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狂”比特幣:有人稱是騙局 有人贊稱數字民主實驗

買賣虛擬貨幣

比特幣被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認識供圖/ic

由五個顯示卡組成的挖礦機供圖/cfp

火幣網製作的比特幣紀念幣(不能作為等價物使用)

原標題:比特幣的瘋狂與思想

暴漲過後有人認為它是騙局 也有人覺得它是數字民主的社會實驗

導讀:剛剛過去的11月,比特幣震驚了世界,在利好訊息的帶動下,中國炒家大量入市,比特幣價格成倍暴漲,不斷突破參與者的心理預期,最高時曾一度達到8000元人民幣。與此同時,其影響力也迅速突破小圈子,真正波及主流大眾,很多人都知道了比特幣這個“瘋狂的投機利器”。

12月5日,中國央行、工信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下發《關於防範比特幣風險的通知》,比特幣價格開始下跌到人民幣4000元,之後逐漸回升,近幾天價格穩定在5000元左右。

暴漲的瘋狂過後,許多聽說甚至買入了比特幣的人發現,他們其實還不知道比特幣究竟是什麼。

不同的人對比特幣有不同的認識,有的人覺得它是一場騙局,有的人認為它是數字黃金,有的人覺得它是一種思想、一場數字民主的社會實驗。

瘋狂的比特幣

“有人拿著現金,找到他們要買比特幣”

在一家it公司工作的於磊(化名)幸運地趕上了11月18日開始的暴漲行情,從而成為了一名比特幣炒家。

“以前只是聽說過比特幣,並不瞭解,18日那天上午,同事聊天時跟我說,他的一個朋友炒比特幣賺了700萬,還是美元。我就很好奇,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趁午休時間,於磊在網上找了些介紹比特幣的文章看了,下午就在比特幣交易網站上買入了比特幣,當時的價格是一個比特幣3700元。

“睡了一覺,第二天早上開啟電腦一看,漲到了5600元,趕緊拋掉。”

於磊早年也曾是股民,他覺得,比特幣交易雖有風險,但比股市靠譜,起碼比較透明,“我會繼續做下去,長期還是看好的,短期的話,漲到7000多元還是過高了,中國炒家太快地拉高了價格。”

11月18日,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與政府事務委員會召開了主題為“虛擬貨幣的風險與威脅”的聽證會。

在此之前,比特幣的行情已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去年的這個時候,一個比特幣的價格僅有10美元左右,今年年初到4月,比特幣價格從13美元飆升到250美元,又迅速跌回到70美元以下。

直到今年7月,比特幣的價格開始攀升,中國炒家不斷增多,越來越多的媒體也開始關注,甚至連央視都報道了“小眾”的比特幣。

到了10月,價格突破200美元,此時,也是比特幣的市場信心出現動搖的時候。

“比特幣價格上漲,給人造成的心理壓力更大。”一位炒家回憶道,“都200美元了,還會再漲嗎,萬一炒得太熱,被政府層面宣佈為非法了怎麼辦?所以我就丟擲了。”

於是,美國參議院的聽證會成為比特幣圈內人士、愛好者以及炒家們都萬分關注的一件大事,國內甚至有些大玩家為此特別僱了專業翻譯,在中國時間凌晨4點收看實時轉播。

與聽證會前市場的悲觀預期不同,多名出席聽證會的美國政府官員傳遞出一個資訊,即比特幣不是非法貨幣,能夠給金融系統帶來好處,儘管其也存在被錯誤使用的案例。

比如,美聯儲主席伯南克雖沒有出席聽證會,但他在致參議院的信中,援引美聯儲前副主席艾倫·布林德在1995年時的表態稱,美聯儲一直認為,在虛擬貨幣帶來洗錢和其他風險之時,也可能帶來長期益處,特別是如果這種創新催生出一個更快、更安全、更高效的支付系統。伯南克稱,美聯儲還不準備監管比特幣,並表明了“謹慎祝福”的態度。

