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炒幣青年:傲慢與偏見

買賣虛擬貨幣

大廠印象

我個人對大廠沒有太多概念,「知道」和「理解」是兩碼事。我知道阿里的職業晉升通道和薪酬制度,瞭解過華為的狼文化。但大廠文化體現在個人行為時,我仍然是不理解。體制對人的塑造力是強大的,畢竟「社會性有時會超越人性」。從任何大廠出來的人都帶著強烈的體制色彩並且引以為豪(不讓員工引以為豪的大廠制度是失敗的),和信封口的火漆印一樣,慢慢烙在個體身上。

第一次對圈外集體的印象要追溯到四五年前,我負責接待某大學EMBA班的學員。參觀流程按部就班,提問交流環節慘不忍睹。學員們用自身專業領域的邏輯來理解和解釋「你們行業」,從交易所是否100%儲備金到比特幣的價值支撐是什麼。基本都不是提問式,而是結論否定。參觀結束我們贈送每人0.5個比特幣,蒐集地址的時間為一週。這一週只有五個人提供了地址。在比特幣漲到差不多十萬人民幣時,當時沒提供地址的學員問現在提供地址是否來得及。

即便是三四年後,還是差不多的一批人,介紹人說某跨國公司高層想“瞭解一下”我們這個行業。本來以為是友好交流,其實高層需要的是「彙報」,對方很自信的表示「我司搞了二十幾年的技術,比特幣的底層技術非常簡單,對我們來說沒有任何難度」「挖礦有什麼價值呢,根本沒有價值」。在讀的各位可以有各種內心OS來回復這兩句話。我當時還搞不清狀況,把自己能想到的解釋都回復了一遍。後果是明顯感受到對方認為我「病的不輕」,就差從鼻子裡「哼」一聲出來了。那還是個盛夏,跑了十幾公里為領導科普彙報,小丑竟是我自己。當然了,我見過帶著強烈偏見的圈外人,也認識許多跳出圍城擁抱新事物的朋友。大家可以把某些現象看作是「身邊即世界」的個例。

出圈

前幾天藏族婦女握花圖是行業出圈事件之一,以前大部分是「暴漲暴跌」「監管」等事件,這張圖帶著一點象徵和意境,又很美,跟以往非常不同。把這張圖帶火的是其他領域的微博大V。我們這個行業從默默無聞到如今頻頻熱搜、各跨領域的行業評論員、經濟新聞、財經雜誌、甚至是法制新聞,見怪不怪了。大家甚至忘了最重要的資訊是標題:《顯影|中國告別比特幣“挖礦”》。

(圖源財新電子版,如有冒犯可聯絡作者刪除)

在討論這張圖的時候,行動力爆表的幣圈人迅速在NFT平臺上傳了這幅畫,並且有人聯絡到原圖作者開價。

這只是傳播過程中的一個小插曲,有位財新記者就此吐槽(涉及個人隱私,此處只摘取幾個關鍵詞):魔幻的存在、魔幻荒誕、被砸中的震驚、歎為觀止。

如果是身邊的人中了五百萬彩票,大概不會有這麼大的震撼,最多就是覺得中獎者太幸運了自己怎麼沒那個命。然而如果是日常和你差不多工作的同事因為自己的本職工作受到了別的行業欣賞,就莫名其妙有幾百萬向他招手,再去理解記者的吐槽就比較容易了。

我能想象出一張照片=幾百萬給這些記者帶來的衝擊。這張照片的原作者拍出過很多神圖,在眾多的公共事件中都有他的作品。只有涉及到幣圈的這一幅,實實在在的告訴他們:幣圈錢多,得來容易。這對作者本身,對他身邊的人,都會造成巨大的現實和現實之間的落差。一個現實是,記者和攝影師們為了一個選題所付出的勞力,最終的落腳點可能是閱讀量或者季度以及年終考核,然後才是工資卡。另一個現實是,幣圈就像一口會出水的天然井,無論怎樣的碰撞只要有火花都會有錢湧入。這位記者的吐槽結尾有句調侃:希望(照片作者)帶我飛。

如果再往下延伸一句,也許會是「我也希望有人幾百萬買我的作品」。

其實記者的態度代表了千萬大廠員工對幣圈的理解:一群錢多的賭徒。這種認知並不僅僅因為財新本身。從財新第一次關注行業開始到現在,我不相信內部人士的認知沒有絲毫改變。不同行業之間有「壁」,這個「壁」有的是人為,有的是認知壘起來的。大多數人都會羨慕「有錢人」但如果輿論告訴你這個有錢人是個「賭鬼」,是「不法分子」,有沒有好受點?

