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讀懂 DeFi 保險

買賣虛擬貨幣

在傳統金融行業,保險是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在金融市場較為發達國家,保險總資產通常會佔到金融總資產的25%-35%左右。對標傳統保險,DeFi保險也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

作者 | 馮銘

在傳統金融行業,保險是最重要的基石之一。在金融市場較為發達國家,保險總資產通常會佔到金融總資產的25%-35%左右。對標傳統保險,DeFi保險也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市場。

目前,DeFi處於發展初級階段,整體市值近1000億美元,這意味著DeFi保險市場規模在百億級別,且會隨著DeFi的增長而增長。

那麼DeFi如何與保險相結合,它比傳統保險有何優勢,在發展過程中又有何痛點和難點,DeFi保險又該如何破圈為鏈外事件保駕護航?

當保險遇上區塊鏈

“區塊鏈技術本質上是一個去中心化、分散式記賬、共識機制的資料庫,與保險最佳結合場景是區塊鏈聯盟鏈,即由保險產業鏈上下游若干個長期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管理的區塊鏈,每個機構都執行著一個或多個節點,其中的資料只允許聯盟系統內不同的機構進行讀寫、交易,智慧合約化。”濟安人壽互助保險社(籌)負責人、中國相互保險與互助保障論壇秘書長閆安向《鏈新》表示。

區塊鏈與保險行業的結合似乎有著天然的優勢。首先,鏈上資訊不可篡改、公開透明的特效能有效避免保險行業由於資訊不對稱而產生的風險溢價;其次,智慧合約的應用可以削減經營成本等開支,為投保人提供更有競爭力的保險費率。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DeFi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環境下,保險的實現方式將與主流金融市場有很大差異。

DeFi全稱為Decentralized Finance,即“去中心化金融”或者“分散式金融”。顧名思義,DeFi保險就是“去中心化保險”,它實際是指用來構建開放式保險系統的去中心化協議,旨在讓所有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保險活動。

在主流金融市場,保險有兩種實現方式,即股份制保險公司和相互保險組織。其中,相互保險組織有較為明顯的去中心化特點,體現了“共同受益,共擔風險”的特點。

具體而言,相互保險組織是對同種風險有著保障需求的投保人共同形成的組織,沒有股東,也沒有股本。

和相互保險組織同樣具有去中心化色彩的,是近年興起的網路互助。需要注意的是,網路互助不屬於持牌的保險經營機構,是由網路互助平臺組織的,利用網際網路的資訊撮合功能,實現會員之間承擔彼此風險損失的創新型互助模式,在保險定損和賠付方面存在明顯社羣自治的色彩。

2020年9月8日,銀保監會發布《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研究》,明確將網路互助平臺定義為非持牌經營的非法商業保險活動。銀保監給互助平臺定義為無主管、無監管、無標準、無規範的“四無”狀態。並提出堅持對所有保險活動實行嚴格准入、持牌經營,嚴厲打擊各類非法商業保險活動。隨後,多個網路互助平臺被關停。

“在央行數字貨幣和穩定幣時代,主流的相互保險組織和網路互助將獲得更好發展。”萬向區塊鏈首席經濟學家鄒傳偉認為,這兩類保險活動涉及的團體契約,可以表達成智慧合約形式。保險精算和保險定損因為對專業性要求較高,可以採取相對中心化+社羣自治(比如陪審團)的方式,特別在保險標的是鏈外風險時。保費賠付可以直接用智慧合約執行央行數字貨幣和穩定幣轉賬,能顯著提高透明度和公信力。

不過在閆安看來,DeFi保險也要受《保險法》約束,區塊鏈僅僅是個科技創新和技術手段,因此邏輯上不存在保險的“法外之地”,而DeFi保險目前正處在無主管、無監管、無標準、無規範的階段。

機會巨大風險猶存

“DeFi保險相對於傳統金融保險來說有很多優勢,比如DeFi保險在提升隱私性、公平性、資產安全性、降低金融成本、去信任化等方面都有很強的創新型性。但是,目前Defi保險主要還是集中於加密資產行業,如果區塊鏈技術能夠與傳統金融行業更好地耦合,藉助Defi保險來解決傳統保險行業中的問題,其潛力和效能是非常巨大的。”抹鏈科技高階研究員周新健向《鏈新》表示。

“區塊鏈技術的金融屬性一直是大家最關注的話題之一。DeFi相關產業的火熱也再次印證了這一點。傳統金融業務的稽覈、結算、抵押等等環節都能在去中心化技術中提升安全性和運作效率。基於區塊鏈智慧合約的信用系統穿層滲透金融市場,並推動其改革或許是未來的趨勢之一。”唯鏈首席科學家周子衡向《鏈新》表示。

