,和區塊鏈技術有著非常高的融合度。眾籌是基礎,金融是核心,區塊鏈是基礎技術。這是一種Token體系下的共享權益模式,眾籌是其核心,透過技術手段(區塊鏈等各種鏈的技術)實現外在的、各種各樣的Token金融。

Token一般被翻譯成“通證”或者“代幣”,是共享權益的表現,它具有股權屬性,也被叫做“IP”智慧財產權,總的來說是具有廣泛的權益屬性。共享權益區別於資本主義話語體系中的“股份”。股份制成就了資本主義,成就了資本主義的發展;而Token的機制會打破資本主義的壟斷,實現員工、股東、消費者以及利益相關人的權益共享。所以才會出現像中本聰這樣的技術團隊,造就了“只有技術沒有資本的碼農也會成為全球首富”的社會現象。所以我認為,Token從根本上區別於資本主義的金融體系和模式。眾籌有改變傳統金融模式的核心技術和權益表徵。

區塊鏈能夠成為監管和治理的一個主要工具。區塊鏈可以透過技術改造金融,從而區別於資本主義。而區塊鏈同時又能夠改造政府的監管模式和治理模式,如同十九大報告當中所說的,幫助實現“簡政放權,創新監管方式”的目標,真正服務於政府。所以區塊鏈政務將會帶來一場新的變革。

金融場景和政府的場景將是區塊鏈技術實現的重要場景,將徹底改變政府的監管模式和治理模式。例如湖南市的婁底就宣佈在區塊鏈上的股權的登記、轉讓等同於工商登記,區塊鏈上的稅務登記等同於國稅地稅登記,在區塊鏈上的房地產登記等同於不動產部門登記。這不光是全中國範圍內的創新,其在人類歷史上也是一個偉大的創新。這也就意味著理論上來講,全球的公司都可以到婁底“上鍊”,可以在鏈上完成註冊、轉讓、交易和流轉,如果這一措施真正實現,這將是革命性的。

由此我提出一個新的理論——“數字文明理論”。這是一種基於區塊鏈的新文明體系理論。全球工業4.0也好,第四次工業革命也好,我認為人類文明歸根結底其實會進入到基於區塊鏈的新數字革命,從而取代工業革命和工業文明。區塊鏈就是通向數字經濟、數字文明的一把鑰匙,一個“通行證”,一個“ID”,一個“高速公路”,一個“基礎設施”。同時我發現整個數字生態體系當中,大資料、人工智慧離不開區塊鏈,我的這一觀點也得到了許多技術大咖的認同。

關於區塊鏈基本的概念、基本的特點已經是老生常談了。去中介、多中心、分散式的、可靠性、透明性、可塑造性、全球性、共識、安全、開放等這樣一些屬性,經過前幾次課的學習,同學們應該已經瞭解了。

區塊鏈——低成本的共識機制

將區塊鏈應用到監管當中,必須要構建新的一套監管思路。區塊鏈在支付清算等很多場景當中都有各種各樣的應用,尤其是在數字貨幣方面,比特幣的應用最終成就了區塊鏈。為什麼比特幣如此成功?因為區塊鏈是人類社會第三個實現共識的一套機制(前兩個分別是國家政權和宗教)。區塊鏈第一次可以透過技術手段,透過和平的手段讓人類實現共識。雖然我們不承認比特幣是貨幣,但實際上它已經發揮了比國家法幣更重要的貨幣機制作用,實現了不同國家之間、不同民族之間、不同宗教之間的共識。

雖然挖礦耗費電,但是若要應用其他的共識機制,人類社會所需要投入的成本遠遠高於比特幣技術的成本,而且風險很大。比起這些高成本的法幣或者其他的共識機制,比特幣已經是一種非常低成本的機制了。挖礦而不是為挖礦而挖礦,挖礦本身可以達到公平競爭,這是能讓大家達到共識的、真正公平競爭的機制,民主的機制。到現在人類社會還找不到一種比比特幣更加低成本,更加有共識的競爭機制,除非將來有新的技術,有更好的幣取代比特幣。但是目前我們還看不到能取代比特幣的事物。因為比特幣是人類社會的共識機制,而不單純是一種貨幣。

