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所公鏈能在公鏈競爭中勝出嗎?

買賣虛擬貨幣
公鏈不是當下區塊鏈領域最性感的話題,這個賽道早就擠滿了選手。從「老夥計」ETH、EOS、波場,到「新秀」Algorand、Nervos 和 Near,再到充滿未知可能的 Filecoin、Cosmos、Polkadot 和 Conflux,這些專案中,不乏聲稱要「超越以太坊」,打造成世界上所有人都能使用的作業系統的專案。不過,很多要說好比肩以太坊的專案,今年都刻意淡化了自己的進展,導致大家去年還關注哪些公鏈能跑出來,到了今天,公鏈話題已經邊緣化。不過,在這種情況下,交易所公鏈似乎完全不受環境影響,仍在如火如荼的開發,構建生態,從 BinanceChain,HuobiChain,OKChain,再到最近,Kucoin 也公佈了自己的公鏈 KuChain。目前來看,匯聚最多開發者和應用的公鏈,依然是以太坊。如果不出意外,距離以太坊完全升級到 2.0 還要幾年時間,對還在執著公鏈的團隊來說,這其實是一段寶貴的視窗期,弄清楚使用者需要什麼樣的公鏈,什麼樣的做法有可能突圍依舊值得探索。當年,面對早就佈局移動裝置作業系統的勁敵微軟,iOS 和安卓只用了幾年時間,就創造了後來居上的局面,而微軟的 Windows Phone(WP),卻最終敗退出局。或許,今天的公鏈團隊也能從當年這場作業系統大戰中,獲得一些突圍的啟示。移動系統之爭的教訓大家都知道了,現在的智慧手機系統是安卓和 iOS 兩分天下,但 10 年前,市場上還有另一個重量級玩家:WP 系統。背靠微軟這座「大山」,WP 卻在這場價值千億美金的智慧手機作業系統競逐中,敗給了谷歌的安卓和蘋果的 iOS。
要知道,在佈局移動裝置作業系統的玩家中,微軟是走在最前列的那一個。早在 1996 年,微軟就推出了首款移動裝置作業系統 Windows CE1.0,不過,直到 2007 年,微軟的重點都是尋求打通手機和 PC 各平臺。如果對手也走的是一樣路線,那結果未知,但變數在 2007 年出現了。當年,蘋果開創性地推出了搭載多點觸控的 iPhone,一經面世就俘獲了使用者和同行的心,受到震撼的谷歌安卓系統團隊,決意將原來的全鍵盤設計推翻重來,開發出了 Android 1.0,並在第二年就將首款搭載了安卓系統的手機送到使用者手上。

相比於快速行動的安卓,微軟要到三年後的 2010 年 10 月,才推出第一代以手指觸控為互動邏輯的作業系統,名為 WP7。但這一年,喬布斯釋出號稱「重新發明 iPhone」的 iPhone4,將這款手機的影響力推到了新高潮。這段時間,憑藉開源優勢的安卓攻城略地,市場份額已經佔到 26%,且沒有減緩的勢頭。

2011 年,微軟和擁躉者眾多的諾基亞達成合作,試圖依靠後者眾多的使用者基礎,拓出一線生機。可惜,這時的微軟還停留在 PC 時代賣硬體獲利的思維裡:它對每臺使用 WP 系統的手機都收取授權費。中興就曾表示,每生產一部 WP 手機,要交給微軟 27 美元,這直接導致廠商無法針對中國市場推出廉價版手機。

最讓人匪夷所思的是,2012 年微軟宣佈推出全新的 WP8,但因為更換了核心,搭載了 WP7 的手機無法在原有裝置上進行升級,使用者要想用新系統,只能換新手機。包括後來推出的 WP10,同樣不相容此前的系統。

不同代系統間的高度隔閡,直接打擊了使用者、開發者和手機廠商。

對開發者來說,面對新版本,幾乎要對原來的應用進行「重寫」級別的修改,這和其他平臺每次系統迭代,一般只需修改新出現的 bug 天壤之別。支付寶、Uber、微信等應用先後表示,不再進行 WM 版本的開發和更新,整個 WP 系統生態,陷入了「開發者熱情不高-手機廠商跟進慢-使用者選擇少-使用者逃離」的惡性迴圈。