不過,作為趨利性投資,DeFi保險與超額抵押借貸和現貨交易這類普遍的應用不同,需要更為穩定的信用市場和利率市場,這對於目前在實名制KYC和信用評分領域尚待完善的DeFi生態來說是挑戰。

周子衡認為,技術改變業態的起點是“業務資料都在鏈上”,設計金融產品和生態框架更適合由專業機構主導,包括金融機構、政府機構、諮詢審計機構等。“目前這個起點落腳並不穩,所以時機可能也待商榷。”

鄒傳偉認為,DeFi保險未來發展的一個關鍵在於,DeFi保險標的是鏈外風險還是鏈內風險。當DeFi保險標的是鏈外風險時,DeFi保險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一是鏈外風險用法定貨幣計價,但保險賠付用鏈內數字資產,這就造成貨幣錯配問題;二是針對鏈外風險的保險精算和保險定損只能在鏈外進行,這樣就需要透過預言機將相關結果寫入鏈內。而當DeFi保險標的是鏈內風險時,則需要拓展風險覆蓋範圍。另外,雖然DeFi保險精算和保險定損儘管屬於技術問題,但因為對專業能力要求較高,會顯著影響DeFi保險的實現方式。

“DeFi保險目前還處於非常早期的開發階段,其體系建設與產品創新都才剛剛起步。優秀專案在區塊鏈行業是從來不缺乏資本的追隨。”周新健認為,目前限制DeFi保險發展一方面是技術因素,另一方面是政策因素。技術因素主要是DeFi合約的開放性使得協議很容易被駭客攻擊;政策因素主要是目前DeFi保險還是主要侷限於數字資產鏈內資產,與傳統金融資產的結合還需要政策和技術的雙重支撐。

DeFi保險掀起熱潮

隨著DeFi協議不斷升級迭代,DeFi保險市場無論在程式碼質量上,還是營運模式等方面上都在發生快速交替並逐漸成形,支撐起DeFi鎖倉量的增速。與此同時,DeFi協議被攻擊並導致財產損失的事件頻發。

“閃電貸攻擊套利、協議攻擊等都在影響著市場的穩定性以及市場參與者資產的安全性。在專案方不斷完善協議以及機制安全性的同時,保險板塊也急需參與進DeFi樂高生態的建造,提供給使用者可自主選擇的保障方式。”跨鏈合成資產協議Linear Finance聯合創始人及產品負責人吳周瑜(Drey Ng)向《鏈新》表示。

過去的一年也是各種安全事件屢見不鮮的一年,Origin Protocol由於重入攻擊的損失價值人民幣4500萬元,Balancer由於閃電貸攻擊的損失價值人民幣300萬元。在面對層出不窮的智慧合約被攻擊事件時,保險的重要性顯得更加突出。

隨著DeFi的火熱以及投資者、投機者的不斷加入,市場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對專案和團隊的考驗也更加嚴峻。

“在DeFi保險生態鏈條中,其實DeFi專案方佔了不少的份量。一個好的保險平臺最終會獲得大部份DeFi專案的青睞,去接入並建立相應的保單,甚至是主動更新一些程式碼相關(如審計更新)的訊息。這也是行業水平的整體提升和正向反饋。”吳周瑜認為,公平的理賠方式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點,一些老牌專案(如NXM)一直受人詬病的原因便是他們的理賠機制過於“中心化”。

“DeFi保險未來的發展必須具備破圈的能力,將覆蓋面從虛擬資產擴充套件到現實資產。”NAOS Finance創始人Kevin Tseng向《鏈新》表示,NAOS Finance正在打造一個基於現實資產的DeFi借貸生態,而DeFi保險會在這個生態裡扮演最核心的角色。“在這DeFi保險賽道里能最終跑出來的一定是能夠將保險服務完美銜接虛擬和現實資產的玩家。”

“對於專案來說,如果想從眾多Defi專案中脫穎而出,首先要在技術角度足夠安全和具有創新性,能夠與其他專案有差異化並且能夠解決行業痛點;其次是生態的質量、多樣性和活躍性,優質而豐富生態是任何專案良性迴圈的關鍵因素。”抹鏈科技高階研究員周新健向《鏈新》表示。

周新健認為,具有前瞻性的領導者是一個專案能否走在行業前沿的關鍵,素質優秀的技術開發團隊是實現技術可行性的支撐,而融資和運營團隊則是專案長期發展的血液,“只有具備以上素質的團隊,才有可能在激烈競爭中站穩腳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