我們都知道因為受到美元的壓力,廣場協議簽訂,導致日元的升值,使得日本這一對外貿易型的國家遭到巨大的重創,最終導致日本失去了30多年經濟發展的機會。當時我在日本,對此也是有真切的見證。所以日本今日如此重視比特幣,重視數字貨幣,正是跟當年日元被美元欺負造成的慘痛教訓有深刻關係。

區塊鏈能夠增強政府管控

世界各國對數字貨幣的態度各有不同。去年我們的央行對ICO、比特幣交易所釋出禁令。但是實際上“9.4”之後,世界各國應該對ICO、比特幣採取堵疏結合的監管方式。雖然比特幣有非常大的犯罪風險,對央行的巨集觀控制能力可能造成具有顛覆性的影響,但是關於新聞事件上鍊的事情,我們不必惶恐——我們的《人民日報》,我們的新華社也可以上鍊,在鏈上發揮超級節點的巨大作用,正能量傳播也可以透過鏈或跨鏈進行傳播。因為是分散式的傳輸,所以傳統的大媒體、中心化的媒體能夠在鏈上發揮巨大的效力。

你們現在仔細想一想,會發現即便是沒有區塊鏈,在當前的自媒體時代,一個小小自媒體發揮的作用真的不亞於官方的大媒體。主流的《人民日報》也好,或者是中央電視臺或新華社也好,他們在很多方面已經被那些很多的自媒體、或者說非主流的媒體搶佔了市場。對這個問題我們應該這樣看待:其實並不是有了區塊鏈,輿論控制力一定會減弱;恰恰相反,按照我的理論,區塊鏈不但不削弱政府的管控能力,反而能夠增強政府的監管能力,例如一旦出現了金融犯罪,鏈上就可以追蹤。

區塊鏈具有特有的安全性

前段時間火幣交易所被盜,媒體沒怎麼報道。無獨有偶,2013年日本最大的交易所的幣被盜了,損失了2000多萬美元,導致這個交易所倒閉了。但後來出現了非常滑稽的情況,這個交易所屬於破產階段,但是由於比特幣漲價,它的資產遠遠超過破產債務,想破產也破不了。

最近的盜幣模式是:抓住了幣的漏洞,大量發行模仿它的幣,“假幣”在火幣網賣了將近兩三千萬人民幣。這種方式相當於把發幣方本身的幣偷走了。因為增加了新的幣,發幣方需要把這些幣買回來,最終效果就相當於這些幣被盜了。但是,我們能夠輕鬆追蹤“盜賊”,因為我們現在的交易必須實名認證,有手機認證、內部識別等措施,理論上能確定“到底是哪一個賬戶賣了這個幣”;只要能找到賣幣的賬戶,理論上就能夠追回被盜的幣。所以區塊鏈機制帶來的效果之一就是:你只要幹了什麼事,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能夠被追蹤。

區塊鏈能夠創造信用,這促使人越來越不敢幹壞事,因為只要幹了壞事就會被在鏈上記錄,有了記錄就要受到處罰,從而讓你的信用記錄受到很大的打壓。這跟芝麻信用分“高分能夠免押金”的原理一樣,只有分數夠高,才能獲得一些權益。所以說沒有信任寸步難行,而有了區塊鏈就能夠創造信用的世界,能夠讓人們向善。同時,我們不光建立信用體系,更應該形成一個德治和法治相結合的,德法兼修的良性社會體系。區塊鏈具備改造人的道德的可能性,因為你不敢幹壞事,幹壞事就會被抓起來了。

區塊鏈推進的初步設想

日本對待比特幣,在全球範圍內做到了三個“唯一”:全球第一個透過法律修改承認比特幣合法化的國家;全球第一個允許數字貨幣交易所的合法化國家;全球第一個允許銀行發行數字貨幣、可以和日元1:1兌換的國家。這三個唯一是日本做的最好的方面。

