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即人性:暴富 or 血虧,模式幣深度剖析

買賣虛擬貨幣

本文跳出傳統中對傳銷的定義,從歷史出發,解讀傳銷中最常見的兩個策略——接盤和龐氏。讓大家對“模式幣”有一個更透徹的理解。

作者:汪潤宇,就職於X-Order,目前正專注於研究泡沫經濟和傳銷產業。

有人認為所有的數字貨幣都是傳銷騙局;有人認為除了比特幣都是傳銷幣;有人認為A股連傳銷幣都不如……

今年花樣頻出的“模式幣”,又進一步讓大眾以為幣圈就是一場傳銷盛宴。

但是,一刀切的論斷總是片面的。

本文希望跳出傳統中對傳銷的定義,從歷史出發,解讀傳銷中最常見的兩個策略——接盤和龐氏。讓大家對“模式幣”有一個更透徹的理解,以免被深套。

一、接盤策略:中間商的漲價博弈

傳統經濟理論中,一般是假設商品的定價是買賣雙方說了算。在這個假設中,廠商互相競爭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客戶精挑細選滿足了自己的需求。

現實中商品的交易並不是這麼簡單。商品在送到客戶手上前,需要經過大量的中介、經銷商轉手。這也使得廠商的商品除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外,還需要滿足中間商的“交易需求”,也就是賣給下一輪中間商的需求。

而中間商的上下游仍是中間商。為了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加上總歸有下一輪的中間商來接盤,中間商會更傾向於把價格抬高。在這種“接盤”交易下,中間商交易難度越大,交易需求越不容易被滿足,價格就越容易被扭曲和被操縱。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這種接盤策略更多出現在實體經濟,尤其是消費品領域中。美國作為傳銷發源地,還將其區分為多層級分銷(MLM: Multilevel Marketing)和金字塔結構(Pyramid Schemes)。後者其實是前者的極端化表現,更容易形成騙局。

這種策略穩定性如何呢?我們來看看下面兩個案例。

“堅不可摧”的康寶萊?

接盤策略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康寶萊。

2012年,阿克曼公開做空康寶萊。他指出:康寶萊的產品大多數是透過接盤模式高價賣給了經銷商。而經銷商僅靠賣產品很難盈利,需要拉更多的客戶入夥交錢成為會員或次級經銷商才能賺到錢。這種惡性迴圈之下,該公司將會因增長下降和欺詐,而被投資人拋棄,走向破產的終局。

Bill Ackman,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2012

但康寶萊在接受多方調查後,業務並沒有收到太大影響。這充分展現了接盤模式下,康寶萊有多麼強大的生命力。

其實,無論阿克曼的論證多麼詳盡,如果以下兩個關鍵點無法被推翻,那麼康寶萊這座大廈就無法被摧毀。

第一,康寶萊透過接盤模式快速擴張,真正因出售商品分給經銷商的“抽水”並不多。產品高定價帶來的收益絕大部分都歸公司所有。經銷商只能拿到少量的銷售費用和人頭費。

在盤圈中,這種做法的關鍵在於控制“撥比”,即專案方從收入中撥出用於市場推廣獎勵的份額佔總收入的比例。成功的消費品公司都會嚴格控制這個比例,防止被渠道商要挾。因此傳銷並沒有吸血,而是源源不斷的在給公司供血。

第二,大約30%的經銷商會因庫存積壓、虧損而破產,但這部分人的悲劇卻影響不了公司業績的增長和道德風險。這一方面是由於公司拓展海外業務帶來的增長。

另一方面,最後接盤的經銷商絕大多數為沒有商業能力、非法移民、想一夜暴富的群體。當業務開展不下去,破產的經銷商要麼認栽走人,承認了自己商業能力的確不行;要麼設法維權,但因非法移民身份而缺少維權渠道。

這樣看來,實業中的接盤模式是否堅不可摧?也不盡然。下一個案例會告訴我們,只有廠商被暴力關停或者行業遭受致命打擊,專案才會無法繼續運營。

遭遇黑天鵝的酒鬼酒

2012年白酒塑化劑事件,就曾導致了整個白酒行業的持續蕭條。

國內白酒產業自2009年後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通道。酒鬼酒是其中的典型。2011年開始,酒鬼酒的業績一直以100%的速度上漲。雖然其並非傳銷專案,但其市場模式同接盤策略有些類似。