WP 生態進展緩慢,安卓和 iOS 則慢慢鞏固和拓展了自己的生態。早期使用 iOS 系統的使用者流行過「越獄」,隨著應用越來越豐富,這種現象逐漸消失,曾被吐槽的安卓系統也變得流暢。基於這兩大系統開發的手機廠商聚攏海量使用者後,只要新版本出來,開發者基本都會進行同步更新。

一邊是 WP 故步自封,另一邊是競爭對手迅速改進和迭代,WP 逐漸被使用者拋棄。2017 年,微軟高層表示開發新系統和硬體不再是未來工作重點,2019 年 1 月,微軟正式宣佈於當年年底永久停止 WP10 的系統安全和軟體更新,同時,建議使用者改用 iOS 和安卓。最終,WP 系統退出歷史舞臺。

對交易所公鏈的啟示

人類總是高估較短範圍內的科技進步,而低估了較長時間範圍內的科技進步,進而對當下究竟應該做些什麼一無所知。

公鏈也不例外,目前,市面上的公鏈專案,不乏立志要取代以太坊,成為世界級的作業系統。但當我們回看 2016 年,會發現那時候的公鏈宣稱著要構建世界計算機的構想太過於巨集大了,創業者也一味地要把網際網路領域成熟的應用直接搬到區塊鏈上,比如號稱要打造區塊鏈版的微信、TikTok,甚至今日頭條,最終也都消失匿跡了。

這種現象很類似於當初微軟從 1996 年就開始要打通手機與 PC 的系統一樣,太過超前,以至於完全沒有實現的可能。直到蘋果開發者大會 WWDC 2019上釋出的 iPad OS,我們才初窺到蘋果打通手機(iOS)和電腦(MacOS)這兩個系統的一些想法和實踐,要知道,這足足比微軟最開始的預想晚了 13 年時間。

公鏈面對的問題也一樣,今天公鏈探索的很多方向必定是錯誤的,這意味這些嘗試的背後,必須要有長期穩定的資金支援,一般的區塊鏈專案透過各種 IXO 方式,融到了不少錢,足夠花 5 年,甚至 8 年,但對於打造一個底層系統來說,可能還是杯水車薪,這是一個以 10 年為週期的賽道。放眼整個生態,估計有能力投入大量的資源的,也就背靠能持久帶來現金流業務的交易所有能力支撐。

這是交易所公鏈的最大優勢,今天,幣安,OK 和火幣每年都能拿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入到公鏈研發,幣安創始人趙長鵬曾表示自己希望投入個人精力的 20% 放在 Binance Chain 的研發上,估計後面的 KuChain 基金會也會將不菲的資金用於公鏈研發。

而原本就主打 2C 業務、具備著極強運營能力的交易平臺,再將一些成熟的用例引入公鏈不是沒有可能。比如類似 Reddit 這種正在探索的積分制度,如果按照之前的設想,使用者要把沒有「價值」的積分轉賬給他人時,還需支付一定的 Gas 費用,估計大大削弱普通使用者參與的動力。但如果是在交易所公鏈上執行,團隊完全能對這部分轉賬手續費進行補貼,對平臺來說,也能面向 Reddit 上千萬級別的潛在使用者,直接開放交易的通道。

換句話說,公鏈可以作為交易所的流量入口,而不需要它直接產生利潤,這也是交易所公鏈相比於傳統公鏈的巨大優勢。

當年,走在前列的 WP 系統之所以被很多手機廠商拋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是微軟要收裝機授權費。PC 時代,微軟採用收取裝機授權費方式壟斷了桌面作業系統,但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它還天真地要複製這種做法。

