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原司長談數字貨幣、區塊鏈運用和金融科技發展

買賣虛擬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陳靜。新京報攝影記者 吳江

關於數字貨幣的發展,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陳靜建議,在數字經濟時代,中國的數字貨幣發行要積極,同時要高度謹慎、腳踏實地做探索。不妨把困難和問題想多一點,切實防範可能出現的風險。

“進一步分析區塊鏈的應用場景,有利於我們認識區塊鏈的重要應用,並與相關的浮誇、不切實際甚至詐騙的東西劃清界限。”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原司長、國家資訊化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陳靜在近期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對於引導區塊鏈技術更好地推動金融業發展,當下需要找出區塊鏈適合的應用場景,進一步解決相關的標準化、資訊保安等相關問題。

關於數字貨幣的發展,陳靜認為,在中國電子貨幣空前發展的情況下,要進一步分析我國貨幣體系還有哪些地方不適應中國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中國推出數字貨幣DC/EP要考慮好市場需求、法律合規和技術實現三大問題。他建議,在數字經濟時代,中國的數字貨幣發行要積極,同時要高度謹慎、腳踏實地做探索。不妨把困難和問題想多一點,切實防範可能出現的風險。

而對於近期頻受關注的刷臉支付,在陳靜看來,什麼場合可以用刷臉支付,應該有合理、詳細的規定。什麼企業能利用人臉識別技術,也需要有門檻和監管要求。在不斷改進、強化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在一些應用場景刷臉支付很有前途。

談區塊鏈運用:

需找出適用場景,解決標準化和資訊保安等問題

新京報:2018年,您提出要警惕將區塊鏈泛化、絕對化、甚至神化,反對將其視作能“顛覆傳統金融IT架構”的說法。對於金融領域的應用,您看好區塊鏈技術在哪些場景或環節發揮作用?

陳靜:隨著比特幣的出現,區塊鏈引起全世界的關注,中國政府、社會各界高度重視。我們要科學、冷靜、客觀、全面地認識區塊鏈,促進區塊鏈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更好的作用。

在人類社會的發展中,資訊系統中心化是一個歷史進步。但現在的問題是,在資訊系統中心化一統天下的情況下,有部分應用場合是去中心化、去信用中介支援時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這就是區塊鏈大有用處之地。我認為,區塊鏈技術是整個資訊社會里處理技術的一種創新、發展和補充,而不可能全部替代中心化處理架構。我認為,需要強調區塊鏈應用場景的三大要素:區塊鏈上的節點不是很多、同時處理的交易數(併發數)不是很高、同時又沒有現成適用的中心化處理機制和條件(或者建立成本過高)。這三個條件缺一不可。

很高興看到,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區塊鏈應用不切實際的東西在減少。值得高度重視的是,最近黨中央高度重視區塊鏈創新應用後,社會上有人利用來搞一些虛假的、欺詐違法的東西。必須與之劃清界限。

關於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應用前景,去年我講過供應鏈金融等。很高興看到今年銀保監會下發檔案,鼓勵推動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同時,在跨境金融服務、信用證管理、部分跨境支付清算等方面,區塊鏈運用符合前述三個條件,應有很好的應用。在國家外匯管理局的領導和指引下,人民銀行的中鈔信用卡公司開發建立了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已在17個省市、自治區應用,為中小外貿企業等提供了高效、快捷的融資服務。

新京報:要想引導區塊鏈技術更好地推動金融業發展,當下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陳靜:第一個工作還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根據業務發展的客觀需要,來找出區塊鏈適合的應用場景。第二,要進一步解決相關的標準化問題,直接涉及聯盟鏈等。第三,要進一步解決區塊鏈運用的資訊保安問題。分散式賬本資訊保安、隱私受到影響的風險是存在的,金融行業對這塊非常敏感。

談數字貨幣:

要積極,又要高度謹慎,不妨把困難想多一點

新京報:資料顯示,25年前,人民銀行組織主要商業銀行科技和銀行卡部門負責人到新加坡考察“無現金社會”的規劃和實施情況,當時是您帶隊。有哪些發現?

