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表示數字貨幣不計息、不得拒收,於是網友開始了“靈魂拷問”

買賣虛擬貨幣

傳聞許久的數字貨幣已經離我們越來越近了,自從上次建行上線數字貨幣選單開始測試後,廣大網友便高度關注數字貨幣的測試進度,可以說,萬事俱備,只欠央行的一聲令下。

而就在9月14日,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在金融時報釋出文章《關於數字人民幣m0定位的政策含義分析》。

文章稱:“央行建立免費的數字人民幣價值轉移體系和金融基礎設施,不向發行層收取兌換流通服務費用,商業銀行也不向個人客戶收取數字人民幣的兌出、兌回服務費。”也就是說:數字貨幣不計息。

網友靈魂拷問:

不計息?不得拒收?那為什麼不叫“數字現金”?

在現實生活中,支付手段一般有三種:

一是傳統的使用現金支付;

二是用信用卡/銀行卡等銀行媒介支付;

三是使用線上支付渠道支付。

對於消費者和商家來說,無論支付方式怎麼變,最終的目的和追求還是為了支付和結算更加便捷,以線上支付為例:商家只需在櫃檯放置收款二維碼,再也不用收現金、找零錢以及去銀行存錢,消費者也只需用手機等工具掃碼支付,再也不需要帶現金和銀行卡出門。

而此次央行即將發行的“數字貨幣”,據央行官方解釋,就是一種“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賬戶體系為基礎,支援銀行賬戶松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支援可控匿名。”

講白了,就是“數字現金”,因為它是m0,是不計息的,也就是說就算使用者手機裡存著一定金額的“數字貨幣”,它存在的意義和現金是一樣的,只是更安全,因為無論消費還是轉賬,它運用了“區塊鏈”技術,所有它無論去到哪裡都是“可追溯”的。

網友靈魂拷問plus:

為什麼還要用數字貨幣,存銀行卡再支付能得到利息,它不香嗎?

沒錯,這就是數字貨幣推行過程中比較棘手的問題。

隨著電子支付特別是移動支付的迅猛發展,較好地滿足了經濟發展需求,也培養了公眾使用電子支付工具的習慣。但這種以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為基礎的電子支付工具,基於賬戶緊耦合模式,在應用場景覆蓋面、普惠金融、支付效率、使用者隱私保護和匿名支付等方面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而數字貨幣則不同,數字貨幣從本質上看是“法定貨幣”,有別與電子支付的貨幣來講,它是具有“價值尺度或記賬單位功能”的本質屬性的,也就是說數字貨幣是“電子支付貨幣”的老大。

此外,從金融機構的業務開展和貨幣流動風險角度來看,數字貨幣雖然沒有利息,但是它是最安全的一種介質,每個貨幣都有一串“數字身份證”(類似現在人民幣的冠字號),可以有效防止貨幣盜刷和洗錢等行為,對於使用者來說也不用擔心貨幣丟失。

對於數字貨幣沒有利息這一點,相信在全國幾千家銀行的努力下,雖然市場的逐步成熟,現在現金存在銀行有利息,以後數字貨幣存在銀行也將會有利息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