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區塊鏈分叉?

買賣虛擬貨幣

  大家好,我是柯南,2019年12月8日上午 8 時,以太坊區塊鏈在區塊高度 9069000 上完成了既定的第八次硬分叉升級——伊斯坦布林硬分叉。
  升級完成後,以太坊幣價層面並無大的波動。OKEx 資料顯示,目前 ETH 暫報 147 美金,24 小時跌幅 1.33%。
在完成伊斯坦布林升級完成後,以太坊創始人V神發推稱,恭喜 Sparkpool 挖出以太坊伊斯坦布林升級區塊。
伊斯坦布林硬分叉升級,也是今年以來以太坊進行的第二次升級。但本次升級的影響力以及關注度,都遠不如今年年初的君士坦丁堡硬分叉。
  在一些以太坊投資者社群,直到今天完成了升級,很多人才反應過來,“升級悄悄地完成了?這存在感也太弱了吧。”
當然,這也由於分叉升級更多是偏向於開發者,普通使用者的感受並不明顯,所以存在感不強,但我們還是要來聊一聊什麼是區塊鏈分叉。
  分叉有點類似於“分手”,原本大家在同一條區塊鏈裡面執行,後來由於意見不合一拍兩散各奔東西,你走你的陽光道,我走我的獨木橋,各不相干。
  在中心化的系統中升級軟體十分簡單,公司確定一個可行方案實施升級就好了,即使有意見分歧最終也是由領導拍板決策。對於使用者來說就是在應用商店裡點個升級就完成了。但在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系統中想要“升級”就並不是那麼容易了,甚至可能一言不合造成區塊鏈分叉。
  簡單地說,分叉是指在區塊鏈進行“升級”時,區塊鏈社羣成員間發生了意見分歧,從而導致區塊鏈分叉,原有區塊鏈被一分為二,根據分叉後的區塊鏈是否相容舊區塊鏈,分叉又分為“軟分叉”和“硬分叉”。
  因為沒有中心化機構,比特幣等數字資產每次程式碼升級都需要獲得比特幣社羣的一致認同,如果比特幣社羣無法達成一致,區塊鏈很可能形成分叉。
歷史上又有哪些區塊鏈分叉事件呢,簡單和大家介紹一下:
  2016年6月,以太坊專案TheDAO被駭客攻擊,損失了價值超過6000萬美金的ETH,隨後以太坊團隊透過回滾的方式“追回”了被駭客盜取的資產,但一部分社羣成員認為此舉有違區塊鏈不可回滾、不可竄改的基本精神仍然堅持要維護舊鏈,自此分裂出以太坊ETH和以太經典ETC兩個獨立的區塊鏈專案,對應不同的共識理念。
  2017年8月,為解決比特幣交易擁堵、手續費奇高等問題,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bitcoincore提出“隔離見證 + 閃電網路”的擴容方案,但另一派則認為應該直接在鏈上擴容,支援大區塊(將區塊大小提升至8M)。由於擴容方案理念不一致,於是在UTC時間2017年8月1號,位於比特幣區塊高度478558,比特幣網路發生了"分叉",比特幣區塊鏈分裂為BTC以及比特幣現金BCH兩條鏈。
  比特幣持幣者在分叉後除了原有的數字貨幣BTC外,還可以獲得1:1數量對應的分叉幣BCH。
那區塊鏈分叉又有什麼影響呢?
  分叉對於區塊鏈自身進化來說不失為一種好的促進方式,可以透過分叉的形式給區塊鏈更多可行性方案探索與驗證的機會。
  分叉對原有投資者來說也是一個利好,除了原有的數字資產不變還可以分得相當數量的分叉幣,不論分叉幣後續成功與否,都基本上沒有風險。
  分叉過多或頻繁會導致社羣混亂,社羣成員間很難達成共識,同時也有違區塊鏈“不可篡改”的精神。
  瞭解什麼是區塊鏈分叉了麼?在下一期的影片中,我會繼續和大家聊一聊軟分叉和硬分叉是什麼。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