陳靜:上世紀九十年代,新加坡提出,要發行數字法幣,率先在全世界實現“無現金社會”。因為新加坡是一個高度城市化的國家,人口也不多,而且工業資訊化條件、法制都很完善。

1994年底,時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元提出,讓我帶隊組織各家大銀行去考察,一行共有近二十人。當時,新加坡金管局負責整個專案的實施,技術方案由新加坡大學提供。我們訪問、調研了新加坡金管局和新加坡大學,詳細瞭解了他們的規劃和思路。新加坡想在全世界率先實現“無現金社會”,但最後以失敗而告終。

後來,我詢問了他們失敗的原因。新加坡方面告訴我,發現這個事情非常複雜。數字法幣的業務流程,兩個節點間的流程都必須有相關的法律法規來保障。數字法幣是在虛擬空間、在資訊化網路環境下提供的。再好的資訊化系統都會有故障,都會有問題,業務都有可能中斷,都有可能出差錯。出差錯之後需要仲裁,仲裁不行的話還要法院裁決。他們發現,整個數字法幣流程的各個節點之間的法律問題都解決不了,更不要說整個技術系統的建立和管理了。這件事給我留下一個很深的印象。

隨後兩年,人民銀行科技司還曾兩次派副司長帶隊到英國考察Mondex數字貨幣,Mondex是西敏寺銀行(National Westminster Bank)開發的電子錢包、數字貨幣,也發現做起來不那麼簡單,都失敗了。

新京報:人民銀行對數字貨幣DC/EP的研究已有多年。從國外的做法中,您認為有哪些方面可以借鑑或值得注意?

陳靜:電子貨幣是數字貨幣的重要的組成部分,銀行卡是電子貨幣,當前,包括二維碼支付在內的移動支付等更是電子貨幣,中國在這方面世界領先。在數字經濟時代,需要數字貨幣的支撐,對數字貨幣的發展應用需要積極、認真地研究。國家貨幣體系進一步數字化是個重大的問題,也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在中國電子貨幣空前發展的情況下,要進一步分析我們的貨幣體系還有哪些地方不適應我國生產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個最基礎的問題搞清楚了,數字貨幣的發展就有了正確的方向。

中國推出數字貨幣DC/EP涉及到三大問題。第一是市場需求。第二是法律合規。將來出了糾紛要仲裁,仲裁不了還要透過法院裁決,都要根據相關法律。第三是相關的技術系統。現在是保持技術中性。人民銀行推出的代替M0的法定數字貨幣,應該是央行控制一套加密系統,凡是通貨能夠使用的地方,都應能使用。實施的技術方案就非常複雜。區塊鏈是無中心的,而貨幣發行是國家主權行為。不止中國央行,任何國家都不會允許無中心化搞法定貨幣。

根據這三個要素,在數字經濟時代,我建議中國的數字貨幣發行要積極、主動,又要十分謹慎、腳踏實地做探索,不妨把困難多想一點。現在社會上“哄”得很厲害,貨幣還沒有發行,詐騙團伙已經產生了,這些都值得我們警惕。還有網路輿論,尤其是Facebook宣佈啟動Libra(天秤幣)以後,有人認為,中國要抓緊發行全世界最早的數字貨幣,是不是會對人民幣國際化、取代美元有重大貢獻?我覺得事情遠不是那麼簡單。希望給人民銀行更多時間,不要過急。

談隱私保護:

隱私概念需與時俱進,要加快隱私保護立法

新京報:金融服務領域的資料安全、隱私問題也不時挑動使用者神經。監管、平臺等各方該如何應對?

陳靜:一方面,隨著金融服務的越來越開放、越來越網際網路化,我們對隱私的概念也要與時俱進,不能一成不變地採用傳統社會的隱私概念。舉個例子,在美國,人們對個人隱私很看重,但要辦信用卡、要貸款,銀行等信貸機構要查你的信用記錄,你要簽字同意查詢你的信用記錄,即你需放棄部分個人隱私,不簽字銀行就不給你貸款。要得到更好的金融服務,金融機構可能要了解你的有關信用等情況,然後根據你的信用等級提供相關的信用服務。在網際網路時代,更要轉變觀念,隱私的概念要與時俱進。

與之同時,另一方面,必須高度重視資訊保安和個人隱私的保護,這已是當務之急。現在人們的電話、微訊號、家庭住址等到處都是,很多人成天接到陌生的推銷、騷擾電話,甚至產生金融詐騙。

我們應該加強兩方面的工作。一是相關的機構,包括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金融科技企業要有安全的概念,重視保護個人隱私。要有法律的保障,現在我國還沒有全面的個人隱私保護法。要加快隱私保護的立法,有效地依法保護個人隱私。

同時,監管方面要認真研究,吸收其他國家的一些成功的經驗及教訓,根據中國國情制定出有效的監管原則。隱私要適當放開,同時又要加強保護,對確實需要保護的資訊和隱私給予明確的界定。我認為,資訊保安在中國是個很大的產業,是一個廣闊的市場。呼籲企業、研究單位、院校和金融機構、監管部門通力合作,由政府規劃,監管部門制定標準,加快發展網路資訊保安產業。

新京報:刷臉支付的安全性如今備受關注。有觀點認為,“刷臉”等網上安全認證技術需要“特許經營”,對相應技術公司應設立較高進入門檻。您怎麼看?

