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Web3.0?從技術角度如何看待Web3.0?

買賣虛擬貨幣

網際網路自誕生以來,經歷了重大的變革。

2000年初,只讀網際網路Web 1.0被Web 2.0所取代,使用者不僅可以瀏覽,還可以在平臺上進行互動並創作內容。

雖然Web 2.0引入了一些優秀的功能,但它也存在一些嚴重的問題,為科技巨頭、廣告網路和其他大型服務提供商提供了越來越多的控制權。

除了加密貨幣之外,區塊鏈網路還拉開了一場網際網路民主化運動的序幕,最終導致了Web 3的發展。

Web2.0的問題

一般來說,Web 2.0有兩個主要的問題,這兩個問題都與一種叫做狀態的東西有關。

狀態是指接收方(伺服器)保留的關於客戶端(用於訪問服務的計算機硬體或軟體)的資訊。

由於網路構建協議(如HTTP、SMTP)的簡單性,在其基本形式上,網際網路是在無狀態的基礎上執行的,這意味著伺服器不會保留使用者的互動資料或他的會話歷史。

要想明白為什麼這會是一個問題,只需想象一下,每次你想在Netflix上看一個節目或在Spotify上聽你最喜歡的歌曲時,都要重新建立一個新的帳戶。在無狀態的網際網路就是這樣執行的。

正如上面的例子所說明的那樣,狀態為網際網路增加了巨大的價值,而網路需要它來高效地執行。為此,服務提供商開始使用Cookie,這是網路瀏覽器儲存在使用者裝置上的小塊資料,用於收集使用者的狀態和活動資訊。

雖然Cookie幫助網路變得有狀態,但提供商負責建立和控制Cookie,這使他們對使用者的狀態擁有權力。

此外,在通往有狀態網路的道路上,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如谷歌、Facebook)開始將使用者的狀態掌握在中央伺服器上。因此,他們對消費者在其平臺上創造的價值擁有最終控制權。

由於使用者無法控制自己的狀態,他們也無法轉移狀態。儘管現在由於網際網路的發展,資訊轉移非常容易,但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小企業都無法從這種價值交易活動中獲益。

作為盈利的替代方案,企業紛紛轉向廣告投放。

雖然這種商業模式在理論上可以行得通,但在實踐中效率非常低下,因為像Facebook和谷歌這樣的科技巨頭主導著數字廣告領域,他們作為中間商從每筆交易中抽取分成。

Web 3: 提供高效率有狀態網際網路的解決方案

要想解決上一節介紹的問題,那麼網際網路上的任一使用者都應該能夠原生地建立、控制和轉移狀態–以及隨之產生的價值–給任意參與者,而不需要任何中間人或中心化的企業來阻止他們這樣做。

區塊鏈網路已經將這一設想變為現實,如比特幣和Ethereum。加密專案開始以此為基礎構建他們的應用程式和服務,目標是建立Web 3,即未來版本的網際網路。

為了實現更加公平和開放的網路,區塊鏈網路透過不同的層來運作,其堆疊如下。狀態層:狀態層位於頂部,它捕捉並儲存了每一個活動的狀態,互動,或發生在下面各層的事件。狀態層由區塊鏈(如Ethereum、比特幣)提供,它可以是公開的,也可以是授權訪問的。計算層:透過計算層,開發者可以與狀態層進行互動,並給它下達指令,指令的複雜程度因區塊鏈網路而異。以比特幣為例,計算層是比特幣指令碼,而在Ethereum的例子中,Ethereum虛擬機器(EVM)負責這個任務。元件層:元件層包括那些建立在計算層之上的元素。其用例包括原生加密貨幣、可互換和不可互換代幣(NFT)、穩定幣和數字身份解決方案。協議層:為了讓元件工作,開發人員必須新增功能並以協議的形式建立一套標準化的規則。比如用於衍生品的dYdX,用於交易的Kyber Network和用於借貸的Aave。可擴充套件層:與計算層相容,可擴充套件層可以包括側鏈和其他解決方案來提高區塊鏈網路的效能。例如比特幣的閃電網路和Ethereum的Raiden。使用者控制層:使用者控制層的主要功能包括管理使用者的私鑰,同時透過狀態層為他們提供簽署交易的能力。出於這個原因,託管(如AAX)和使用者控制錢包(如MetaMask)都駐紮在這一層。應用層:應用層包括建立在上述各層之上的第三方去中心化應用(DApps)。例如,這是基於Ethereum的CryptoKitties遊戲或UniSwap平臺(你可以連線你的錢包與服務進行互動)的網路應用。

除了上述堆疊外,Web 3還採用了去中心化的架構,區塊鏈網路由礦工維護,將資料儲存在成千上萬臺計算機上,而不是Web 2解決方案採用的中心化伺服器。

基於此,使用者可以對Web 3的平臺及其內容擁有直接控制權,允許原生地建立、儲存和轉移狀態及價值,同時向所有遵循每個網路規則的參與者提供訪問。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