聽證會結束,躊躇壓抑的市場力量得到釋放,比特幣應聲暴漲,部分交易平臺網站甚至因為短時間交易量過大而癱瘓,許多人此前不知比特幣為何物,目睹火爆場面,也毅然入場。

比特幣交易平臺火幣網的員工就曾遇到過這樣的事情:有人拿著現金,找到他們要買比特幣,大家都驚訝了,現場幫他註冊交易。

火幣網聯合創始人杜均稱,“暴漲之後,參與者的構成有了明顯變化,以前比較簡單,主要圍繞網際網路it圈,現在大量圈外人士加入,其中也有一些手握大筆資金的客戶。”

“但絕不是‘中國大媽’大舉進軍比特幣。” 杜均笑著說,“以我們網站為例,總交易額大於1000萬元人民幣的大客戶數量佔全部使用者的15%,而大客戶裡的女性比例大概是40%,對交易的影響沒那麼大。”

“大媽還沒來”,目前這是比特幣圈內人士的一個共識,“畢竟比特幣這個東西,不像房產、黃金,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

比特幣的誕生

“2010年末,創始人中本聰完全在網路消失”

“大媽們”能夠弄懂比特幣嗎?

位元基金首席技術顧問潘志彪認為,“大媽們”沒有必要弄懂,將來只要會用就可以了,就像現在大家刷卡買東西,能買到東西就行,有多少人又能瞭解刷卡背後複雜的銀行結算機制呢。

不過,多瞭解一點比特幣知識並沒有什麼不好,事實上,作為一種面向未來的數字貨幣,很多人,包括投機客,都對比特幣究竟是什麼這個問題抱有濃厚的興趣。

12月3日,潘志彪給眾多充滿好奇心的人們講解了一個晚上的比特幣技術知識,告訴大家,為什麼比特幣是靠譜的。聽眾中有人已經持有比特幣,有人想技術掃盲,也有人在7000多元的價位買入了比特幣被套牢,希望能多瞭解一些知識,以便搞清楚自己是進了金礦還是踏入了一個數字騙局。

對普通人來說,拋開復雜的技術細節,理解比特幣的執行理念並不難,而比特幣設計者的初衷,也是創造一種結構簡單,同時執行安全可靠的貨幣系統,因為,現實中的金融危機已經讓人們為世界現行貨幣體系弊端擔心,比如,貨幣增發導致的通貨膨脹、各種複雜金融產品背後不可持續的崩潰風險等等。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弗裡德曼曾設想,用計算機技術來建立比國家信用更可靠的貨幣體系,但在技術實現上存在很大的難題。上個世紀80年代,一群天才程式設計師在密碼學郵件組不斷探討這一難題,陸續取得了一些思路和成功,在這些成果的基礎之上,2008年,一個叫中本聰的人發表了《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現金支付系統》一文。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網路誕生,一直髮展至今。

和目前的貨幣系統不同,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貨幣,也就是說,它沒有中央銀行來發行貨幣,也不需要其他銀行或金融機構來協助完成支付交易,而比特幣網路裡,這一切是透過網路中的各個使用者自己完成的。

有趣的是,2010年末,創始人中本聰完全在網路消失,令比特幣系統真正去中心化,此後比特幣系統自行運轉,平日由一個志願者團隊負責維護。

一個公開的賬本

“賬本是公開的,誰都可以成為銀行”

比特幣系統有很多專有名詞,對於普通公眾來說,需要更簡單形象的解釋。

想象一下,比特幣電子錢包就相當於你口袋裡的錢包,電子錢包裡的比特幣地址(一串數字)就相當於錢包裡的銀行卡,那麼比特幣呢,就相當於銀行卡賬戶上的數字金額。

現實生活中,刷卡消費就是透過銀行進行交易支付結算,相當於在賬本中修改你的賬戶,而在比特幣系統裡,賬本是公開的,誰都可以成為銀行。

簡單地說,所謂的比特幣網路系統,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和加密技術建立的一個在網路中公開透明,同時又難以出現錯誤和弄虛作假的賬本,所有的交易都透過在這個賬本上記賬來完成。而這個賬本,不由某一個人或機構控制,而是每一個使用者都可以擁有整個賬本,並且能夠競爭成為新賬單的稽覈者,以及新賬本的裝訂者,而且,一旦你擊敗其他競爭者,把收集到的新賬單稽覈並裝訂成一個新賬本、加入到公開的大賬本上,就能夠得到系統的獎勵。

