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體技術視點 | 解析本體雙通證模型

買賣虛擬貨幣
前 言本體採用 VBFT 共識演算法,這也可以視作是一種 PoS 演算法。因此在本體的體系之中,上一期提到過的治理類、工具類、二級市場和應用類四種通證都需要。本體採用 ONT 作為治理通證,ONG 作為工具通證。本體提供二級市場通證的發行技術,提供接入穩定數字貨幣工具的能力,並且已經接入穩定數字貨幣 PAX。下面集中討論本體的 ONT/ONG 雙通證模型,為本體基礎設施服務的邏輯。1.1 本體雙通證體系本體是雙通證設計,ONT 用於 staking,ONG 作為 gas。在本體基礎設施設計中,透過 ONT 質押作為 staking 工具,以質押的時間成本和節點的運營成本作為投入,獲得以 ONG 計價的手續費分成作為盈利。ONG 作為本體工具通證為鏈上應用提供鏈上的價值錨定工具。本體 VBFT 共識演算法,作為一種PoS 共識演算法,其優勢在於 staking 本身兼具工具通證和治理通證的功能:
• 當業務繁榮時,工具類通證的屬性較強,帶來更多流動性;對應市場不穩定的時候,治理通證的功能引起的“鎖倉”效應能規避一定的風險;• 工具屬性帶來的流動性引起 stake 價值的不穩定,這是 PoS 公鏈特別需要注意的。在這種情況下,類似本體這種質押-收益相關聯但波動解耦的雙通證體系的設計會好很多。本體透過 ONT 和 ONG 解耦的方式來緩解本體原生“資產”價值劇烈的波動向摩擦費的傳遞。潛在的正向邏輯如下:•  ONT 質押,ONG 二次流通參與業務;•  控制 ONG 首次流通的解綁速度,配合鏈上業務對 ONG 的需求。隨著需求量的增加,支付 ONG 總量增加,節點獲得 ONG 收益增加;
•  節點獲得 ONG,為了支付節點運營成本,將 ONG 流回市場獲得回報。由此促進 ONG 的流通。隨著鏈上應用的增多,ONG 流通速率隨之提高,流通速率的提高也提高了節點單位 ONT 質押獲得的 ONG 回報,以此形成對 ONT 的價值預期。簡單來說,透過巨大的鏈上應用的規模形成 ONG 的高流通速率,一方面更高的激勵 staking 的 ONT,另一方面 ONG 首次流通逐年減產的邏輯也給 ONG 一個穩定的增值趨勢。隨著 ONG 穩定的增值,共識節點可以自主調低 gas 的收取費率,以保證實際使用過程中 gas 費用的穩定。1.2 本體通證設計配合治理模型區塊鏈節點是平臺的基礎,節點和節點之間的關係仍然滿足“競爭協同”的治理需求,本體基礎設施的通證模型需要服務於治理模型。•  目前對於 PoW 的挑戰不是節點間的公平競爭,而是資源浪費;•  而對 PoS 的挑戰不是資源浪費,而是所謂的“寡頭效應”。
為了避免資源浪費,本體選擇了 PoS 型別共識演算法進行網路治理,而本體通證激勵的演算法則是為了解決“寡頭效應”。本體在共識叢集中分兩個層次,非共識網路50%,而共識網路50%。非共識網路根據質押比例獲得 ONG 收益,而共識網路的經濟模型中設計北斗激勵曲線,透過雙重博弈防止 stake 寡頭投機,並且透過節點共識決定 ONT 鎖倉或是參與流通。對於大量 stake 的節點而言,大量投入會減少收益,會選擇釋放部分 stake 參與流通或者拆分成多個節點“礦工”,這就加速形成了足夠分佈的網路結構,並且無法形成壟斷。這樣,既表現出部分 PoW 的形態,又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工作量資源的浪費。1.3 本體激勵曲線的設計本體的北斗激勵曲線的邏輯如下圖所示。

簡單來說:

•  區塊鏈網路趨於穩定,角色節點效能均等,各節點補償基於權益,A 點符合網路節點利益,達到利益最大化;
•  可以滿足網路推廣,獲取更多的質押(B 點);
•  滿足增加 ONT 市場流通的需求(C 點);
•  防止單節點惡意競爭的場景(D/D’點)。

目前本體激勵曲線的平均點位設在 B 點,促進 ONT 質押的位置。

1.4 雙通證體系啟用

目前區塊鏈處在一個快速增長期。一方面,代表公鏈“經濟治理”具有的巨大價值得到更加廣泛的認可並且產生了業務領域的分工。公鏈擴容和效能的問題的提出是為了幫助區塊鏈基礎設施滿足業務需求;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鏈上業務的單一,公鏈業務短缺是一個更大的問題。這也是區塊鏈業界努力的方向:抓住高價值資產類業務的本質,發展出多樣化的業務。

雙通證體系的設計既保證基礎設施體系的發展,又提供更多的業務以驗證基礎。Staking 既是基礎治理模型,又可以圍繞價值發展出一系列業務。

目前本體的鏈上業務相對單一,而整個區塊鏈行業還在多方試錯和跨行業宣教的階段。可以預見,在前期,節點 gas 收益不足以覆蓋運營成本。所以,本體提出節點激勵計劃(前三年每年10,000,000 ONG 用作節點激勵)並且在前期透過控制網路規模有序擴充套件的方法,保證節點獲得 ONG 能覆蓋節點運維成本。

本體進一步給出 DDXF 框架的方案,在本體基礎設施的幫助下,提供了網際網路體量的網際網路應用向本體生態遷移的渠道,也為鏈上業務的加速發展提供了有效的技術保障。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