一個大廠炒幣青年

我在各種平臺上看過很多大廠青年的自述,大概分幾類。一、vlog記錄大廠工作生活,從起床到趕地鐵到在公司吃午飯甚至上廁所,全方面展示個人在大廠的生活軌跡。二、記錄工作的心路歷程,這部分博主對職場有非常明確的規劃和目的性,會分享從業心得,以及職場小技巧:比如怎麼和上司交流,如何高質量完成任務。三、分享如何進大廠的經驗。從如何投放簡歷、透過初選,到“巧妙的”讓篩選簡歷的HR記住你並且得到面試機會,再到面試中的應對。在這些影片裡看到了普遍的辛苦、算計的小心思、上進的決心。雖然內容不同,但傳達出來的情緒都是一樣的。

前一陣路過阿里總部,真的是好「大」的廠,門口保安的精氣神和北大清華的保安一樣。上週夜騎路過位元組跳動,晚上十點多每一層樓大部分燈都亮著,對比之下是隔壁樓已經宣佈破產的某服裝品牌,logo還在寫字樓頂層,辦公室只有一層亮燈。把單獨的個人放到這樣物理結構就已經非常龐大的組織裡,做顆好螺絲釘並且不被「結構最佳化」,應該算是能力出眾了。

身邊四下看看,我想從認識的朋友裡找一個在大廠工作很開心又懂炒幣的採訪。沒有。範圍縮小到懂炒幣。好不容易約到一個願意聊炒幣,被要求「不能放照片」「不能有透露公司名稱的細節」,列好問題提綱發給他。我說面對面交流也許更高效,他說「我看過你的文章,寫的太細節大家會猜」。只好作罷,線上簡單聊了幾句。

我問:你如何理解大廠。

答:我從畢業就進現在的公司,管培生一路到「領導」。大廠就是一個體制,相對完善的福利結構、自我滿足、社會認可。大家都覺得對的事情,就是對的。進大廠的人都是經過一輪篩選的,和我們上學讀書一樣,進來的都差不多。所謂大廠,本質跟民國大上海火柴廠麵粉廠沒有太大區別。

問:從你的角度,大廠人是如何看幣圈的。

答:大廠人都有優越感,不止對幣圈,對其他小公司也是一樣。有非常無知的鄙視鏈。我自己的感知,一開始覺得幣圈「亂」,一群烏合之眾,很是看不上。但是幣圈漲服了我,有這一點就足夠了。

以前我用小號加各種幣圈群,看多了覺得群友很多都是傻X,都是賭徒,非常low。但反過來想一下,我也是其中一員。並沒有比其他人高尚多少。

問:對幣圈的認知有改變嗎?

答:你們行業已經不能簡單的說是「幣圈」了,這倆字多少帶點負面色彩,你們現在是一個體制日趨完善的新興金融產業。

問:你為什麼炒幣?

答:為什麼炒幣,這個問題不太好回答。我日常是炒股的,通常股民對金融產品的接受度會比較高,而且,我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還行,就是賠的起吧。也不是一次就梭哈進來,分散投資了點,又很幸運的賺了點。

問:你們公司炒幣的人多麼。

答:據我瞭解是不少的,這部分人的風險承受能力比普通員工要強很多,對新事物的理解和接受度也很好。不公開討論炒幣,在辦公室也幾乎是規則。太容易引起內部不穩定,比如我身邊的誰前幾年挖了大量以太坊,很多人以前覺得月入三萬很滿足,但有人抓住幣圈一個機會財富自由了,這種不平衡在職場很忌諱。我自己也會要求員工不在辦公室討論。現在網際網路公司員工炒幣挺普遍,但是這個話題又很敏感,大家都揣著明白裝糊塗。

大概就跟他聊了幾個話題,看似說了很多又好像沒說,哈哈可能這也是大廠的風格。我把最終要寫出來的內容發給他看,並標題《一個大廠炒幣青年》,他說:我是大廠炒幣「中年」。

然後發了一張圖給我:看,財新在譴責你們。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