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演化邏輯與經濟學意義

買賣虛擬貨幣

比特幣不是區塊鏈,比特幣是一種數字貨幣,區塊鏈則是分散式記賬系統,然而,目前為止,比特幣卻是區塊鏈應用最為成功的案例。要真正理解區塊鏈,還須從比特幣到區塊鏈的演化邏輯講起。

從比特幣到區塊鏈

理解比特幣誕生和區塊鏈技術興起的背後邏輯,需要回顧貨幣的發展歷史。最初,原始社會的交易是透過以物易物來達成,但是實體交易物的雙方需求並不經常匹配,且具體交換價值無法統一估量;隨後,發展出了以某一實物(如金銀)作為固定衡量交換價值的單位,充當交換媒介,但是存在笨重、不易運輸、耗損快等缺點;近代,演化出了由國家統一發行的紙質貨幣為媒介的現代金融體系,紙質貨幣易於攜帶、製作成本低廉,且有各國政府為其背書,因而民眾對其具有一定意義上的充分信任。在現代金融體系中,由銀行作為第三方進行貨幣流通與交易的記賬機構,確保了由第三方支撐的貨幣信用體系的安全執行。然而,隨著各國金融體系關聯度的提高,2008 年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貨幣信用與價值跌宕起伏,對貨幣的信任遭受強大沖擊。

比特幣迎來了時機。比特幣是什麼?首先,它是一種可以流通的、通用的電子貨幣。其次,它具有三個基本特徵:不是由某政府或第三方機構自主發行;總量恆定在 2100 萬枚;所有交易都記載在公開透明的公共賬本中。可以看出,比特幣是能夠樹立良好的貨幣信用、確保價值體系穩定的一種電子貨幣。

追溯比特幣起源與演進歷程,它並非突然出現。1982 年 David Chaum 提出不可追蹤的密碼學網路支付系統;1998 年 Nick
Szabo 提出工作量證明機制;2008 年比特幣白皮書發表;2009 年 1 月 3 日,首個比特幣被挖出。歷史演化的邏輯證明了比特幣誕生存在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一是現代金融和貨幣交易體系的缺陷,如第三方中心化、信用問題等,促使人們對“上帝”貨幣的憧憬;二是網際網路的發展,尤其是區塊鏈技術,為比特幣的流通提供了關鍵支撐。

區塊鏈是“區塊”+“鏈”,以區塊為單位的鏈狀資料塊結構,合成一個整體便是人們熟知的“分散式賬本”,是一種利用幾個關鍵演算法形成的去中心化的“公共記賬系統”。在這樣一個記賬系統中,所有的交易、記錄和資料儲存都具有公開透明、保護隱私、不可篡改等優質特點,從而能夠為任何數字資產或有價值的資訊提供比現有中心化結構(第三方中心)更為可靠的存在性證明,以及能夠為各種形式的實物資產的登記、轉移與所有權證明保駕護航。恰恰因為比特幣的熱潮,從而使得區塊鏈廣為人知並備受業界青睞。其在分散式資料儲存、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方面擁有卓越表現,極大地衝擊了現代商業模式和信用體系。比特幣和其他基於區塊鏈的加密貨幣資產的基本價值都非常有限,但比特幣在短期內將依然可行。

區塊鏈技術變革兩類成本

從經濟學原理角度看,區塊鏈技術對現代商業交易、尤其是金融交易的資訊記錄有著深遠影響,表現為對兩個關鍵成本的影響:一是影響獲取信任的成本,包括重要的資訊認證成本,是在沒有傳統第三方中心下涉及識別、確認每一位交易者準確資訊的能力;二是影響包括結網、織網和補網在內的一系列成本,是關於在沒有傳統第三方中心下自發組織和有效運營市場的能力,具體如下。