這種獎勵也是比特幣發行的方式,系統自動調節難度,使得每裝訂一個賬本都需要大約10分鐘時間,10分鐘裡唯一的成功者可以獲得系統提供的50個比特幣,獎勵每四年減半,因此,目前裝訂成功一個新賬本,獎勵是25個比特幣。系統設定總共產生2100萬個比特幣,到2014年全部發放完畢。

這種設計使得整個貨幣系統可以自動運轉起來,如果你要支付給別人比特幣,只要透過電腦或手機上的電子錢包程式,將這筆交易的賬單提交到網路系統上,說明要支付給另一個比特幣地址多少比特幣,然後,網路上隨時都會有人來收集賬單、然後對照大賬本進行稽覈,一旦稽覈成功、賬單被裝訂成冊,便不可更改,交易即生效。

裝訂新賬本除了可以獲得系統獎勵之外,驗證他人賬單也有手續費收入,因此,雖然系統發放比特幣的數量在遞減並最終結束,但裝訂新賬本的動力仍在,而且,未來如果比特幣成為被廣泛使用的數字貨幣,手續費收入也將十分誘人,這保證了整個貨幣系統可以一直運轉下去。

需要指出的是,裝訂賬本並不容易,它不但是收集、驗證賬單的過程,也是反覆解密的過程,需要計算機付出極大的計算能力,解密運算速度越快,就越有勝出的可能。另外,使用者們不斷提升的計算能力也使得比特幣系統更加安全,因為攻擊者沒有一個銀行金庫可以去搶,要操控比特幣,需要使自己的計算能力至少要達到整個比特幣網路的51%,目前比特幣網路全部計算能力相當於全球排名前500的超級計算機運算能力之和的數倍,可見,奪取比特幣控制權的難度之大。

這套系統原則簡單,但細節十分複雜,在各個環節都不乏獨到的設計,各種加密演算法的應用也很出類拔萃,早期的比特幣粉絲,很多是被其系統開放、民主、平等的思想原則、縝密的邏輯設計,以及精彩的加密演算法所吸引,從而成為了比特幣持有者。

在比特幣業內,常用黃金來類比比特幣,將反覆運算、裝訂新賬本獲得比特幣獎勵的行為稱為“挖礦”,早期參與者多將“挖礦”當作一種遊戲,獲得的比特幣很多卻無從使用,甚至出現過有人用1萬個比特幣換了一個比薩的事情,也有人將存著成千上萬枚比特幣的硬碟遺失。

目前,系統一共發放了約1200萬個比特幣,以每個5000元人民幣計算,總價約600多億元人民幣。

當然,在徹底成為被廣泛認可和使用的數字貨幣之前,比特幣系統都只是一個實驗,存在著失敗的可能,比如,未來出現一種更加先進、高效、安全的數字貨幣,將比特幣淘汰出局。

暴漲改變業內生態

“到明年這個時候,也許只剩下一兩家交易平臺存在”

價格的不斷上漲,改變了比特幣業內生態。

“挖礦”作為比特幣系統的核心推動力,在行情推動下又紅火起來,專門研發用來“挖礦”的電腦裝置稱為“礦機”,目前,“礦機”行業的瘋狂絲毫不亞於比特幣交易,“礦機”製造廠家數量有限,晶片供應不足,太多的人交了錢排著隊等著“礦機”,盼著早一天開工賺錢。

“位元花園”創始人之一的aiwill(網路id)認為,如今比特幣的行情爆發,對“挖礦”來說,帶來的是更殘酷的競爭和更巨大的波動。“比如價格一個波動,多數沒有優勢的團隊就連電費都支付不起了。” aiwill的公司本身也“挖礦”和銷售“礦機”,他透露:“在目前情況下,我持有的比特幣,也會兌換一部分,換成法幣,對沖避險。”

更大的風險還來自於行業的監管空缺,據業內人士介紹,有個別礦機制造商銷售“礦機期貨”,甚至進賬高達20億,而“礦機”根本還沒影兒,有購買者找來,就以人民幣退款,可當初收的是比特幣,購買者等於損失了數倍的差價。