我們初步的設想是,先不談ICO和其他關於發幣的敏感問題,而是主要從“區塊鏈能夠服務於實體經濟”的主張出發,像雄安一樣,開展進一步的探索。貴陽就是中國第一個把區塊鏈在地方政府實踐、並且建立交易所的地區,像股權、債權、經營權、收益權、智慧財產權IP和產品眾籌都在這個交易所裡可以進行交易,它服務於大中小微、服務於政府、PPP、公共事業、餐飲企業、娛樂、主權類金融資產眾籌等等。遺憾的是,雖然當時地方政府非常積極,但是因為2015年股災以後中國證監會取消所有金融創新,這又導致數字貨幣交易所進一步的發展,最終才導致了2017年ICO的爆發,ICO就是眾籌。

上海有中國第一個ICO的案例。其基本思想是:公開不能非法集資,但是如果眾籌的是幣,那麼這個幣不是金錢,最多是普通數字商品,此時你就等於把商品眾籌過來,所以不違法。ICO的交易模式成就了中國第一個交易案例,從而2017年ICO爆發,使得對比特幣的需求成為一種剛需。2017年幣為什麼漲?漲的原因就在於眾籌的理論。

主權區塊鏈機制

大資料的發展離不開區塊鏈,所以貴陽當時就釋出了第一個區塊鏈地方政府白皮書,並且於2016年12月份提出了主權區塊鏈的概念。這是當時我們建議的。貴陽市政府強調一定要合法合規,一定要強調區塊鏈儘管是去中心的,但是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政府,都可以主導的主權區塊鏈。

如果主張區塊鏈是無政府主義、去中心的,就是歪門邪道,這是錯誤的。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是真正為國家,為社會治理,為監管助力的好機制。同時它具備自動履行智慧合約的功能,也有很強的激勵機制。它可以改變社會財富的激勵與社會價值的均衡,而不再單純以資本為唯一的標準實現財富的分配,這是根本上跟壟斷資本主義的金融體系的區別。

我們還提出“主權經濟體”的概念,提倡構建包括網路結構、監管層、治理層、資料層、合約層、共識層、激勵層在內的體系,從而形成一種動態的、平衡的體系,實現從價值流通到增值,到價值互認,到分享的過程。這種從科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一整套的國家主權經濟體的體系,都是基於區塊鏈的一個新的國家數字的體系。

這個體系離不開法定數字貨幣,法定數字貨幣是未來主權區塊鏈上的價值認定和流通的最終實現方式。這也就意味著,法定數字貨幣和各種虛擬貨幣之間肯定會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在國家層面上,我們肯定可以實現一種新的突破。

所以監管層要設立一個“超級後門”,對整個區塊鏈應用的執行具有上帝視角,從而實現有效控制。區塊鏈不會削弱我們政府的監管,反而讓我們政府監管層可以擁有“超級後門”,能夠進行全方位的把控。

透過區塊鏈點對點控制之後,政府的控制能力肯定能增強,一旦中間環節減少、資訊對稱,腐敗就很難出現。所以主權區塊鏈要尊重網路主權、國家主權,而絕對不是超主權和無主權。

所以,我們必須對區塊鏈進行監管,實現“區塊鏈+監管”,也就是RegChain(法鏈)的模式,從技術上提供監管節點的控制和干預能力,讓區塊鏈整體為政府服務。這一套體系在貴陽已經實現。

區塊鏈建設在地方政府的應用

雄安

2016年的12月份我們提出從資訊網際網路到價值網際網路,最後到秩序網際網路的“三部曲”,這是我們認為網際網路在人類數字空間發展的一種規律。最近雄安也在進一步做探索,進行雄安區塊鏈的建設。

尤其雄安是不能夠買房的,雄安都是租房子,那誰能租,誰不能租?如果按照現在的鏈家中介模式,必須押一個月,付三個月,成本非常高。

如果是按照區塊鏈信用體系,那就不要抵押了,完全是基於信用分設計一套租房體系,按照信用分來構建租房的價格。怎麼構建信用體系?必須基於區塊鏈,才讓雄安的市場有效,價格透明。