一是降低信任模式與認證成本。區塊鏈本質上是期望透過分散式的方法來建立可信的機制,企圖透過這樣一種機制的建立,重新建立社會信任關係,從傳統的人和人之間的信任模式轉化為對機器的信任模式。區塊鏈技術允許使用者不需要在第三方平臺或中心的控制下,即可進行可信、可溯源的交易,使得各種交易模式和情景下的資訊認證成本接近於 0,從而達到對認證成本的降低。另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第三方中心的支付系統中,第三方中心可以也唯獨它可以收集交易資料並形成穩固的市場勢力,這在以區塊鏈為基礎的比特幣交易中卻是不存在的,無中心市場的低門檻進入條件及其與技術相結合的創新能力,將能夠確保更高水平的市場競爭。

二是降低結網—織網—補網成本。結網成本的降低允許平臺、網路進行低成本卻有效的擴張,織網成本的降低使得平臺和網路可以有效構成一個在安全、價值維持與信任基礎上促進使用者擴張,繼而再促進安全、價值與信任更加穩固的正向反饋系統,而補網則更多在於對規則和技術等現有漏洞的補充等。因此,第二類成本的降低本質上包含了一個結網—織網—補網的時間線,但這個連線使用者的網構成後,其他新加入者就簡單地變為入網,此時更加不包含任何成本。區塊鏈技術透過從結網到補網一系列成本的降低,對在位大企業儲存的知識結構和資本結構進行破壞性的摧毀,為新進入者提供幾乎具有獨佔優勢的商業機會,從而對現代商業模式中固存的價值創造結構和捕獲模式產生衝擊,形成新的業態。

對一些傳統經濟理論形成衝擊

區塊鏈技術下的商業模式所呈現的現實情形與技術條件,對一些傳統經濟學理論形成一定衝擊。

一是關於臨時就業市場中的臨時合同制定。臨時工作合同在當前的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適用於需要更容易、更迅速地調整工作量波動或保持人員編制靈活性的各種企業的商業模式。但是,這種活動受到一種特殊形式的法律保護,僱主和僱員都必須考慮許多方面和風險。企業和員工都需要對其工作價值有準確的認識,在這種非標準工作合同的複雜場景中,為了保證可靠性、透明性和安全性,使用區塊鏈技術便是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區塊鏈能夠有效地管理事務,並將這些事務儲存在對等網路中,資料不可篡改,相當於對現行就業市場引入了一個新的透明度和效率水平,允許網路管理事務,並在一個不可信的環境中建立可信的關係,形成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s)。

區塊鏈技術允許快速註冊工作合同,充分保護工人和僱主的權利,符合法律要求。智慧合同不可避免地儲存在區塊鏈上,主管當局可以隨時觀察和檢查其遵守情況。一個基於區塊鏈的系統確保所有涉及臨時僱傭的參與者的權利得到尊重,以便為員工提供公平和合法的工作表現報酬(包括稅收),並在僱主破產的情況下提供保護。與此同時,幫助僱主以一個完全自動化和快速的程式處理合同。因此,未來的勞動力就業市場可能更多地表現出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散就業制度。

二是關於數字資產市場的機制設計。運用區塊鏈技術,任何一筆關於使用者或商品的交易資訊都被儲存在分散式賬本中,可以被底層程式碼而非傳統第三方人工去輕鬆、有效且實時地認證,關於傳統信用體系中對第三方中心權威的信用就轉向了對底層規則和程式碼的信任。

在分散式賬本系統中共享的資料資訊包含了日常的交易、使用者屬性等,這些被用來賦予特殊應用的需求中,當使用者基於某項資訊達成一致,智慧合約在滿足該項資訊時便自動執行,無需雙方反覆地溝通和談判,有效避免了金融市場的欺詐性行為和矛盾衝突,也使數字資產產權更加明晰,任何一項數字資產都可以在極低成本下被交易、認證和資訊溯源,因此產權關係認定將不再是一個難處理的糾紛。在投資市場,儘管存在非法預先交易風險,但透明化的交易過程和避免第三方的直接交易,大大提高了投資者福利。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專案“虛擬集聚的理論及其應用研究”(18ZDA066)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