對於“挖礦”熱的前景,aiwill坦言:“絕大多數團隊的預期都不會實現,各種未知太多了。”

“礦機”銷售商曹先生對新客戶也會明確提示風險:“一些人盲目進入,一夜暴富的心態明顯,通常我會一盆冷水澆下去,讓對方考慮好了再投資。”

比特幣交易平臺也在高速成長之後面臨新的挑戰。

“比特幣中國”目前已經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而7月才成立的火幣網也迅速吸引了大量使用者,但迅速發展的同時問題也不斷出現。

杜均說:“我們現在十分關心政策上的變化,比如第三方支付公司同比特幣交易平臺的合作關係問題。如果監管部門禁止第三方支付公司同我們合作,那對我們來說就是很大的難題,意味著使用者的資金轉賬都要由我們自己來處理,工作量會劇增。”

相比政策上的風險,另一個風險來自網路上的駭客攻擊,目前幾乎所有的交易平臺都曾經或正在經受駭客的攻擊,網站打不開的情況時有發生,足以讓使用者心驚肉跳,擔心交易平臺跑路。

10月26日,gbl交易平臺的管理團隊集體消失,網站無法登入,網站內的資金有400多萬元人民幣和8000多個比特幣,合計案值超過5000萬元。

該交易平臺伺服器位於美國,自稱總部在香港,有大財團作為財力支撐,交易量曾在國內排名第四。從10月18日開始,該網站就開始大量轉移平臺中會員充值的比特幣,為捲款潛逃作準備。目前該起詐騙案成功告破,網站主要負責人先後落網。

有不完全統計顯示,過去3年時間裡,全世界成立了超過40家比特幣交易平臺,目前已有18家關閉,其中,13家關閉前未做任何預告,其餘5家受到駭客攻擊而被迫關閉,18家中只有6家為使用者提供了補償。

杜均認為,熱鬧過後,內地明年將迎來交易平臺的洗牌,“到明年這個時候,也許只剩下一兩家交易平臺存在”。

思想勝過漲跌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從技術層面上徹底、純粹地保證了‘私人財產不可侵犯’”

“現在我還能不能買比特幣,會漲會跌?”如今新接觸比特幣的人幾乎都會問這個問題。

12月4日,國內著名比特幣玩家李笑來在清華大學介紹比特幣。

“我可不是來叫你們入市的。” 這位曾經的新東方託福名師、傳說中國內擁有比特幣最多的人,以充滿感染力的語調糾正著聽眾的“比特幣觀”。

在一篇文章中,他曾闡述了自己對比特幣的“信仰”:“比特幣最大的意義在於,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從技術層面上徹底、純粹地保證了‘私人財產不可侵犯’。我想我之所以能堅持到現在,是因為我並沒有把比特幣當作錢,而是把它當作一個美麗的主意,一個偉大的社會實驗,可以每天做思考,做驗證,其樂無窮。”

如果沒有這麼巨集大的理想主義情懷,又該如何看待比特幣?


金洋洋創立了國內第一個比特幣自媒體,每日更新比特幣新聞,並不斷推出業內訪談,她說:“我也持有比特幣,但不做短線交易,我把比特幣看作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專案,而持有比特幣像是一種風險投資。現在很多人的心態是賺一筆就走,到處都有人在談比特幣,話題都是多少錢買、多少錢賣、做了幾個波段……也許是目前投資渠道太少,突然有一些人買賣比特幣一夜暴富,大家就都來了。”

於磊覺得,即便是投機,對比特幣的發展也有益處,畢竟更多的人接觸了比特幣,進而也會去逐漸瞭解比特幣的理念,如果未來比特幣真的成功了,過去瘋狂的一個月也能算是起到了推廣普及的作用,即使未來比特幣失敗了,它也為更先進的數字貨幣交易系統提供了一個創新的思想基礎。

對於公眾無論如何都很關心的比特幣漲跌問題,杜均說:“客戶來諮詢,我們不會對他們說比特幣會漲還是會跌,一般都是介紹知識和強調風險,網站各個環節也有風險提示。”

文並攝/本報記者 李然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