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刊文直指比特幣為龐氏騙局

買賣虛擬貨幣

11月27日,由人民日報社主管的《證券時報》在頭版刊文稱,比特幣的暴跌暴露了虛擬貨幣炒作的本質就是一個龐氏騙局。

最近,比特幣等加密貨幣連續發生跳水行情。比特幣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內連創新低,最高跌幅超過50%,而距離去年的最高點則最大跌幅已經在80%以上。受此影響,圈內也接連曝出比特幣礦場關閉,論斤出售礦機的訊息。圈外人則指出,比特幣就是一個騙局,最終將會消失。

今日,《證券時報》則在頭版刊文直指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就是一個龐氏騙局。文章稱,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甚至連泡沫都算不上,因為它們只不過是“一串毫無實際意義的數字程式碼,不會產生任何實質價值”,買賣比特幣只不過是希望找到下一個高位接盤的人,是一個“財富轉移的龐氏騙局而已”。

文章還指出,只有不斷有人接棒,買賣虛擬貨幣才能繼續下去,而一旦投資者信心崩塌,不再入場,遊戲將難以為繼,“一切虛擬貨幣都會迴歸其原本價值:零”。

同時,文章也指出,比特幣等虛擬貨幣之所以吸引人還是因為其底層的區塊鏈技術,但是區塊鏈並沒有想象的那麼完美,也不是萬能的,即使應用在金融領域也存在著相當大的缺陷。

相比《證券時報》的犀利言辭,11月26日,新華網轉載《經濟參考報》的文章則相對溫和得多。文章對最近比特幣暴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分析認為,“當前大量區塊鏈專案存在嚴重泡沫,在區塊鏈基礎設施不健全的情況下,從業者不斷拉高市場預期至不切實際的高度,最終遭遇現實打擊,致使市場信心不斷喪失”。

此外,分析還稱,“由於比特幣市場是資金市場,體量相對較小,隨著大額持幣使用者的砸盤,也容易造成幣價大幅波動”。

同時,文章也梳理了當前各個國家政府對虛擬貨幣市場的管理政策,並重申我國央行關於比特幣的規定稱,“比特幣不是由貨幣當局發行,不具有法償性與強制性等貨幣屬性,並不是真正意義的貨幣。從性質上看,比特幣是一種特定的虛擬商品,不具有與貨幣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應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