陳靜:人臉資訊是最容易被獲取的,或者說是最容易被掌握應用的,比別的生物資訊開放度高。用這種資訊來做身份識別,確實要慎重。但是我認為,任何新生事物初期都不完善,都有不安全因素,應積極改進與完善,探索適當的應用場景。

二維碼支付開始也在安全上存在隱患,曾被人民銀行下文暫停。後來安全性改善,又重新開放,發展很快,收到社會的高度好評,產生了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

發展是硬道理,落後是最大的不安全。刷臉支付是人工智慧在金融服務中的應用,大方向是對的,存在的問題須不斷完善。經過大家艱苦地探索和努力,刷臉支付等應用會取得社會的認同。同時,安全是分場合、分等級的,小額資金支付要以方便為主,大額的要以安全為主。銀行在監管部門的支援下就是貫徹這個方針,我認為是很對的。中國發展很快,要處理好這個辯證關係。

什麼場合可以用刷臉支付?應該有詳細的規定。什麼企業能利用人臉識別技術,我也贊成需要一個門檻,要有監管要求。總的來講,要積極使用。兩年以前招商銀行就開始利用刷臉身份識別了。農業銀行已經推廣刷臉支付。最近,中國銀聯和二十多家銀行聯合推出刷臉支付。在不斷改進、強化安全措施的前提下,我認為這是很有前途的,會使社會運轉效率更高,老百姓生活更方便,真正實現資訊化賦能社會。

談金融科技發展:

監管科技是下一步發展的重點

新京報:近些年,我國金融科技迅速發展,您認為金融科技在哪些領域的潛力尚待發掘?

陳靜:我國金融科技發展很快,包括支付、信貸等金融服務領域。到目前為止,仍然是以金融機構綜合業務資訊化為主。金融科技發展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是監管科技。在幾年以前,國家層面就很關心,怎麼用先進的資訊科技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當時我們就認為這塊是薄弱環節,畢竟監管是涉及到管理,涉及到人,就比較複雜,但現在金融資訊化應用已經到要進一步實現監管的資訊化和智慧化。

監管部門怎麼樣利用先進的金融科技技術,來提供現代化的手段,使監管效率更高,監管更加及時、更加有效,而且成本更低,這是監管部門長期以來的追求,但也是薄弱環節,是下一步金融科技發展的重點之一。

比如在美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實時根據監管部門要求提供監管報表,已經是自動化生成,不是人工填報的。他們的非現場稽核手段比較先進、完善,已經實用化、商品化了,而我國還比較少。很早以前,美國銀行使用的會計核算系統都是由美國監管當局如美聯儲等指定或者提供的,監管部門可以準確實時瞭解整個金融機構的執行情況、合法經營情況以及有可能違規的情況。

我認為,這是金融科技或者資訊化對監管領域風險風範的重大運用。尤其是透過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過去靠人的判斷很困難,現在機器能夠及時、準確地發現。透過監管流程、監管方法的資訊化,會大大提高監管效率,同時也幫助金融機構合規、合法地執行。

除了監管科技,還有科技監管。如今金融科技被大量採用以後,有可能產生新的風險。比如雲端計算、大資料、物聯網、區塊鏈、人臉識別、語音識別、二維碼支付等在金融領域應用,帶來新的風險怎麼監管、防範?先進的科學技術可以也必鬚髮揮作用。

看好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技術的進一步應用

新京報:2020年,您最看好哪項新科技的應用、發展?

陳靜:新的一年,我認為,雲端計算、分散式架構以及大資料會進一步在中國金融行業推廣應用。現在監管對金融風險的防控要求更高,比如銀行賣理財產品全程錄影,大大增加了資料量。計算機的處理量、儲存量很大,不是雲端計算和分散式架構適應不了。同時,也看好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的進一步應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