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關於區塊鏈的靈魂拷問

買賣虛擬貨幣
01 引 言近期,我們收到來自名為 GMA 的社羣夥伴的投稿,分享了自己對區塊鏈技術的一些觀點。這些問題或許也曾讓很多社羣夥伴百思不得其解,想要一探究竟。在這裡與大家一同分享交流。02 對區塊鏈技術的理解· 去中心化是無中心嗎?去中心化 是計算機用語,是分散式技術中的一種,解決的是分散式網路中節點自治情況下協同工作達成一致性的問題。無中心 是針對業務場景中,各參與方角色關係的描述。描述沒有中心協調、監管的業務場景。
總結一下,去中心化的技術用語和無中心的業務角色關係是不同的概念。去中心化的節點自治應用到實際的業務場景中,描述的是參與節點自治的情況下,行動一致,同時支援開放的多角色參與。參與的角色可以是有上下級彙報關係,進一步相容監管角色的接入。因此,去中心化提供的一致行動標準,不但和無中心化無關,更進一步節省了彙報關係、監管的風控成本。· 防篡改是無篡改嗎?首先需要理解,“區塊鏈”是對一類技術的統稱,這類技術可以有效解決分散式節點自治下的協同工作問題。區塊鏈採用一種叫作“共識”的技術解決節點協同的問題。共識技術採用的是類似“少數服從多數”的方法,當參與共識的節點“多數作惡”的情況,這個協同就滿足“作惡”的條件。(這個“多數”,是共識演算法的網路假設的閾值引數。如,n/2+1、2n/3+1,n是網路節點規模。)如果多數同意“篡改”,那麼這個資訊就會被篡改。當然,要達成多數篡改的目標,篡改的成本會提高。
因此,區塊鏈是透過提高篡改成本來“防篡改”,而不是絕對的“無篡改”。· 區塊鏈專案必須有數字資產嗎?區塊鏈服務的核心場景是競爭環境下的商務協作。因此區塊鏈解決了商業合作的“信任”問題。區塊鏈的“信任”透過區塊鏈設計的治理模型實現。反過來說,區塊鏈的治理模型需要解決鏈上業務“信任背書”的問題。在存在監管的情況下,信任背書可以是“可信實體”,也可以是“可信實體支援的規則”,在地區範圍之內,最高行政單位就是最可信的實體。國家是最強的可信實體。進一步的,法律背書也是信任背書。數字資產服務的場景是“經濟背書”作為信任背書的情況。透過提高作惡成本來減少節點作惡的概率,是經濟背書的設計。當節點發生失信行為並被網路認可的時候,實施經濟懲罰。數字資產就是用來實施經濟懲罰的工具。在已經有足夠強大的信任背書(如法律背書)的情況下,不需要經濟背書。
因此,只要節點成本能夠覆蓋,且信任(監管)體系完備,區塊鏈專案可以沒有數字資產。有一點需要指出,對於區塊鏈公鏈專案,大部分是世界性社羣型管理,社羣標準沒有適用的法律來為信任背書,一般情況下,採用經濟背書,這時候就需要有數字資產的存在。· 區塊鏈加密經濟就是經濟嗎?區塊鏈公鏈使用通證(Token)工具,通證工具具有價值,對應數字資產,主要有兩個用途。一是為了實施“經濟信任背書”;二是滿足區塊鏈事務在世界範圍執行,事務對應的價值快速流轉的需求。由此形成一個獨立的價值結轉體系。這個以通證工具驅動的體系,因為價值而具有金融屬性,被稱為加密經濟。通證構造的價值體系是有別於法幣構造的金融體系的,加密經濟不是經濟,原因有三。其一,加密經濟背書邏輯不同。通證對應法幣,需要實體背書。如果任何法幣無鎖定的接納通證工具,通證工具的價值併入法幣總量,會形成這種法幣的通脹。所以,必須有對應通證價值總量的法幣鎖定住不參與流通,法幣體系才能接納通證價值。法幣流通要考慮貿易順差和逆差,世界範圍的流通由法幣發行實體進行巨集觀調控,這個和社羣自治的通證設計是有一定矛盾的。如何採用法幣對通證工具進行背書,如何協調通證工具的全球流通和法幣順差逆差,需要研究、試驗和實踐的支援。這一方面,還有一段路要走。因此,金融一級市場對於通證的接納還是比較謹慎的。
其二,加密經濟發展途徑不同。法幣對應實體經濟,通證對應區塊鏈虛擬資訊的價值。價值的確定主要是由業務驅動,目前的業務還是以實體經濟的業務為主。因此對於通證價值的評估主要是法幣本位。但是由於各方面的原因,目前區塊鏈實體業務不足的情況下,區塊鏈通證的金融屬性提前商業化。因此,除了有限幾個法幣背書的通證工具,大多數的區塊鏈通證工具是具有二級市場金融衍生品的特性。需要更多的業務作為區塊鏈通證工具的支援,從而使得區塊鏈專案回到為一級市場服務。其三,加密經濟的設計邏輯不同。根據上面兩點分析,目前對於區塊鏈專案的通證工具可以區分一級市場通證、二級市場通證。從通證流通的角度,需要考察首次流通(創生、進入市場)和二次流通(參與市場流通)的邏輯。