它的模式實際上是透過不斷向市場傳出供不應求,價格上漲的預期,吸引經銷商持續買入白酒。由於收入的增加,經銷商同時又反過來大量買進白酒的股票。甚至股票的投資人也在買酒,使得白酒價格和銷量兩開花,股價自然節節攀升。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到2012年年底,黑天鵝出現了。質監部門檢測出酒鬼酒中塑化劑超標。之後在產業、資本、輿論、監管的四重壓力下,整個白酒行業幾乎被連根拔起,經銷商間的擊鼓傳花遊戲戛然而止。以激進著稱的酒鬼酒們也迎來厄運。雖未如三鹿般直接關門,但也遭受了收入腰斬,業績持續虧損的煎熬。

等到2016年行業復甦時,經銷商們又開始了表演。以茅臺酒為例,目前公司公告的出廠價位969元,但零售價已經接近2000元,經銷商在其中賺取了近一倍的收益。這也不外乎前茅臺董事長被“雙開”的公告中有一條為:“大肆為不法經銷商違規從事茅臺酒經營提供便利,嚴重破壞茅臺酒營銷環境”。

接盤策略同貿易一起誕生。它起源於交易需求帶來的大量中介和經銷商,興盛於消費品行業並在美國這個傳銷大國發揚光大,只會終結於外部暴力機關的強制措施。這類廠商們的主要風險在於,當行業進入蕭條時,廠商一旦失去銷路,就只能破產退出。過去的古董交易、期貨炒作,現在的線上郵幣卡、球鞋交易,原理皆是如此。

而這和下面要討論的龐氏策略,截然不同。

二、龐氏策略:按期兌付高額利息

 “龐氏騙局”是二十世紀初,一位名叫查爾斯·龐茲的義大利人在美國開展高收益理財專案。它實際上只是一個借新還舊、拆東牆補西牆的資金遊戲。

龐氏騙局始祖——查爾斯·龐茲

龐氏策略下,買賣雙方交易的債務和債權,並不是商品。因此它的關鍵在於承諾收益,而非價格。賣方不需要操縱價格,甚至不需要做好資產的管理,只要按時付息,獲得好評,做大規模,防止擠兌即可。

因此,實際交易中,龐氏策略的核心需求變成了“按期兌付”。做好這一點,就能讓越來越多的客戶對專案產生信任,投入本金。

但實際上,“按期兌付”會受到兌付物真實價值變化所影響。為了降低兌付壓力,專案方在最終兌付時,更傾向於用各種手段比如貨幣貶值、債轉股等。

由於其天然的資本屬性,旁氏策略絕大多數出現在金融市場。

利息

龐氏騙局吸引人的關鍵點是“高收益”,也就是“高利息”。

利息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公元前2400年蘇美爾的一件文物,上面銘文記載了:“烏瑪的領袖應當將南舍和寧格蘇的1古魯大麥作為借貸,這會產生利息,總計864萬古魯。”

這件事情的背景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有兩座古城——拉各什和烏瑪,兩者批次敵對。烏瑪奪取了拉各什的一塊土地並佔領了兩代人的時間,當拉各什擊敗對手奪回這個土地後,要求烏瑪以“租金”加利息的方式賠償。賠償金額為1單位的大麥以33%的利率複利56年。當然,如此天文數字的賠償對方當然無法償還,因此實質上這個債務成為了拉各什對烏瑪的奴役。

可見古人不僅使用了利率,還學會計算了複利,理解了指數增長的道理。

利息比理財出現的早,金融史學家認為過去鄰里之間透過帶有利息的借貸行為,促進了社羣以此來應對危機。債務可以讓借方使用未來的錢滿足當下的需求,平滑了消費的落差和週期。

理財

理財與固定利息回報相關聯可以追溯到債券和年金的發明。歷史上債權人和債務人因為共同的利益而募資做事,並以利息回報,如國家戰爭、地方修建水利、養老等。在早期,只有真實存在的需求,人們才會用資金支援。

但隨著社會財富的增加,理財行為擴充套件到平民時,無論是出資人還是募資者,性質都發生了改變。由於募資到的錢,遠比專案經營賺的錢要快的多,且容易的多。

為了追求更多的收益,高風險產品最後被賣給了無法承受高風險的投資者。而募資者拿到錢後,為吸引更多人來投資,往往會大肆宣傳,比如豪華裝修、買下地標等。

e租寶被查後,公司總部鈺誠集團大廈拆牌

龐氏策略下其崩潰取決於金融便利程度和是否寬鬆的巨集觀環境。金融便利度及資金寬鬆程度越高,反而越難以出問題。

因為隨著資金規模增大,在高度金融化的環境下總能找到優質的投資標的,總能做好一次成功的投資,而優質的資產在寬鬆環境下很容易升值,並且也能輕易利用抵押、再融資等工具來延緩壓力。在金融便利程度低的地方,很容易出現資產荒,金融工具缺失,因而造成資金空轉,龐氏結束的程序被加快。

