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機構進場=比特幣暴漲?事情沒那麼簡單

買賣虛擬貨幣

關注 “幣圈邦德” 獲取專業區塊鏈資訊及服務!



“金融機構”和“加密貨幣投資”這兩個詞之間看起來似乎是矛盾的。金融機構打算採用旨在廢除其經濟主導地位的加密貨幣叛逆技術——這或多或少都有點諷刺的意味。

然而,過去幾個月的一系列行業動態表明,金融機構們正在為加密貨幣做好準備。

對此,有人擔憂,有人興奮,也有人困惑不已,而這一切都取決於我們想要從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中得到什麼——是希望完全獨立控制自己的資產,實現更高效和更具包容性的全球經濟,或者只是為了一夜暴富?

顯而易見的是,至少在一段時間內,華爾街與加密貨幣持有者之間將出現緊張的文化衝突。

雖然機構資金的湧入可能會在某些時候推高加密貨幣的價格,但這種衝突也預示著市場將出現更大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

兩週前,富達投資集團宣佈將推出數字資產交易服務。毫無疑問,這是加密貨幣行業的重大進展。世界第6大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了一個專門針對大型機構投資者交易需求的專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富達將提供機構級別的託管服務。

“做自己的銀行”——這是>比特幣社羣的一種哲學思想,而上述的第三方託管概念與加密貨幣“無需信任”的理想是矛盾的。

但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銀行、對沖基金、經紀公司、非金融企業想要參與加密貨幣經濟,考慮到法律、合規、保險和風險管理因素,他們很可能會避免直接持有此類資產,而選擇由外部託管人來承擔此風險。

現實情況是,無論是Coinbase這樣的託管錢包供應商,還是將客戶資產與其它資產混在一起的中心化加密貨幣交易所,越來越多的加密貨幣資產正在由第三方運營商託管。

一個關鍵的區別是,這類服務正在面向對沖基金和其它他專業投資公司。比如,富達等受嚴格監管的公司正在提供此類服務,道富銀行和北美信託銀行等託管銀行也在努力提供類似的服務。

與此同時,許多以加密貨幣公司起家的提供商也已經獲得了“受監管合格託管人”的身份,這使得那些對“合規性”比較敏感的機構投資者也能夠成為其潛在客戶。這其中就包括在今年9月獲得南達科他州金融部許可的BitGo公司,以及上週剛剛獲得紐約金融服務署許可的Coinbase託管公司。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母公司洲際交易所(ICE)也準備於12月份正式推出新的比特幣期貨交易服務平臺Bakkt。與去年年底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和芝加哥期權交易所推出的期貨合約相比,Bakkt的主要區別在於,它將用於實物交割,而不僅僅是基於現金的結算。反過來,這也需要託管和其他服務。


因去中心化應用程式附帶的token價格急劇下滑,1CO的狂熱迅速降溫,於是市場出現了面向機構的服務競爭。反過來說,這主要也是因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監管推遲,而SEC委員們認為大多數1CO都違反了證券登記規則。

現在,正在出現一個新的流行詞“STO”(證券型通證發行)。

在許多方面,這個概念遠沒有1CO那麼具有革命性。大多數1CO聲稱其銷售的是“效用通證”,其治理結構包括一種獨特的加密經濟模型,用於獎勵和激勵去中心化網路中的某些行為。相比之下,STO則是基於加密技術的更為傳統的資產,如債券或股票。

R3是由大型銀行創立的分散式賬本技術聯盟,它甚至將證券通證稱為“第三次區塊鏈革命”。

R3這個由華爾街公司建立的集團去年還在嘲笑1CO市場的荒謬炒作,現在竟然也開始使用“第三次區塊鏈革命”這種誇張的語言,說起來還是有點諷刺的。STO確實會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利用智慧合約幫助更有效地管理市值表等方面,因為它可以繞過承銷商,採用更直接的“發行人—投資者”模式。

然而,需要明確的是,這種影響主要還是會侷限於傳統投資公司和參與初級證券市場的其他具備資信的投資者。它可能會使機構投資者籌集資金和開闢融資新模式的成本變得更低。

但是,與1CO直接進入零售市場不同, STO並不能真正讓金融民主化。

由受監管的大型實體提供新的託管和交易服務,憑藉智慧合約和區塊鏈技術來管理更多傳統資產轉移,為新證券大量湧入市場做準備——這一切都以機構投資者進入加密貨幣世界為預期目標。

比特幣、以太坊和其它加密貨幣資產的持有者將收到這些機構投資者的大量買單,這個想法會讓人垂涎三尺,主要是因為市場普遍預計這種行為將引發價格上漲。

這種情況很有可能出現,但它絕對不會是一個平穩的過程。

其中一個原因是,儘管各方在試圖將加密貨幣引入受監管的中介管理資本市場方面做出了大量努力,但始終存在著一個不易調和的基本矛盾。

華爾街習慣於將加密貨幣視為一種新的資產類別,作為客戶的股票、債券、商品投資組合中的補充。目前看來,儘管不同規模的早期採用者仍佔據加密貨幣社羣的主導地位,但這種“資產類別”的行為方式將與其它類別截然不同。

這是因為,至少從現在來說,當人們購買比特幣、以太坊或其它加密貨幣時,實際上還只是在購買一個概念,這與購買房地產或公司股權是不同的。

加密貨幣社羣積極支援的這種概念所倡導的目標是——使中介機構從金融系統中消失。

華爾街的金融分析師們將很難應對這一矛盾,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必定會出現很多意外情況,從而引發市場的劇烈波動。


THE END -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