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白滔:為什麼經濟學家的預測往往不精確?

買賣虛擬貨幣

2010年11月15日,數十位知名經濟學家,業內人士和媒體從業者給時任美聯儲主席Ben Bernanke發了一封公開信。內容很短,全文如下:

https://www.hoover.org/research/open-letter-ben-bernanke

We believe the Federal Reserve’s large-scale asset purchase plan(so-called “quantitative easing”) should be reconsidered and discontinued. We do not believe such a plan is necessary oradvisable under current circumstances.The planned asset purchases risk currency debasement and inflation, andwe do not think they will achieve the Fed’s objective of promoting employment.

We subscribe to your statement in the Washington Post on November 4that “the Federal Reserve cannot solve all the economy’s problems on itsown.” In this case, we thinkimprovements in tax, spending and regulatory policies must take precedence in anational growth program, not further monetary stimulus.

We disagree with the view that inflation needs to be pushed higher,and worry that another round of asset purchases, with interest rates still nearzero over a year into the recovery, will distort financial markets and greatlycomplicate future Fed efforts to normalize monetary policy.

The Fed’s purchase program has also met broad opposition from othercentral banks and we share their concerns that quantitative easing by the Fedis neither warranted nor helpful in addressing either U.S. or global economicproblems.

這封公開信的核心觀點非常明確:

1.伯南克主席,你趕緊懸崖勒馬,停了量化寬鬆政策罷!

2.這東西會帶來貨幣貶值和通貨膨脹,對就業也沒有幫助。

3.這東西會擾亂金融市場,讓貨幣政策無法回到“常態。”

伯南克的反應我們都知道了,他並沒有理會這封公開信,就在2010年11月宣佈了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E2),在2012年9月份又推出了QE3。

距離這封公開信過去了十年了,伯南克及其後的美聯儲主席非但沒有懸崖勒馬,反而變本加厲,那麼十年前的這些經濟學家的警告應驗了嗎?

答案很明確:這些經濟學家錯了。

這封公開信裡主要的可驗證的預測是量化寬鬆會帶來美元貶值和通貨膨脹。從下面兩張圖裡可以看出,衡量通貨膨脹的CPI指標,過去十年一直控制在3%以下,總體屬於正常甚至偏低的水平;而衡量美元是否貶值的指標美元指數,在過去十年裡反倒漲了不少。

當然,有人會講這些經濟學家的預測並沒有錯,只是時機未到,未來才會實現,但是這樣的預測就完全沒有意義了。

首先,目前距離經濟學家發出警告已經過去了十年,全球巨集觀經濟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如果現在發生通貨膨脹和美元貶值,又有多少可能是十年前的量化寬鬆造成的呢?

其次,一個高質量的預測或者警告應該有明確的時間條件限制和明確的量化判斷標準。這封公開信裡的警告是典型的大而無當的劣質預測:要麼是正確的廢話,要麼不夠精確。好的預測應該是可以證偽的,比如這樣的:未來三個月中,美國道瓊斯指數會創下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的新低。這個預測裡,時間限制很明確,多少點位以下是正確的也很明確,對錯很容易判斷。

為什麼經濟學家的預測往往是不精確的呢?原因也很簡單,越是符合高標準的可證偽的預測,越容易被打臉。一個經常被打臉的評論家,飯碗就不夠安全。然而對任何人來講,要獲得可靠的知識,就應該及時得到負面的反饋,透過“預測——反饋——改進——再預測”,形成正向迴圈才會進步,其中的基礎是預測的精準性。就像我們學習騎腳踏車的時候,每摔倒一次,就是及時得到了負面反饋,這樣才會進步。而經濟學家往往明顯已經摔倒了,卻也不願意承認,這或許是這個學科進步很慢的原因之一吧。

經濟學的危機

這些經濟學家預測錯誤的事實說明了什麼?我認為這說明了我們目前關於經濟的知識很多是不可靠的。如果我們尊重現實的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經濟學本身出了大問題。

其實當年這種預測是主流,從邏輯上講也能自洽:一個經濟體如果在短期內大量增發貨幣,而商品的供應沒有增加,那麼商品的價格就會上升,這個經濟體的貨幣在全球的價格(匯率)也會降低。

理論上,這個判斷沒有問題,但是現實卻和這種描述相差十萬八千里,要複雜得多。美國的傳奇棒球手Yogi Berra有句名言,用在這裡剛合適:In theory there is nodifference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 in practice there is.

我們再上升一步從人類的知識體系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們探索所有的科學知識,目的都是幫助我們認識世界,從而改變世界,所以可靠的知識就應該持續產出可靠的預測,從這個角度看物理學特別靠譜,工程學特別靠譜,經濟學特別不靠譜。換句話說,不同學科的可靠性是有很大差別的,經濟學是一門重要學科,卻是可靠的知識最少的學科之一,很多經濟學內容更像是鍊金術。

那麼什麼是正確的經濟學?

簡短的答案是我們並不知道。

目前還有很多經濟現象還無法解釋,還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知識,理論落後於現實發展。雖然現在也有一些選項,試圖從不同的角度解讀和預測現實中的經濟現象,比如現代貨幣理論,但是這些理論也很沒有經過現實的充分驗證。

另一方面,面對大量的不利證據,多數傳統的經濟學家卻更願意抱殘守缺,不願意改變自己已然形成的理論。當然,對任何人來講,要否定自己已經形成的知識體系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所以知識要進步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正所謂Science advances one funeral at a time.

對於我們還不瞭解的事情,破除迷信,保持謙卑。各種各樣的故事幫我們理解現實,但是故事可能是有問題的,我們一定要帶著批判的眼光看待。

拋開了教科書的實踐

回到我們文章開頭提到美聯儲的例子。事實證明,美聯儲並沒有按照標準西方經濟學教科書的理論推出貨幣政策,而是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策略,推出務實的政策。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透過多輪量化寬鬆政策,讓美國經濟相對較快得到了恢復,並且創造了美國股市長達十年的牛市。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美聯儲進一步破除迷信,行動更加果斷,快速推出一系列組合拳。最少從目前看,似乎已經成功避免了大蕭條的危險。當然,美聯儲的政策或許給未來埋下了更大的隱患,但是這個未來有多遠,埋下了多大隱患,我們並不知道。從現在的實踐來看,我們可以這麼說:美聯儲是金融政策的世界領先者,他們已經做出了很多創新的嘗試,而且這些嘗試似乎幫助美國避免了幾次大的危機。反觀中國,在金融理論,金融認知上面,還和美聯儲差太多。在全球大放水的情況下,中國的財政和貨幣部門還很猶豫要不要推出更大規模的刺激政策——這或許是對的,但也很有可能是不對的。

結論

說了這麼多,有什麼有價值的結論呢?我想以下幾點是比較確定的:

1.別讓孩子大學本科選經濟學專業。一旦學過經濟學專業,形成了固化的思維,將來再要改變恐怕很難,但是事實已經證明這個學科裡的知識很多是錯誤的。

2.相對於經濟學家,業界人士或許更可靠,小心光動嘴皮子的人。做交易或者做企業的人,如果判斷錯誤,就需要承擔錯誤的後果,而很多言辭模糊的評論家經常發表些大而無當的理論,卻並不需要承擔後果。

3.心態開放,廣泛涉獵,以現實來驗證理論。著重觀察預測的準確率。說到底,要實事求是。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