軟體「吞噬」世界的時代悄然來臨,安卓已經透過開源、免費的方式,成功籠絡大批開發者,而微軟還要採取這種典型的、壓榨生態合作伙伴的行為,說明團隊起碼在當時根本沒有理解什麼是生態。在谷歌和平臺已經佔領優勢的情況下,它最應該做的,其實是對所有生態合作伙伴進行最大程度的扶持。此外,WP 系統換掉核心升級,導致不相容此前版本的行為,本質上就是在驅趕開發者,最終開發者也遠離了 WP 生態。

在這一點上,很多公鏈還在重複著類似的錯誤。

去年年底,EOS 的節點成員就曾發文吐槽 Block.one,為做實事的開發者打抱不平,他表示有的節點雖然做了大量有助於整個生態的好事,但卻沒有得到官方任何資金、資源的支援。我們也能看到,隨著節點抱團投票成為「潛規則」,一些偏技術的節點因為單槍匹馬,無法成為超級節點,最終入不敷出,只能選擇離開。與之相反,以太坊、TRON 和 BitcoinSV 等公鏈,對開發者給予最大力度的支援,這點從他們在全球範圍內召開的開發者大會可見一斑。

除了搭建開發者生態,對於公鏈來說,最致命的問題是,整個區塊鏈公鏈領域應用的開發,目前還處在一種極端迷茫狀態。2018 年 DApp 大火,很多公鏈跟風而上,到了 2019 年,公鏈紛紛轉向 PoS,引入 Staking 等玩法,最近又紛紛發聲要構建鏈上 DeFi 生態。

在智慧手機流行之初,大家對於上面能夠誕生什麼樣的應用,其實是也一種極度迷茫的狀態,這也導致整個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在工具階段滯留了很久。早年受到資本青睞的多是些今天看來價值並不高的產品:萬年曆、筆記,天氣應用,甚至只用於記錄特殊日期的大姨媽等,直到隨著底層技術發展,加上 4G 時代來臨,流量資費降低後,內容平臺才開始迅猛發展,人們終於確定了移動網際網路的商業從工具-內容-服務的發展路線圖,加上移動支付的普及,服務類應用才開始如雨後春筍般迸發,出現了各種美團、滴滴等巨頭應用。

相比之下,交易所公鏈在應用思路上就清晰很多,因為推出主體的原因,它的出生本就帶著需求:它承接自己平臺的 DEX,承接平臺幣,還要承接交易所主導的穩定幣。

尤其是穩定幣,今天已經成了行業最大應用的專案型別。USDT 最早只基於 Omni,到後面開始拓展到以太坊、波場,甚至 Algorand 等公鏈,對交易平臺來說,使用者實實在在的交易需求,也促使著交易所發行由自己主導的穩定幣。目前 OK 的 USDK,火幣的 HUSD 都是基於以太坊發行的,幣安也與 PaxosTrust 合作推出了 BUSD,在以太坊和自己的 BinanceChain 上發行,未來火幣與 OK 的穩定幣也會轉移到自己公鏈上。

而今年,Uniswap 的大放異彩更加速了各交易平臺對自己平臺 DEX 的研發速度。從這方面來說,相比於其他公鏈專案,交易所公鏈的發展路線圖更加清晰。

當初,因為 WP7、WP8,甚至後來的 WP10 相互不相容,使用者要想使用一些諾 WP 手機沒有的應用,只能更換新手機,成本並不低。但到了區塊鏈領域,使用者在不同鏈與鏈之間切換成本太低了,這雖然給使用者提供了便利,但缺點是公鏈本身很難搭建起護城河。

公鏈最火的 2017 年,因為搬遷成本不算高,當年在 EOS 上爆火的各種鏈遊很快就被搬到了 TRON 和其他公鏈,但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有了變化。最近被熱議的 DeFi,這些應用雖然看也都是由第三方開發者開發,但由於整個以太坊生態的特殊文化氛圍,MakerDAO、Compound 這些團隊一定不會「轉戰」到其他公鏈,這意味著,以太坊慢慢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應用壟斷。