不光是雄安,通州也在打造“千年城市”,從地下的管道設施鋪設,整個基礎設施建的非常的完備。通州的地下體系,管道完全是在世界上擁有絕對地位。

區塊鏈的建設就像建第二個北京通州,建第二個首都雄安一樣,需要基礎設施建設,而基礎設施的核心就是數字區塊鏈。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經濟體,核心就在於“技術驅動監管”。

而且,要構建一個新的模式——“繩網結構”,即把不同應用目的的“鏈”聯結起來,形成一個立體的“網”。這些鏈怎麼能夠跨鏈轉換,實現資訊資源的跨鏈共享呢?答案就是要有一個繩網。鏈與鏈之間怎麼構建一個網路體系。現在跨鏈技術也是比較熱的話題,怎麼能夠做到,這也是下一步需要探討的。

在這個網路中,有一些特殊的節點會擁有“穿透”整個網的能力。而且這些節點還可以“干涉”,一旦發現節點出現問題,司法部門可以對賬戶和節點上的資產進行凍結,甚至可以透過智慧合約自動凍結、自動履行、自動執行。監管機構有予以撤銷或者強制停止的權利,這也是充分體現RegChain的方面,即透過區塊鏈智慧合約直接實現技術監管。

網際網路金融,例如易租寶等,往往動不動就捲入幾百萬人口,這讓我們思考,在整個金融流動過程當中怎麼利用區塊鏈。政府完全可以作為“特權節點”和“超級節點”進行控制。如果有不合適的新聞上鍊了,我們政府可以透過超級結點和特權節點來控制,所以還是有很多方法的,比方說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的區塊鏈應用,就是當時貴陽探索的一個模式。透過網路中介、監管機構、區塊鏈的API服務,面向個人借款人,包括企業組織借款人等等,實現一種監管模式。

青島

第二個政府層面的應用落地在青島,青島在這些方面也是做了很多嘗試,青島的特點是透過研究院來進行“監管沙盒”。透過“監管沙盒”,保護創新來進行全方位的構建。青島在這方面也進行了進一步的探索工作,包括區塊鏈生態,包括引進專案,包括十大應用案例,包括2018年還有大的設想以及重點的專案等。

特別是區塊鏈的供應鏈金融,這是當前比較重要的一個板塊。在貿易、在信用傳遞、可信的業務方面,在自動執行(根據債券的拆分、流轉,透過智慧合約自動執行)方面,在償付能力方面,在貿易關係方面,在參與方身份方面,區塊鏈金融都能夠實現可信的發展。

包括公共基礎鏈,政府管理、社羣管理、健康醫療、社會救濟、城市治理、物業管理、公益、徵信、綠色回收、公示公正等等,都可以應用自治社會業務、分散式賬本、區塊鏈節點網路到跨鏈的通訊節點等技術,利用區塊鏈的新節點構建價值流轉,資料流轉安全、高效能的一套體系。這可以重新打造一套城市治理的基礎鏈,實現基於區塊鏈服務的城市治理新模式。

婁底

從基礎設施到資本,到產業,這是做的比較成功的一種發展路徑。婁底在智慧政務、區塊鏈政務方面做了四網互通等非常好的嘗試,其可拓展性、先進性、可維護性、穩定性方面都做的非常好。

關鍵是國地稅、不動產登記、房管局再加工商,加起來之後就能夠實現每一個部門的業務系統+資料交換器和區塊鏈的基礎網路連結,透過網路把地方分散在各個部門的登記打通了。這就既服務於普通的小微企業,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服務老百姓,同時還把往來相互割裂的政府內部資料孤島打通。這是在號稱中國“數谷”的貴陽也一直沒做到的事情。

婁底比貴陽小多了,也就三四百萬人口;而貴陽是六百萬人口。挑選這麼一個小城市做大膽的創新,完全是有道理的。今天還有人故意惡搞婁底,說這麼小一個城市,“小屁孩”,還想搞區塊鏈,還想搞國家創新,荒誕不經。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不要小看小城市,不要小看偏遠的地方,偉大的創新往往來自於小的地方,往往來自於邊遠的地方,尤其整個人類社會巨大變革時代更是如此。