對於缺乏業務的純二級市場通證工具,通證流通設計採用”博弈論“的方法,主要目的是用來滿足社羣治理的需求。加密經濟的設計採用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觀點,不同於傳統的凱恩斯經濟模型。· 區塊鏈技術會存在效能問題嗎?區塊鏈採用共識演算法。在分散式(去中心化)系統中,沒有一種共識演算法能夠比“不採用共識”效率更高。因此,技術角度,相較於傳統分散式系統,區塊鏈存在效能問題。分散式系統為業務應用服務。傳統系統無法實現“信任”業務,區塊鏈解決了“競爭協作”和“鏈上資料防篡改”的問題,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任”的問題。這一類問題,往往跟風控成本掛鉤。基於不同層次“信任”的需求,不同的業務需要支付不同的成本,效能就是成本之一。
因此,鏈上業務是業務使用者平衡“信任”和“成本”之後的選擇。業務角度,區塊鏈不存在效能問題,或者說,區塊鏈的效能問題,業務方可以接受。進一步的,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技術角度的區塊鏈效能問題會進一步緩解,而鏈上業務的應用會越來越廣泛。· 信任問題都需要用區塊鏈技術嗎?區塊鏈可以解決信任問題,但是不是所有信任問題都需要使用區塊鏈。一方面,沿用之前“信任背書”的邏輯,信任的實現其實同是否採用區塊鏈技術無關。區塊鏈解決的是競爭協同中的信任問題。另一方面,信任的使用在於使用者,使用者關注的是所需要“服務”對應的信任的“程度”,不能一概而論。不同的使用者,根據自身的需求,可以接受不同的信任源,不需要關注信任源的實現是否是“去中心化”。
· 區塊鏈沒有落地場景嗎?區塊鏈技術的核心是提供“可信雲”服務。雲服務作為基礎設施,對於業務是透明。區塊鏈也是對業務透明的。但是,由於區塊鏈效能存在問題,技術上是可以針對業務特性進行效能最佳化的。區塊鏈的合理落地方案是,業務尋找區塊鏈專案進行”區塊鏈化“改造,區塊鏈為同質化業務進行效能調優。· 沒有落地場景的表現主要有兩個因素。其一,區塊鏈的意義是開闢了“競爭協同”的市場,是可以引起生產關係重構的行業,具有巨大的價值。區塊鏈的現狀是區塊鏈基礎設施提供者對於業務不瞭解,而業務專家對於區塊鏈不瞭解。因此區塊鏈適用於哪些業務,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需要由更多的業務專家參與。很多傳統行業尋求突破,但是已有產業結構固化,所以對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都在觀望之中。其二,區塊鏈通證工具的金融特性提前商業化,區塊鏈加密經濟二級市場先行。金融具有投資和投機二元性。區塊鏈加密經濟等待一級市場業務的過程中,存在很多投機行為,形成目前區塊鏈產品和專案都在天上飄,沒有落地場景的假象。· 單一區塊鏈系統能夠滿足所有業務需求嗎?
結合上面問題的結論,區塊鏈專案可以接受監管,區塊鏈專案接受的信任背書多種多樣,區塊鏈網路假設中容納惡意節點的數量不一樣,區塊鏈專案服務提供的“信任”服務去中心化是計算機用語,是分散式技術的一種,解決的是分散式網路中,節點自治情況下協同工作達成一致性的問題和服務效能不一樣。因此,單一區塊鏈系統不能夠滿足所有業務需求。區塊鏈體系需要支援多鏈多層結構。· 區塊鏈的可信場景表示區塊鏈上的資料一定可信嗎?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證鏈上資料的加工過程和資料確權可追溯,但是不意味著資料在上鍊之前是可信的。如果鏈上資料在上鍊之前就是“失信”的,那麼這個資料即便在鏈上,也是不可信的。但是反過來,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可以作為“失信”的憑證,為某些鏈外“失信”行為提供佐證。· 區塊鏈所有資料公開儲存在鏈上,和資料隱私保護的商業需求相牴觸嗎?
資料公開儲存,但是儲存的資料可以透過密碼學原理進行保護。進一步的,密碼學的很多技術,能夠在資料加密的狀態下進行資料處理,使得資料傳輸、資料加工、資料交換、資料校驗的過程和結果對特定的角色保密(或暴露)。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