對其他公鏈來說,要想打破這種壟斷,單純只把對方公鏈上的應用 copy 到自己鏈上是不夠的,DApp 或許可以直接照搬,但 DeFi 應用存在很強的信任門檻。就好像人們可以接受去玩一款山寨的棋牌遊戲,單絕對不敢去使用山寨的工商銀行服務一樣。利用統一賬戶體系的優勢,基實現各鏈間的跨鏈或許可以彎道超車。在 KuChain 的測試版本 Kratos 上,我們就看到了這樣的設計:

Kratos 支援包含賬戶名、數字、地址三種信標的通用賬戶體系,使用者可根據自身需求建立或對映對應的賬戶。幣安公鏈也同樣採用了類似想法,希望透過統一的賬戶體系來實現中心化與去中心化各鏈間的跨鏈。

另外,我們還看到了一個現象,2018 年的 DApp 熱潮,可能當時真的有幾十萬人參與到各種 DApp 遊戲中,但這次 DeFi 熱潮裡,大家主要是還是集中在炒代幣的階段,真正參與鏈上挖礦的人少之又少。人們已經習慣了當年 DApp 的操作方式,整個 DApp 整合在錢包應用內,統一的賬戶體系極大地降低了使用者的門檻。這次 DeFi 熱潮中,並沒有大量移動端應用整合挖礦,而瀏覽器外掛錢包轉賬以及 Web 操作並不是現在使用者所熟悉的方式,另外,對於穩定幣的選擇也會極大的影響使用者最後的實際收益,這些問題都導致了大量使用者沒有參與其中。

這就像當年 WP 的應用一樣,使用者已經習慣了 iOS 和安卓上的圖形 UI 介面,而 WP 過分「個性」的 UI 極大的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成本。比如 WP 上怪異的微信介面讓不少使用者不知所錯,而與此同時,在 iOS 和安卓上,主流應用的圖形操作介面卻早已統一。

對於加密使用者已經習慣在錢包應用體驗 DApp 的習慣,交易所也應該將 DeFi 這些新的功能直接整合到交易所 APP 中,以使用者習慣的方式提供服務。再利用交易所統一的賬戶體系,會極大的提高使用者體驗。

就像當初安卓系統依靠開源方式籠絡大批開發者,在他們開發出各種頗具特點的 UI 或產品後,才逐步獲得消費者認可一樣,KuChain 要想吸引開發者基於公鏈進行更多的落地實踐,比如近期備受關注的去中心化金融(DeFi),或者去中心化預測市場等等,只有開發者和使用者進場的門檻足夠低,這些天生改善傳統金融信用障礙的鏈上金融科技(FinTech on Chain)創新,才真正具備了延展的起點與想象力。

另外,鏈上的身份識別一直是困擾 ETH 和其他公鏈發展的問題,這是一個複雜的系統。這個在中心化機構下可以非常簡單的解決的問題,到了去中心化世界卻變得無比困難,去年 3 月,Vitalik 公開支援 HumanityDao(點選閱讀原文可檢視《一文讀懂 Humanity DAO》),就是為了解決鏈上個人身份確認與資訊登記問題。而這也是交易所公鏈的優勢之一,統一的賬戶體系讓身份識別變得十分簡單。

除開發者和公鏈發展問題之外,對公鏈來說,如何鏈上治理也是一個新問題。去年 6 月,Facebook 釋出了白皮書的 Libra 專案,開始嘗試引入多家公司化機構來參與治理,對交易所公鏈來說,同樣可以讓生態的更多主體參與其中。最近幾年,國內湧現了諸如慢霧科技,⻓亭科技和派盾科技等專注於區塊鏈領域安全的公司,如果讓它們也參與到鏈上治理,那公鏈的安全將不僅侷限於付費審計程式碼那麼簡單。

雖然網際網路已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它仍是人們生活的主旋律,在當前這個階段,技術、去中心化或許並不是公鏈面對的最大挑戰,如何讓區塊鏈技術被更多的開發者和使用者熟知和參與,才是最重要的,交易所主導的公鏈作為其中的一大型別,憑藉自身優勢,或許下一代公鏈就誕生在這裡。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