婁底這麼一個狹小的四線城市,竟然能夠大膽的去探索,在業務流程方面從網籤、新房登記、交易資訊錄如、稅款繳納、交易過戶、產權證件簽發,憑證發行、憑證資訊、憑證交易、資產登記等等這一套過程都實現無縫的連線。真的是非常了不起的。

打造區塊鏈不動產登記的管理體系,實現高效便民,目標先稅後證,嚴格從計算機操作活動系統上先納稅後備案,進行技術性的鎖定。第二最佳化納稅的服務,簡化辦事流程,減少紙質資料的傳遞,縮短辦稅服務時間,提高辦事效率。

拓展性強,搭建資料共享的通用性平臺,為未來從“四網”互聯互通拓展至到多網互通的平臺。目前是四網,未來幾乎所有政府的網都會上鍊,一旦上鍊就都能打通,理論上具備這樣的能力。拓展性強,搭建資料共享的平臺。

場外的股權流轉體系

場外的股權流轉體系如何真正做到呢?這是具有非常重大意義的一個領域。十九大報告專門指出這一問題。要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直接資金的發展,實現場外股權的登記、轉讓、交易,實現OTC場外股權從企業徵信、底層的區塊鏈系統、資產登記、清算、結算到平臺的登記轉讓、發行、購買,完成整套體系。

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能夠在區塊鏈全球的標準、規則制定方面不落後。我們要掌握主導權。

我們要拋棄偏見,要擁抱,要去學習,總書記在博鰲的講話上專門引用這麼一句話,“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俗。”告訴我們當前重啟新的改革,將改革進行到底,更何況區塊鏈等新的技術,正在構建偉大的革命。

區塊鏈和網際網路、人工智慧相比較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區塊鏈是透過技術實現生產關係的變革,規則層面的重構,共識機制的形成,法律制度的改變。所以它比單純的網際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更具有革命性和顛覆性。所以我認為區塊鏈是通向數字經濟、數字文明的“鑰匙”、“通行證”和“基礎設施”。

現場問答Q&A

Q:政府希望自己可以走在區塊鏈行業的最前端,這樣的話它才能夠擁有最大的區塊鏈網路,當然政府在對區塊鏈的管控方面是最好的,也建立了很多機制。對於民間發展區塊鏈,未來政府未來會採取什麼措施,或者秉持什麼樣的態度來進行監管?未來是要把他們入到政府的主網裡,還是給他們制定一些政策規則?

A:這是政府比較糾結的地方。我對這一問題感觸頗深,因為我幾乎參與了政府對於網際網路金融監管的所有政策、法規的制定。特別是我三年前作為區塊鏈人大電子商務法起草組的成員的時候,負責主導設計電子支付,還有電子商務的競爭等相關的條款,當年也參考了央行他們的很多意見。另外我也是全國人大監管法起草組的成員。我們看政府的時候,會發現其實政府的作為非常偉大。央行在沒有法定授權的情況下,透過部門規章給支付寶發了牌照,成就了中國第一的移動支付;如今螞蟻金服已經有1500億美元的市值,全球各國都承認其具有世界領先地位。如果沒有當年央行非常超前的,在沒有法律法規授權情況之下給牌照的話,無法想象今天會不會有阿里巴巴。

五年前中國金融如此落後,如此封閉的時候,我們尚有如此的魄力;今天我們的資訊金融已經引領世界。中國有很多網際網路金融科技方面的書籍,比其他國家要多,這更說明中國在網際網路金融是世界第一,引領世界潮流。

但是最近這一年,政府為了風險的防範需要,不得不把ICO一刀切,把比特幣交易所、現金貸進行一刀切。這也是不得已的,是出於防範風險的需要。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認為不能永遠一刀切,即“要麼不管,要麼管死”的做法是不行的。

我們內部討論的時候,也認為其實政府也不是說非要一刀切,真正的癥結是什麼呢?就是政府缺乏能力,缺少識別好人壞人,識別風險多大,識別你乾的是好事還是壞事的識別能力——就是風險評估能力、利弊衡量能力,一級創新與安全二者的平衡能力。