總的來說,龐氏策略起源於利息與借貸,興盛於普羅大眾參與高收益理財,只會終結於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這類機構實際上並不擔心金融危機,甚至希望透過金融危機卸下負擔,如果能苟延殘喘渡過難關,還可以買入更便宜的優質資產。

接盤 VS 龐氏

接盤策略需要廠商、經銷商不斷為其產品創造新概念,在滿足人們基本需求外,還能進一步滿足人們的額外需求如收入增加,身份認同等。利益的深度繫結使其能夠承受經濟週期的波動,熬過行業寒冬。

而龐氏策略在信用貨幣體系下讓有實力貸款的機構獲得了大量的資金,並且給了上市公司資本運作的空間和工具,促進了市場的繁榮和經濟的運轉。

兩者本來是人類在商業社會發展歷程的重大發明,但工具被不合理運用,甚至兩者惡意的結合在一起,就會帶來註定以悲劇收場的騙局。

三、模式幣:接盤+龐氏

幣圈的模式幣則更好的利用了這兩個策略。一個典型的模式幣專案操作步驟如下:

準備階段:選定標的,確認規則

1. 模式幣團隊高度控盤某個已經上了交易所的幣ABC;

2. 投資人以固定週期回報的方式透過錢包App或者遊戲App進行理財;

3. 投資人支付USDT、ETH等主流幣來參與理財;

4. 理財模式為固定週期兌付,如宣佈100天回本,則每天分紅給投資人價值1%本金法幣的ABC幣,且持續一年;

5. 投資人獲得以當天最高價計價的團隊操盤的幣ABC作為利息。

運營階段:推廣、拉盤

6. 專案方透過持續拉盤,讓每天分紅出去的幣的數量變少;

7. 投資人為了縮短回本週期,持幣不賣,變向減少拋壓;

8. 幣價上漲也吸引了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和交易者,提供了流動性;

9. 理財投資人也會進行推廣、拉人頭,保證團隊資金充裕;

收官階段:專案結束

10. 收入下降,推廣不利時,團隊會開發各種工具或遊戲,引導投資者消耗ABC贏得未來更多ABC,鼓勵鎖倉並減少拋壓;

11. 熊市到來,所有幣價泥沙俱下,專案方宣佈結束,投資者也無暇顧及。

團隊透過龐氏策略拿到了大量的啟動資金,並且因為代理的推廣,使其在“做事”的前中期會持續獲得真金白銀的支援。

再加上接盤策略,把一切目標鎖定在了幣價上漲上,幣價越漲,團隊分紅出去的幣越少。而且理財投資人因拿到的幣數量減少,加上幣價上漲,就更傾向於持幣待漲。

只要團隊能夠持續控盤,不被代理商綁架,就能把幣價持續上漲這件事做到極致。

四、能投資模式幣嗎?

不參與。

儘管其傳銷屬性極強,但模式幣始終有市場,和專門的目標團體。

這是因為模式幣的團隊會把一切“做事”的目標赤裸裸的集中在快速、持續提升幣價上。不會用“價值投資”、“時間會證明”、“市值被低估”等概念來安慰二級市場的投資人,從而減少了大量運營的壓力。團隊資金使用效率較高,不會去花錢開發不相關的程式,出席線下活動等等。

因此,很多參與者會抱有僥倖心理,認為只要比專案方跑的更快,就能夠獲取幣價上漲的收益。

但現實是,超過99%的模式幣專案都是失敗的。透過觀察那些僥倖“出名”的專案,它們至少有以下特點:

1、 幣上線了二線以上的交易所;

2、 錢包地址公開透明;

3、 專案撥比嚴格控制,經銷商無法薅羊毛;

就算有這些特質,90%以上的人參與這些專案都是以虧損收場。模式幣在執行的過程中,還有很多不可控風險,如團隊拿到鉅額資金後可能直接跑路;推廣過程出現意外進展不順;智慧合約出現bug;交易所作惡印了大量假幣等等。

本文回顧了傳銷中接盤和龐氏兩大策略的起源和原理,並對模式幣的主要策略進行了解析。我們希望給大家一些參考,降低不必要的資產風險。

即使僥倖成功,你的收益都是建立在大部分人的虧損和痛苦之上,還會面臨巨大的法律風險。

-END-

宣告:本文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區塊鏈研習社立場,亦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