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Fi(去中心化金融)流動性模型

買賣虛擬貨幣
前言:DeFi發展路線不同,結果產生極大差異。Augur、0x、Dharma和Uniswap、Compound以及Maker採用三種不同路線。目前看Maker遙遙領先,Compound和Uniswap望其項背,而0x、Augur則需快馬加鞭,迎頭趕上。本文作者是Alex Evans,由“藍狐筆記”公眾號“SL”翻譯。隨著開放金融協議的潛力變得越加清晰,一些應用比其他應用的採用速度更快。就鎖定的價值和交易量而言,Maker目前佔據主導地位,Compound和Uniswap緊隨其後,就流動性來說,它們遠遠領先於0x、Dharma、Augur、dydx。剩餘的專案還沒有冒出頭來。這三個主要的協議在流動性方面顯示出了設計的優勢:這三者都無須要求使用者找到特定的對手方來完成交易。Maker、Compound及Uniswap的成功似乎與它們所賦予的用例範圍沒有多大關係。從貸款的角度,Maker或Compound都無法提供近似於Dharma上存在的交易對手方的型別。透過標量市場,Augur可以提供看漲ETH的槓桿,類似於使用者使用Maker所得到的,這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多的選擇。Uniswap比很多0x中繼商的交易對更少,但交易量要多很多。為什麼提供更少選擇的協議贏得更多的採用?這可能是因為他們限制了使用者可用的交易型別,允許“自動供應方”持續提供服務。
在Augur上採取二元市場,為了做多ETH,使用者需要從其他使用者或做市商那裡購買看漲ETH份額——一個定製的ERC20代幣。或者,他們可以自己發行一套完整的看漲份額和看空份額,然後把看空的代幣賣給其他使用者,自己留下看漲的代幣,直到市場結算。這些代幣在任何DEX上都沒有交易對,更不用說任何中心化交易所。這種長尾資產的流動性受到嚴重限制,使其更加昂貴,交易也不方便。在Maker,操作過程更容易完成。使用者透過鎖定ETH給自己發行Dai。為了充分利用看漲槓桿,使用者可以簡單地用新發行的Dai買入ETH,很容易完成,它在任何交易所都有充足的流動性。換句話說,Augur將流動性分散到大量獨特的ERC20代幣中,而Maker則將流動性集中在單一資產Dai上。Augur是定製和多樣化的過程,Maker是自動和持續的過程。這極大地最佳化了成本和可用性。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DeFi協議,三個類別很明顯:一組要求使用者找到交易對手方,如Augur、0x和Dharma;另一組提供做市商資產池,並把它們提供給交易者以獲得費用,如Compound、Uniswap;最後一類透過治理設定引數,允許使用者跟智慧合約直接進行交易,如Maker。像0x、Augur和Dharma這樣的協議是真正的P2P:對於每個想要做多的使用者,它必須找到一個做空的交易對手。由於這些是交易對手協商的雙邊交易所,在P2P協議上的交易型別應該形成其他類別的嚴格超集。沒有普遍的價格,只有一系列不同價位的雙邊交易(我們通常可以從中定義一些隱含的全球價格概念)。這些交易對手可以相互協商的交易型別幾乎沒有理論上的限制。如果拿遊戲做類比,我們可以將Uniswap和Compound看作是MMORPG遊戲:不是離散的雙邊交易,所有使用者都可以在同一張地圖上玩遊戲。使用者不必找到對手方,他們只需與資產池進行交易即可。這些交易的全球價格是透過演算法設定的,就Uniswap的情況而言,它是透過恆定產品規則實現的;而Compound則是基於利用率的利率模型來實現。這套交易和市場的受到更多限制。

Maker提供(準)單一玩家模式,使用者根據治理決定的引數給自己發行貸款。有人可能會爭辯說,使用者跟代表系統管理者的資產池進行交易。目前,Maker只提供一種型別的交易,流動性集中在一個資產Dai上。

在Augur上,任何使用者可以建立對任何事件的看漲,只要他們能夠找到持有相反意見的交易對手方即可。在Dharma上,任何人可以按任何條件借入任何資產,只要他們能找到對手方把資產借給他們。在Maker上,可以“下注”的陣列比較少,但一旦設定,很少有流動性的約束。也就是說,單人玩家模式是可能的,玩法取決於線上引數。就Maker的情況,這意味著,核心團隊只需專注於為Dai建立需求和流動性即可,而不是為多資產交換考慮整體的基礎設施。

在過去幾個月我們觀察到,迄今為止,將流動性集中到更少數量市場和資產的協議有更順利的採用路徑。研發P2P DeFi協議背後的團隊也注意到了這一點。Dharma團隊已經“升級”,建立了一個名為Lever的Dharma應用,該應用已經趕上協議的最初P2P的借貸量。

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Lever限制了產品組合,允許借款人和放貸人將流動性集中到少數的借貸型別。為了解決P2P流動性的問題,0x協議團隊已經將其重點從中繼商轉向做市商。

也就是說,很多P2P協議仍然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來實現擴充套件,而這對於限制了使用者選擇的其他協議來說影響更少。例如,交易對手方相互尋找的機制(請注意,Dharam、Veil/Augur以及0x都包含了某種“中繼商”的概念),做市商解決需求的雙重巧合,以及擴充套件解決方案,以解決大量獨立的交易。

如果DeFi社羣為長尾資產(例如非同質代幣和預測市場份額)指出流動性解決方案,那麼,P2P協議可能會超越其靈活性較低的類似物的效用,方法是透過提供資產型別的“無限通道”和定製敞口。

這些交易對手協商的合約從理論上可以允許使用者接觸任何資產或世界狀態。隨著市場完整性的飛輪啟動,這種可塑性可能允許這些系統逐漸服務那些更深的利基市場。

聚合或自動供應方協議則來自於相反的方向。例如,Maker試圖透過多資產抵押Dai來擴充套件它的產品組合,Uniswap可能會持續擴充套件其交易對,儘管這兩個網路必須注意為流動性考慮分散的權衡。

雖然目前還不清楚最終的贏家是誰,但這兩個類別的網路似乎都著眼於提供更廣泛的市場選擇,為使用者提供足夠的流動性。目前,那些在少數幾個重要市場中已經構建了深度流動性的專案似乎已經在採用上獲得了領先。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