那怎麼辦呢?RegChain(法鏈)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政府透過大資料、人工智慧,特別區塊鏈技術,提升智慧政府、智慧監管的水平,如果RegChain讓政府作為“超級節點”,作為“特權節點”平等地和所有的創新主體在一個鏈上參與規則,對你們創新的業態瞭如指掌,那麼一旦發現違規,就直接可以自動履行自動合約予以強制執行。

當前已經開發出一種程式,基於區塊鏈智慧合約可以自動遮蔽不雅的,不符合主流的圖片,新聞,而且對方使用者、消費者看不到。這也是透過區塊鏈實現自動識別監管的體現。這樣做的話,政府就很輕鬆了,自動監管了。你問的問題是我作為法律學者這麼多年很痛苦的問題,我一直研究怎麼解決中國這些問題研究,希望透過RegChain能夠找到答案。

Q:青島區塊鏈沙盒,是什麼樣的機制,如何執行的?對於多中心化的機制政府怎麼監管?新華社、《人民日報》應該如何發揮主流媒體的優勢?眾籌從監管者角度能不能給比較詳細的建議?

A:越是創新的領域,往往是沒有法律法規依據可以直接去監管的,甚至全球範圍內都沒有現成的法律法規可以告訴你怎麼做。英國最早有監管沙盒,其實也是RegChain的一種方式,雖然有點類似於我們國家經常做的試點、自貿區等特區,但是他們彼此又不一樣。

這不是一種地域性的,而是一種虛擬空間,更強調創新的主體符不符合做創新,從你的資質、能力、市場空間,你對投資者、消費者的保護,你的貢獻,你的利大於弊,這一整套的複雜設計機制,就是要透過“監管沙盒”的設計來進行構建——規定一定的時間限制,例如六個月左右,期間你來試一下,符合條件就進來,在沒有法律法規的前提下按照一定標準讓你試驗;經過六個月或者一年看看怎麼樣,如果好了繼續推廣,如果不好了就退出,不讓你幹。

所以這一套相對靈活的機制有很大的適用空間。尤其中國這種大的產業國家,不像日本經常透過國會完成法律修改,中國法律的修改往往耗時十幾年。中國法律變弱才有今天的網際網路金融、數字經濟的繁榮,給了創新更多的空間,甚至有時候歪打正著了。中國運氣比較好,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的引領者,具體還要看有一整套機制。在貴陽,在青島、贛州,包括最近在婁底,包括廣州、深圳和成都、重慶都在設計這樣的方案,這是非常不錯的;尤其對區塊鏈來說,非金融場景可能好一點,金融場景風險比較大。但沒關係,只要能夠真正解決痛點,服務實體經濟,風險可控就行。

所以為什麼我一直強調區塊鏈+監管?因為區塊鏈政府要率先做起來,只有政府監管能力提升了,政府才能夠有能力、有信心讓大家放心去做。政府知道壞人幹什麼事,如何為好人創造好的環境。要塑造良幣驅逐劣幣的環境。不能讓劣幣驅逐良幣,否則大家幹壞事能生存,幹好事不能生存,這是非常可怕的。你問的其他問題意思都差不多,年輕的網信辦的幹部能夠有這麼多的想法,說明我們的監管最終靠人。像你這樣年輕的專家,青年的幹部,能夠有這麼多的想法,本身就標誌著我們政府監管能力水平的提升。

Q:以太坊等數字貨幣,以現在時間節點來看受不受法律保護?比如說有些以太幣被盜或者被騙可不可以尋求法律保護?

A:這個問題很簡單,在日本,因為日本民法沒有修改,日本在2014年最高法院不認為比特幣是財產,得不到保護;這種現狀逼迫日本在2015年修改法律,透過《金融法》承認比特幣是個支付工具。這是歪打正著,日本不承認是數字資產,日本透過金融法承認是支付工具,而中國是相反,中國因為恰好我們在去年透過了民法總則,在111條規定了網路虛擬財產。一旦被盜,法院可以根據民法總則判定這是你的財產,如果盜竊,如果侵權,如果違約你可以根據民法總則獲得保護。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